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地区水利史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序
程有为同志主持撰写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水利史》书稿即
将付梓,向我索序。程有为同志是我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以秦
汉魏晋南北朝史为主攻方向,毕业后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
研究所工作,20多年来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经常和
我一起参加学术会议,平时联系也很密切。请我写序,当然不能
推辞,于是欣然应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华夏农耕文明,在中华
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黄河作为
出版时间:
2007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文库编委会名单
图片
目录
序
绪论
--
一 本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
二 水利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
--
三 黄河水利历史研究状况述评
--
四 黄河中下游水利史的概说
第一章 史前至三代的黄河
--
第一节 黄土高原与黄河的形成
--
第二节 原始农业的产生与大禹治水的传说
--
第三节 三代黄河中下游的水旱灾害与“禹河”
--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事业的开端
--
第一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生态环境
--
第二节 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
--
第三节 水利工程的兴起
--
第四节 水利科技知识的产生
--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秦汉时期水利的兴盛
--
第一节 农业经济的发达与生态环境的恶化
--
第二节 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与河患的频繁
--
第三节 堤防的修筑与决口的堵塞
--
第四节 农田灌溉事业的勃兴
--
第五节 漕运的开发
--
第六节 治河方略与技术
--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水利的衰落
--
第一节 农业经济的萎缩和生态环境的好转
--
第二节 相对稳定的黄河下游河道
--
第三节 水患及防治
--
第四节 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
第五节 水上航运的发展
--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隋唐五代水利的复兴与中衰
--
第一节 农业的兴盛和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
--
第二节 河患及其治理
--
第三节 农田水利的发展
--
第四节 运河的开凿与漕运的兴盛
--
第五节 水利科技的进步
--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宋金元时期水利的兴衰
--
第一节 经济的衰退与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
--
第二节 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
--
第三节 河患及其治理
--
第四节 农田水利的兴衰
--
第五节 运河的开凿与漕运
--
第六节 水利技术的进步
--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明代的水利与治河思想的转变
--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加剧
--
第二节 明前期的河患与治河活动
--
第三节 明后期的河患与潘季驯等人的治河活动
--
第四节 黄河下游河道的治理与保护漕运
--
第五节 农田水利建设
--
第六节 治理黄河思想的转变
--
第七节 河防与治河技术的新进展
--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清代的治河与水利的衰退
--
第一节 过度的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
第二节 清前中期的河患与治理
--
第三节 铜瓦厢决口与新河道的形成
--
第四节 靳辅、陈潢等人的治河业绩
--
第五节 灌溉与航运
--
第六节 治河思想与科技的进步
--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民国水利的衰败与新科技的引进
--
第一节 河务、河患与河防
--
第二节 黄河的人为改道与归故
--
第三节 人民治黄的开端
--
第四节 严酷的旱灾与农田水利的衰败
--
第五节 水土保持的理论与实践
--
第六节 治河思想的更新与治河计划的制定
--
第七节 西方近代水利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
第八节 李仪祉、张含英的治河贡献
--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水利事业的长足进步
--
第一节 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
第二节 黄河治理规划的制定和修订
--
第三节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与改建
--
第四节 防洪工程建设与防汛
--
第五节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
第六节 灌溉及供水工程建设
--
第七节 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的开展
--
第八节 王化云对治黄方略的探索
--
第九节 治黄科学技术的进步
--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
--
第一节 黄河面临的新问题
--
第二节 黄河治理的新规划
--
第三节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
第四节 防洪工程建设与防汛
--
第五节 水利水电新工程
--
第六节 水土保持的新进展
--
第七节 治黄科技的新突破
--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水利史的回顾与前瞻
--
第一节 古代水利的回顾
--
第二节 20世纪水利的回顾
--
第三节 21世纪前期水利的前瞻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