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地区志 下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临沧地区的文化、艺术、科技、卫生事业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出版时间:
2004年06月
目录
封面
临沧地区志 下册
《临沧地区志》组卷总目
目录
卷二十七 教育
--
第一章 官学 私学
----
第一节 官学
------
一 学官
------
二 学宫
------
三 书院
------
四 义学
----
第二节 私学
--
第二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管理
------
一 行政管理
------
二 幼儿园管理
----
第三节 保教
------
一 保育
------
二 教学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一 清末民国年间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节 管理
------
一 机构体制
------
二 规章制度
----
第三节 学制 课程
------
一 学制
------
二 课程
----
第四节 教学
------
一 清末民国时期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五节 德育
------
一 清末民国时期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六节 体育
--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管理
------
一 机构
------
二 制度
----
第三节 学制 课程
------
一 学制
------
二 课程设置
----
第四节 教学
------
一 教学任务
------
二 教学改革
----
第五节 德育
----
第六节 体育
--
第五章 师范及高等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一 清末年间
------
二 民国时期
------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节 临沧师专班
----
第三节 临沧教育学院
----
第四节 临沧师范学校(附民族师范)
----
第五节 教师进修学校
--
第六章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临沧地区农校
----
第三节 临沧卫生学校
----
第四节 临沧财贸学校
----
第五节 临沧地区技校
----
第六节 农职业中学
------
一 云县职业高级中学
------
二 沧源县农业中学
------
三 凤庆县茶叶技术学校
----
第七节 职业班
--
第七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
一 民众教育
------
二 农村扫盲
------
三 农民技术教育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
一 扫盲教育
------
二 文化技术补课
------
三 函授教育
------
四 电大教育
------
五 自学考试
--
第八章 少数民族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初等教育
------
一 镇康县南伞民族小学
------
二 沧源佤族自治县南腊民族小学
----
第三节 中等教育
------
一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
二 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
三 临沧地区中学民族高中班
------
四 临沧地区民族干部学校
--
第九章 教师
----
第一节 沿革
------
一 队伍
------
二 来源
----
第二节 管理
------
一 资格
------
二 职责
------
三 制度
--
第三节 培训与考核
----
一 培训
----
二 考核
--
第四节 待遇
----
一 经济待遇
----
二 政治待遇
--
第十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教研活动
----
第三节 教改
----
第四节 学会
--
第十一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一 清朝及民国时期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节 经费
------
一 清朝及民国时期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节 招生
------
一 招生机构
------
二 招生工作
----
第四节 勤工俭学
--
第十二章 教学施设
----
第一节 校舍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一 实验设备
------
二 电化教育设备
------
三 图书阅览
----
第三节 集资办学
------
一 清朝及民国时期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卷二十八 文化艺术
--
第一章 民族民间音乐
----
第一节 佤族民间音乐
----
第二节 傣族民间音乐
----
第三节 拉祜族民间音乐
----
第四节 彝族民间音乐
----
第五节 其它民族民间音乐
------
一 汉族民间音乐
------
