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志 上册(1986-2005)

肥西县志 上册(1986-2005)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安徽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等各项法规,客观记述肥西县各项事业各类事物的兴衰起伏,历史和现状,既记述成绩和经验,也记述失误和教训,以“存史、资治、教化”。记事详近略远,详独略同,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内容时限: 1986-2005

目录

封面
肥西县志
肥西县地方志(年鉴)编纂委员会成员
肥西县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肥西县志》(1986—2005)编辑人员
曾任肥西县地方志(1986 - 2005)编纂委员会成员
曾任肥西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曾任《肥西县志》(1986—2005)编辑人员
图片
-- 照片附图
-- 2005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董岗信用合作社视察,调研信贷支农情况
-- 2009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三河镇文化站视察
-- 2009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肥西视察
-- 1992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到三河镇视察
-- 2009年5月3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在肥西视察
-- 2006年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到合武高铁肥西境内工地视察
-- 2006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小庙镇、官亭镇等地视察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到东方禽业公司视察禽流感疫情防治工作
-- 2007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到江汽集团视察
-- 2003年7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到肥西视察环境保护工作
-- 200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到官亭镇视察
-- 2008年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在江汽轿车生产基地视察
-- 2010年4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参观江汽集团
-- 2010年9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在三河镇视察
-- 2006年11月6日,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在三河镇视察
-- 2002年7月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到肥西视察
-- 2004年8月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统筹城乡发展”专题组一行到三河镇调研
-- 2008年5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到肥西视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情况
-- 2010年5月24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在肥西视察
-- 2008年4月28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和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在上派三岗视察
-- 2004年4月11日,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肥西调研农村义务教育工作
-- 2006年11月3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将“安徽三岗国家级苗木花卉市场”标牌颁发给肥西县县长陈晓波
-- 2007年11月13日,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到三河古镇视察
-- 2009年7月11日,国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三河镇考察家电下乡工作
-- 2009年10月11日,国家人力资源部部长尹蔚民在上派镇视察
-- 201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原中央警卫局局长由喜贵到三河镇调研
-- 2010年5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位于紫蓬山的安徽省水上运动训练基地视察
-- 2010年6月2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山南镇小井庄视察
-- 2010年9月7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到桃花工业园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 2010年11月28日,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到三河镇调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 2010年12月25日,全国“三农”专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肥西调研“三农”工作
