芦墟镇志

芦墟镇志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镇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4年11月

目录

封面
苏州地方志 芦墟镇志
图片
-- 1950年芦墟村名圩名图
-- 2000年芦墟镇区示意图
-- 2000年芦墟交通示意图
-- 芦墟文物古迹分布示意图
-- 芦墟镇行政区划示意图2004年11月
-- 2000年芦墟镇行政区示意图
-- 2000年芦墟水系示意图
-- 1995年5月12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到芦墟,视察永鼎集团。
-- 1998年4月15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到芦墟,考察永鼎集团和太浦河工程冲泥现场。
-- 1994年6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考察芦墟乡镇工业。
-- 1996年11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考察分湖农业示范区。
-- 2003年10月19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源潮视察芦墟康力电梯集团。
-- 建造中的芦墟镇政府大楼(效果图)
-- 汾湖物流中心
-- 吴江市芦墟国土资源所
-- 吴江市芦墟交警中队
-- 芦墟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
-- 芦墟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
-- 吴江市工商局芦墟分局
-- 吴江市公安局芦墟分局
-- 中国银行芦墟支行
-- 中国农业银行芦墟支行
-- 吴江农村商业银行芦墟支行
-- 中国工商银行芦墟分理处
-- 1路公交车
-- 2路公交车
-- 邮电大楼
-- 芦墟汽车站
-- 客运出租车队投入运营
-- 太浦河新芦墟大桥
-- 1966~1996年的太浦河芦墟大桥
-- 繁忙的太浦河航道
-- 新芦墟大桥夜景
-- 北窑港水利枢纽
-- 吴江汾湖电力有限公司
-- 11万伏汾湖变电站
-- 芦墟供电所
-- 日供15000吨级地面水厂
-- 芦墟水利管理服务站
-- 如海超市
-- 芦墟江浙沪边界贸易市场
-- 镇东农贸市场
-- 北芦商业街
-- 芦墟图书馆
-- 芦墟影剧院
-- 1997年7月1日芦墟镇工会庆祝香港回归
-- 芦墟镇街道办事处
-- 芦墟镇敬老院
-- 永鼎集团
-- 通信电缆
-- 管道带状光缆
-- 永鼎集团光纤并带机
-- 永鼎集团光缆生产线
-- 康力电梯总装车间
-- 江苏康力电梯集团
-- 苏州华德电子有限公司
-- 精元电脑(江苏)有限公司生产线
-- 电子产品
-- 江苏爱世克私有限公司
-- 苏州古河电力光缆有限公司
-- 苏州同信彩色金属板有限公司
-- 苏州东亚饮料有限公司
-- 苏州信越聚合有限公司
-- 民营企业的电脑绣花
-- 江苏秀明服装有限公司产品
-- 苏州三龙领带公司产品
-- 吴江新生造船有限公司刚下水的2000吨级油料驳运船
-- 芦墟高效农业示范区
-- 插秧比赛
-- 分湖米
-- 稻谷飘香
-- 机械化收割
-- 元荡水产养殖场
-- 分湖蟹
-- 藕塘
-- 养鹅场
-- 绿色食品元荡湖大闸蟹
-- 吴江市芦墟中学
-- 吴江市芦墟第二中学科技楼
-- 中加合作苏州枫华高级中学
-- 芦墟镇中心小学
-- 芦墟镇中心幼儿园
-- 中共芦墟镇委党校、芦墟成教中心校
-- 中学生早操
-- 小学生民乐队
-- 芦墟中心卫生院
-- 芦墟计划生育服务所
-- 芦墟牙病防治所
-- 芦墟中心卫生院手术室
-- “芦墟山歌”研讨会
-- 百万字的《中国·芦墟山歌集》
-- 2003年11月28日,美国圣奥拉夫学院教授毛百乐考察芦墟山歌
-- 2004年6月12日,《中国·芦墟山歌集》首发式
-- 1988年8月21日,吴根生钱币博物馆在分湖公园举行开馆仪式
-- 芦墟镇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
-- 庆祝芦墟、莘塔两镇合并文艺晚会
-- 女子舞龙队
-- 分湖文学社刊物(《芦漪》
-- 国画家凌立如作品《雀与梅花共岁寒》
-- 芦墟少儿山歌馆
-- 古籍拾萃
-- 金溪文学社书画社创作座谈会
-- 金家坝小学生书法作品集
-- 分湖公园
-- 浦岸一角
-- 杨文头村农民公园
-- 大渠荡文化公园
-- 登云桥(建于1797年)
-- 登云桥顶部定心石
-- 嘉泰桥(始建于1201年)
-- 嘉泰桥碑文(1488年)
-- 泰生桥(建于1770年),俗名观音桥
-- 沈氏跨街楼临河建筑
-- 沈氏跨街楼砖雕门楼
-- 西栅跨街楼
-- 古巷深深
-- 许氏跨街楼及其淌水河埠
-- 莘塔老街
-- 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杨公祠旧貌
-- 泗洲寺(始建于708年)前殿
-- 城隍庙古戏台(白墙为原台口)
-- 分湖滩钓月舫(1937年摄)
-- 芦墟高升台,清末制作的可拆装流动舞台。图为1986年制作的模型,是苏州市戏曲文物。
-- 木刻浮雕三国演义长坂坡的故事
-- 秋水潭村古银杏树
-- 葛鹤年烈士墓
-- 陶氏节孝坊(1747年)
-- 分湖公园览胜亭:远眺“十里风光”,俯瞰“胥滩古渡”。
-- 三本分湖旧志
-- 芦墟镇米业公所记碑
-- 《湖隐外史》书页
-- 三国东吴赤乌五年九月(242年)吴郡余杭邵氏墓砖
-- 《分湖志》手抄稿(清)
-- 太平天国“芦墟关”卡票(1861年7月25日)。原件藏中国革命博物馆。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卷地 理
