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永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1-1990
出版时间:
1994年11月
目录
封面
永平县志
永平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平县志办公室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 地理
--
第一章 政区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境域
----
第三节 县城
----
第四节 行政区划
----
第五节 乡镇
----
第六节 村落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形
----
第三节 水文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土壤
----
第六节 动植物
----
第七节 矿产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干旱
----
第二节 低温霜冻
----
第三节 冰雹大风
----
第四节 崩塌滑坡泥石流
卷二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经济制度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
第四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
第二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主要资源
----
第二节 主要农作物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四节 生产技术
--
第三章 水利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河道治理
----
第四节 渔业
----
第五节 水利管理
------
附:农业、水利主要事业单位简介
卷三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资源调查
----
第二节 资源状况
--
第二章 山林权属
----
第一节 权属演变
----
第二节 林权纠纷调处
--
第三章 林业生产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第二节 资源利用
----
第三节 林业效益
--
第四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防火
----
第二节 防治森林病虫害
----
第三节 封山育林
----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
第五节 退耕还林
------
附:一 永平县林业局企事业单位简介
------
二 云台山林业局
------
三 漾江林业局四林场
卷四 畜牧
--
第一章 资源
----
第一节 畜禽种类及数量
----
第二节 草山草坡
----
第三节 饲料
--
第二章 畜禽生产
----
第一节 饲养
----
第二节 产品产量
--
第三章 畜牧科研
----
第一节 良种推广
----
第二节 疫病防治
----
第三节 民间兽医
卷五 工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
----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
第三节 个体所有制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矿业
----
第二节 电力
----
第三节 机械
----
第四节 食品
----
第五节 建材
----
第六节 缝纫制鞋皮革
----
第七节 其他工业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卷六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驿道乡村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渡口
----
第四节 运输
------
附:运输企业简介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网络
----
第三节 业务
----
第四节 电信
卷七 商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五节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二章 粮油
----
第一节 粮食购销
----
第二节 油脂(料)购销
----
第三节 饲料供应
----
第四节 储运
--
第三章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
第一节 化肥农药农药械
----
第二节 机电设备
----
第三节 钢材水泥
----
第四节 其它
--
第四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一节 针纺百货
----
第二节 五金交电化工
----
第三节 石油煤炭
----
第四节 医药医疗器械
----
第五节 其它日用品
--
第五章 农副产品购销
----
第一节 土特产品
----
第二节 副食品
--
第六章 饮食服务修理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三节 修理业
--
第七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
----
第二节 经营方式
------
附:永平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择年统计表
卷八 工商行政 物价标准计量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工商登记与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与商标管理
----
第四节 经济监督检查
--
第二章 物价
----
第一节 价格管理
----
第二节 价格变动
----
第三节 工农业商品比价
--
第三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计量制度
----
第二节 计量监督强制检定
----
第三节 标准化
----
第四节 质量监督
卷九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监督与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税种
----
第二节 税目 税率
----
第三节 税收
----
第四节 征管与减免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贷款
----
第四节 存款
----
第五节 金库公债保险
卷十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街道建设
----
第三节 房屋建设
----
第四节 供水 排水 照明
--
第二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农村建设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设计施工
----
第三节 建筑材料
----
第四节 建筑管理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房产管理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保护措施
卷十一 党群政协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机构组织
----
第二节 县党代会
----
第三节 党务工作
----
第四节 纪律检查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农会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组织概况
----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卷十二 政权
--
第一章 明、清、民国政权
----
第一节 明、清政权
----
第二节 民国政权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提案处理
----
第五节 干部任免
----
第六节 代表联系制度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及其工作机构
----
第二节 乡(镇)、村政权
卷十三 人事劳动
--
第一章 编制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机构编制
----
第三节 人员编制
--
第二章 干部
----
