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市志板桥镇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志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力求真实、准确、全面地再现板桥的史和现状。
二、志书的上限是追溯到板桥有史以来,下限一般截止到2006年,个别重大事件记叙到2011年。为了历史的连贯性,在领导人任职时间上突破了志书的下限。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目录
封面
永川市志板桥镇志
《板桥镇志》编纂委员会
《板桥镇志》编纂委员会
永川区志总编室评审《板桥镇志》人员
图片
--
板桥镇行政区划图
--
2010年7月6日永川区委书记胡际权一行到板桥镇调研指导工作
--
2007年5月31日永川区委副书记、区长唐建华到柳溪小学参加六一庆典
--
2010年5月5日永川区政法委书记梅永康一行检查校园安保
--
2009年10月29日永川区委常委赵德明深入农村调研
--
2011年8月3日在板桥镇召开永川区北部片区村村通客车工程推进会
--
2011年7月27日在柳溪村举行板桥镇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开工仪式
--
2009年9月摄于板桥场远景
--
2009年9月摄于板桥镇政府办公大楼
--
2009年8月摄于板桥公安派出所
--
2011年7月18日摄于板桥敬老院
--
2008年9月摄于柳溪村公共服务中心
--
2009年9月摄于板桥农村商业银行
--
2009年8月摄于寿永卫生院
--
2009年9月摄于板桥中学
--
2007年7月摄于寿永小学
--
2008年5月摄于板桥小学
--
2009年8月摄于柳溪小学
--
2009年9月摄于幼教活动
--
2009年9月摄于板桥中心幼儿园
--
2009年8月摄于板桥自来水厂
--
2011年7月18日摄于污水处理厂
--
2009年9月摄于板桥古街一角
--
2007年1月摄于板桥古街
--
2002年2月摄于老街街道
--
2009年8日摄于龙门滩瀑布
--
2011年3月12日摄于河道整治现场
--
2007年12月摄于残存的本尊寺古庙建筑
--
2009年8月摄于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约五百年古庙建筑双府院
--
2009年7日摄于高洞子宋代崖墓
--
2009年8月摄于蛮子洞遗址
--
2009年8月摄于清代黎家花坟
--
2008年6月摄于孙家花坟
--
2007年5月摄于茶竹风光
--
2004年10月摄于《十面埋伏》之“飞刀门总部”
--
2007年7月摄于秀美的柳溪河
--
2007年7月摄于小安溪河风光
--
2009年8月摄于百年古银杏树群
--
2009年8月摄于古黄角树
--
2009年9月摄于丰收的橙子
--
2009年8月摄于丰收的农业稻田
--
2008年9月摄于鱼鸭立体养殖工程一角
--
2010年3月摄于奶牛场
--
2009年9月摄于500千伏板桥变电站
--
2009年8月摄于重庆市板桥养殖加工厂包装车间生产现场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综合篇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场镇名称由来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地形地势
----
第三节 山脉河流
----
第四节 土壤地质
----
第五节 气候
--
第三章 资源
----
第一节 矿藏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三节 动物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风灾和雹灾
----
第四节 虫灾
----
第五节 火灾
----
第六节 地质灾害
--
第五章 集镇建设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镇域总体规划
----
第三节 板桥古镇的建设
----
第四节 永兴场寿永场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治污机构
----
第二节 依法治污
--
第七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政治篇
--
第八章 基层政权组织及其活动
----
第一节 中共板桥镇地下组织活动
----
第二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中共板桥区、镇委员会
----
第四节 中共基层组织
----
第五节 党委工作
----
第六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七节 政府
----
第八节 区、镇内设行政机构
----
第九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九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农民协会和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
----
第四节 工会
--
第十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第三节 救济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殡葬改革
--
第十一章 公安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司法所
----
第三节 信访工作
--
第十二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人民武装机构
--
第十三章 政事纪略
----
第一节 征粮剿匪
----
第二节 减押退租
----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五节 整风反右
----
第六节 人民公社化
----
第七节 大跃进大办钢铁
----
第八节 整风整社
----
第九节 四清运动
----
第十节 文化大革命
----
第十一节 纠正冤假错案
----
第十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经济篇
--
第十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集体经济经营管理
----
第二节 耕地
----
第三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化
----
第四节 小康村建设
----
第五节 生产经营体制
----
第六节 农技站
----
第七节 肥料
----
第八节 种植业
----
第九节 果树
----
第十节 养殖业
----
第十一节 林业
--
第十五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个体企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
----
第三节 饮食服务业
----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与市场
----
第五节 粮油购销
----
第六节 食品分站
--
第十六章 中小(乡镇)企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煤炭企业
----
第三节 建材业
----
第四节 其他企业
--
第十七章 金融财政税收
----
第一节 信用社
----
第二节 邮政储蓄
----
第三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
第四节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五节 财政收支
----
第六节 财政“分税制”
----
第七节 农村税费改革
--
第十八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石板路石桥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汽车站
----
第四节 交通安全
----
第五节 邮政电信
----
第六节 移动电话
文化篇
--
第十九章 文化教育
----
第一节 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
第二节 广电传媒
----
第三节 戏剧
----
第四节 文艺活动
----
第五节 饮食文化
----
第六节 文物古迹
----
第七节 私塾
----
第八节 幼儿教育
----
第九节 义务教育
----
第十节 教育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
----
第十一节 成人教育
--
第二十章 卫生体育
----
第一节 板桥卫生院
----
第二节 寿永卫生院
----
第三节 村卫生站
----
第四节 卫生保健
----
第五节 卫生防疫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八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
第九节 群众体育
----
第十节 学校体育
--
第二十一章 社会风土
----
第一节 民俗
----
第二节 帮派行会
----
第三节 宗教
----
第四节 祠堂庙宇
----
第五节 谚语
----
第六节 方言
----
第七节 歇后语
----
第八节 儿歌
----
第九节 山歌神歌
----
第十节 地名诗歌
人物篇
--
第二十二章 人物
----
第一节 革命烈士
----
第二节 人物传
------
柳本尊
------
吴文奎
------
姚履中
------
刘全儒
------
李柳君
------
李吉康
------
陈武祥
------
刘龙雏
------
谢百龄
------
黄一德
------
李先源
------
王万元
------
鄢矩门
------
鄢郁文
------
董星麒
------
洪明全
------
彭家福
------
唐伊任
------
廖恒友
----
第三节 人物简介
------
谢礼国
------
李仕川
------
董永健
------
叶绍喜
------
谢光虎
------
曾令国
----
第四节 高龄老人
--
第二十三章 表彰
----
第一节 集体获奖
----
第二节 个人获奖
----
第三节 其它表彰
附录
--
板桥得名之我见
--
板桥古镇风貌追忆
--
板桥人对竹的情怀
--
板桥的桥
--
板桥境内的两溪
--
武学堂的来龙去脉
--
双茅厕保卫战始末
--
小马坊劫银
--
民国12年匪患
--
板桥的更夫
--
板桥地下党的外围组织
--
夸板桥(莲花落)
--
蚌舞(童话舞台剧)
--
华仲文集(节选)
--
板桥之歌——板桥镇镇歌
--
农村今昔
--
争鸳篼(方言小品)
--
光应绝句十首
--
今日阳光操场重温“快乐体育”
--
板桥镇的来龙去脉
--
游家街游应鉴墓铭志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