-- 2001年10月25日,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右二).重返离别64年的故乡三河旧居探亲访问
-- 2001年10月14日,省委书记王太华在小庙镇调研
-- 2005年10月26日.省委书记郭金龙到肥西三岗调研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情况
-- 2010年6月9日,省委书记张宝顺,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在江汽集团视察
-- 2005年6月9日,省长王金山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市长郭万清陪同下到肥西山南镇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参观
-- 2006年8月2日,省政协主席方兆祥率省政协部分常委视察桃花工业园
-- 1989年10月,省委副书记孟富林在紫蓬山绿化造林示范点与市、县、乡干部在一起
-- 2007年9月4日,省政协主席杨多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在江汽集团视察
-- 2010年4月9日,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到三河古镇视察
-- 上派政务大楼
-- 三河古镇一景
-- 金寨南路派河大桥
-- 翡翠路肥西段
-- 上派镇丽景湖公园
-- 县城上派镇潭冲路
-- 中共肥西县委党校
-- 派河公园一角
-- 肥西县公安局大楼
-- 肥西中学校园一角
-- 肥西师范校园一角
-- 肥西县总工会大厦
-- 肥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同悦轿车生产线
-- 2009年10月30日,合肥熔安动力总装车间暨首台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交机庆典
-- 安徽意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工业园
-- 合肥科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 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空调生产线
-- 美的集团洗衣机生产线
-- 三河富光口杯生产车间
-- 桃花工业园远眺
-- 中国中部花木城
-- 肥西县丝路蚕桑专业合作社桑树种植基地
-- 苗交会展厅一角
-- 小庙镇现代化畜禽屠宰加工生产线
-- 三岗苗木基地
-- 丰乐镇农业机械化示范现场会
-- 人欢鱼跃庆丰年
-- 肥西老母鸡
-- 三河麻鸭
-- 高刘大白鹅
-- 官亭镇丰祥新农村
-- 紫蓬山风景名胜区大门
-- 刘铭传故居一刘老圩。图为盘亭、九间厅
-- 淮军将领周盛波、周盛传故居——周老圩
-- 紫蓬山堰湾湖
-- 小并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
-- 三河小南河游船
-- 三河古城墙
-- 山南小井庄中国包产到户纪念馆内,万里同志召开包产到户座谈会旧址,前为雕塑“万里和农民”
-- 2010年6月16日,三河水乡古镇第三届传统龙舟赛
-- 2010年5月,全国“四体会”摩托艇赛在紫蓬山水上运动中心举行
-- 2003年紫蓬山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比赛现场
-- 2009年12月31日,肥西县“全民健身冲刺百强”迎新年健身长跑比赛现场
-- 2004年9月28日,第二届安徽紫蓬民间诗歌节 开幕式
-- 2008年12月25日,由中宣部、科技部、司法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计生委、中国科协及安徽省委、省政府共同举办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文艺演出现场
-- 中国三河第二届文化艺术节 上的“闹花船”表演
-- 2009年11月7日,央视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肥西篇”在中部花木城隆重上演。图为著名歌唱家、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团长刘斌在激情演唱
-- 国画山水(孙邦藻绘)
-- 草书(萧舒左笔书)
-- 参悟万象(曹光社篆)
-- 逍遥津(彭均生)篆
-- 草书(柴耀祖书)
-- 工笔画《至今思项羽》(王荣瑜绘)
-- 红陶双贯耳罐(商代)
-- 父丁青铜觚(商代)
-- 乳丁云雷纹尊(商周代)
-- 双孔蚌刀(商代)
-- 青铜钵钟(周代)
-- 陶鬲(商周代)
-- 戈字青铜爵(商代)
-- 肥西县党员领导干部在党的一大会址—南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 肥西县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大讲堂
-- 共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 大学生村官建成创业园
-- 肥西县公推竞选科级领导干部答辩现场
-- 2008年12月15日,《肥西县志》(续修)评审会在上派召开,与会领导、专家合影留念。
-- 《肥西县志》编辑部成员合影
-- 刘老圩广玉兰(树龄160年)
-- 新仓桥西枸骨冬青(树龄约320年)
-- 罗坝圩垂条桧(树龄约100年)
-- 紫蓬山孔雀松(树龄约150年)
-- 西庐寺古银杏树(树龄约350年)
-- 2005年肥西县行政区划图
-- 2010年肥西县行政区划图
-- 肥西县城
序一
序二
凡例
总目录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境域区划
---- 一、县界变更
---- 二、区、乡(镇)建制变更
---- 三、村(居)委会撤并调整
---- 附记:园(区)建制变更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一、地层
