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志 第65卷 文化艺术志
格式:PDF
费用:44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陕西省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和各种文化工作,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魔术杂技等。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2005年11月
目录
封面
陕西省志 文化艺术志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
--
编纂委员会
--
编辑人员
--
编审人员
--
审定单位
图片
--
领导题词
--
1958年2月14日,毛泽东主席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接见拍摄艺术片《火焰驹》的陕西秦腔电影团剧组萧玉玲、李应真等演职人员
--
1958年,刘少奇主席在京接见陕西华剧《金琬钗》剧组
--
1958年11月,周恩来总理在京观看陕西戏曲剧院黄育英演奏硬弦(二股弦)
--
1958年,朱德委员长在京接见陕西演员
--
1958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前排右二)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济深(前排左二)在京接见陕西眉户《梁秋燕》剧组
--
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陕西赴京演出人员
--
1958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前右二)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陕西赴京演出人员
--
1958年,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中)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陕西赴京演出人员
--
1958年,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在京接见陕西演出人员
--
1959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前排右四)在杭州接见陕西巡回演出团
--
1966年4月30日,邓小平(前左二)等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南关操场会见各级干部、老红军和群众代表
--
1979年4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右一)来陕西视察工作,观看文艺演出并接见演员
--
1983年7月31日,安康水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左一)由陕西省省长李庆伟(左二)陪同,在安康地区电影公司了解灾情
--
1984年9月,国家主席李先念来陕西视察工作,观看省委、省政府举办的文艺晚会并接见演员
--
198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乔石(前左二)由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牟玲生(前左一)陪同视察西安电影制片厂荣誉室
--
1990年4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瑞环(前右)由陕西省文化厅厅长霍绍亮(右一)陪同视察陕西省图书馆
--
1959年端阳节,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伯平(右六)与戏剧工作者刘庚、马健翎、鱼讯等在西安兴庆宫公园谈戏剧改革
--
1960年3月20日郭沫若在延安参观题词
--
1982年11月2日文化部在西安举行全国戏剧创作题材规划座谈会,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陈元方(左一)致开幕词
--
1982年11月,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左一)在西安举行的全国戏剧创作题材规划座谈会上讲话
--
1983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在西安观看周至县剧团演出后接见演员
--
1983年10月1日,中共陕西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省军区领导在临潼出席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展览开幕式
--
1983年12月,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省长李庆伟等在西安同出席陕西省第二次文代会的(农民)艺术工作者合影
--
1986年11月,文化部部长王蒙(前排右四)在京接见陕西华剧《杨贵妃》剧组主创人员
--
1988年,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举行庆功会,为西安电影制片厂获奖影片及其创作人员颁奖。省委书记张勃兴(右)、省长侯宗宾(中)、省委副书记牟玲生(左)在庆功会上
--
1989年,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前左二)在京接见陕西振兴秦腔演出团剧组
--
1989年8月5日,宋庆龄儿童基金委员会主席康克清(左一)为在京举办的陕西安康儿童画展剪彩并接见小作者
--
1989年,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二排左五)、陕西省副省长孙达人(二排左四)等在西安观看话剧《毛泽东的故事》
--
鲁迅(周树人)与同仁赠陕西易俗社匾额(1924年)署名右起:蒋廷黻、李济、孙伏园、陈定谟、陈钟凡、周树人、王同龄、刘文海、李顺卿、王小隐、关颂声、夏元瑮
--
毛泽东在延安为刘峴题词
--
西行漫画
--
毛泽东题写的“西北文艺工作团”团名(1941年)
--
毛泽东为陈叔亮《解放区速写》画册题签手迹(1941年)
--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钟敬文为《陕西民间文艺十年》题写书名(1980年12月)
--
易俗社徽章沿革(陕西易俗社,西安市人民政府易俗社,西安易俗社)
--
左上:西北民众剧团纪念章(1949年制)右上:西北戏曲研究院徽章(1951年制)左下:陕西省文教群英会纪念章(1960年制)右下:解放西北纪念章(1950年制),系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给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军、政、文化工作人员的纪念章
--
延安鲁艺演出曹禺的四幕话剧《日出》(1940年)
--
延安平剧院演出《玉堂春》(1942年)
--
延安鲁艺文学院演出苏联作家包哥廷的历史剧《带枪的人》(1942年)
--
鲁艺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1943年)
--
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秧歌队在演出(1943年)
--
中央党校俱乐部演出杨绍萱、齐燕铭等集体创作的平剧《逼上梁山》(1944年)
--
延安鲁艺文学院演出贺敬之、王大化、马可等集体创作的五场歌剧《惯匪周子山》(1943年)
--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早期剧照
--
著名秦腔演员刘毓中扮演《周仁回府》中的周仁
--
著名秦腔演员马平民扮演《看女》中的柳氏
--
著名秦腔演员车裕民扮演《还我河山》中的秦桧
--
首部反映陕北农民求解放的影片《陕北牧歌》(1951年)
--
西北文艺工作团首演歌秧《战友》(1951年)
--
陕西省戏曲剧院演出的眉户剧《大家喜欢》(1951年10月12日)
--
陕西省京剧团演出的京剧《梁红玉》
--
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人生》
--
陕西歌舞团演出的歌剧《小二黑结婚》(1954年)
--
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桃花扇》
--
陕西省歌舞剧院演出的《仿唐乐舞·观鸟扑蝉》(1982年)
--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眉户《十二把镰刀》(1985年)
--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秦腔《窦娥冤》
--
西安易俗社演出的秦腔《三滴血》
--
陕西歌舞剧院演出的《仿唐乐舞》(清歌)(1983年)
--
陕西歌舞剧院演出的《唐·长安乐舞》(绿腰)(1982年)
--
戏曲电视艺术片《王宝钏》
--
陕北说书
--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秦腔《蔡伦》
--
陕西秦腔在农村演出
--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华剧《杨贵妃》
--
陕西合阳提线木偶
--
陕西商洛花鼓对《夫妻观灯》
--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碗碗腔《借水》
--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秦腔《千古一帝》
--
陕西省京剧团演出的《拾玉镯》(1987年12月)
--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
--
黄俊耀饰演眉户剧《大家喜欢》中的王三保(1989年)
--
陕西安康汉剧《马大怪传奇》在第二届中国戏剧节上演出(1990年)
--
洗星海指挥排演《黄河大合唱》(1939年4月)
--
鲁艺秧歌剧乐队,前左起:李涣之、时乐蒙、王元方等(1943年)
--
延安中央管弦乐团成立大会合影(1946)
--
延安枣园秧歌队
--
延安文艺工作者随军转战陕北演出,图为行军途中(1947年)
--
西北文艺工作团组织青海工作队慰问修筑青藏公路的解放军部队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合影(1950年)
--
西北人民歌舞剧团演员训练班开学典礼(1953年)
--
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的陕西省文化新闻系统全体代表(1960年)
--
1958年7月,陕西省电影器材供应修配厂试制成16MM放映机,向省人民委员会报喜。
--
陕西省赴云南前线慰问团在前线指挥部慰问演出后与集团军首长合影(1986年8月1日)