-- 第一章建置区划
---- 第一节区域位置
---- 第二节历代建置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第四节镇区 农村
------ 附:蔬菜队
---- 第五节汾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 第二章自然概貌
---- 第一节土地
---- 第二节水文 水系
---- 第三节气候
---- 第四节自然灾害
-- 第三章物产资源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动物
---- 第三节物产资源的变化
------ 附:明清时期芦墟著名物产
-- 第四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变化
---- 第二节人口结构
---- 第三节人口控制
---- 第四节华侨和港、台同胞
第二卷镇村建设
-- 第一章建设规划
---- 第一节1982~1985年近期规划
---- 第二节1993年汾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规划
---- 第三节1995~2010年总体规划
-- 第二章路桥河道
---- 第一节道路
---- 第二节桥梁水闸
---- 第三节河道 驳岸
---- 第四节太浦河工程
-- 第三章公用设施
---- 第一节供水
---- 第二节排水
---- 第三节供电
-- 第四章房屋建筑
---- 第一节公共建筑
---- 第二节居民住房
---- 第三节农房建筑
---- 第四节建筑队伍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污染治理
---- 第三节环保监督和教育
-- 第六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房产管理所
---- 第二节城建办公室
---- 第三节土地管理所
第三卷工 业
-- 第一章工业体制
---- 第一节私营工业 手工业
---- 第二节国营工业
---- 第三节县属集体企业
---- 第四节乡镇工业
---- 第五节村(街)办工业
-- 第二章机械电缆业
---- 第一节机械工业
---- 第二节电线电缆业
---- 第三节企业选介
-- 第三章建材业 化学工业
---- 第一节建材业
---- 第二节化学工业
---- 第三节企业选介
-- 第四章纺织服装业
---- 第一节纺织业
---- 第二节鞋帽服装业
---- 第三节企业选介
-- 第五章粮油食品业
---- 第一节粮油工业
---- 第二节食品工业
---- 第三节企业选介
-- 第六章农具造船业
---- 第一节农具制造业
---- 第二节造船业
---- 第三节企业选介
-- 第七章外商投资企业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企业选介
第四卷农业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
------ 附:芦墟区农场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附:东太湖芦墟农场
---- 第五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农业管理
---- 第一节生产管理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收益分配
---- 第五节粮食分配
------ 附:村级服务体系
-- 第三章粮油作物
---- 第一节水稻 三麦
---- 第二节油菜
---- 第三节防病治虫
-- 第四章其他作物
---- 第一节林木 果树
---- 第二节蚕桑
---- 第三节蔬菜 瓜类
-- 第五章畜禽饲养
---- 第一节家畜
---- 第二节家禽
---- 第三节芦墟畜牧兽医站
-- 第六章渔业
---- 第一节养殖
---- 第二节捕捞
---- 第三节水产养殖场
-- 第七章农田水利
---- 第一节修圩建闸
---- 第二节农田灌溉
---- 第三节防汛抗旱
-- 第八章农机具和农活
---- 第一节传统农具农活
---- 第二节农业机械
第五卷商业
-- 第一章商业体制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国营商业
---- 第三节供销社商业
---- 第四节集体商业
-- 第二章商品流通
---- 第一节粮油购销
---- 第二节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生活资料销售
---- 第四节农副产品购销
-- 第三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四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出口商品
---- 第二节经营方式
-- 第五章集市贸易
---- 第一节农贸市场
---- 第二节专业市场
-- 第六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工商管理
---- 第二节物价管理
第六卷财税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附:教育事业费附加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农业税收
---- 第三节工商税收
-- 第三章金融 保险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第二节金融业务
