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志 水利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湖北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包括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工作和水利管理等。
内容时限:
1840-1985
出版时间:
1995年03月
目录
封面
湖北省志 水利
图片
--
湖北省主要水利电工程图
--
湖北省平原湖区排涝工程图
--
湖北省分区旱涝保收面积示意图
--
湖北省江河防洪概况图
--
毛泽东同志视察长江三峡
--
1958年2月周恩来同志和李富春、李先念同志在王任重、林一山同志陪同下视察荆江大堤
--
1965年董必武同志在张体学、饶民太等同志陪同下视察荆江分洪工程
--
叶剑英同志视察三峡
--
李先念同志和夏世厚漆少川同志研究湖北省农田基本建设规划
--
邓小平同志视察葛洲坝工地
--
王任重和钱正英同志在黄知真等同志陪同下视察丹江口水电工程
--
毛泽东、周恩来赠送给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建设军民的锦旗
--
毛泽东同志为武汉人民战胜1954年洪水的题词
--
勘测先行
--
大江测流
--
座落在武昌珞珈山下东湖之滨的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环境幽雅,风景宜人
--
设计与科研工作者进行水工模型试验
--
堤防防护林治虫专家罗河山
--
通顺河下游改道工地一瞥
--
广州空军某部官兵在螺川抗洪抢险
--
军民奋战在荆江分洪工地
--
孝感府溃河治理
--
湖北省水利水电上程施工单位是一支活跃在水利施工战线上的上力军
--
上图:1931年被淹的汉口中山大道
--
下图:今日武汉市堤防水墙
--
1949年前的荆江大堤
--
今日巍巍壮观的荆江大堤
--
荆江大堤保护下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
--
汉江遥堤
--
用挖泥船吸取长江泥沙培修刷江大堤
--
浠水白莲河水库枢纽
--
库容20.5亿立方米的漳河水库库区
--
李先念同志1953年领导湖北省人民建成的麻城县大坳水库,是湖北修建的第一座中型水库
--
通城县百丈潭二级电站
--
丹江口水利枢纽全景
--
荆州市诡水水库
--
仙桃市排湖电力排灌站,渍涝时能自排或提排70万亩农田渍水,干旱时,能引提江水或抽取湖水灌溉50万亩农田
--
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
--
荆江分洪工程北闸
--
荆江分洪工程南闸
--
枝城市金滩电站翻板闸门
--
杜家台分洪闸
--
潜江市田关泵站内景
--
洪湖市新滩口泵站
--
附图
--
鄂州樊口大闸
--
鄂州樊口排涝枢纽工程
--
全长9.3公里的枣阳石台寺泵站引水渡槽
--
通城县11万伏变电站
--
引唐电灌站
--
枝江县七星台乡镇供水工程
--
监利新洲垸抢排渍水
--
粮田喷灌
--
棉花丰收
--
粮食丰收
--
水土保持促进了小流域综合治理
--
水库捕捞成鱼
--
滔滔洪水安然过境,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秩序井然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湖北省志》
《湖北省志·水利》
《湖北省志·水利》编纂委员会
《湖北省志·水利》
《湖北省志·水利》分篇主编
前言
目录
综述
--
(一)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湖北水利
----
1、垸田与农田水利
----
2、江汉堤防建设
----
3、涵闸建设
----
4、荆江与洞庭湖关系的演变
----
5、水利基础工作和近代技术的应用
----
6、水利机构的演进
--
(二)共和国成立后的湖北水利
----
1、水利发展阶段
----
2、水利建设效益
一、水文与水资源
--
(一)水系与水资源
----
1、水系
----
2、降水量
----
3、地表水资源
----
4、地下水资源
----
5、客水资源
----
6、泥沙与水质
----
7、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
(二)水文机构与站网
----
1、水文机构
----
2、水文站网规划
----
3、水文测站建设
--
(三)水文测验
----
1、洪水调查
----
2、暴雨调查
----
3、流域水文调查
----
4、水文站补充调查
----
5、测验方式改革
--
(四)资料整编
--
(五)水文情报和预报
----
1、水文情报
----
2、水文预报
----
3、水情效益
--
(六)水文实验研究
----
1、径流实验研究
----
2、水面蒸发实验
----
3、水文测验方法实验
----
4、河道观测研究及荆北放淤实验
----
5、水文仪器研究
----
6、水库水文实验研究
----
7、暴雨洪水研究
----
8、水资源和水质研究
----
9、水文站网部署研究
二、勘测、规划、设计与施工
--
(一)工程勘测
----
1、工程测量
----
2、工程地质
----
3、试验研究
--
(二)水利规划
----
1、全省水利规划
----
2、江河防洪规划
----
3、湖区排涝与综合治理规划
----
4、中小河流流域规划与灌区工程规划
--
(三)工程设计
----
1、防洪工程设计
----
2、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设计
----
3、平原地区涵闸、船闸设计
----
4、泵站设计
----
5、渠系建筑物设计
----
6、涉外工程设计
--
(四)设计管理
----
1、基本建设程序
----
2、勘测设计单位经济体制改革
----
3、质量管理
--
(五)科技利用与开发
----
1、新技术引进
----
2、科技成果
----
3、优秀工程设计与勘察
----
4、优秀论文
----
5、技术专著
--
(六)水利施工
----
1、施工专业队伍的发展
----
2、施工组织领导
----
3、施工力量
----
4、施工管理
----
5、施工手段
----
6、施工技术