--
文化部举行振兴秦腔经验交流表彰会(1989年)
--
长安古乐社群众举行民间娱乐活动
--
陕西咸阳西阳村农民正月十五表演7.5尺高跷(1989年)
--
陕西歌舞团彩车从西安机场迎接苏联文艺代表团来陕演出(1952年11月)
--
陕西文艺工作者随团赴朝鲜慰问,在板门店前沿为朝鲜人民军演唱(1953年10月)
--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左)率团来西安演出期间同西北戏曲研究院院长马健翎说戏
--
陕西歌舞团迎接波兰共和国玛佐舍夫歌舞团来西安演出(1954年)
--
西藏歌舞团在西安演前排练(1955年)
--
1976年陕西省文化局承担为加纳培训杂技演员的任务。
--
加纳杂技学员在西安止园训练钢丝骑单车(1976年)
--
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来延安参观访问期间,观看延安地区行署组织的文艺演出并接见演员(1966年7月)
--
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平壤万寿台艺术团来西安演出,陕西省省长李庆伟接见全体演职人员(1983年11月)
--
丹麦女王在哥本哈根接见陕西省歌舞剧院《仿唐乐舞》剧组(1985年10月)
--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席赵伯平与诗人柯仲平等在边区文协(1944年)
--
周巍峙、王昆夫妇在延安(1945年8月)
--
陕西易俗社的早期教练(左起)郑香亭、赵杰民、陈雨农、唐虎臣
--
1952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的西北名流,前排右起:惠济民、刘毓中、田德军、沈和中、刘全录,后排右起:苏育民、刘易平、王天民、李正敏、何正中、杨金凤、宋上华
--
陕西歌舞团领导与陕西部分民间艺人(1956年7月)
--
陕西省戏曲赴京演出团在北京合影(1958年)
--
剧作家柯仲平(左)与农民诗人王老九亲切会见,即兴成诗“右手攥着他的手,左手搂住他的肩,抖呀抖……瞅呀瞅……激动的话儿讲不出口”(1962年4月)
--
延安时期的杂技表演艺术家张金奎(左)在省第二次文代会上(1983年)
--
民间美术
----
(一)皮影
------
王母娘娘
------
三星弈棋(清代·靖边)
------
三顾茅庐(清代·靖边)
------
王宝钏化妆抛彩择婿(靖边)
------
孙思邈坐虎医龙
------
小旦头雪花万字氅(清代·大荔,陕西省艺术馆藏)
------
天官赐福·祥云(清代·大荔,陕西省艺术馆藏)
------
翔子头鳞靠(清代·大荔,陕西省艺术馆藏)
----
(二)木版年画
------
门神对朝服敬德(清代·汉中)
------
门神对朝服敬德(清代·汉中)
----
(三)刺绣
------
青龙白虎帐(清代·陕西替换艺术馆藏)
------
青龙白虎帐(清代·陕西替换艺术馆藏)
----
(四)剪纸
------
喜老虎(延长)
------
盛碗石榴(黄陵)
------
鹭鸶探莲(延安)
------
狮子(安塞)
----
(五)泥塑脸谱
------
陕西宝鸡虢镇马勺社火脸谱
------
陕西凤翔六营泥塑老虎
----
(六)庙画
------
虎(清代·大荔)
------
醉翁(清代·大荔)
------
西天取经(清代·榆林)
----
(七)农民画
------
伏虎(高金爱 作)
------
驴拉鼓(户县王京龙 作)
----
(八)石雕
------
民间石雕,桩顶雕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或动物造型(陕西省艺术馆藏)
------
陕西渭北农村拴羁牲畜的石拴马桩
--
陕西韩城司马迁祠
--
澄城县城隍庙乐楼(明代)
--
延安中山图书馆(1942年)
--
延安乐器实验厂(1942年)
--
延安文化俱乐部
--
延安桥儿沟鲁艺校址
--
延安鲁艺美术系画室(1942年)
--
延安儿童图书馆(1941年)
--
延安军人俱乐部(1944年)
--
位于西安市西一路的西安易俗社旧址
--
位于西安市北大街的西安人民剧院(1954年)
--
位于西安市西大街的陕西省图书馆阅览楼(1959年)
--
陕西大荔县电影放映场地(1970年)
--
位于西安市南郊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办公楼(1984年)
--
位于西安市文艺路与友谊路十字西北角的陕西省电影公司新(白色)旧办公楼(1985年)
--
位于西安市莲湖路的西安古都大剧院剧场(1989年)
--
位于西安市南大街的光明电影院(1989年)
--
位于西安市文艺路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大门(1990年)
--
位于陕西临潼的中国电影资料库西安片库,又名628库(1990年)
--
位于西安市龙首村的陕西国画院
--
位于西安市文艺路的陕西省乐团排演厅(1990年)
--
位于西安市友谊东路的陕西省电影电视学校教学楼(1990年)
--
陕西省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举行志稿初审会(1999年6月23日)
--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志稿终审会与会人员合影(2001年6月1日)
序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章大事记
第二章文学
--
第一节古代文学(上古-1840)
----
一上古至南北朝文学(上古-580)
------
(一)西周秦诗总集
------
(二)别集
------
(三)诗歌
------
(四)散文
------
(五)小说
------
(六)文学评论及文学流派
----
二隋唐五代文学(581-960)
------
(一)诗总集
------
(二)别集
------
(三)诗词
------
(四)散文
------
(五)传奇小说
------
(六)文学运动、文学流派、诗文和评论
----
三宋元明清文学(961-1840)
------
(一)总集
------
(二)别集
------
(三)宋代诗词由
------
(四)金代诗词曲
------
(五)元代诗词曲
------
(六)明代诗词曲
------
(七)清代诗词曲
------
(八)明代文赋
------
(九)清代文赋
------
(十)元明戏曲
------
(十一)清代戏曲小说
------
(十二)宋元明清文学评论
------
(十三)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
--
第二节近代文学(1840-1919)
--
第三节现代文学(1919-1949)
----
一抗战前后文艺社团
------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陕西的反映
------
《共进》
------
康有为来西安讲学
------
鲁迅来西安讲学
------
中国文艺协会
------
陕甘宁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
------
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
------
西北战地服务团
------
战歌社
------
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
------
怀安诗社
------
延安文艺座谈会
----
二抗战前后小说
------
《打火机》
------
《欢呼》
------
《在医院中》
------
《我在霞村的时候》
------
《高干大》
------
《种谷记》
------
《地雷》
------
《洋铁桶的故事》
------
《红旗呼啦啦飘》
----
三诗歌
----
四散文
------
《参差集》
------
《红黑点》
------
《三八节有感》
------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
《一年》
------
《陕北风光》
------
《一二九师与晋冀鲁豫边区》
----
五戏剧
------
《抗争》
------
三幕剧《自由花》、二幕剧《烟云弥漫的咸阳》和独幕剧《高利贷》
------
《重逢》
------
《河内一郎》
------
《血泪仇》
------
《穷人恨》
------
《白毛女》
------
《无敌民兵》
------
《逼上梁山》
------
《三打祝家庄》
----
六文艺理论与刊物
--
第四节当代文学(1949-1989)
----
一诗歌
------
《王老九诗选》
------
《岩上青松》
------
《延安诗抄》
------
《红尘记》
------
《灯海曲》
------
《从延安到北京》
------
《胡征诗选》
------
《云帆集》
------
《田奇诗集》
------
《父母之河》
------
《依依后土》
------
《秋风的歌》
------
《绿雨》
------
《坎坷的河》
------
《和声》
------
《长歌行》
------
《她就是那个梅》
------
《归鸟集》
------
《吕梁山的野牡丹》
----
二小说
------
《铜墙铁壁》
------
《创业史》
------
《保卫延安》
------
《光辉的里程》
------
《风雪之夜》
------
《乡村》
------
《人生》
------
《平凡的世界》
------
《浮躁》
------
《遥远的白房子》
------
《我的夏娃》
------
《爱情心理探索系列长篇》
------
《爱与梦》
------
《啊!故土》
------
《不平静的河流》
------
《无定河》
------
《过去了,梦……》
------
《月亮的环形山》
------
《深深的脚印》
------
《沸腾的军营》
------
《女御史》
------
《苍凉青春》
------
《女友集》
------
《太阳之恋》
------
《黑森林,红森林》
------
《扶我上战马的人》
------
《针眼里逃出的生命》
------
《夏夏在学校》
----
三散文
------
《柴达木手记》
------
《绿叶赞》
------
《柳青小说散文集》
------
《北窗散笔》
------
《种一片太阳花》
------
《无忧树》
------
《心迹》
------
《失落的仙邸》
------
《野花凄迷》
------
《又是一年春草绿》
------
《李沙铃散文选》
------
《骞国政散文选》
------
《悬肠草》
------
《牧场雪莲花》
------
《大地绘图员》
------
《谢子长将军传》
----
四戏剧电影
------
《梁秋燕》
------
《粮食》
------
《钢铁运输兵》
------
《两颗铃》
------
《巴山红浪》
------
《三世仇》
------
《兰花花》
------
《鸡鸣店》
------
《凤凰之进光棍堂》
------
《白龙口》
------
《巍巍昆仑》
------
《杏花村》
------
《飘香的花手帕》
------
《千古一帝》
------
《三姑娘》
------
《六斤县长》
----
五文学评论
------