---- 第三节民间借贷
---- 第四节保险
---- 第五节货币
------ 附:自制代价辅币
第七卷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航道 公路
---- 第二节水上运输
---- 第三节陆路运输
---- 第四节水陆运输机构
---- 第五节装卸搬运
---- 第六节交通管理机构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第八卷政党社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党的地下组织
---- 第二节区党委、镇(公社、乡)党委
---- 第三节组织建设
---- 第四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章国民党 三青团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附:汪伪国民党
-- 第三章社会团体
---- 第一节工人团体
---- 第二节农民团体
---- 第三节青少年团体
---- 第四节妇女团体
---- 第五节工商团体
---- 第六节文教团体
---- 第七节其他团体
第九卷政务
-- 第一章解放前的政务
---- 第一节宋元明清朝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附:汪伪政权
-- 第二章解放后的政务
---- 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政协小组
---- 第三节行政机构
---- 第四节农工商总公司
---- 第五节政事纪要
-- 第三章政法
---- 第一节治安机构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消防管理
---- 第四节户政管理
---- 第五节司法
---- 第六节民政
第十卷文化科技
-- 第一章文化机构
---- 第一节文化站
---- 第二节广播电视站
---- 第三节图书馆(室)
---- 第四节书场 影剧院
---- 第五节公园
-- 第二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学
---- 第二节书画
---- 第三节芦墟山歌
------ 附:芦墟山歌《五姑娘》(单行本)选段
---- 第四节文娱
-- 第三章报刊 著作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著作选目
-- 第四章科技
---- 第一节工业科技
---- 第二节农业科技
---- 第三节其他科技
第十一卷卫生体育
-- 第一章卫生
---- 第一节古代中医
---- 第二节医疗机构
------ 附:民间行医
---- 第三节医疗保健制度
---- 第四节防疫保健
---- 第五节血吸虫病防治
---- 第六节公共卫生
---- 第七节创建省卫生镇、卫生村
-- 第二章体育
---- 第一节体育设施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学校体育
第十二卷教育
-- 第一章旧式教育
---- 第一节义学 社学 书院
---- 第二节私塾
-- 第二章小学和幼儿教育
---- 第一节清末、民国时期的学校
---- 第二节解放后小学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解放后小学校的分布和管理
---- 第四节芦墟镇中心小学校
---- 第五节其他小学校简介
---- 第六节幼儿教育
-- 第三章中等教育
---- 第一节普通中学教育
---- 第二节芦墟中学
---- 第三节芦墟第二中学
---- 第四节农业中学和民办中学
-- 第四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村业余教育
---- 第二节芦墟镇职工业余学校
---- 第三节芦墟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 第五章教师和经费
---- 第一节教师资质
---- 第二节工资福利
---- 第三节民办教师
---- 第四节教育经费
第十三卷文物古迹
-- 第一章村墅 胜迹
---- 第一节伍子滩
---- 第二节北芦墟
---- 第三节陈思村
---- 第四节来秀里
---- 第五节分湖八景
---- 第六节中共地下党旧址
-- 第二章古桥
---- 第一节宋代嘉泰桥
---- 第二节来秀桥 泗通桥
---- 第三节明代永安等四桥
---- 第四节清代登云等四桥
-- 第三章古建筑
---- 第一节泗洲寺
---- 第二节杨公祠
---- 第三节庵庙
---- 第四节宅院 跨街楼
-- 第四章古墓 石牌坊
---- 第一节三国邵氏墓
---- 第二节西晋张翰墓
---- 第三节明初朱氏墓
---- 第四节陆瓒、陆耀墓
---- 第五节陶氏节孝坊
-- 第五章传世文物
---- 第一节钱币博物馆
---- 第二节三株古银杏
---- 第三节太平天国“芦墟关”卡票
---- 第四节古籍《东医宝鉴》
---- 第五节高升台及其模型
------ 附:芦墟已知碑刻概况表
第十四卷军 事
-- 第一章兵防
---- 第一节南宋至清末的兵防
---- 第二节民国时期驻军和地方武装
---- 第三节解放军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清朝及其之前的兵役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兵役
---- 第三节解放后的兵役
-- 第三章民兵
---- 第一节领导机构
---- 第二节民兵组织