---- 二、构造
---- 三、地貌
-- 第二节 水文
---- 一、水系
---- 二、地表水
---- 三、地下水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土壤
-- 第五节 植被
---- 一、农作物
---- 二、林木
---- 三、野生草本植物
---- 四、花卉
---- 五、药用植物
-- 第六节 野生动物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 一、灾害种类
---- 二、历年灾害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一、性别构成
---- 二、年龄构成
---- 三、职业构成
---- 四、文化构成
---- 五、婚姻构成
---- 六、民族构成
---- 七、人口分布密度
-- 第三节 人口普查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一、避孕节育
---- 二、晚婚
---- 三、奖惩
-- 第五节 人民生活
---- 一、农村
---- 二、城镇
第四章 国土资源
-- 第一节 土地、矿产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矿产资源
-- 第二节 土地规划
---- 一、土地规划与调整
---- 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 三、土地利用规划实施
--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与保护
---- 一、建设用地管理
---- 二、基本农田保护
-- 第四节 地籍管理
---- 一、土地调查
---- 二、土地登记
-- 第五节 土地市场管理
---- 一、供地方式
---- 二、盘活存量土地
---- 三、土地市场管理
-- 第六节 矿产资源管理
-- 第七节 执法监察
-- 第八节 管理机构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质量
---- 一、大气环境质量
---- 二、水文环境质量
---- 三、噪声环境质量
-- 第二节 环境监测
---- 一、设施
---- 二、地表水监测
---- 三、饮用水水源地监测
---- 四、城关地区大气质量监测
---- 五、城关地区噪声监测
---- 六、污染源监测
-- 第三节 污染治理
---- 一、控制新污染源
---- 二、治理污染源
-- 第四节 环境保护管理
---- 一、环保规划
---- 二、污染源调查
---- 三、环保管理制度
---- 四、排污收费
---- 五、环境污染纠纷与事故查处
---- 六、环保宣传教育
-- 第五节 生态保护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第六章 中共肥西县委
--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 一、中共肥西县第六次代表大会
---- 二、中共肥西县第七次代表大会
---- 三、中共肥西县第八次代表大会
---- 四、中共肥西县第九次代表大会
---- 五、中共肥西县第十次代表大会
-- 第二节 重要会议、决议
-- 第三节 重要党务活动
-- 第四节 工作机构
-- 第五节 党务工作
---- 一、组织工作
---- 二、宣传工作
---- 三、政法工作
---- 四、统战工作
---- 五、县直属机关党的建设
---- 六、文明创建
---- 七、党校教育
---- 八、党史研究
---- 九、来信来访工作
---- 十、老干部工作
-- 第六节 中共肥西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一、机构设置
---- 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 三、纠正“不正之风”
---- 四、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 五、预防和治理腐败
第七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一、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二、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 三、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 四、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 五、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 六、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
---- 一、工作机构
---- 二、重要会议、决议
-- 第三节 人大工作
---- 一、重要代表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调查活动
---- 二、重要议案、建议
-- 第四节 指导乡镇人大工作
---- 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情况
---- 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八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政府机构
---- 一、领导机构
---- 二、工作机构
---- 三、基层政府
-- 第二节 施政纪略
---- 一、农田水利建设
---- 二、发展乡镇企业
---- 三、“87521”工程
---- 四、减轻农民负担
---- 五、“1233”工程
---- 六、企业改制
---- 七、农村税费改革
---- 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九、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 十、“全省创一流,全国争百强”
-- 第三节 重要政务活动
---- 一、重要政务
---- 二、重要决议
-- 第四节 综合政务
---- 一、外事侨务