《柯仲平诗文集》(文论卷)
------
《杜甫诗论》
------
《胡采文学评论选》
------
《文艺学简论》
------
《王愚文学评论选》
------
《亦云集》
------
《李白纵横探》
------
《阎纲短评集》
------
《新时期文学思潮论》
------
《换一个角度看人生》
------
《论柳青的艺术观》
------
《中国西部文学论》
------
《喜剧美学初探》
------
《主体论文艺学》
------
《红楼采珠》
------
《中国当代小说史稿》
------
《平凹论文集》
------
《鲁迅笔名探索》
------
《延安采访录》
------
《美的愉悦》
----
六民间文学
第三章音乐
--
第一节古代音乐
----
一西周
----
二西汉
----
三隋唐
------
(一)宫廷燕乐
------
(二)民间音乐
------
(三)音乐机构
--
第二节陕甘宁边区音乐
----
一革命民歌
----
二群众歌咏活动
----
三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
四延安鲁艺与新秧歌
----
五联政宣传队音乐活动
--
第三节西安古乐
----
一建国前西安古乐
----
二建国后西安古乐
----
三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古乐
--
第四节宗教音乐
--
第五节民间音乐
--
第六节音乐团体
----
一陕西省历届音乐家协会主要成员
----
二主要音乐院团
------
陕西省歌舞剧院
------
陕西省歌舞剧院歌舞团
------
陕西省歌舞剧院古典艺术团
------
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团
------
陕西省歌舞剧院轻音乐团
------
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交响乐团
------
陕西省乐团
------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
--
第七节音乐创作
----
一歌曲创作
----
二歌舞音乐创作
----
三民族器乐作品创作
----
四交响乐作品创作
----
五小提琴独奏曲及钢琴重奏独奏曲创作
----
六歌剧音乐创作
----
七电影音乐创作
----
八戏曲音乐创作
------
秦腔音乐创作
------
眉户音乐创作
------
碗碗腔音乐创作
------
商洛花鼓音乐创作
第四章舞蹈
--
第一节古代舞蹈
--
第二节陕甘宁边区舞蹈
--
第三节建国后的舞蹈
----
一专业队伍
----
二舞蹈创作
----
三群众舞蹈
----
四少儿舞蹈
--
第四节民间舞蹈
----
一陕北秧歌
----
二关中社火
----
三宗教舞蹈
----
四民间歌舞
--
第五节舞蹈专业团体
--
第六节优秀作品
--
第七节陕西民间舞蹈分布区域
第五章戏剧
--
第一节秦腔
----
一秦腔音乐
----
二秦腔剧目
----
三秦腔社团
------
(一)西安早期秦腔班社
------
(二)陕西易俗社
------
(三)三意社
------
(四)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
------
(五)尚友社
------
(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
四陕西省地县级秦腔剧团
------
表5-2
--
第二节其他地方剧种
----
一同州梆子
------
(一)同州梆子音乐
------
(二)同州梆子剧目
------
(三)同州梆子社团
----
二西府秦腔
------
(一)西府秦腔音乐
------
(二)西府秦腔剧目
------
(三)西府秦腔社团
----
三汉调桄桄
------
(一)汉调桄桄音乐
------
(二)汉调桄桄剧目
------
(三)汉调桄桄社团
----
四汉调二簧
------
(一)汉调二簧音乐
------
(二)汉调二簧剧目
------
(三)汉调二簧社团
----
五眉户
------
(一)眉户音乐
------
(二)眉户剧目
------
(三)眉户社团
----
六陕南道情
----
七弦子戏
----
八大筒子
----
九八岔
----
十花鼓戏
----
十一关中秧歌
----
十二陕北秧歌
----
十三二人台
----
十四端公戏
----
十五跳戏
----
十六赛戏
----
十七老腔
----
十八碗碗腔
----
十九弦板腔
----
二十阿宫腔
----
二十一关中道情
----
二十二陕北道情
----
二十三商洛道情
--
第三节外来剧种
----
一京剧
----
二豫剧
----
三评剧
----
四越剧
----
五蒲剧
----
六晋剧
--
第四节话剧、歌剧
----
一话剧
------
(一)早期话剧
------
(二)陕甘宁边区的话剧
------
(三)国统区话剧
------
(四)建国后的话剧
------
(五)话剧演出团体
----
二歌剧
------
(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歌剧
------
(二)建国后的歌剧
------
(三)歌剧演出团体
--
第五节理论研究
----
一戏剧专著
------
《教坊记》
------
《乐府杂录》
------
《秦云撷英小谱》
------
《易俗白话杂志》
------
《西京梨园选秀集》
------
《京剧二百年之历史》
------
《夏声杂志》
------
《秦腔记闻》
------
《秦腔音乐》
------
《陕北道情音乐》
------
《碗碗腔音乐》
------
《乐学通论》
------
《眉户音乐》
------
《秦腔汇编》
------
《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纪念刊》
------
《商洛花鼓戏音乐》
------
《合阳线偶戏音乐》
------
《秦腔唱腔选》
------
《试论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表演程式》
------
《陕西剧目汇编》
------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
------
《陕西戏曲在北京演出评论集》
------
《陕西群众剧作选》
------
《关于秦腔源流的研究》
------
《马健翎现代戏曲选》
------
《秧歌剧选》
------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剧目简介》
------
《秦腔音乐唱板浅释》
------
《陕西现代戏剧作品选》
------
《百名秦腔演员唱腔集锦》
------
《易俗社秦腔剧本选》
------
《范紫东秦腔剧本选》
------
《秦腔剧目初考》
------
《陕西省首届艺术节优秀剧目选》
------
《中国戏剧管理体制概要》
----
二戏剧研究机构
------
延安平剧研究会
------
西安市秦剧研究会
------
西安市皓皓戏剧音乐研究会
------
陕西省戏曲修审委员会
------
陕西省剧目工作室
------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
西安市文艺研究室
------
西安市戏剧研究所
------
宝鸡市文艺创作研究室
------
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
------
渭南地区艺术创作研究室
------
安康地区文艺创作研究室
------
咸阳市艺术研究室
------
汉剧艺术学会
--
第六节表演(展出)获奖作品
第六章曲艺
--
第一节曲种
----
一陕西曲子
----
二陕北说书
----
三静板书
----
四陕南孝歌
----
五榆林小曲
----
六长武道情
--
第二节曲目
----
一曲目内容
----
二传统曲目
------
醉写嚇蛮
------
乐逍遥
------
张连卖布
------
刘金定观星
------
顺治出家
------
回窑
------
江夏县绑子
------
尼姑思凡
------
走西口
------
卜掌村演义
------
翻身记
------
五女兴唐传
------
王秀莲送烟
------
郭举埋儿
--
第三节曲艺音乐
----
一陕西曲子音乐
----
二关中劝善音乐
----
三长安道情音乐
----
四韩城秧歌音乐
----
五榆林小曲音乐
----
六陕北说书音乐
----
七洛南静板书音乐
----
八镇巴渔鼓音乐
----
九陕南孝歌音乐
----
十陕南花鼓音乐
--
第四节曲艺表演形式
----
一唱类曲种表演形式
------
(一)坐唱
--------
(图一)陕西曲子坐唱示意图(白脸 黑背)
--------
(图二)榆林小曲坐唱示意图(白脸 黑背)
--------
(图三)陕北说书坐唱示意图(白脸 黑背)
--------
(图四)镇巴渔鼓坐唱示意图(白脸 黑背)
------
(二)站唱
--------
图五
--------
图六
------
(三)走唱
------
(四)表演唱
----
二说类曲种表演形式
--
第五节曲艺班社团队
----
一康海家班
----
二王九思家班
----
三华阴曲子同乐会
----
四姜马道情会
----
五三皇会
----
六高维旺说书队
----
七陕甘宁边区文协说书组
----
八李殿魁小曲班
----
九阔旺相声社
----
十六合茶社
----
十一汉中市曲艺团
----
十二铜川市曲艺团
----
十三西安市实验曲艺团
----
十四西安市曲艺团
----
十五西安书辞研究会
----
十六延安地区曲艺馆
----
十七西安市曲艺家协会
----
十八南郑县春倌管理委员会
--
第六节人才培养
--
第七节获奖作品
--
第八节曲艺理论研究
第七章美术
--
第一节古代美术
--
第二节近现代美术
----
一延安美术活动
------
(一)鲁艺的木刻
------
(二)鲁艺木版年画与边区新年画
------
(三)鲁艺的美术工作者
------
(四)毛泽东对漫画创作的意见
------
(五)延安时期的美术作品
--------
①版画
文化货朗担下乡 刘迅
彭德怀同志在前线 彦涵
歌唱八路军是恩人 张望
访贫问苦 张映雪
革命先烈谢子长像 张映雪
扭秧歌 邹雅
区政府办公室 古元
帮助群众修理纺车
南泥湾牧马
改造西洋景 石鲁
人民的刘志丹 古元
老百姓帮我们排戏 计桂森
推磨 马达
学文化 牛乃文
--------
②漫画、素描速写
姓长名工 蔡若虹
劳动英雄赵占魁 王式廓
政工干部 王朝闻
--------
③年画、剪纸
土织布机 力群画 古桂英剪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沃渣
读书好 江丰
儿童劳军 张仃
----
二西安美术活动
------
(一)漫画木刻训练班
------
(二)抗敌漫画展览
------
(三)漫协西北分会
------
(四)抗日艺术队
--
第三节建国后的美术
----
一美术工作机构
------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
陕西国画院
------
陕西省雕塑院
------
西安中国画院
----
二长安画派