---- 第三节民兵的训练和活动
-- 第四章兵事
---- 第一节明末清初的战乱
---- 第二节太平军在芦墟
---- 第三节民国时期的兵事
---- 第四节解放军分湖剿匪
-- 第五章抗日战争
---- 第一节八年抗战纪事
---- 第二节日军罪行录
第十五卷人物
-- 第一章历史人物
---- 第一节人物传
------ 张翰
------ 顾亨
------ 陆行直
------ 王原杰
------ 王思忠
------ 袁颢
------ 徐珵
------ 汤涤
------ 顾昺
------ 屠宽
------ 袁黄
------ 紫柏
------ 顾大典
------ 徐有功
------ 洪祖烈
------ 袁俨
------ 徐士英
------ 吴易
------ 周瑞
------ 李枝芳
------ 杨廷枢
------ 赵鸢立
------ 陈元佐
------ 徐绶
------ 沈刚中
------ 陆燿
------ 孙银槎
------ 郭麐
------ 袁嵩龄
------ 沈昌眉
------ 沈昌直
------ 许半龙
------ 夏蕴文
------ 陆明桓
------ 陆阿妹
------ 夏崇本
------ 陈孟豪
------ 鲁思
---- 第二节人物录
------ 陆龟蒙
------ 陆大猷
------ 钱重鼎
------ 顾逊
------ 杨维桢
------ 拜柱
------ 胡廷庄
------ 迮原霖
------ 陶振
------ 净瑄
------ 朱嵚
------ 顾原本
------ 沈德中
------ 赵宽
------ 陈尧恩
------ 迮霖
------ 顾庆恩
------ 叶绍袁
------ 朱永祚
------ 袁世履 徐弘基
------ 土国宝
------ 陈子龙
------ 迮绍原
------ 张采
------ 徐枋
------ 赵进美
------ 费元谦
------ 方文
------ 王崇简
------ 宋琬
------ 王熙
------ 朱璜
------ 顾御
------ 叶燮
------ 潘耒
------ 龚志音
------ 魏坤
------ 孙炌
------ 陈鑛
------ 德亮
------ 陈桂
------ 吴中黄
------ 陈鉴
------ 陈敬
------ 陆瓒
------ 迮云龙
------ 迮尚志
------ 马(耗)
------ 沈芳
------ 沈栻
------ 郁文
------ 陈焕
------ 袁琏
------ 吴之湄
------ 夏应龙
------ 迮朗
------ 钟清源
------ 郭凤
------ 潘眉
------ 迮鹤寿
------ 许照
------ 柳树芳
------ 陈希恕
------ 郭岱
------ 黄冈
------ 吴家骐
------ 吴家骥
------ 朱庭照
------ 朱容照
------ 朱萼增
------ 顾坎
------ 凌淦
------ 陆欧安
------ 刘乙斋
------ 田岫山、陈耀宗
------ 王根
---- 第三节革命烈士
------ 附:葛鹤年烈士生平
-- 第二章当代人物
---- 第一节先进模范
---- 第二节部分知名人士
------ 马应棣
------ 马勤
------ 方俊
------ 王叔文
------ 王泰哲
------ 朱士声
------ 吴为真
------ 吴兴国
------ 张文根
------ 张明观
------ 沈文倬
------ 沈丕安
------ 沈四海
------ 沈立人
------ 沈怡文
------ 沈倩文
------ 沈培德
------ 沈梅荣
------ 邹志良
------ 陆润之
------ 陈聆群
------ 陈景天
------ 陈魁文
------ 周明善
------ 柳义南
------ 柳立新
------ 胡国华
------ 倪文俊
------ 倪永根
------ 倪华琪
------ 凌立如
------ 夏复春
------ 徐骏
------ 徐瑞
------ 徐坚如
------ 徐松德
------ 徐娟英
------ 袁令劬
------ 袁明敏
------ 钱志泓
------ 钱志屏
------ 钱国耀
------ 顾泠沅
------ 顾善斌
------ 屠菊根
------ 章伟芳
------ 黄淑华
------ 葛德宏
------ 潘坤贤
------ 潘琴龙
------ 戴启勋
第十六卷社会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居民生活
-- 第二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时令节日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礼仪习俗
---- 第四节庙会
---- 第五节其他习俗
---- 第六节恶习陋俗
-- 第三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五节其他
-- 第四章语言
---- 第一节方言词汇
---- 第二节俗语
---- 第三节农谚
---- 第四节歇后语
-- 第五章姓氏宗族
---- 第一节姓氏
---- 第二节宗族和家谱
第十七卷丛录
-- 第一章分湖三本旧志的特色
---- 第一节堪称“民史”的《湖隐外史》
---- 第二节史料翔实的《分湖志》
---- 第三节人物众多的《分湖小识》
-- 第二章诗文选录
---- 第一节诗词 对联
---- 第二节两篇《游分湖记》
---- 第三节杂记
-- 第三章芦墟镇群英谱
编纂机构、人员和审定单位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