二 布朗族民间音乐
------
三 德昂族民间音乐
------
四 苗族民间音乐
----
第六节 戏曲音乐
------
一 滇剧音乐
------
二 花灯音乐
------
三 洞经音乐
----
第七节 民族乐器
------
一 吹管乐器
------
二 弹拨类乐器
------
三 打击乐器
--
第二章 民族民间舞蹈
----
第一节 佤族民间舞蹈
------
一 木鼓舞
------
二 芦笙舞
------
三 打歌
------
四 青年舞
------
五 跳摆
------
六 蜂桶鼓舞
------
七 儿童舞
------
八 祭祀舞
----
第二节 彝族民间舞蹈
------
一 俐侎人民间舞蹈
------
二 香堂人民间舞蹈
------
三 土里人民间舞蹈
----
第三节 傣族民间舞蹈
------
一 孔雀舞
------
二 马鹿舞
------
三 白象舞
------
四 蝴蝶舞
------
五 尚笼
------
六 两面鼓舞
------
七 扇舞 伞舞
------
八 其它
----
第四节 其它民族民间舞蹈
------
一 拉祜族民间舞蹈
------
二 傈僳族民间舞蹈
------
三 布朗族民间舞蹈
------
四 苗族民间舞蹈
------
五 景颇族民间舞蹈
------
六 汉族民间舞蹈
------
七 临沧的民间舞蹈在台湾
--
第三章 民族民间文学
----
第一节 神话 传说
------
一 神话
------
二 传说
----
第二节 故事
----
第三节 歌谣 谚语
------
一 歌谣
------
二 民谚
----
第四节 民间对联
--
第四章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
----
第一节 绘画 雕刻刺绣
------
一 绘画
------
二 雕刻
------
三 刺绣
----
第二节 剪纸 扎纸 泥塑
------
一 剪纸
------
二 扎纸
------
三 泥塑
----
第三节 器具工艺
------
一 编织
------
二 制陶
----
第四节 纹身及其它
------
一 纹身
------
二 其它
--
第五章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一节 群众文化网络
------
一 地区群众艺术馆
------
二 县级文化馆
------
三 乡镇文化站(中心)
------
四 其它
----
第二节 培训 辅导
------
一 干部培训
------
二 文艺辅导
----
第三节 社会文化
------
一 企业文化
------
二 军营文化
------
三 校园文化
------
四 其它
----
第四节 民间文艺收集整理
------
一 民族民间歌曲集成
------
二 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
三 戏曲志
------
四 器乐曲集成
--
第六章 艺术创作
----
第一节 文学
------
一 小说
------
二 散文 报告文学
------
三 诗歌
------
四 其它
----
第二节 音乐 舞蹈
------
一 音乐
------
二 舞蹈
----
第三节 戏剧 曲艺
------
一 戏剧
------
二 曲艺
------
三 影视作品
----
第四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
一 美术
------
二 书法
------
三 摄影
----
第五节 文艺团体
------
一 建国前的民间文艺团体
------
二 临沧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三 县级文联
------
四 文学社
------
五 文艺刊物
--
第七章 表演艺术
----
第一节 艺术表演团体
------
一 临沧地区民族艺术团
------
二 县文工队
----
第二节 剧种
------
一 滇剧
------
二 花灯
--
第八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
------
一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二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三 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节 馆藏文物
----
第三节 文物管理
------
一 机构
------
二 普查 调查
------
三 文物保护
--
第九章 图书借阅
----
第一节 图书馆
------
一 临沧地区图书馆
------
二 县图书馆
------
三 乡村图书馆(室)
------
四 专业图书馆(室)
----
第二节 藏书
----
第三节 借阅服务
----
第四节 管理
--
第十章 图书发行
----
第一节 沿革
------
一 建国前的图书发行业
------
二 建国初的图书发行业
----
第二节 图书发行机构
------
一 新华书店临沧中心支店
------
二 县级支店
------
三 发行网点
----
第三节 图书发行
----
第四节 计划财务
------
一 计划管理
------
二 财务管理
----
第五节 承包经营
--
第十一章 电影
----
第一节 发行机构
------
一 临沧地区电影公司
------
二 县电影公司
------
三 电影管理站
----
第二节 放映机构
------
一 电影院
------
二 电影放映队
----
第三节 放映
------
一 放映活动
------
二 放映网管理
------
三 特殊政策
------
四 经济效益
----
第四节 少数民族语影片译制
------
一 人员
------
二 译制配音
------