----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美术
------
(一)绘画
------
(二)雕塑
--------
表7-1 1966-1976年陕西主要雕塑艺术品
----
四学术活动
------
中国画研究进修班
------
中国画传统问题学术研讨会
------
中国意象艺术研究
----
五创作活动及作品
------
毛主席纪念堂室外群雕(部分)
------
丝绸之路群雕
------
《延安火炬》
------
《祖孙四代》
------
《丝路风情》
----
六美术论著及刊物
------
《中国雕塑艺术史》
------
《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
------
《千年古都西安》(图集)
------
《中国历代雕塑·秦始皇陵俑雕塑群》(图集)
------
《西方美术史》
------
《黄河彩陶》
------
《长安中国画坛论集》
------
《雍华》图文杂志
----
七美术画社
------
平明画会
------
青门美术供应社
----
八版画创作
----
九获奖作品
--
第四节陕西民间美术
----
一美术辅导网络
----
二民间美术藏品
----
三传统民间美术
------
(一)陕北剪纸
------
(二)关中剪纸
------
(三)剪纸著作
------
(四)陕西皮影
------
(五)陕西刺绣
------
(六)陕西石雕
------
(七)社火脸谱
------
(八)木版年画
------
(九)泥玩具
----
四农民画
------
(一)户县农民画
------
(二)安塞农民画
--------
表7-2 1980-1990年安骞民间画展
------
(三)洛川农民画
------
(四)宜君农民画
----
五陕西民间美术的地域特色
第八章书法
--
第一节秦汉瓦当
--
第二节碑林碑刻
----
一西安碑林
----
二昭陵碑林
----
三蒲城碑林
----
四西岳庙碑林
----
五耀县碑林
----
六祖庵碑林
----
七楼观台碑刻
----
八司马迁庙碑刻
--
第三节陕西摩崖刻石
----
一褒斜道石门摩崖刻石
----
二西岳华山摩崖刻石
----
三榆林红石峡摩崖刻石
--
第四节散见碑刻
--
第五节流传碑石
--
第六节书学组织
----
一机构
------
陕西书学院
------
西安书学院
------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
----
二社团
------
西京金石书画学会
------
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
------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
------
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
------
西安终南印社
------
西安市书法家协会
------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
西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
------
延安地区书法家协会
------
汉中市书法家协会
------
宝鸡市书法家协会
------
渭南市书法家协会
------
咸阳市书法家协会
--
第七节书法刊物
----
《学书法》
----
《碑林》
----
《学书法报》
----
《当代书家报》
----
《墨海探微》
第九章电影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电影
----
一流动电影
----
二电影院
----
三国统区电影
------
(一)省教育厅电影施教团
------
(二)国民党军队电影队
------
(三)西安戏剧电影业同业公会
------
(四)西北摄影队与故事片《塞上风云》
----
四影片经营
------
(一)片源与经营机构
------
(二)经营办法
----
五电影宣传与票价管理
------
(一)电影宣传
------
(二)票价管理
--
第二节陕甘宁边区电影
----
一国际友人和香港青年来延安拍片
----
二抗敌电影社和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
----
三延安电影制片厂
--
第三节建国后的电影
----
一管理机构
----
二发行管理
------
(一)发行规则
------
(二)发行办法
----
三放映管理
------
(一)宣传管理
------
(二)宣传形式
----
四电影录像和镭射电影
--
第四节电影制片
----
一西安电影制片厂
------
(一)边建厂边生产
------
(二)建国初期影片摄制
------
(三)调整阶段影片摄制
----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影片生产
----
三粉碎“四人帮”后的影片生产
------
表9-2 1959-1990年西影厂生产状况统计表
----
四西影厂获奖影片
--
第五节电影机械修造与电影器材
----
一机械修造
----
二电影器材
--
第六节西安电影资料库
----
一建库经过
----
二影片素材管理
第十章魔术杂技
--
第一节古代杂技
----
一周
----
二秦
----
三汉
----
四北魏
----
五隋唐
--
第二节陕甘宁边区魔术杂技
----
一毛泽东看张金奎演杂技
----
二延安业余杂技团
----
三延安杂耍晚会
----
四延安杂技团
----
五延安杂技团与西北文艺工作团合并
----
六参加解放战争转战关中
----
七延安西北儿童剧团
----
八杂技魔术滑稽节目
------
(一)杂技
------
(二)魔术
------
(三)滑稽
--
第三节建国后的杂技
----
一杂技团队
------
德胜马戏团
------
西乡杂技团
------
兴平县杂技团
------
蓝田县新胜马戏团
------
渭南县杂技团
------
华县红艺马戏团(赤水红艺杂技团)
------
西北杂技马戏团
------
陕西省杂技艺术团
------
西安人民搪瓷厂业余魔术队
------
西安市莲湖区杂技团
------
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陕西分会
----
二杂技表演场地
----
三杂技节目
----
四人才培养
----
五获奖节目
第十一章木偶皮影
--
第一节木偶
----
一古代木偶
----
二民国时期木偶
----
三建国后木偶
------
(一)木偶社团
--------
表11-1 陕西省其他木偶剧团(社)一览表
------
(二)木偶演出
------
(三)为儿童服务的木偶队
----
四木偶种类及表演程式
------
(一)杖头木偶的角色行当
------
(二)杖头木偶的特技表演
------
(三)提线木偶的表演技巧
------
(四)药发傀儡
----
五木偶剧目与著述
------
提线木偶戏的代表剧目
------
杖头木偶戏的代表剧目
------
木偶著述
----
六木偶制作
------
(一)杖头木偶制作与革新
------
(二)提线木偶制作与脸谱
----
七木偶表演场所
------
(一)杖头木偶表演场所
------
(二)提线木偶表演场所
----
八提线木偶音乐及专用乐器
------
提线木偶戏的专用乐器(之一)
--------
马锣
--------
小锣
--------
马锣、小锣之锣架
------
提线木偶戏的专用乐器(之二)
--------
铮子(单位:厘米)
--------
截子(单位:厘米)
------
提线木偶戏的专用乐器(之三)
--------
钹子(单位:厘米)
--------
胡琴
--
第二节皮影
----
一古代皮影
----
二皮影社团
------
岐山王庆皮影班
------
千阳齐家皮影班
------
王文皮影班
------
眉县下河寨皮影班
------
眉县祁家皮影班
------
渭南焦家皮影班
------
富平“焕子娃”皮影班
------
临潼李家皮影社
------
西安德庆皮影社
------
大荔县皮影社
------
华县革新皮影社
------
旬阳县道情皮影社
------
华县皮影剧团
------
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皮影队
----
三皮影制作
--
第三节人才培养
第十二章摄影
--
第一节早期摄影
----
一西安摄影活动
----
二陕西其他地区摄影活动
------
表12-1 其他地区摄影活动
--
第二节延安时期的摄影及其作品
----
1941年的延安宝塔山。
----
延安电影团工作人员与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前中)合影。(1938年)
----
1939年,日本侵略者烧毁我村镇。
----
1939年,白求恩大夫给前线伤员做手术。
----
1940年2月,《塞上风云》摄制组(一行30余人)在榆林、内蒙古一带拍摄外景。左立者为队长、导演应云卫。
----
部队在劳动间隙搞娱乐。(1942年)
----
1936年1月,“人民抗日剧社”成立,社长赵品三(后)与小社员。
----
延安电影制片厂领导干部:左起程默、钟敬之、陈永清、伊明。(1946年)
----
1938年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毛泽东对师生讲话。
----
1938年,延安抗大总校校部。
----
1938年7月,民众剧团成立,剧团领导人柯仲平(右)、马健翎。
----
延安中共中央大礼堂。
----
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鲁艺讲话。
----
1942年8月,一二○师战斗剧社儿童演剧队在延安。
----
朱德、李鼎铭、毛泽东、吴玉章、徐特立、任弼时、王震亲切交谈。(1945年)
----
1944年,中央领导同志与国际友人举行座谈会。
----
1945年8月,延安文艺界组成由艾青、江丰率领的“华北文艺工作团”成员。
----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归来,同到机场迎接的干部在一起:李克农(左一)、谭政(右三)、黄火青(右二)、甘泗淇(右一)。
----
1945年冬,沙可夫在延安窑洞前和孩子们一起(左为石梅,右为杨绍明)。
----
延安鲁艺副院长赵毅敏。
----
1942年,延安中国女子大学纪念三八妇女节跳集体舞。
----
1942年,延安鲁艺美术系的古元搞木刻。
----
1942年,延安儿童艺术学园的孩子们。
----
1944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授予延安民众剧团的奖旗。
----
1945年延安鲁艺美术系师生合影。
----
1942年,毛泽东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的代表合影。
--
第三节建国后的摄影
----
一陕西摄影团体
----
二陕西摄影作品展
------
表12-3 1957-1990年陕西举办的摄影作品展览
----
三陕西摄影获奖作品
----
四摄影刊物与著作
第十三章图书馆