---- 二、法制工作
---- 三、政务督查与目标管理
---- 四、行政服务
---- 五、机关事务管理
---- 六、档案工作
---- 七、地方志工作
-- 第五节 政府自身建设
---- 一、制度建设
---- 二、公文审批
第九章 政协肥西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政协全委会
---- 一、第二届委员会
---- 二、第三届委员会
---- 三、第四届委员会
---- 四、第五届委员会
---- 五、第六届委员会
---- 六、第七届委员会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一、第二届委员会
---- 二、第三届委员会
---- 三、第四届委员会
---- 四、第五届委员会
---- 五、第六届委员会
---- 六、第七届委员会
-- 第三节 调研视察活动
-- 第四节 提案办理
-- 第五节 征编文史资料
-- 第六节 政协联络组
第十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肥西县总工会
---- 一、职工代表大会
---- 二、组织机构
---- 三、工会活动
-- 第二节 肥西县妇女联合会
---- 一、妇女代表大会
---- 二、组织机构
---- 三、妇联工作
-- 第三节 共青团肥西县委员会
---- 一、历次代表大会
---- 二、组织机构
---- 三、共青团工作
---- 四、少先队工作
-- 第四节 肥西县工商业联合会
---- 一、历次代表大会
---- 二、组织机构
---- 三、重要活动
-- 第五节 肥西县科学技术协会
---- 一、组织机构
---- 二、科协工作
-- 第六节 肥西县残疾人联合会
---- 一、机构
---- 二、残疾人教育
---- 三、残疾人康复
---- 四、残疾人就业
---- 五、残疾人维权
---- 六、助残宣传
---- 七、残疾人文体活动
第十一章 军事
--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 一、县人民武装部
---- 二、基层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驻军
---- 一、县武警中队
---- 二、县消防大队
---- 三、其他驻军
-- 第三节 军事建设
---- 一、军事设施
---- 二、军事训练
---- 三、政治工作
-- 第四节 征兵
---- 一、征兵领导机构
---- 二、征兵工作
-- 第五节 预备役
---- 一、预备役登记
---- 二、预备役部队
-- 第六节 民兵
---- 一、民兵组织
---- 二、参加建设
-- 第七节 国防动员与教育
第十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案件侦破
-- 第三节 经济犯罪案件侦破
-- 第四节 依法取缔邪教及非法宗教活动
---- 一、取缔“门徒会”
---- 二、取缔“法轮功”
---- 三、取缔非法宗教活动
-- 第五节 出境入境管理
-- 第六节 社会治安管理
---- 一、禁毒
---- 二、扫“六害”
---- 三、特种行业管理
---- 四、爆炸物品管理
---- 五、公共娱乐场所管理
-- 第七节 户口管理
---- 一、常住人口管理
---- 二、居民身份证管理
---- 三、流动人口管理
-- 第八节 交通安全管理
---- 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 二、重大交通事故
-- 第九节 消防
---- 一、消防安全管理
---- 二、重大火灾
-- 第十节 监所管理
---- 一、监所
---- 二、在押人员管理
-- 第十一节 公安设施建设
---- 一、110、122、119“三台合一”
---- 二、数据、语音、视频“三网融合”
---- 三、刑侦技术与网络建设
---- 四、网上执法办案系统
---- 五、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
-- 第十二节 民警队伍
---- 一、民警教育
---- 二、警务督察
第十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一、县检察委员会
---- 二、县检察院
---- 三、检察队伍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一、审查批捕、起诉
---- 二、立案、侦查监督
---- 三、审判监督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一、贪污贿赂案件侦查
---- 二、其他经济案件侦查
---- 三、预防职务犯罪
-- 第四节 渎职侵权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第十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一、机构沿革
---- 二、审判队伍
---- 三、设施装备
-- 第二节 审判改革
---- 一、审判制度改革
---- 二、庭审方式改革
---- 三、机构设置改革
---- 四、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刑事案件审判
---- 一、社会治安犯罪审判
---- 二、经济犯罪审判
---- 三、青少年犯罪审理
---- 四、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审理
-- 第四节 民、商事案件审判
---- 一、婚姻家庭案件审判
---- 二、合同纠纷案件审理
---- 三、破产案件审理
---- 四、规范民、商事审判程序
-- 第五节 行政案件审判
-- 第六节 案件执行
-- 第七节 审判监督
-- 第八节 重大案例选介
---- 一、非法经营骨灰格位案、职务侵占案
---- 二、聚众扰乱交通秩序案
---- 三、撤销房屋确权案
---- 四、损害受教育权案
---- 五、申结执行案
---- 六、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
第十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一、机构沿革
---- 二、司法队伍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一、普法工作