三 民族语影片发行放映
------
四 成效
--
第十二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署文化局
----
第二节 县文体局
卷二十九 卫生
--
第一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病种
------
一 甲类传染病
------
二 乙类传染病
------
三 丙类传染病
------
四 寄生虫病
------
五 地方病
------
六 职业病
------
七 心脑血管病
------
八 肿瘤癌症
------
九 结石病
------
十 其它疾病
----
第二节 防疫
------
一 测报
------
二 免疫
------
三 消毒
------
四 杀虫灭鼠
------
五 边境防护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传统医疗
------
一 沿革
------
二 草医
------
三 中医
------
四 中西医结合
----
第二节 西医诊疗
------
一 沿革
------
二 诊断
------
三 治疗
------
四 家庭病床
----
第三节 临床护理
------
一 沿革
------
二 措施
----
第四节 药剂配制
------
一 沿革
------
二 药剂
--
第三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卫生运动
------
一 组织
------
二 宣传
------
三 措施
----
第二节 环境卫生
------
一 农村卫生
------
二 城镇卫生
----
第三节 饮水卫生
------
一 农村饮水
------
二 城镇饮水
------
三 水质监测
----
第四节 食品卫生
------
一 监督管理
------
二 从业人员体检
------
三 食物中毒
----
第五节 工业卫生
------
一 劳保
------
二 监测
----
第六节 学校卫生
------
一 设施
------
二 体检
--
第四章 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一 五期卫生
------
二 妇女病查治
----
第二节 幼儿保健
----
第三节 青少年保健
------
一 学儿卫生
------
二 青春期卫生
----
第四节 中老年保健
----
第五节 节育指导
----
第六节 社会保健
------
一 医疗队
------
二 国防医疗
--
第五章 机构管理
----
第一节 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 行署卫生局
------
二 行署爱委会
------
三 初级保健办公室
------
四 地区防疫站
------
五 地区妇幼保健站
------
六 地区药检所
------
七 孟定卫生检疫所
------
八 地区皮肤病防治中心
------
九 地区医院
------
十 地区卫生学校
------
十一 医疗器械修理所
------
十二 地直医务室
------
十三 厂矿企业医务室
------
十四 卫生干部进修学校
----
第三节 县属机构
------
一 县卫生局
------
二 县医院
------
三 县防疫站
------
四 县妇幼保健站
------
五 乡镇卫生院(所)
----
第四节 管理
------
一 行政
------
二 卫生人员
------
三 医政
------
四 药政
--
第六章 医教科研
----
第一节 医学教育
------
一 传统医学教育
------
二 西医医学教育
------
三 专业技术教育
----
第二节 医术研究
------
一 传统医药研究
------
二 西医研究
------
三 科技交流
------
四 成果奖励
卷三十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地区科研机构
------
一 农业科学研究所
------
二 农业机械研究所
------
三 林业科学研究所
------
四 茶叶科学研究所
------
五 科技情报研究所
----
第二节 地区科技推广机构
------
一 农业技术推广站
------
二 植保植检站
------
三 种子站
------
四 土肥站
------
五 农作物品种原种繁殖场
------
六 畜牧兽医站
------
七 食用菌实验推广站
----
第三节 县乡科技推广机构
------
一 县属
------
二 乡镇属
------
三 民办
----
第四节 技术服务机构
------
一 培训机构
------
二 咨询机构
------
三 交易机构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一 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二 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
三 部门科技管理机构
------
四 乡(镇)科学技术委员会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
一 地区科协
------
二 县科协
------
三 乡镇科普协会
------
四 学会
----
第七节 科技人员
------
一 发展概况
------
二 结构
------
三 分布
------
四 乡镇科技干事
--
第二章 科技普及交流
----
第一节 普及
------
一 宣传
------
二 培训
------
三 青少年科技活动
------
四 科技示范户
----
第二节 考察交流
------
一 国内考察
------
二 国内交流
------
三 国际交往
--
第三章 科技应用
----
第一节 农业科技