--
第一节古代图书馆
----
一国家藏书
------
(一)西周
------
(二)春秋
------
(三)秦
------
(四)汉
------
(五)魏晋南北朝
------
(六)隋唐
----
二私人藏书
------
(一)先秦
------
(二)奏汉
------
(三)魏晋南北朝
------
(四)隋唐五代
------
(五)宋元明清
----
三书院藏书
------
(一)唐
------
(二)宋
------
(三)元
------
(四)明
------
(五)清
----
四佛寺道观藏书
------
(一)佛寺藏书
------
(二)道观藏书
--
第二节民国时期图书馆
----
一公共图书馆
------
(一)陕西图书馆
------
(二)国立西安图书馆
------
(三)县级公共图书馆
----
二民众教育馆图书室和阅报室
----
三私人图书馆
----
四学校图书馆
------
(一)西北大学图书馆
------
(二)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图书馆
------
(三)西北医学院图书馆
------
(四)中小学图书馆
--
第三节陕甘宁边区图书馆
----
一公共图书馆
----
二机关团体图书馆
----
三学校图书馆
----
四专业图书馆
----
五民众教育馆图书室和阅览室
----
六工人农民图书室(馆)
----
七延安图书馆协会
--
第四节建国后图书馆
----
一公共图书馆
------
(一)陕西省图书馆
--------
陕西省图书馆阅览楼
--------
陕西省图书馆书库
------
(二)西安市属图书馆
------
(三)铜川市属图书馆
------
(四)咸阳市属图书馆
------
(五)宝鸡市属图书馆
------
(六)渭南地区图书馆
------
(七)汉中地区图书馆
------
(八)安康地区图书馆
------
(九)商洛地区图书馆
------
(十)延安地区图书馆
------
(十一)榆林地区图书馆
----
二学校图书馆
------
(一)高等院校图书馆
--------
西北大学图书馆
--------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
表13-1 其他驻陕部队院校图书馆
------
(二)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
--------
表13-2 陕西其他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
----
三成人教育图书馆
------
(一)成人高等教育图书馆
------
(二)工矿企业成人教育院校图书馆
----
四科技、专业图书馆
------
(一)科技情报所
--------
表13-3 地(市)级科技情报所图书概况
------
(二)专业图书馆(室)
----
五工会图书馆
------
表13-4 陕西省其他工会图书馆
--
第五节重要藏书
----
一陕西省图书馆重要藏书
----
二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重要藏书
----
三西北大学图书馆重要藏书
--
第六节为读者服务
--
第七节图书馆学教育工作
----
一高等院校图书馆情报学教育
------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函授专修科
------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函授专修科
------
西北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图书馆学专业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情报工程专业
------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情报学专业
------
陕西工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
------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业
------
西安外国语学院外文图书情报专业
------
西安公路学院图书馆科技情报专业
------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专业
----
二陕西省图书馆业务培训
--
第八节图书馆学会、协会
----
一陕西省图书馆学会
----
二陕西地区图书馆协作委员会
----
三陕西省高等院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
第十四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民众教育馆
--
第二节群众文化事业机构
----
一群众艺术馆
------
陕西省群众艺术馆
------
咸阳市群众艺术馆
------
渭南市群众艺术馆
------
宝鸡市群众艺术馆
------
铜川市群众艺术馆
------
安康地区群众艺术馆
------
汉中地区群众艺术馆
------
延安地区群众艺术馆
------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
------
榆林地区艺术馆
------
商洛地区群众艺术馆
----
二文化馆站
------
表14-1 陕西省乡镇文化中心(站)举要
------
表14-2 陕西省乡镇文化站发展变化表
--
第三节俱乐部文化宫文化室青少年宫
----
表14-3 陕西省俱乐部举要
--
第四节群众文化活动
----
一文艺会演
----
二城乡群众文化活动
--
第五节少儿艺术
----
一少儿艺术工作机构
----
二少儿艺术基础建设
----
三少儿艺术活动
------
表14-4 1986-1989年陕西省少儿艺术活动
第十五章文化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及其沿革
----
一省级文化管理机构
----
二地市级文化管理机构
----
三县(市、区)级文化管理机构
--
第二节文化市场管理
----
一管理机构与体制
----
二市场管理法规
----
三市场管理措施
第十六章文化经费
--
第一节古代文化经费
----
一周秦汉唐时期文化经费
------
(一)宫廷文化费
------
(二)地方官府文化费
------
(三)社会民间文化费
----
二宋元明清时期文化经费
------
(一)地方官府文化费
--------
表16-1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陕西省图书出版与发行收支状况一览表(货币:白银 单位:两)
------
(二)社会民间文化费
------
(三)民间职业戏班经费
--------
表16-2 清末陕西省大班艺人满年包份一览表(货币:铜钱 单位:吊)
--
第二节民国时期文化经费
----
一经费管理
------
(一)管理区域
------
(二)管理体制
------
(三)管理组织
------
(四)经费征收
------
(五)县级经费会计制度
----
二经费来源与收入
------
表16-3 民国时期陕西省部分县级年度文化教育经费征收一览表(货币:银元 单位:元)
------
表16-4 民国16年(1927)陕西省省级文化教育费征收状况一览表(货币:银元 单位:元)
------
表16-5 民国16年至24年陕西省部分年度省级文化经费收入一览表(货币:银元 单位:元)
------
表16-6 民国时期陕西省部分县级文化经费年度收入一览表(货币:银元 单位:元)
----
三经费支出
------
(一)公共图书馆事业费
------
(二)民众教育馆事业费
------
(三)其他文化事业费
----
四易俗社经费收支
--
第三节陕甘宁边区时期文化经费
----
一经费管理
------
(一)行政管理区域
------
(二)管理体制
------
(三)管理部门
------
(四)会计制度
----
二经费来源与收入
------
(一)边区文化经费来源
------
(二)边区文化经费收入
--------
表16-7 1942年陕甘宁边区部分县文化教育经费收入一览表
----
三经费支出
------
表16-8 1936-1947年陕甘宁边区文教经费支出统计
------
(一)艺术表演团体事业费
--------
表16-9 三边分区七七剧团1940年7-9月收支表(单位:元)
------
(二)民众教育馆事业费
--------
表16-10 定边县民教馆1943年开支预算表(单位:元)
--------
表16-11 子长县民教馆1941年经费收支表(4月至次年1月)(单位:元)
--------
表16-12 1949年8月各分区民教馆馆长职员薪米费(实物(货币):粮食 单位:斗)
--
第四节建国后文化经费
----
一经费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范围
------
(三)管理体制
------
(四)会计管理制度
----
二经费支出
------
表16-13 1950-1990年陕西省文化事业费支出统计表(单位:万元)
------
(一)艺术表演事业费
--------
表16-14 1951-1990年陕西省艺术表演事业费支出统计表(单位:万元)
--------
表16-15 1981年陕西省艺术表演团体营业收支平均状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
表16-16 1981-1990年陕西省剧场营业收支状况综合统计表(单位:万元)
--------
表16-17 1964年陕西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支状况统计表(单位:元)
--------
表16-18 陕西省1984年省、地(市)级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支状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
表16-19 陕西省1981年省、地(市)剧场营业收支状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
表16-20 陕西省1985年剧场营业收支状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
表16-21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营业及经费收支(单位:万元)
--------
表16-22 1957-1990年西安易俗社营业及经费收支(单位:万元)
--------
表16-23 韩城县人民剧团营业及经费收支(单位:万元)
--------
表16-24 洛南县剧团营业收支(单位:万元)
--------
表16-25 西安五四剧院营业及经费收支(单位:万元)
--------
表16-26 榆林绥德剧院营业及经费收支(单位:万元)
------
(二)群众文化事业费
--------
表16-27 陕西省1961至1990年群众文化事业费支出统计表(单位:万元)
