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都师范校志(1905-1995)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断限,上起光绪二十八年(1902),下讫1995年3月,个别情况上溯。二、本志所用资料,主要来自正史、各县新旧志、教育志、档案、图书、报刊、校友回忆录、口碑、社会调查材料、统计材料等。凡所用资料,均稽考再三,务求其符合历史的真实。
内容时限:
1905-1995
目录
封面
益都师范校志
前言
凡例
题词
--
教育厅长何思源题词(1937)
--
校长徐轶千题词(1937)
--
石一宸(石广义)将军为母校题词
图片
--
校门
--
青州中学办公楼
--
现益都师范校门
--
民国二十一年八月廿一牛玉昌被捕后,学校于九月廿六日寄回牛玉昌家中的毕业证。
--
四师学生于秀兰代表山东队出席民国廿一年十月第十六届华北运动会
--
山东省立益都师范学校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员
--
1948年9月,陈叔俊副校长为青州中学师范部、中学部起草的招生简章 。
目录
第一章 大事记
--
附录:十周纪念会志略
第二章 校史沿革
第三章 教学与管理
--
(一)领导机构及教师
----
附录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附录2:历任益都师范学校校长一览表
----
附录3:历任益都师范教导主任一览表
----
附录4:历任益都师范总务主任一览表
----
附录5:历任益都范政教主任一览表
----
附录6:历任益都师范办公室主任一览表
----
附录7:在编教职工名单
----
附录8:1948年后曾在本校工作的教职工名单
--
(二)教育宗旨及实施方针
--
(三)学制及课程设置
----
附录1—8建国后各时期教学计划
----
附录9:省立四师初级部,师师范部国文教学概况
--
(四)训导管理及军训
--
(五)教育经费
--
(六)勤工俭学
--
(七)益都师范函授部
第四章 党群组织及学生运动
--
一、“五四”运动
--
二、青州团支部的建立
--
三、驱逐校长刘尚敬的学潮
----
附录1、呜呼!青州第十中学
----
附录2、山东青州商学联合会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宣言
--
四、四师党小组的建立
--
五、孙中山逝世追悼会
--
六、声援上海“五卅”运动
--
七、李大钊、郑菩铭牺牲
--
八、四师党支部
--
九、“救国会”与“民先”
--
十、中共益都师范学校党支部、总支部
--
十一、中共益都师范学校委员会
--
十二、工会(含工会文件附录1—6)
--
十三、共青团
第五章 学生
--
附录1:四师校歌歌词
--
附录2:民国十三年校庆纪念塔铭文
--
附录3:山东省立四师部分毕业生名单
--
附录4:1979部颁《中等专业学校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
附录5:《山东省中等师范学校学乍学籍管理规定》
--
附录6:山东省中等师范学校(含幼师、特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第六章 益都师范附属小学
--
附录1:附小1961年教职工名单
--
附录2:现附小教职工名单
--
附录3—5各时期教学计划
第七章 人物传略
--
于丹绂
--
崔杰千
--
吴润初
--
田裕旸
--
巨佩之
--
张子修
--
朱树屏
--
于勋忱
--
彭瑞林
--
徐轶千
--
张福荣
--
路子润
--
张北华
--
牛玉昌
--
陈悔川
--
马适安
--
李人风
--
李曦晨
--
王月村
--
崔栋生
--
孙承佩
--
远静沧
--
吕乙亭
--
李志韶(含陈庆贵)
--
齐毓堂
--
王作霖
--
马春来
第八章 人物介绍
--
刘孟
--
单洪
--
石一宸
--
李荆和
--
孙寅东
--
赵晋丰
--
谢密之
--
王侨
--
马洪新
--
李翼民
--
陈叔俊
--
彭飞
第九章 回忆录
--
“五·四”运动在益都的见闻
--
回忆王尽美同志与邓恩铭同志
--
我在青州读书时期的几点回忆
--
牛瑞亭遗稿
--
张北华等同志脱险记
--
1930年前后四师学运工作的回忆
--
我在益都工作的回忆
--
回忆山东省立第十中学、第四师范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片断
--
益都四师师生抗日救亡活动点滴
--
山东八路军三支队第十团的历史概述
--
四边县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
--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