------
一 耕制改革
------
二 作物栽培
------
三 品种改良
------
四 良种选育
------
五 良种引进推广
------
六 土壤改良
------
七 肥料
------
八 植物保护
------
九 新农机具推广
----
第二节 工业科技
------
一 冶炼技术
------
二 机械研制
------
三 化学工业技术
------
四 造纸技术
------
五 塑料加工技术
------
六 印刷技术
------
七 制革制鞋技术
------
八 食品加工技术
------
九 纺织技术
----
第三节 卫生科技
------
一 西医
------
二 中医
----
第四节 新能源开发和节能
------
一 沼气
------
二 太阳能
------
三 风力发电
------
四 节能改灶
----
第五节 测报科技
------
一 气象
------
二 地震
------
三 环境监测
--
第四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一 管理体制
------
二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课题
------
一 课题来源
------
二 课题实施
----
第三节 成果
------
一 鉴定验收
------
二 申报评审
------
三 获奖成果
----
第四节 经费
------
一 经费来源
------
二 管理办法
----
第五节 人才
------
一 培养
------
二 职称评聘
------
三 奖励
----
第六节 科技政策
------
一 国家政策
------
二 地方政策
----
第七节 科技体制改革
------
一 科研所
------
二 推广单位
------
三 科技管理部门
卷三十一 体育
--
第一章 体育管理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社团组织
----
第三节 体育设施
------
一 民国时期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章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
第一节 武术
------
一 勇克型
------
二 柔克型
----
第二节 弓弩
------
一 制作
------
二 射击比赛
----
第三节 陀螺
------
一 类型
------
二 竞技比赛
----
第四节 秋千
------
一 种类
------
二 竞技比赛
----
第五节 其它项目
------
一 摔跤
------
二 爬杆
------
三 踩高跷
------
四 综合项目
----
第六节 少数民族运动会
------
一 全区民族运动会
------
二 参加省级国家级运动会
------
三 县级民族运动会
------
四 单项比赛成果
--
第三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教学
------
一 民国时期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节 课外体育
------
一 民国时期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
一 民国时期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四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职工体育
------
一 沿革
------
二 职工运动会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一 体育组织
------
二 农民运动会
----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
一 沿革
------
二 老年人运动会
----
第四节 伤残人体育
--
第五章 竞技体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田径
------
一 沿革
------
二 赛事
----
第三节 球类
------
一 篮球
------
二 排球
------
三 乒乓球
------
四 足球
----
第四节 射击竞赛
------
一 培训
------
二 比赛
----
第五节 其它竞赛
------
一 体操
------
二 举重
------
三 柔道
------
四 临沧地区承办省级运动会纪录
----
第六节 国际友谊竞赛
卷三十二 广播电视
--
第一章 业务
----
第一节 广播
------
一 收音站
------
二 农村有线广播网
------
三 县广播站
------
四 调频台
------
五 六六九中波台
------
六 耿马中波台
------
七 收音机购置
----
第二节 电视
------
一 叫雨山电视差转台
------
二 各县电视差转台
------
三 录像重播台
------
四 卫星地面接收站
------
五 电视覆盖
--
第二章 宣传
----
第一节 现场宣传
------
一 收音站宣传
------
二 广播大会
------
三 宣传车
----
第二节 自办节目
------
一 节目设置
------
二 节目编创
--
第三章 机构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一 地直
------
二 县乡
------
三 专业队伍
----
第二节 管理
------
一 行政
------
二 财务
------
三 专业技术
------
四 宣传
卷三十三 汉语方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母