--------
表16-28 陕西省群众艺术馆事业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29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事业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30 韩城县文化馆部分年度经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31 陕西省1985年省、地(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经费支出一览表(单位:万元)
------
(三)公共图书馆事业费
--------
表16-32 陕西省1952年至1990年图书馆事业费支出统计表(单位:万元)
--------
表16-33 陕西省图书馆事业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34 商洛地区图书馆经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35 洋县图书馆经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36 陕西省1985年省、地、县图书馆事业费支出一览表(单位:万元)
------
(四)艺术教育事业费
--------
表16-37 陕西省艺术教育(部分年度)经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38 陕西省电影学校部分年度经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39 陕西省艺术学校部分年度经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40 西安市艺术学校部分年度经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五)干部培训事业费
--------
表16-41 陕西省文化干部培训部分年度经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六)文化行政管理机构事业费
--------
表16-42 陕西省文化行政管理机构经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43 陕西省1955-1990年度重大文化艺术活动项目经费支出一览表(单位:万元)
------
(七)其他文化艺术事业费
--------
表16-44 陕西省其他文化事业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45 陕西省文艺创作机构(部分年度)经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46 陕西省文化艺术科研经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表16-47 陕西省艺术展览机构事业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八)文化企业事业费
--------
表16-48 陕西省1953年-1962年部分年度文化企业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
--------
表16-49 陕西省1956-1987年部分年度文化企业上缴利润一览表(单位:万元)
--------
表16-50 陕西省1959-1960年度文化企业利润收入状况一览表(单位:万元)
--------
表16-51 陕西省1959-1960年度文化企业利润留成提取及分配一览表(单位:万元)
--------
表16-52 陕西省电影发行放映营业收入表(单位:万元)
--------
表16-53 宝鸡市1957-1985年电影发行放映年度任务完成状况一览表(单位:万元)
--------
表16-54 宝鸡市电影公司1957-1985年营业状况及经费收支一览表(单位:万元)
----
三第三产业经营与收入
------
表16-55 陕西省文化系统第三产业经营收入表(单位:万元)
第十七章文化设施建设
--
第一节演出场所设施建设
----
一历代演出场所及设施
----
二明清至民国间毁弃的戏台
------
表17-2 创建年代不详的戏台(以宝鸡市为例)
----
三建国后县级剧场(影院)建设
------
表17-3 陕西省县级剧场(影院)
----
四建国后乡村新建舞台
--
第二节艺术表演团体设施建设
----
表17-4 延安地区1956-1990年县级剧团房产建设一览表
--
第三节电影院及电影公司设施建设
----
一电影院
------
表17-5 陕西省1953-1990年部分县级电影院建置一览表
----
二电影公司
------
表17-6 陕西省1959-1990年部分县级电影公司房产建置
--
第四节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
----
表17-7 陕西省1954-1990年部分县级图书馆房产建置一览表
--
第五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
----
表17-8 陕西省1953-1990年部分县级文化馆房产建置一览表
--
第六节艺术教育创作科研设施建设
--
第七节文化企业设施建设
第十八章艺术教育与文化科技
--
第一节艺术教育
----
一古代艺术教育
------
成均
------
瞽宗
------
乐府
------
大乐署
------
鼓吹署
------
教坊
------
梨园
----
二近代艺术教育
------
泰来班弟子
------
黄瓜科班
------
庆字科班
------
泰字科班
------
鸿来科班
------
瑞仁科班
------
华清班学员队
------
德盛科班
------
庆善科班
------
喜庆科班
----
三民国时期艺术教育
----
四延安时期艺术教育
----
五建国后艺术教育
------
西北艺术学院
------
西北艺术专科学校
------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训练班
------
西安音乐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
陕西省电影电视学校
------
陕西省戏曲学校
------
宝鸡市戏曲学校
------
安康县汉剧学校
------
西安美术学院
------
汉中市戏曲训练班
------
陕西省戏剧创作研究班
------
西安市艺术学校
------
三原县文艺班
------
富县文艺学习班
------
泾阳县文训班
------
宝鸡市文艺训练班
------
富平县文艺训练班
------
陕西省艺术学校
------
富平县戏剧学校
------
乾县戏校
------
彬县戏校
------
礼泉县文艺班
------
咸阳地区戏曲学校
------
铜川市戏剧学校
------
大荔县碗碗腔训练班
------
长武县戏校
------
宝鸡市秦腔学员班
------
黄龙戏曲学校
------
兴平县戏校
------
武功县戏校
------
合阳县戏曲学校
------
安康地区文化艺术学校
------
延安鲁迅艺术学校
------
渭南市戏剧学校
------
咸阳市大众剧团戏校
------
南郑县戏剧训练班
------
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系
------
西安市五一剧团学生队
------
定边县秦腔剧团学员队
------
三原分区文工团学生队
------
宝鸡市人民剧团学员队
------
安康文艺工作团
------
神木县晋剧团学生队
------
延安民众剧团学生队
------
民众剧社学生队
------
眉县人民剧团学生队
------
咸阳市人民剧团学生队
------
佳县晋剧团学生队
------
咸阳市大众剧团学生队
------
横山县秦剧团学生队
------
蒲城县剧团学生队
------
大荔县剧团学生队
------
富平县剧团学生队
------
南郑县汉调桄桄剧团学生队
------
洋县人民剧团学生队
------
铜川市豫剧团学生队
------
泾阳县人民剧团学生队
------
兴平县剧团学生队
------
华阴剧团学生队
------
澄城县秦腔团学生队
------
靖边县剧团学生队
------
永寿县剧团训练班
------
合阳县秦腔剧团训练班
------
韩城县人民剧团培训班
------
咸阳市豫剧团培训班
------
礼泉县剧团学生队
------
西安市话剧院学生队
------
榆林地区文工团学生队
------
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学员队
------
山阳县剧团训练班
------
文光剧团科班
------
安康汉剧团学员队
------
西安市评剧团学员队
------
华县剧团学员队
------
陕西省杂技艺术团学员队
------
宝鸡市豫剧团学生队
------
渭南县戏曲剧院演员训练班
------
安康汉剧班
------
安康地区秦剧团学生队
------
渭南地区秦腔一团学生队
------
西安市秦腔一团学生队
------
渭南地区文艺工作团学生队
------
潼关县秦腔剧团学员队
------
榆林县歌舞剧团学员队
------
渭南地区秦腔二团学员队
------
合阳县行家庄跳戏班
----
六电影教育
----
七音乐教育
------
(一)专业音乐教育
------
(二)师范音乐教育
------
(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
(四)社会音乐教育
--
第二节文化科技
----
一乐器改革
----
二舞台技术
----
三电影技术
----
四印刷技术
----
五艺术医学
----
六工艺美术
第十九章展览与文化交流
--
第一节展览
----
一展览机构
----
二展出
------
(一)陕西省阶级教育展览馆时期
--------
表19-1 陕西省阶级教育展览馆举办的展出
------
(二)陕西省展览馆时期
--------
表19-2 陕西省展览馆举办的国内展出
--------
表19-4 陕西省展览馆举办的国外展出
----
三展览馆协会
--
第二节文化交流
----
一古代文化交流
------
(一)陕西文化向外域传播
------
(二)陕西传入的外域文化
--------
氍毹舞乐
--------
853年,日本高僧圆珍等入唐求法护照
----
二建国前的文化交流
------
(一)民国时期对外文化活动
------
(二)延安时期对外文化活动
----
三建国后文化交流
------
(一)来陕的国家(地区)及其交流形式
------
(二)陕西文化团体出访国家(地区)及其交流形式
--
第三节技术援外
----
一援建扎伊尔共和国人民宫
----
二援建喀麦隆联合共和国文化宫
----
三援建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国人民宫
----
四出援人员
第二十章文化人物
--
第一节文学人物
----
一文学人物小传
------
周公
------