----
7、施工成果
三、江汉干流水利枢纽
--
(一)丹江口水利枢纽
----
1、工程规划
----
2、工程设计
----
3、施工过程
----
4、运行管理与效益
--
(二)葛洲坝水利枢纽
----
1、工程规划
----
2、兴建始末
----
3、运行管理与效益
--
(三)三峡水利枢纽前期工作
四、江汉防洪
--
(一)洪水与洪灾
----
1、长江干流洪水
----
2、汉江洪水
----
3、洪水灾害
----
4、历史大洪水与洪灾
--
(二)堤防
----
1、堤防建设发展
----
2、长江干堤,确保堤段
----
3、汉江干堤,确保堤段
----
4、东荆河堤
----
5、支、民堤
----
6、护堤护岸林
----
7、堤防管理
--
(三)分蓄洪工程
----
1、荆江分洪工程
----
2、洪湖分蓄洪区
----
3、武汉附近分蓄洪区
----
4、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
--
(四)江汉干流河道整治
----
1、荆江河段
----
2、长江城陵矶至湖口河段
----
3、汉江中下游干流河道
--
(五)防汛
----
1、体制与机构
----
2、方针任务与设防标准
----
3、法规与政令
----
4、巡堤查险与险工抢护
----
5、水雨情报
----
6、防汛信息传递
----
7、洪水调度
--
(六)防汛纪实
----
1、1954年防汛
----
2、1964年防汛
----
3、1981年防汛
----
4、1983年防汛
五、湖区排涝与综合治理
--
(一)湖区分区治理
----
1、四湖地区
----
2、汉北地区
----
3、汉南地区
----
4、梁子湖地区
----
5、荆南地区
----
6、西凉湖地区
----
7、黄、广湖区
--
(二)河流改道
----
1、府浓河改道
----
2、汉北河改道
----
3、东荆河下游改道
----
4、倒水下游改道
--
(三)排水涵闸
----
1、发展概况
----
2、主要排水涵闸建设
----
3、排水涵闸管理
--
(四)排水泵站
----
1、发展概况
----
2、大型排水泵站建设
----
3、泵站管理
--
(五)渍害中低产田改造
--
(六)引水灌溉涵闸
----
1、发展概况
----
2、重点引水灌溉涵闸
--
(七)湖区综合利用
----
1、水利建设结合灭螺
----
2、围垦
----
3、水产养殖
----
4、航运
----
5、公路建设与绿化
----
6、湖区小水电建设
六、水库建设与供水
--
(一)水库建设的发展
--
(二)大型水库
----
1、漳河水库
----
2、富水水库
----
3、白莲河水库
----
4、陆水水库
----
5、黄龙滩水库
----
6、徐家河水库
----
7、洈水水库
----
8、温峡口水库
----
9、王英水库
----
1O、浮桥河水库
--
(三)中小水库与塘堰
----
1、中小水库工程
----
2、塘堰工程
--
(四)引水工程
----
1、南漳武镇长渠工程
----
2、枣阳滚河长渠
----
3、郧西天惠渠
----
4、荆门赵家闸
----
5、宜都幸福渠
--
(五)提水灌溉工程
----
1、机电提水灌溉的发展
----
2、大型电灌站建设
--
(六)灌区建设
----
1、灌区类型
----
2、灌区配套与渠网化
----
3、灌排试验
----
4、灌区新技术应用
--
(七)灌区管理
----
1、组织管理
----
2、工程管理
----
3、供水管理
----
4、经营管理
--
(八)山区农村和城镇供水
----
1、山区农村人畜饮用水
----
2、城镇供水
七、中小水电
--
(一)水力资源普查及开发利用
----
1、水力资源普查成果
----
2、开发利用概况
--
(二)中型水电站
----
1、黄龙滩水电站
----
2、富水水电站
----
3、白莲河水电站
----
4、陆水水电枢纽
----
5、胡家渡水电站
--
(三)小水电
----
1、小水电建设
----
2、水电站梯级开发
----
3、小水电管理
--
(四)小水电的方针政策
----
1、电站所有权的有关规定
----
2、小水电与大电网的关系
----
3、以电养电政策
----
4、投资攻策
----
5、小水电电价政策
--
(五)水电效益
----
1、促进生产发展,振兴地方经济,加快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
2、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
4、中小水电可弥补大电网之不足
----
5、保护了生态环境
八、水土保持
--
(一)水土流失及危害
----
1、水土流失造成农田的耕层质地变劣,土壤肥力降低
----
2、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高,通航里程缩短,“落河田”增多,农田次生潜育化发展迅速
----
3、水土流失淤塞水利设施,降低工程效益和工程寿命
----
4、不少山区因水土大量流失,不仅生产上不去,而且洪旱灾害 逐步增多,成为穷困地区
--
(二)治理过程及措施
--
(三)重点地区和小流域治理
--
(四)水土保持科研与成果推广
----
1、罗田石桥铺水土保持试验站
----
2、谷城冷集水土保持站
----
3、大悟金鼓水土保持站
九、水利行政和经济管理
--
(一)水利机构
----
1、三年恢复和“一五”时期 (1949——1957年)
----
2、“二五”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
----
3、“三五”至“四五”时期(1966——1975年)
----
4、“五五”至“六五”时期(1976——1985年)
--
(二)水利投资和负担政策
----
1、水利资金来源
----
2、投资负担政策
--
(三)水利水电工程总价值及技术经济指标
----
1、水利水电工程总价值
----
2、水利技术经济指标
--
(四)水费计收与经济效益
----
1、沿革与发展
----
2、水费的计收标准与实施
----
3、水费的使用与管理
----
4、经济效益指标
--
(五)水利综合经营
----
1、发展概况
----
2、水库养鱼
----
3、林业
----
4、工业与服务业
----
5、管理体制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