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三家村村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欲掌一方之政事,必读一方之志。
到乔甸工作近两年,总有一些事让我感动。乔甸人杰地灵,勤劳的乔甸人民祖祖辈辈在辛勤的耕耘,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就民间文艺创作方面,先有王信老师的《田园飘香》,再有王知胜老师的《热土星光》,对乔甸的传统民俗文化作了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演绎创新,很好的保护了历史传统遗存,宣传、再造了乔甸形象,繁荣了农村民俗文化,同时也对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参考。
目录
封面
下三家村村志
图片策划
图片摄影
下三家地图
封面图景
封底图景
图片
--
下三家村地图
--
始祖李三祝碑墓
--
记述从祥云分支到下三家居住的李呈秀叙碑
--
本主庙外景
--
本主庙内景
--
1939年李蘭栽下碾房河边的缅树
--
待修建的普门楼
--
撑起下三家水利脊梁的工程抽水站留存部分
--
村北载着洱海水的宾海大沟流向海稍水库一段
--
下三家村标志
--
村间硬化水泥路面
--
田间双沟抬路
--
秧田旧箐水库
--
1975年插队落户下三家的知青
--
当年演花灯舞狮子的二位老人
--
作者与大理州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绍平(左)合影
--
2001年下三社干部与村公所干部合影
--
2010年作者与村民小组干部合影
--
丰收在望的水稻
--
田间长势清秀的的烤烟
--
硕果累累的黑腰枣
--
金灿灿的桔果
--
高效经济作物葡萄
序
祝贺《下三家村村志》著书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大事记
--
第一节 自然灾害
----
地震灾害
----
干旱灾害
----
降雪灾害
----
冰雹灾害
----
人为灾害
--
第二节 历史事件
----
龙家兵过下三家
----
匪患灾害
----
驮柴误会下三磨石臼引发冲突
--
第三节 农田水利建设
----
臭水井水库修建
----
下三家参与东方红水库建设情况
----
秧田箐水库
----
人畜饮水
----
抽水站建设
----
村间道路
----
第一条田间双沟抬路
----
中间村道路硬化
----
第二条田间双沟抬路
----
过路海扩容
--
第四节 文化教育基础建设
----
村文化中心建设
--
第五节 沿革时期
----
下三家村干部任职情况
第三章 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
--
第一节 下三家历史文化
----
下三家的祖籍
----
寻根新兴村祖籍
----
村名“三家村”的由来
----
下三家语音与众不同
----
一河之隔的上、下三家村
----
下三家普门楼
----
下三家与雄鲁么的情缘
----
流传下三家村的绕口令
----
幽默三则
----
演花灯名扬乔甸舞狮子别有一招
----
下三家西瓜籽大理州内小有名气
----
下三家马帮队
----
下三家吃杂粮到买轿车的联想
----
集体生产时的年终分配
----
生产队时期的特殊社员——知青
----
龙家兵经过下三家
--
第二节 下三家民风民俗
----
新女开口背起走
----
新婚之夜新郎赢银三两
----
吃席记趣
--
第三节 下三家地理环境
----
下三家的哨房田
----
土官村有片田叫三家坝
--
第四节 下三家历史变迁文章荟萃
----
村前村后不夜天誓把卫星放上天
----
下三家百年最强的地震
----
臭水井水库修建始末
----
下三家参与建设东方红水库情况
----
秧田箐水库下三家的粮仓
----
饮水变迁记
----
抽水站撑起下三家的脊梁
----
苍洱巨龙穿山到乔甸旱区面貌新
----
农村生活富裕道路越走越宽
----
下三家遭受罕见的冰雹灾害
----
本主庙恢复雄姿群菩萨金身再现
----
下三家第一条田间双沟抬路
----
下三家建起文化娱乐场所
----
村间第一条水泥路
----
下三家第二条田间双沟抬路
----
“过路海”扩容计划得实现
----
下三家小学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基地
----
下三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焕然一新
第四章 人物传记
--
李芳
--
李籣
--
李文
--
李祥盛
第五章 人物传略
--
李绍平
--
李富春
--
李新文
第六章 族谱
--
第一节 下三家族谱分支诠释
--
第二节 下三家六支系代次、人户明细表
----
一支二世祖李呈林(支系)
----
二支二世祖李呈彩(支系)
----
三支二世祖李呈秀(支系)
----
四支二世祖李呈英(支系)
----
五支二世祖李呈蔚(支系)
----
六支二世祖李呈芝(支系)
----
附:下三家村有记录的年份户口、人口表
第七章 家谱
--
第一节 一支系简述
--
第二节 二支系简述
--
第三节 三支系简述
--
第四节 四支系简述
--
第五节 五支系简述
--
第六节 六支系简述
后记
编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