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名村志丛书 1

德州市名村志丛书 1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 例 一、本志以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古河村 的历史和现状,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着重记述改革开放以来的 变化与成就,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采用章节体,设编、章、节、目4个层次。卷首为彩色图片专 辑;正文首设概述和大事记,总览全书;中设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 表随文而设。 三、本志采用志、记、述、传、图、表、录等多种形式,以志为主体。 四、本志根据学科分类的一般原则,结合现行社会分工,合理划分门类, 并力求反映各门类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增强志书的整体性。 五、本志为上溯事物的发端,时间不限;下限至于2015年末,按照略 古详今的原则,重点记述1840年以后,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 放以来的发展变化。部分内容反映出书以前的最新情况。 六、本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今村境域为主。 七、遵照生不立传、逝世者立传、在世者写简介的原则,分别采用立传、 简介、立表和以事系人的方式加以记述。立传人物,均为古河村籍。逝者以 卒年为序,在世者以生年为序。 八、本志使用的文字、数字、计量单位等遵循国家的统一规定。建国前 有些计量单位沿用当时名称。统计数据以县统计部门正式公布的为准,统计 部门没有的,采用有关单位提供的数据。 九、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清代(含)以前在历史年号后小括号注明公元 纪年。 十、本志资料来源于各类档案、图书、报刊、杂志、文物等,以及调查 采访的口碑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

内容时限: 1840-1949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编委会
图片
总序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环境
-- 第一章 建置 沿革
---- 第一节 位置区域
---- 第二节 沿革区划
-- 第二章 环境 资源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第二节 自然资源
---- 第三节 自然灾害
---- 第四节 村庄
第二编 居民
-- 第一章 姓氏与来源
---- 第一节 姓氏来源
---- 第二节 姓氏构成
-- 第二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结构
---- 第二节 婚姻家庭
---- 第三节 生育
---- 第四节 人身意外伤亡
-- 第三章 居民生活与民族宗教
---- 第一节 居民收入
---- 第二节 居民支出
---- 第三节 民族宗教
-- 第四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五保救济
---- 第二节 低保捐助
---- 第三节 养老保险生活补助
-- 第五章 生产生活用具
---- 第一节 农业生产用具
---- 第二节 生活用具
第三编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业互助合作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五节 农村财务管理与经济合作组织
---- 第六节 农民负担与惠农政策
-- 第二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土壤改造
---- 第二节 农田水利
-- 第三章 农作物
---- 第一节 作物类别
---- 第二节 农作物种植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章 渔牧林果业
---- 第一节 水产
---- 第二节 畜牧家禽
---- 第三节 林业
-- 第五章 农业开发
---- 第一节 国家投资项目
---- 第二节 土地整治
第四编 工商服务业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村办项目
---- 第二节 个体企业
-- 第二章 商贸业
---- 第一节 村内
---- 第二节 外地
-- 第三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摄影
---- 第二节 饮食服务
---- 第三节 金融服务
---- 第四节 其他服务
第五编 党政军群团组织
-- 第一章 中共村级组织
---- 第一节 党员
---- 第二节 支部委员会
-- 第二章 村政组织
---- 第一节 保甲制与闾邻制
---- 第二节 生产大队
----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农民组织
----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章 军事
---- 第一节 参军作战
---- 第二节 优抚
第六编 教育 卫生 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村办学校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第二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状况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疫情防治
-- 第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娱乐活动
---- 第二节 体育活动
---- 第三节 传媒
---- 第四节 传说
---- 第五节 古迹
---- 第六节 民间工艺
-- 第四章 节日习俗
---- 第一节 农历节日
---- 第二节 公历节日 纪念日
-- 第五章 婚丧嫁娶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丧葬
-- 第六章 交际礼仪
---- 第一节 日常交际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人际称呼
---- 第四节 迷信禁忌
-- 第七章 方言 俗语
---- 第一节 方言用语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节 民谣
---- 第五节 谜语
第七编 人物
-- 第一章 传记
---- 第一节 公职人员 烈士
---- 第二节 村干部
-- 第二章 简介
---- 第一节 副县级以上人员
---- 第二节 干事科级及中级以上职称人员
---- 第三节 获县级以上表彰人员
---- 第四节 村干部村医
---- 第五节 模范教师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古河大队民兵连登记表
---- 第二节 历年复员转业退伍军人一览表
---- 第三节 2015年80以上老人及已故90岁以上老人一览表
---- 第四节 历年高中(中专)学历人员一览表
---- 第五节 历年大学学历人员一览表
---- 第六节 原籍古河村在外人员一览表
---- 第七节 古河籍村民登记表
第八编 政治运动
-- 第一章 土地改革运动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三章 农业学大寨运动
---- 第一节 批与干
---- 第二节 改变生产条件
--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运动
----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兴起
---- 第二节 夺权与历次运动
---- 第三节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附录
-- 古河村史
-- 古河大队团支部工作总结
-- 1965年妇女工作总结
-- 村规民约
-- 赵氏家谱资料
-- 《韩氏家谱》文选
-- 万氏家谱文选
-- 万氏族谱
-- 王氏家谱资料
-- 贾姓、邵姓及阮姓来源及现状
--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古河村有关资料
-- 王汉民诗文选
-- 古河颂
-- 村庄变化大 党的恩情深
索引
-- 要目索引
-- 图片索引
-- 表格索引
-- 人物索引
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