----
第二节 韵母
----
第三节 声调
------
一 调类
------
二 调值
------
三 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异同
----
第四节 声韵配合规律
------
一 一般配合规律
------
二 特殊配合规律
----
第五节 音变
------
一 轻声
------
二 变调
------
三 合音
------
四 鼻化
--
第二章 词 汇
----
第一节 语汇的构成及特点
------
一 全区通用的方言词
------
二 地域词
------
三 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部分古语词
------
四 吸收兄弟民族的词语
----
第二节 临沧汉语方言词汇
------
一 天文
------
二 地理
------
三 时间节令
------
四 人品
------
五 亲属称谓
------
六 婚丧 生育
------
七 人体动作
------
八 医药 疾病
------
九 器具
------
十 饮食起居
------
十一 房舍
------
十二 服饰
------
十三 交际
------
十四 交通通讯
------
十五 工业 工艺
------
十六 农业
------
十七 动、植物
------
十八 商业
------
十九 文教体育
------
二十 祭祀 迷信 习俗
------
二十一 动作
------
二十二 性质 感觉 状态 颜色
------
二十三 一般名词及方位、指代
------
二十四 副词
------
二十五 介词 连词
------
二十六 量词
------
二十七 语气词
--
第三章 语法
----
第一节 词法
------
一 部分疑问代词的特殊用法
------
二 部分副词的特殊用法
------
三 部分量词的特殊用法
------
四 部分介词的特殊用法
------
五 部分连词的特殊用法
------
六 部分语气词的特殊用法
----
第二节 构词形式
------
一 词缀
------
二 重缀
------
三 合音词
------
四 短浯
----
第三节 句式
------
一 疑问句
------
二 否定句
------
三 其它特殊句式
卷三十四 档案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档案局(科)馆
------
一 地区
------
二 各县
------
三 临沧县城建档案馆
----
第二节 档案室
------
一 机关档案室
------
二 企业档案室
--
第二章 档案建设
----
第一节 文书档案
------
一 沿革
------
二 保管利用
----
第二节 科技档案
------
一 科研档案
------
二 工业档案
------
三 交通邮电档案
------
四 农业档案
------
五 水利电力档案
------
六 气象档案
------
七 地震档案
------
八 城建档案
------
九 地质勘测档案
------
十 医学档案
----
第三节农业区划与综合开发档案
------
一 农业区划档案
------
二 农业综合开发档案
----
第四节 专业档案
------
一 会计档案
------
二 纪检监察档案
------
三 公安业务档案
------
四 诉讼档案
------
五 劳教档案
------
六 公证档案
------
七 律师事务档案
------
八 审计档案
------
九 统计档案
------
十 人口普查档案
------
十一 地名普查档案
------
十二 工业普查档案
------
十三 教学档案
------
十四 艺术档案
------
十五 新闻档案
------
十六 林业“三定”和“两山”档案
------
十七 人事档案
------
十八 声像档案
----
第五节 历史档案
------
一 清朝档案
------
二 民国档案
------
三 革命历史档案
------
四 少数民族历史档案
--
第三章 档案馆工作
----
第一节 征集接收
------
一 正常接收
------
二 特色资料征集
----
第二节 整理鉴定
------
一 规范入库
------
二 开放鉴定
----
第三节 保管统计
------
一 保管
------
二 统计
----
第四节 利用
------
一 检索
------
二 查阅借阅
------
三 利用效果
----
第五节 编研
----
第六节 图书资料
------
一 征集管理
------
二 开放利用
----
第七节 设施
------
一 库房建设
------
二 设备
--
第四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监督 指导
------
一 依法监督
------
二 业务指导
------
三 宣传
------
四 制度建设
----
第二节 档案管理达标升级
------
一 企业
------
二 机关(乡镇、事业单位)
------
三 档案馆
----
第三节 专业教育
------
一 电大教育
------
二 进修培训
----
第四节 经费
----
第五节 表彰奖励
------
一 地厅级
------
二 县处级
----
第六节 学术活动
------
一 学会
------
二 学术交流
------
三 论文评选
------
四 档案知识宣传
人 物
--
传
----
一 明清时期
------
勐 寅
------
罕 虔
------
勐廷瑞
------
邓子龙
------
西袜里
------
李定国
------
金可教
------
曹巽之
------
龚 彝
------
吴尚贤
------
蜂 筑
------
李文明
------
李小老
------
张辅国
------
刘靖
------
杨国翰
------
张鸣凤
------
陈大宣
------
