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会泽铅锌矿志

云南会泽铅锌矿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指导思想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按照“详今略古”的要求,记述了会泽铅锌矿开发至今,特别是建国以来广大职工艰苦创业以及铅锌矿的发展史和现状。

出版时间: 1992年10月

目录

封面
云南会泽铅锌矿志
题词
图片
-- 会泽铅锌矿矿区交通图
-- 会泽铅锌矿矿区矿点分布图
-- 会泽铅锌矿矿区平面示意图
-- 磺区掠影
-- 磺部办公楼
-- 照片附图
-- 氧化矿矿山坑口
-- 聊勤化竖井罐笼
-- 坑下大卷扬机
-- 空压机班精心维装设计
-- 引进技术建成硫化磺山坑口
-- 三十四度二十七分的大坡度斜坡矿矿道
-- 鏊岩壹车
-- 麒麟坑基地
-- 磺石生产机
-- 麒麟廒建设实行了多项改革措施
-- 省人大副主任王仕超和有关部门察看麒麟厂建设
-- 波兰专家考察我磺引进消化粗粒级水砂充填技术情况
-- 引进的粗粒级水砂充填技术,经消化改造连八十年代国际水平,获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科技造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攻(门)重大成果奖。图为充填料制(借)站外景及总控(壹)。
-- 1987年12月22日采运出第一车磺石
-- 硫化磺矿选厂之夜
-- 三年建成胜利通过验收
-- 硫化磺浮送车间
-- 运矿索道
-- 氧化磺重送车间
-- 第一冶炼厂外景
-- 鼓凰(墟)工人炼铅
-- 烟化墟工人吹炼氧化锌烟土
-- 第二冶炼厂一角
-- 电炉铸锌锭好
-- 电解锌车间一角
-- 改造后的锗车间更干净
-- 敢把质量还原锗创国
-- 硫酸车间
-- 科研所选磺实验
-- 超净室内分析
-- 装备了先进的科研检测设备
-- 年产值可达500万元的建巢安装队施工一景
-- 机修加工制作能力年连700吨以上
-- 运输总队能力雄厚
-- 11万伏降压站
-- 整流所工人勤检查安全供电
-- 高(夺)鼓风机实行状态监测安全运行多年
-- 牛棚江畔一泵站
-- 诊断.计量控制设施
-- 生产调度手段全指挥(室)
-- 坑下电视监视
-- 依靠科技造步振兴磺山加强技街改造开发产品
-- 用新技术改建的冷却塔制冷能力高一倍
-- 余热利用项目年节(木票)煤万余吨
-- 鼓风(墟)收(鹿土)改造后,烟害消除,年回收金属上千吨。
-- 综合利用加工厂变废为宝开发新产品
-- 立德粉车间锻烧窑
-- 利用残渣年产七水硫酸锌达万吨
-- 建成废水利用中和站废水复用率大提高
-- 产品品种已从3个发展到19个
-- 磺领等班子把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程
-- 抓好教育提高职工素质
-- 政治工作不放松 坚持两手抓
-- 年初头件事(让)安全
-- 设施管理成绩六年创出新水平
-- 靠质量取胜
-- 打牢企业管理基础
-- 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
-- 荣誉附图
-- 在生产发展基础上,施领尊注意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
-- 磺山文化楼
-- 磺山生活区一角
-- 磺山公园
-- 新工地住宅区一角
-- 新建改建了职工食堂
-- 磺招待所
-- 职工医院住院部
-- 奶牛场
-- 手术一例
-- 挤牛奶
-- 集贸一条街
-- 磺技工学校
-- 磺中学
-- 磺子弟小学
-- 办好幼儿园
-- 搞好基础教育
-- 磺山地面行星接收站
-- 新工地地面行星接收站机房
-- 职工文艺演出
-- 老年迪斯科
-- 离退休(後)有所乐
-- 职工篮球赛
-- 会泽铅矿建矿四十周年历届矿领导合影留念
-- 1963年11月,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前排中)副省长郭超(前排左三)中共东川市委书记刘子重(前排右二)来矿务局视察,与局党政领导人合影
-- 1973年,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高扬文来矿视察,向全矿干部作报告。
-- 高扬文副部长与原副矿长、老红军李永福亲切交谈。
-- 中共会泽矿务局委员会召开第三届(次)党员代表大会
-- 60年代初,大规模建设时期会泽矿务局的领导集体
-- 明清时期出矿硐口之一---张口硐遗址
-- 矿山厂打断山外貌。据传是明代时期挖矿造成的地层陷落
-- 原滇北矿务局矿山厂管理处旧址。
-- 1950年以前矿工、炉工居住的茅草房
-- 明代东川府铸大铜钱。重43公斤,直径58厘米,厚3.5厘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铜钱。
-- 昔日矿工背矿情景
-- 1950年军事接管时,矿山厂上炉炼铅场。
-- 镇北矿务局遗留下来的采矿管理旧址--老公房
-- 1950年军事接管后,工人第一天上班情景