第一节 干部状况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干部制度
--
第三章 工人
----
第一节 工人状况
----
第二节 用工制度
----
第三节 劳动就业
----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保险
--
第四章 工资待遇
----
第一节 薪俸
----
第二节 工资
----
第三节 福利
----
第四节 奖金
卷十四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取缔一贯道
----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五节 监所管理
----
第六节 治安管理
----
第七节 综合治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法院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律师工作
----
第五节 公证工作
卷十五 军事
--
第一章 永平县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
第二节 人民武装
--
第二章 兵役驻军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章 战事
----
第一节 军事地位及关隘
----
第二节 重要战斗
----
第三节 永平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卷十六 教育
--
第一章 旧制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社学
----
第三节 书院
--
第二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职业教育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函授电大自考试
--
第四章 师资
----
第一节 来源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待遇
--
第五章 经费、设施及勤工俭学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卷十七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队伍
--
第二章 研究与推广
----
第一节 科研项目
----
第二节 成果与推广
----
第三节 科技测报
--
第三章 科技宣传普及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卷十八 文化
--
第一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机构团体
----
第二节 创作表演
------
行书:(民国)李炽
------
国画:(国民)杨竹溪
------
篆刻:赵有扬
------
行书:林荫曾
------
草书:杨世功
------
行楷:杨荣品
------
油画:曹建华
------
行草:吴振华
------
行书:施大华
------
水粉画:曹建华
------
行草:马奇文
------
篆刻:赵有扬
------
国画:赵东明
------
行书:黄九龄
----
第三节 民间文艺
--
第二章 图书档案
----
第一节 图书发行
----
第二节 图书阅览
----
第三节 档案管理
--
第三章 新闻电影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新闻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广播电视
--
第四章 文物名胜
----
第一节 文物
------
“毗卢宝座”石榜
------
博南山碑
------
明代明威特将军吴理墓志
------
金光寺部分藏经
------
金光寺明代立体浮雕通花门
----
第二节 名胜
--
第五章 地方志
----
第一节 县志
----
第二节 部门志
卷十九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单位
----
第二节 中医
----
第三节 西医
----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
----
第五节 医疗制度
--
第二章 防疫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计划免疫
----
第五节 公共卫生
----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新法接生
----
第三节 妇女保健
----
第四节 儿童保健
--
第四章 药品生产和管理
----
第一节 药品经营
----
第二节 药品生产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附一民间医疗轶事
------
附二民间中药验方
卷二十 体育
--
第一章 机构设施
----
第一节 机构组织
----
第二节 场地设施
--
第二章 体育运动
----
第一节 运动项目
----
第二节 体育竞赛
--
第三章 人才培养与输送
----
第一节 “达标”活动
----
第二节 “三员”培养
----
第三节 体师队伍
----
第四节 人才输送
卷二十一 民族
--
第一章 民族人口分布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分布
--
第二章 民族状况
----
第一节 汉族
----
第二节 彝族
----
第三节 回族
----
第四节 白族
----
第五节 苗族
----
第六节 傈僳族
--
第三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贯彻落实民族政策
----
第二节 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
第三节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
----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
卷二十二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数量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构成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基本状况
----
第二节 农民生活
----
第三节 职工生活
--
第三章 民政事务
----
第一节 优抚安置
----
第二节 灾害救济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地名工作
----
第七节 残疾人及残疾人联合会
--
第四章 方言姓氏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姓氏
--
第五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天主教基督教
----
第四节 道教
------
附:帮会
人 物
--
一 传记
----
张化枢
----
朱铸成
----
罗汉彩
----
马智富
----
契珍富
----
杨自培
----
方海程
----
马超群
----
李炽
----
江逢僧
----
龙玉春
----
周德培
----
陶双银
----
侯茂祺
----
蒋家耀
----
喻荣
----
杨芬烈
----
杨建章
附录
--
一 史籍节录
----
(一)范烨《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一则
----
(二)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二则
----
(三)樊绰《蛮书》一则
----
(四)杨慎《滇程记》节 选
----
(五)《徐霞客游记》五则
----
(六)王昶《滇行日录》节选
----
(七)记张结巴焚劫曲硐事
--
二 文献辑录
----
(一)(辛亥、壬子)李根源电蔡都督增设弥渡、漾濞两县文(节 录)
----
(二)云南和平起义通电及永平复电
----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军区滇西卫戍司令部布告
--
三 重要碑文
----
(一)大明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平守御指挥佥事明威将军吴公之墓(志)
----
(二)重修永平县文庙碑
----
(三)永平迁筑县城碑
----
(四)博南山(碑)
----
(五)云五罗公创办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碑铭
--
四 旧诗、对联选辑
----
(一)旧诗选
----
(二)对联选
本志协作单位、个人题名
云南省地州市县志审查验收小组名单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验人员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