周穆王
------
卜商
------
商鞅
------
吕不韦
------
李斯
------
刘邦
------
苏武
------
李陵
------
贾谊
------
董仲舒
------
司马迁
------
冯商
------
葛洪
------
刘向
------
班婕妤
------
冯衍
------
杜笃
------
梁鸿
------
苏蕙
------
班彪
------
傅毅
------
班固
------
班昭
------
苏顺
------
马融
------
杨修
------
韦诞
------
傅嘏
------
傅玄
------
杜预
------
挚虞
------
傅咸
------
傅亮
------
僧肇
------
苏绰
------
杨素
------
杨广
------
姚思廉
------
苏牏
------
杨炯
------
李白
------
杜甫
------
吴筠
------
崔令钦
------
段安节
------
韦应物
------
窦常
------
白居易
------
窦牟
------
窦群
------
窦庠
------
窦巩
------
柳宗元
------
元稹
------
杜牧
------
王昌龄
------
常建
------
裴迪
------
于鹄
------
韦渠牟
------
王建
------
薛涛
------
李冶
------
于武陵
------
韩偓
------
鱼玄机
------
于(濆)
------
秦韬玉
------
玄奘
------
富嘉谟
------
苏颋
------
令狐德棻
------
颜师古
------
白行简
------
韦瓘
------
韦绚
------
皇甫枚
------
苏鹗
------
杜光庭
------
严子休
------
韦庄
------
李涛
------
王禹偁
------
魏野
------
寇准
------
张载
------
范仲淹
------
张舜民
------
李廌
------
杨奂
------
萧(塽)
------
同恕
------
雷琯
------
李庭
------
蒲道源
------
支渭兴
------
李材
------
李源道
------
刘汶
------
王(瓚)
------
李仲章
------
王喆
------
党怀英
------
萧贡
------
杜佺
------
张建
------
郭邦彦
------
史肃
------
景覃
------
贾鸿洙
------
胡缵宗
------
东汉
------
王九思
------
康海
------
韩邦奇
------
韩邦靖
------
杨爵
------
王维桢
------
文翔凤
------
张凤翔
------
孙一元
------
南大吉
------
温纯
------
马汝骥
------
管楫
------
张原
------
刘储秀
------
许宗鲁
------
胡侍
------
张治道
------
王讴
------
乔世宁
------
王鹤
------
南轩
------
文少白
------
王图
------
冯从吾
------
赵崡
------
葛节妇
------
来复
------
王恕
------
王承裕
------
马理
------
吕楠
------
王征
------
王弘撰
------
王元寿
------
王异
------
李灌
------
张鍊
------
何孟春
------
严如煜
------
刘绍攽
------
孙枝蔚
------
李柏
------
李因笃
------
王心敬
------
李楷
------
康乃心
------
王又旦
------
温自知
------
屈复
------
刘尔(櫸)
------
张四科
------
杭温如
------
王志湉
------
白乃贞
------
雷士俊
------
梁化凤
------
李颙
------
王筠
------
于有声
------
崔向余
------
谢堃
------
周元鼎
------
李汝榛
------
王承烈
------
严长明
------
杜进虎
------
王武汉
------
贺瑞麟
------
柏景伟
------
刘光(蕡)
------
赵舒翘
------
宋伯鲁
------
寇卓
------
李岳瑞
------
陈涛
------
牛兆濂
------
宋联奎
------
于右任
------
吴宓
------
高建瓴
------
武淑
------
张季鸾
------
续范亭
------
王老九
------
郑伯奇
------
丁玲
------
萧军
------
周扬
------
周立波
------
孔厥
------
李伯钊
------
武伯纶
------
吴伯箫
------
何其芳
------
柯仲平
------
李季
------
钟惦棐
------
郭小川
------
余念
------
白龙
------
吴玉章
------
徐特立
------
柳青
------
戈壁舟
------
李敷仁
------
王独清
------
李静慈
------
金怀玺
------
高敏夫
------
田间
------
傅庚生
------
吴奚如
------
王宗元
----
二文学人物简录
------
欧阳山
------
艾青
------
公木
------
李登峰
------
胡采
------
张光年
------
草明
------
鲁藜
------
李尔重
------
刘白羽
------
李碧岩
------
林野
------
侯唯动
------
胡征
------
郭汉诚
------
张东川
------
王文秋
------
钱丹辉
------
杜夏
------
康濯
------
华山
------
王汶石
------
杜鹏程
------
柯兰
------
穆青
------
杨春霖
------
霍松林
------
魏钢焰
------
魏巍
------
贺敬之
------
黄永年
------
安旗
------
李若冰
------
阎纲
----
三文学人物表
------
(一)先秦至隋
------
(二)唐至五代
------
(三)宋元明清
------
(四)近代
--
第二节戏剧人物
----
一戏剧人物小传
------
优旃
------
马钧
------
李龟年
------
雷海青
------
黄旙绰
------
张野狐
------
李可及
------
夏秉衡
------
魏长生
------
李十三
------
申祥麟
------
红字李二
------
卢纲
------
张银花
------
樊小惠
------
姚琐儿
------
岳色子
------
三寿官
------
姚翠官
------
杨金年
------
李文瀚
------
杜进虎
------
范仁宝
------
润润子
------
白长命
------
王伯明
------
李桐轩(萱)
------
唐虎臣
------
阎甘园
------
王庚子
------
孙仁玉
------
李云亭
------
刘立杰
------
王谋儿
------
杜升初
------
范紫东
------
党甘亭
------
陈雨农
------
李约祉
------
冯玉祥
------
高培支
------
李世芳
------
王绍猷
------
拓开科
------
张德明
------
苏长泰
------
程海青
------
吕南仲
------
王辅丞
------
田德年
------
李卜
------
王孝前
------
杨绍萱
------
封至模
------
樊礼三
------
魏甲合
------
安来绪
------
杨保喜
------
李银选
------
颜喜牢
------
刘毓中
------
王淡如
------
朱宝甲
------
沈和中
------
谢德龙
------
王敬一
------
黄兆梅
------
吴恩谦
------
马平民
------
尚小云
------
汤涤俗
------
刘光华
------
李艺才
------
刘尚达
------
左明
------
沙可夫
------
张寒晖
------
李有源
------
荆永福
------
樊粹庭
------
刘芝明
------
杨觉民
------
谢茂公
------
李可易
------
颜春苓
------
王漫铎
------
刘箴俗
------
张金奎
------
马健翎
------
周化一
------
齐燕铭
------
何振中
------
姚鼎铭
------
袁牧之
------
钟纪明
------
阿甲
------
胡道满
------
党生坤
------
陈波儿
------
樊仰山
------
陶德康
------
孙敬
------
田益荣
------
耿善民
------
张健民
------
姚裕国
------
荆生彦
------
姜炳泰
------
王地子
------
李益中
------
张棣赓
------
王天民
------
袁克勤
------
韩起祥
------
李正敏
------
宗池
------
薛恩厚
------
任桂林
------
魏天才
------
李新纪
------
阎更平
------
曹子道
------
马可
------
王蔼民
------
苏育民
------
刘全兴
------
郑律成
------
邹永学
------
丁喜才
------
王大化
------
李正明
------
杨金凤
------
陈若飞
------
儲金鹏
------
樊新民
------
孟遏云
------
王希贤
------
张彩萍
------
苏蕊娥
------
白祥云
------
王玉祥
------
焦晓春
------
李应真
----
二戏剧人物简录
------
阎国斌
------
刘易平
------
索力波
------
张季纯
------
吕骥
------
张庚
------
周玉文
------
康正绪
------
李俊义
------
李纶
------
周巍峙
------
张玉堂
------
石天
------
黄俊耀
------
寄明
------
乔新贤
------
宋上华
------
徐缓
------
张新华
------
陈素贞
------
杨令俗
------
袁多寿
------
王东生
------
张雁
------
谭天
------
李石根
------
尚若
------
林丰
------
贾克
------
戴临风
------
董孝义
------
陈显远
------
张云
------
鱼讯
------
王槐蔚
------
王正秦
------
刘炽
------
关鹤岩
------
闵力生
------
高登云
------
王化南
------
张茂才
------
赵毓平
------
常香玉
------
黎静
------
肖绪发
------
魏静生
------
王依群
------
许瑞春
------
史雷
------
寇家伦
------
林金培
------
姚伶
------
郭阳庭
------
万一
------
陈仁义
------
赵玉兰
------
常曾刚
------
武子明
------
王海天
------
王万琪
------
任国保
------
曾真
------
牛占坡
------
王辅生
------
李长华
------
高剑琳
------
王群定
------
张敬盟
