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志

襄城县志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襄城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3年03月

目录

封面
襄城县志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地理编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位置境域
---- 第二节 地质
---- 第三节 地貌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六节 河流
-- 第二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水
---- 第三节 矿藏
---- 第四节 植物动物
-- 第三章 建置政区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政区演变
---- 第三节 现行政区
政治编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襄城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党的重要活动纪略
----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与代表会议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四节 内务工作
---- 第五节 组织建设
---- 第六节 宣传教育
---- 第七节 纪律检查
---- 第八节 统一战线
---- 第九节 来信来访
--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公民选举
--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政府工作部门
----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
---- 第三节 政务工作纪要
---- 第四节 外事活动
-- 第四章 县政协
---- 第一节 历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五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劳动
---- 第三节 人事
---- 第四节 劳动工资
---- 第五节 离体退休
-- 第六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复退安置
---- 第四节 救灾和社会救济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七节 收容遣送
---- 第八节 殡葬改革
---- 第九节 移民支边
-- 第七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第八章 群团
---- 第一节 工人团体
----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 第三节 妇女团体
---- 第四节 农民团体
---- 第五节 商民团体
---- 第六节 其他团体
-- 第九章 中国国民党襄城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组织建立与党员发展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十章 明清及民国县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衙县署
----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 第三节 县参议会
军事编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清代军事机构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 第三节 襄城解放后军事机构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制
---- 第二节 征兵制
----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 第三章 驻军
---- 第一节 古代驻军
---- 第二节 民国年间驻军
---- 第三节 解放后驻军
-- 第四章 重大战事
---- 第一节 古代
---- 第二节 近代
---- 第三节 现代
-- 第五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政治教育
---- 第三节 军事训练
---- 第四节 历次代表会
---- 第五节 主要活动
-- 第六章 防空
---- 第一节 防空教育
---- 第二节 防空设施
------ 附:
-------- 一、日军大屠杀
-------- 二、民众反日斗争
-------- 三、“还乡团”暴行
经济编
--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作物
---- 第二节 农艺农技
---- 第三节 农机
---- 第四节 管理与分配
---- 第五节 机构设置
-- 第二章 烟草
---- 第一节 烟草生产
---- 第二节 产品经营
---- 第三节 烟叶加工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节 机构设置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木分布
---- 第二节 林业区划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林业科技
---- 第五节 林木管理
---- 第六节 机构设置
-- 第四章 畜牧
---- 第一节 畜禽饲养
---- 第二节 良种繁育
---- 第三节 饲草饲料
---- 第四节 疫病与防治
---- 第五节 机构设置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工程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抗洪抢险
---- 第四节 水产
---- 第五节 水文观测
---- 第六节 机构设置
-- 第六章 工业
---- 第一节 能源
---- 第二节 机械
---- 第三节 化工
---- 第四节 建材
---- 第五节 纺织缝纫皮革鞋帽
---- 第六节 造纸印刷
---- 第七节 食品
---- 第八节 木器
---- 第九节 工艺制品
---- 第十节 经营管理
---- 第十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七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体制演变