-- 首任矿长王荣向工人作劳动保险登记报告。
-- 1953年建成的第一批硐工宿舍。
-- 1955年会泽铅锌矿建起的第一座影剧院
-- 20世纪50年代会泽铅锌矿(矿务局)所在地全貌
-- 1955年开始组建的会泽矿区男女篮球代表队
-- 钻探工人正在下钻。
-- 1954年耸立在矿山厂的钻探机群
-- 1952年地质人员在白矿山检查人工挖拣地表单锌矿.
-- 1956年参加完成第一期地质报告书编写工作的全体人员合影
-- 苏联专家察看冶炼厂厂址
-- 苏联地质专家踏勘麒麟厂
-- 1950年军事接管后,第一座炼铅土炉复产
-- 1951年第一座炼锌“马槽炉”复产
-- 1953年矿山厂的炼铅土炉群
-- 1953年新建的1.4平方米炼铅鼓风炉
-- 引进苏联的烟化炉试验工厂
-- 矿务局党委书记胡廷样在开炉典礼上为反射炉点火
-- 烟化炉试验成功,矿务局党政领导接受报捷产品(烟尘)
-- 矿务局党政领导向烟化炉试验车间全体职工祝贺试验成功并合影
-- 矿务局党政领导向协助试验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技术工作组祝贺并合影
卷首语
编辑说明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交通
--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地形
---- 第三节 范围
---- 第四节 气象
---- 第五节 水文
-- 第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1949年以前的交通简况
---- 第二节 1950年后的交通发展
第二篇 建置沿革
--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
---- 第一节 明代时期
---- 第二节 清代时期
----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一节 军事接管
---- 第二节 会泽铅锌矿成立
---- 第三节 会泽矿务局
---- 第四节 复名会泽铅锌矿以后
第三篇 地质勘探
-- 第一章 矿山厂区
-- 第二章 麒麟厂区
-- 第三章 其他矿区
-- 第四章 矿区外围找矿
-- 第五章 生产探矿
第四篇 基本建设
-- 第一章 氧化铅锌矿系统基本建设
---- 第一节 矿山
---- 第二节 选矿
---- 第三节 冶炼
---- 第四节 辅助生产
-- 第二章 硫化铅锌矿系统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前期工作
---- 第二节 工程建设
---- 第三节 分项工程建设
---- 第四节 试生产
---- 第五节 竣工验收
第五篇 采矿、选矿
-- 第一章 氧化铅锌矿采矿
---- 第一节 坑内脉矿
---- 第二节 地表砂矿
---- 第三节 辅助生产设施
-- 第二章 硫化铅锌矿采矿
---- 第一节 矿床开拓
---- 第二节 采矿方法
---- 第三节 充填料制备和充填工艺
---- 第四节 安全、通风、防尘
---- 第五节 辅助生产设施
---- 第六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第三章 氧化铅锌矿选矿
---- 第一节 砂矿选矿
---- 第二节 河沟炉渣选矿
---- 第三节 单锌矿选矿
---- 第四节 共生矿破碎筛分
---- 第五节 索道运输
---- 第六节 尾矿
-- 第四章 硫化铅锌矿选矿
---- 第一节 原矿主要性质
---- 第二节 选矿工艺
第六篇 铅锌冶炼
-- 第一章 机构设置及演变
---- 第一节 冶炼科及冶炼场
---- 第二节 试验炼厂
---- 第三节 第一冶炼厂
---- 第四节 第二冶炼厂
-- 第二章 土炉冶炼铅锌
---- 第一节 土炉炼铅
---- 第二节 马槽炉炼锌
-- 第三章 鼓风炉炼铅、粗铅精炼
---- 第一节 原料燃料
---- 第二节 冶炼方法
---- 第三节 粗铅精炼
-- 第四章 试验炼厂锗铅锌冶炼
---- 第一节 生产组织
---- 第二节 生产工艺
---- 第三节 重大技术革新成果
---- 第四节 技术经济指标
-- 第五章 火法熔炼
---- 第一节 原料性质、制备
---- 第二节 冶炼方法
-- 第六章 烟化炉烟尘湿法炼锌
---- 第一节 原料
---- 第二节 冶炼方法
---- 第三节 科学试验及技术革新成果
---- 第四节 成品、半成品及中间产品
-- 第七章 硫化锌焙烧矿湿法炼锌
---- 第一节 原料
---- 第二节 冶炼方法
---- 第三节 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成果
---- 第四节 成品及中间产品
第七篇 锗生产
-- 第一章 会泽铅锌矿锗的诞生
---- 第一节 锗的发现和富集
---- 第二节 提锗试验成功
---- 第三节 国家对会泽锗的重视
-- 第二章 小型生产
---- 第一节 建厂背景及经过
---- 第二节 生产工艺改革
---- 第三节 生产经营效果
-- 第三章 规模生产及发展
---- 第一节 建设规模和机构的演变
---- 第二节 锗加工