------
王烈
------
陈幼韩
------
高田
------
任应凯
------
任哲中
------
张海辰
------
崔兰田
------
周辅国
------
张德厚
------
王集志
------
李越
------
丰琪
------
常警惕
------
郝敏
------
程士荣
------
黄悌
------
李晓白
------
贺鸿训
------
吴于
------
阎广春
------
姚月红
------
张凤云
------
苏文
------
胡岚
------
孙冠全
------
田永生
------
雷震中
------
梁文达
------
王拙成
------
薛增录
------
马倬
------
高鹏
------
王林
------
何钧
------
杨天基
------
玄英
------
航海
------
王思克
------
贺孝民
------
马生采
------
王小民
------
任宏谋
------
杨若英
------
孙尔敏
------
李秀珍
------
杨兴
------
黄锡林
------
尚爱仁
------
杨天易
------
胡舒琛
------
冯忠骅
------
莫里
------
苏维
------
李国庆
------
陈尚华
------
刘斌
------
栗怀荫
------
王冀北
------
史美强
------
艾友
------
谭托
------
油达民
------
向景安
------
关润娟
------
武玉笑
------
吕冰
------
高振寰
------
曲华君
------
王玉芬
------
刘均平
------
程克俭
------
王焱
------
李凤州
------
王玉琴
------
仝云
------
王国章
------
黄河
------
王斌
------
李德富
------
井梅
------
齐国才
------
李东升
------
梁树燕
------
高野
------
廖若萍
------
鲁日融
------
刘亘天
------
安志顺
------
邵维宾
------
余巧云
------
王伯芳
------
李爱云
------
尹良俗
------
华美丽
------
赵克明
------
吕月兰
------
刘鸿麟
------
阎冬贤
------
孟秀玲
------
张克瑶
------
孙永和
------
茹甲华
------
杨淑琴
------
贺艺
------
傅凤琴
------
张长城
------
魏扬之
------
毋致
------
萧若兰
------
田生玉
------
姚筱舟
------
李艺运
------
赵国瑞
------
李长春
------
封恒山
------
邢凤云
------
秦北海
------
王瑞兰
------
李夕岚
------
卫天西
------
胡正友
------
马蓝鱼
------
张强
------
宫定远
------
李旺
------
党文辉
------
马凌元
------
吕峰
------
郭葆华
------
王淑德
------
李爱琴
------
张咏华
------
张勇
------
孙大西
----
三戏剧人物表
--
第三节书法绘画摄影人物
----
一书法人物
------
(一)书法人物小传
------
(二)书法人物简录
------
(三)书法人物表
----
二绘画摄影人物
------
(一)绘画摄影人物小传
------
(二)绘画摄影人物简录
------
(三)绘画摄影人物表
--
第四节先进人物先进集体
----
一全国劳动模范
----
二陕西省劳动模范
----
三陕西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与先进工作者
附录
--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给文艺工作者的题词、书信手迹
----
毛泽东看了平剧《逼上梁山》给编剧和导演的书信手迹(1944年)
----
朱德、谢觉哉给延安诗社的诗作手迹
----
周恩来给吴印咸徐肖冰关于拍摄延安纪录电影计划的复信手迹(1944年)
----
彭德怀看了《穷人恨》给雷枫并民众剧团的书信手迹
----
王震看了《血泪仇》《穷人恨》给卓然并马健翎的书信手迹
--
二延安时期中央文化主管部门、陕甘宁边区政府及建国后国家文化部、陕西省关于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及通知
----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人与文化人团体的指示
----
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
----
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宣言
----
关于发展群众艺术的决议
----
关于群众文艺
----
陕西省人民政府文教厅通知关于典型剧团的培养及核发补助费的决定
----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文件关于恢复上演剧目的通知
----
陕西省文化文物厅文件关于恢复和调整我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票价的通知
----
文化部办公厅文件关于印发陕西省振兴秦腔经验的通知
----
附件:关于表彰陕西省振兴秦腔汇报团的决定
--
三文艺社团管理规章及其组织系统
----
易俗伶学社缘起
----
简章
----
易俗社章程
----
易俗社新章程
----
阿房宫大戏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
关于延安平剧研究院简短的几句话
----
致全国文艺界书
----
致全国平剧界书
----
延安平剧研究院组织规程
----
延安平剧研究院组织系统图
----
延安平剧研究院全体成员名单
----
延安鲁艺平剧研究院全体人员名单
----
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民众剧团简章、招生简则、教育计划
----
延安业余杂技团组织系统
----
延安杂技团组织系统
----
延安西北儿童剧团组织系统
----
西北戏曲研究院、西北戏曲实验学校招生广告
----
陕西省板胡学会章程
----
陕西省群众文化学会章程
----
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章程
----
陕西省打击乐学会章程
----
陕西省歌舞剧院实行院长负责制的若干规定
----
中共陕西省歌舞剧院委员会工作条例
----
陕西省歌舞剧院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
陕西省歌舞剧院艺术委员会工作条例
----
陕西省少年儿童艺术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
--
四主要演出、演出场所及其设施和对外培训
----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西北戏曲研究院期间创作、改编、整理、移植上演剧目
----
现代戏
----
历史剧
----
西安市辖区省、市剧场、影剧院、工人俱乐部设施
----
陕西省戏剧演出团与三大秦班下江南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关于接受加纳杂技学员来华学习事
----
关于接受培训加纳杂技学员准备工作情况
--
五其他
----
鲁迅先生及其同仁书赠陕西易俗社匾额——古调独弹
----
郑律成碑文
----
苏若兰与《璇玑图》
----
织锦回文记
----
中国《哀乐》的来历
----
陕西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与发动发电机的诞生
----
陕西的文艺报刊
----
关于继承和发扬延安文艺传统问题——贺敬之答《延安文艺研究》问(节录)
----
陕西省文化系统体制改革情况
----
抓好艺术创作,为人民奉献好的精神食粮
--
六本志编修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文件和文稿
----
报送陕西省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名单
----
关于刻制印章的请示
----
关于同意刻制陕西省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印章的函
----
关于成立“陕西省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的批复
----
关于启用“陕西省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印章的通知
----
《文化艺术志》编写工作会议纪要
----
《文化艺术志》编写会议纪要
----
关于转发胡乔木同志谈话的通知
----
胡乔木希望《上海市志》提高质量严格要求
----
关于为《陕西省文化艺术志》摄影艺术章收集资料的通知
------
(附件)陕西省文化艺术志摄影艺术章资料收集提纲
----
《陕西省文化艺术志》撰稿规范
----
关于做好《陕西文化艺术志·大事记》资料搜集提供工作的通知
------
(附)《陕西省文化艺术志·大事记》编写原则和记述范围
----
关于抓紧撰写《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志稿的通知
----
关于成立《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的决定
----
关于做好“文化艺术名人资料”复核上报工作的通知
------
附件1 《陕西省志·人物志》文化艺术名人入录标准
------
附件2 陕西省文化艺术名人登记表
----
关于调整《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请示
----
关于为《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提供图片的通知
----
关于调整《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
----
关于调整《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
关于送审《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的函
----
关于为《陕西文化艺术志》提供图片资料的通知
----
关于《〈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增补人员的请示》的批复
----
关于《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通过终审的决定
----
关于为《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人物章征集补充资料的通知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