---- 二、依法治县工作
-- 第三节 人民调解工作
-- 第四节 法律服务
-- 第五节 法律援助
-- 第六节 安置帮教
-- 第七节 公证
-- 第八节 律师
第十六章 民政
-- 第一节 民政机构
-- 第二节 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 一、村委会建设
---- 二、城镇社区居委会建设
-- 第三节 优抚
---- 一、抚恤
---- 二、群众优待
---- 三、国家补助
---- 四、拥军优属
-- 第四节 安置
---- 一、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一、农村“五保”
---- 二、敬老院
---- 三、县社会福利院
----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五、扶贫
---- 六、福利企业
---- 七、福利彩票
---- 八、“明天计划”与“星光工程”
-- 第六节 救济
---- 一、灾害救济
---- 二、城镇社会救济
---- 三、收容遣送
-- 第七节 婚姻登记
---- 一、婚姻登记机构
---- 二、婚姻登记管理
-- 第八节 殡葬改革
---- 一、殡葬改革宣传
---- 二、殡葬机构
-- 第九节 地名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
---- 三、地名标志设置
---- 四、地名档案
---- 五、编纂地名文献
---- 六、标准地名地图
---- 七、地名手册
-- 第十节 划界(县界)立碑
-- 第十一节 民间组织登记
---- 一、社会团体登记
---- 二、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
-- 第十二节 收养登记
-- 第十三节 老龄工作
---- 附记:“寿星之乡”—铭传乡
第十七章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一、用工制度改革
---- 二、招工
---- 三、‘劳动力市场
---- 四、就业安置与培训
-- 第二节 职工管理
---- 一、职工调配
---- 二、职工退职退休
-- 第三节 社会保险
---- 一、养老保险
---- 二、失业保险
---- 三、医疗保险
---- 四、工伤保险
---- 五、农村养老保险
-- 第四节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 一、安全生产管理
---- 二、劳动保护
---- 三、锅炉管理
---- 四、事故调查处理
-- 第五节 劳动工资
---- 一、工资制度改革
---- 二、工资纠纷处理
-- 第六节 劳动仲裁与监察
---- 一、劳动争议仲裁
---- 二、劳动合同签证
---- 三、劳动保障监察
-- 第七节 劳动保障事务代理
---- 一、服务对象
---- 二、服务内容
-- 第八节 管理机构
---- 一、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
---- 二、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第十八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干部队伍
---- 三、干部调配
---- 四、干部任免
---- 五、推行公务员制度
---- 六、考核、奖惩
---- 七、退(离)休、退职
-- 第二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 第三节 大中专毕业分配
-- 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 一、人才资源普查
---- 二、职称改革、评定
---- 三、企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
---- 四、评聘管理
-- 第五节 人才资源开发
-- 第六节 干部工资
---- 一、第一次工资改革
---- 二、第二次工资改革
---- 三、不同类型单位工资改革
---- 四、正常增资机制
---- 五、福利性补助
第十九章 农业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作物种植
---- 一、粮食
---- 二、油料
---- 三、棉花
---- 四、蔬菜
---- 五、名、特农产品
---- 六、食用菌
---- 七、中药材
---- 八、其他小宗经营项目
---- 九、农本、产值
-- 第三节 良种推广
---- 一、良种生产
---- 二、种子经营
---- 三、作物品种推广
-- 第四节 耕作技术
---- 一、作物栽培技术
---- 二、土肥技术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一、病、虫、草害
---- 二、防治
-- 第六节 农业机械
---- 一、耕作机械
---- 二、栽秧机械
---- 三、收获加工机械
---- 四、排灌机械
---- 五、植保机械
-- 第七节 农业科技示范园
-- 第八节 农业产业化
-- 第九节 农村能源
---- 一、沼气建设
---- 二、省柴节 煤炉(灶)建设
---- 三、太阳能利用
-- 第十节 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开发
---- 一、基本情况
---- 二、综合治理开发
---- 三、主要工程及成效
-- 第十一节 农业综合开发
-- 第十二节 扶贫开发
-- 第十三节 农业科技机构
-- 第十四节 管理机构
---- 一、县农业委员会
---- 二、县农业局
---- 三、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 四、县种子管理站、农药管理站
---- 五、县农经总站
---- 六、县农机监理站
第二十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一、林地
---- 二、树种
---- 三、林木蓄积
---- 四、古树名木
-- 第二节 林木权属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一、“五八规划”和“三五规划”
---- 二、林业二次创业
---- 三、绿色长廊工程
---- 四、中日友好林
---- 五、生态公益林
---- 六、长江防护林