---- 第二节 行业分类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机构设置
-- 第八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节 房产管理
---- 第四节 建筑管理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 第六节 机构设置
-- 第九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三节 水路运输
---- 第四节 机构设置
-- 第十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十—章 商业
----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销售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第三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四节 农副产品购销及废旧物资回收
---- 第五节 对外贸易
---- 第六节 饮食服务
---- 第七节 经营组织形式
---- 第八节 经营管理
---- 第九节 机构设置
-- 第十二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财政监察
---- 第五节 机构设置
-- 第十三章 税务
---- 第一节 田赋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十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银行业务
---- 第三节 信用合作
---- 第四节 人民保险
-- 第十五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统计
---- 第三节 审计
---- 第四节 物价
---- 第五节 计量
---- 第六节 工商管理
文化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儒学教育
---- 第三节 普通教育
---- 第四节 专业教育
---- 第五节 业余教育
---- 第六节 考试制度
---- 第七节 师资
---- 第八节 教学研究电化教学
---- 第九节 经费
---- 第十节 校舍
------ 附:科举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科技人员
---- 第三节 科研与科普
---- 第四节 科研成果
-- 第三章 文化艺术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戏剧曲艺
---- 第三节 电影
---- 第四节 文苑
---- 第五节 文物
-- 第四章 新闻
---- 第一节 报纸
---- 第二节 新闻报道
---- 第三节 广播
---- 第四节 电视
---- 第五节 图书报刊发行
-- 第五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档案管理
---- 第三节 馆库建设
-- 第六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医务人员
---- 第三节 中、西医
---- 第四节 药品
---- 第五节 疫病预防
---- 第六节 疾病治疗
---- 第七节 医疗设备
---- 第八节 经费管理
---- 第九节 医学研究
------ 附:民间验方
-- 第七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群众体育
---- 第五节 体育竞赛
风土民情编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概况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民族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三章 民俗
---- 第一节 食衣住行
---- 第二节 节日时令
---- 第三节 婚丧喜庆
---- 第四节 蟠姻家庭
---- 第五节 亲属称谓
---- 第六节 美德新风
---- 第七节 社会陋习
-- 第四章 会道门
-- 第五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对照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谚语歇后语
人物编
-- 一、传记
---- 祭遵
---- 李膺
---- 滑寿
---- 李敏
---- 姚继可
---- 黄甲云
---- 舍起灵
---- 李来章
---- 程玳
---- 刘凤楼
---- 余士吉
---- 高金城
---- 胡元学
---- 张荣祥
---- 田培林
---- 李峰 鞠仁卿
---- 李善棠
---- 郭农山
---- 姚从吾
---- 许全仁
---- 梁运祥
---- 宋大妞
---- 徐丙辰
---- 耿谆
---- 张振彪
---- 郭中坚
---- 胡福林
---- 李全庚
---- 吴存义
---- 马勇
---- 雷桂娥
---- 余石旗
---- 张寿臣
-- 二、简介
---- 颍考叔
---- 杜育
---- 杨士弘
---- 许廓
---- 辛自修
---- 刘青藜
---- 万邦荣
---- 刘青芝
---- 程才臣
---- 杨英杰
---- 孙书德
---- 朱毅先
---- 田雨三
---- 韩一峰
---- 田科
---- 万富年
---- 杨景震
---- 颜健予
---- 刘晓
---- 陈天
---- 龚清志
---- 王爱莲
---- 彭翠莲
---- 丁元福
---- 宋明义
---- 盛廷玉
---- 孙鸿烈
---- 周宏全
---- 李福岭
---- 岳长春
---- 傅安芳
---- 许永江
---- 徐青莲
---- 柳国喜
---- 杨甲乙
---- 李海水
---- 桓福殿
---- 刘妙
---- 李文亮
---- 盛机灿
---- 耿迎建
---- 陈乃红
-- 三、名表
---- 襄城县革命烈士名表
---- 襄城县省以上英模名表
---- 裹城科技人员名表
---- 外籍在襄城长期工作科技人员名表
---- 寰城籍县团级以上党政军干部名表
乡镇概况编
-- 城关镇
-- 颍桥回族镇
-- 颖阳乡
-- 王洛乡
-- 汾陈乡
-- 十里铺乡
-- 孙祠堂乡
-- 湛北乡
-- 山头店乡
-- 丁营乡
-- 茨沟乡
-- 麦岭乡
-- 姜庄乡
-- 范湖乡
-- 双庙乡
-- 库庄乡
附录一
-- 一、襄城县志综录
-- 二、襄城地名考
-- 三、襄城八景
-- 四、重大事故
-- 五、奇闻轶事
-- 六、奇异天象
-- 七、修志文件选录
修志始末

编纂、审定机关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