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建材学院校志(1942-1982)

山东省建材学院校志(1942-1982)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成立于1978年12月,是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直属的高等院校之一,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建材工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等和中等科学技术人才。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的前身是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建立于1948年8月;始创于1942年9月,原名为山东省立建国学校胶东分校。她经历了干部学校、工业学校、工业干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专科学校、建材工业学院等不同发展阶段,走过了整整四十年曲折而又光辉的战斗历程,逐步成长为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建材工业学院。

内容时限: 1942-1982

目录

封面
图片
-- 博山院址:学院大门
-- 一九四九年初夏学校之一角
-- 一九四九年学校教学办公楼
-- 一九四八年冬同学们露天听课
-- 1949年冬检验科同学上课
-- 1949年5月部分同学大合唱
-- 1953年机械科学生作柴油机实验
-- 一九五三年窑业科学生作耐火材料分析实验
-- 1949年初宋健(右二)在我校学习
-- 1950年4月工窑两校教职工同检验科、机械科毕业同学合影留念
-- 1951年元旦工窑两校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同学合影留念
-- 1951年9月华东工业部山东窑校第二届毕业生合影留念
-- 1953年4月山东省博山工业技术学校机械科甲班同学毕业留念
-- 重工部淄博建材学校第五届体运会体操表演场景
-- 1952年8月学校水泥参业毕业生实行国家考试
-- 1958年8月成立淄博工学院
-- 1960年1月淄博工专工校领导干部合影留念
-- 1960年6月学校代表出席了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图为大会赠送的纪念品
-- 1960年7月欢送同学们到济南参加建院劳动
-- 中共淄博建材专科学校委员会委员(1960)
-- 1964年8月到边远地区的毕业生合影留念
-- 军事训练
-- 支农劳动
-- 街头宣传
-- 1982年学院(博山)新建图书馆楼(上)、实验楼(下)
-- 实验室人员在工作
-- 矿山实习
-- 教学实验
-- 晨读
-- 文艺活动
-- 1982年4月学院第四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场景
-- 1982年学院济南建院部
-- 学院建设规划图(济南)
题词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学校的创建(1942.9—1953.6)
-- 第一节 学校的诞生
---- 一 华东财办工矿部工业学校的前身
---- 二 华东财办工矿部工业学校的建立
---- 三 华东财办工矿部博山窑业学校的建立及其前身
---- 四 工窑两校合并和学校性质的确定
-- 第二节 学校规模和党政建设
---- 一 学校规模
---- 二 行政领导机构的演变
---- 三 党的组织建设
-- 第三节 多种形式办学
---- 一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举办多种专业训练班
---- 二 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
---- 三 执行部编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工作
---- 四 调整巩固教研组织,加强教学研究
-- 第四节 在民主改革运动中锻炼成长
---- 一 支援抗美援朝斗争
---- 二 “三反”运动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 三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第二章 学校的改革发展(1953.7-1956.12)
-- 第一节 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发展
---- 一 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进行专业调整
---- 二 学校规模的扩大
-- 第二节 三年教学改革
---- 一 改革教学机构
---- 二 改革教学制度
---- 三 改革教学内容
---- 四 改革教学方法
---- 五 教学改革的成绩
-- 第三节 加强实习与实验教学
---- 一 实习制度的建立
---- 二 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
---- 三 改革实验教学
-- 第四节 党、团、工会组织
---- 一 党的建设
---- 二 党、团、工会在学校中的作用
-- 第五节 思想教育和优良校风
---- 一 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
---- 二 加强班主任工作
---- 三 建立健全规章 制度
---- 四 发扬革命传统,树立优良校凤
第三章 学校的曲折发展(1957.1—1966.5)
-- 第一节 十年概况
---- 一 隶属关系和规模
---- 二 领导机构和管理体制
---- 三 党团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整风反右与社教运动
---- 一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 二 大炼钢铁运动和“反右倾”斗争
---- 三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三节 贯彻教育方针,实行勤工偷学
---- 一 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 二 开展勤工俭学,支援工农业生产
---- 三 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
---- 四 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
-- 第四节 贯彻八字方针,整顿教学秩序
---- 一 精简调整,克服困难
---- 二 贯彻中央指示,整顿教学秩序。
---- 三 加强教研组工作
---- 四 培养师资,提高水平
-- 第五节 德、智、体全面发展
---- 一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思想教育
---- 二 改革教学,提高质量
---- 三 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 四 支援兄弟单位,为国家输送人才
---- 五 建校十八年来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 学校的十年动乱(1966.5-1976.10)
-- 第一节 “文革”初期的动乱
-- 第二节 学校改办工厂
---- 一 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 二 学校办工厂
---- 三 工厂办学校
---- 四 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 第三节 在困难条件下办学
---- 一 坚守岗位,筹备办学
---- 二 深入调查研究,刻苦学习业务
---- 三 举办短训班,为生产建设服务
---- 四 改办二年制中专,招收工农兵学员
第五章 学校的新生和学院的建立(1976.10-1982.9)
--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
---- 一 粉碎“四人帮”后的大好形势
---- 二 抓纲治校,深揭猛批“四人帮”
---- 三 批判“两个估计”和“黑线专政”论
-- 第二节 学校的新生
---- 一 厂校分办的历史条件
---- 二 学校的恢复和整顿
-- 第三节 学院的建立
---- 一 山东建材学院的成立和规模
---- 二 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 三 领导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 四 新形势下学院工作重心的转移
---- 五 加强后勤组织机构的建设
-- 第四节 教学科研结硕果
---- 一 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实教学第一线
---- 三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 四 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学术交流
---- 五 开展文体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 六 教学大检查,努力攀高峰
-- 第五节 开创新局面
---- 一 博山校址扩建任务完成,学院面貌一新
---- 二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政治思想建设
---- 三 继往开来,加强组织建设
---- 四 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开创学院工作新局面
附表(一)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历史沿革表
附表(二)1948年8月至1982年底学院(校)历届主要领导人名录
附表(三)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历届毕(结)业生统计表
附表(四)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历届短训班结业生统计表
附录:大事记(1948.8—19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