---- 七、退耕还林
---- 八、其他造林工程
-- 第四节 生产经营
---- 一、苗木花卉
---- 二、蚕桑
---- 三、水果
---- 四、林业新科技
-- 第五节 森林保护
---- 一、森林防火
---- 二、防治森林病虫害
----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
-- 第六节 林业场、站、公司
---- 一、肥西林场
---- 二、县苗圃
---- 三、县木材公司
---- 四、基层林业站
---- 五、集体林场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 一、林业局
---- 二、林业派出所
---- 三、县绿化办公室
---- 四、县蚕桑生产办公室
第二十一章 畜牧水产
-- 第一节 品种
---- 一、家畜
---- 二、家禽
---- 三、特禽
---- 四、水产
-- 第二节 饲料
---- 一、畜禽饲料
---- 二、水产饲料
-- 第三节 生产经营
---- 一、畜禽饲养
---- 二、水产养殖
---- 三、水产经营
---- 四、养殖业社会组织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一、动物检疫
---- 二、畜禽疫病与防治
---- 三、水产疫病与防治
---- 四、畜牧兽医队伍
-- 第五节 渔政渔法
---- 一、水面资源
---- 二、捕捞
---- 三、渔政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第二十二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一、塘坝
---- 二、水库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一、淠河总干渠
---- 二、潜南干渠
---- 三、小蜀山分干渠
---- 四、大蜀山分干朵
---- 五、瓦东干渠
---- 六、滁河干渠
---- 七、双河分干渠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一、泵站建设
---- 二、泵站改造
---- 三、农村饮水解困工程
-- 第四节 湖河治理
---- 一、派河治理
---- 二、蒋口河联圩工程
---- 三、巢湖大堤综合治理
---- 四、水毁工程修复
---- 五、丰乐河综合治理
-- 第五节 水利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工程管理
---- 三、灌溉管理
---- 四、水费征收
---- 五、水务执法
-- 第六节 防汛抗旱
---- 一、防汛抗洪
---- 二、抗旱
-- 附记:重要年度的防汛抗旱
第二十三章 工业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一、国有企业
---- 二、集体企业
---- 三、乡镇企业
---- 四、其他工业
-- 第二节 行业企业
---- 一、化学工业
---- 三、机械工业
---- 三、建材工业
---- 四、酿酒、食品工业
---- 五、纺织工业
---- 六、粮油饲料加工业
---- 七、制药工业
---- 八、其他工业企业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第二十四章 桃花工业园
-- 第一节 园区创立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
---- 一、公用设施
---- 二、土地管理
---- 三、拆迁安置
-- 第四节 招商引资
-- 第五节 企业选介
-- 第六节 园区管理
---- 一、机构设置
---- 二、管辖区域
---- 三、园区管理
第二十五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一、高速公路
---- 二、国道公路
---- 三、省道公路
---- 四、县道
---- 五、乡村公路
---- 六、桥梁
-- 第二节 铁路
---- 一、合九铁路
---- 二、宁西铁路
---- 三、合武高速铁路
-- 第三节 水路
---- 一、航道
---- 二、港口
---- 三、渡口
-- 第四节 航空
-- 第五节 运输
---- 一、客运
---- 二、货运
---- 三、水路运输
---- 四、航政(海事)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一、路政管理
---- 二、规费征收
---- 三、道班
---- 四、汽车维修市场管理
第二十六章 供电
-- 第一节 电网建设
---- 一、主网建设
---- 二、配网建设
---- 三、农村电网改造
-- 第二节 供电售电
---- 一、供电
---- 二、售电
-- 第三节 用电管理
---- 一、农电管理
---- 二、节 能(线损)管理
---- 三、安全管理
---- 四、调度管理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第二十七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 邮政
---- 一、邮政机构
---- 二、设施
---- 三、邮路
---- 四、邮政业务
-- 第二节 电信
---- 一、固定电话
---- 二、互联网业务
---- 三、“小灵通”(无线市话)
---- 四、移动电话
---- 五、电信网络
第二十八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建设规划
-- 第二节 城镇建设
---- 一、上派镇建设
---- 二、三河镇建设
---- 三、其他集镇建设
---- 四、城镇供水
---- 五、城镇排水
---- 六、城镇路灯、绿化
---- 七、燃气供应
---- 八、公共卫生设施
-- 第三节 市容管理
---- 一、环卫管理
---- 二、园林管理
---- 三、市容管理
-- 第四节 建筑业
---- 一、建筑施工单位
---- 二、建筑设计
---- 三、工程质量监理
---- 四、装饰装修业管理
-- 第五节 房地产业
---- 一、住房制度改革
---- 二、房屋开发管理
---- 三、房地产管理
-- 第六节 建设管理机构
---- 一、县建设局
---- 二、县规划局
---- 三、县建筑业管理局
---- 四、县房产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