---- 第三节 产品质量及主要技术指标
第八篇 辅助生产
-- 第一章 动力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变化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供水
---- 第四节 供煤气
---- 第五节 供蒸汽
---- 第六节 供风
---- 第七节 供压缩空气
-- 第二章 机修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变化
---- 第二节 人员及装备
---- 第三节 生产任务完成情况
---- 第四节 矿属其它单位机修简况
-- 第三章 运输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变化
---- 第二节 运输发展及管理
---- 第三节 运输总队
-- 第四章 建筑安装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变化
---- 第二节 人员及装备
---- 第三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第五章 工程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变化
---- 第二节 人员及装备
---- 第三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第四节 技术革新
-- 第六章 硫酸生产
---- 第一节 处理黄铁矿及硫磺阶段
---- 第二节 处理硫精矿阶段
---- 第三节 处理硫化锌精矿阶段
-- 第七章 煤焦生产
---- 第一节 放马坪燃料车间
---- 第二节 理可煤矿
-- 第八章 雨碌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变化
---- 第二节 采矿
---- 第三节 冶炼
第九篇 科学技术工作
-- 第一章 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 一、烟化炉挥发富集铅、锌、锗
---- 二、粗粒级水砂充填
-- 第二章 重大技术革新
---- 一、改反射炉化矿为鼓风炉化矿
---- 二、国内首创从氧化铅锌矿中提锗生产工艺
---- 三、竖井联动化的改进
---- 四、烟化炉汽化冷却
---- 五、空气氧化代替高锰酸钾氧化
---- 六、用新型络合剂代替单宁酸沉淀锗
---- 七、密实性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研制和应用
---- 八、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
---- 九、电炉合金锌粉的研制与应用
---- 十、鼓风炉放渣方式改革
-- 第三章 科学技术研究所
---- 第一节 机构及装备
---- 第二节 研究方向和主要任务
---- 第三节 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四章 科学技术信息工作
---- 第一节 科学技术情报
---- 第二节 科学技术档案
---- 第三节 科学技术图书
-- 第五章 其他
---- 第一节 参加科学技术组织活动
---- 第二节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 第三节 科技、管理人员出国考察
第十篇 安全环保
-- 第一章 安全生产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 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
---- 第三节 历年重大安全措施及费用
---- 第四节 重大自然灾害
-- 第二章 劳动保护
---- 第一节 劳动保护措施
----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
---- 第三节 个人防护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人员培训
---- 第二节 环境治理
---- 第三节 绿化及环境卫生
---- 第四节 环境管理及监测
---- 第五节 环保科研成果
第十一篇 企业管理
-- 第一章 1912~1949年的企业管理
---- 第一节 东川矿业公司时期(1913~1938年)
---- 第二节 滇北矿务公司时期(1939—1945年)
-- 第二章 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
-- 第三章 各项管理工作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生产调度
---- 第三节 生产技术管理
---- 第四节 质量管理
---- 第五节 计量管理
---- 第六节 设备管理
---- 第七节 劳动工资管理
---- 第八节 财务管理
---- 第九节 物资供应管理
---- 第十节 产品销售管理
第十二篇 矿办集体企业
-- 第一章 创办集体企业
---- 第一节 创办背景
---- 第二节 创办及发展
---- 第三节 效益
-- 第二章 综合利用加工厂
---- 第一节 创建及发展
---- 第二节 硫酸锌生产
---- 第三节 锌合金及压铸件生产
---- 第四节 电锌生产
---- 第五节 电镉及硫酸铜生产
---- 第六节 立德粉生产
---- 第七节 汽车运输
---- 第八节 职工福利
-- 第三章 建筑队
---- 第一节 建队过程
---- 第二节 人员及经济指标
---- 第三节 职工福利
-- 第四章 综合服务社
---- 第一节 机构及人员
---- 第二节 服务项目
---- 第三节 职工福利
第十三篇 文教卫生
-- 第一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二章 职工教育
---- 第一节 文化教育
---- 第二节 专业技术培训
---- 第三节 政治教育
---- 第四节 成人大学
---- 第五节 技工学校
-- 第三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发展
---- 第二节 人员及主要设备
---- 第三节 医疗工作
----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
---- 第五节 防疫工作
---- 第六节 药剂工作
---- 第七节 对外服务
---- 第八节 医疗管理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工作简况
第十四篇 职工生活
-- 笫一章 工资待遇
---- 第一节 清代及中华民国时期职工工资简况
---- 第二节 1951~1990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
-- 第二章 生活福利
---- 第一节 职工住房
---- 第二节 职工食堂
---- 第三节 生活物资供应
---- 第四节 其他福利
---- 第五节 招待所
-- 第三章 农副业生产
---- 第一节 基地建设及机构变化
---- 第二节 生产情况
-- 第四章 离退休职工管理
---- 第一节 离休干部管理
---- 第二节 退休职工管理
---- 第三节 离退休职工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五篇 政党、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共产党
----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及隶属关系的变化
---- 第二节 组织工作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宣传工作
---- 第五节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 第六节 落实政策和信访工作
---- 第七节 廉政建设
-- 第二章 工会
---- 第一节 工会的建立及发展
---- 第二节 历届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工会各项设施
---- 第四节 工会主要活动
---- 第五节 企业民主管理
-- 第三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一节 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历次团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团组织的主要活动
-- 第四章 治安保卫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发展
---- 第二节 治安保卫工作
---- 第三节 人民法庭
---- 第四节 普法教育
---- 第五节 消防工作
-- 第五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主要工作
---- 第二节 历年参军、复转及优抚工作
---- 第三节 民兵组织
第十六篇 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王荣
---- 李永福
---- 刘治熙
---- 阳德恒
-- 二、历任领导人名录
-- 三、省、部级劳动模范简介
---- 高李长
---- 付兴东
---- 韦才福
---- 刘枢
---- 张良洪
---- 黄素英
-- 四、受省、部级以上单位命名表彰的先进集体
-- 五、历年被评为省部级先进生产者名录
-- 六、出席全国各类代表会议代表名录
-- 七、各专业高级职称人员名录
-- 八、老红军名录
-- 九、28位老工人名录
附录:
-- 一、工农业相互支援
-- 二、历年因公死亡职工一览表
-- 三、获“从事冶金矿山事业三十年”荣誉证的职工名单
-- 四、《会泽铅锌矿志》成书始末
-- 五、编撰人员名单
勘误表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