蔡发春
------
魁 昌
------
杜畹华
------
安文玉
------
马 旭
------
蔡廷栋
------
马德重
------
李国伦
------
张秉权
------
张朝文
------
杨辑五
------
杨三
------
丁尚德
------
琦 璘
------
潭祥善
----
二 民国时期
------
邱廷宽
------
王致仁
------
张肇兴
------
赵又新
------
杜星鹤
------
黄子云
------
彭 锟
------
彭肇模
------
彭肇栋
------
彭仲伦
------
李光祖
------
罕华基
------
胡玉山
------
陈少航
------
赵之壁
------
杨联芳
------
董文英
------
禹文洲
------
赵美山
------
张世卿
------
张 渡
------
李步云
------
叶 荃
------
肖朝汉
------
杨贞洁
------
杨春珊
------
胡忠汉
------
张万美
------
李文龙
------
何耀然
------
廖鼎高
------
何士林
------
张至刚
------
刀 三
------
肖 源
------
赵正元
------
钟世俊
------
邓炳荣
------
周继福
------
阮来庆
------
王树荣
------
丁有灿
----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涂惠芳
------
夏良才
------
罗绍文
------
李文林
------
胡楫仙
------
字万和
------
张季良
------
何学友
------
彭桂萼
------
常子华
------
刘吉祯
------
张子刚
------
杨有顺
------
杨自生
------
胡 彦
------
浦世民
------
张问德
------
张泽旱
------
沈可珍
------
金万书
------
李钟铭
------
李克三
------
纳汝珍
------
英达片
------
罗筱池
------
曾绍秋
------
保卫国
------
胡 瑛
------
杨在渭
------
宋传井
------
邱廷和
------
杨香池
------
束云程
------
杨怀仁
------
杨恩纶
------
朗德哥
------
赵安民
------
肖哥长
------
赵 旻
------
赵如九
------
李 谦
------
胡玉堂
------
刘景堂
------
张齐兴
------
高耀星
------
胡忠华
------
周家琼
------
罗稷南
------
陈子愚
------
郑士樵
------
杨君六
------
罗绍武
------
郑宝珠
------
张国柱
------
李海洲
------
吴国英
------
段同文
------
杨选芝
------
张 浩
------
洪浩然
------
罗为垣
------
田兴武
------
周先进
------
张杜千
------
赵福华
------
罕富廷
------
赵兴仁
------
白文联
------
和自兴
------
木逢春
------
张怀德
------
宋叔元
------
梁中玉
------
李三块
------
罕富民
------
马绍武
------
张双文
------
鲁武昌
------
郝效烈
------
傅朝淮
------
沈文安
------
李国文
------
章启颖
------
布来俄
------
刘嘉络
------
浦正昌
------
丁振光
------
冯绍裘
------
陶 良
------
陶文生
------
赵维章
------
龚传文
------
刘 御
------
俸光顺
------
杨秉亨
------
田智荣
------
李金安
------
蔡国铭
------
何大仲
------
李华新
--
表
----
一 享受津贴的劳模名表
----
二 临沧地区高职名表
--
录
----
一 1990年底以前健在的离休干部名录
----
二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在临沧工作人员名录
----
三 革命烈士英名录
附 录
--
一 文献
----
清雍正四年(1726)正月顺宁知府范溥为一盐两课呈文
----
告全国同胞书
----
告祖国同胞书
----
丁未边防策(节录)
----
禁止放债收烟布告
----
云县防疫委员会为时疫流行呼吁赈救电
----
昆明行营委任张浩电
----
云宁守备区指挥工作大纲
----
顺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宣言
----
镇康县人民政府通令
----
班老头人写给毛主席的信
----
缅宁地委批复缅宁县委关于执行省委指示边缘缓冲地区土地改革八项政策的具体补充
----
关于执行省委指示的边缘缓冲地区土改八项政策的具体补充规定
----
双江县人民政府布告
----
临沧专员公署关于改善农村市场管理工作的命令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
----
临沧地委关于边疆地区若干政策问题意见的报告(节录)
----
镇康县人民委员会通知
----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通知
----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景谷县民乐公社与临沧县平村公社边界争议裁决的通知
----
双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成立日期和印章文字使用问题的决定
----
临沧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云县新村区设立漫湾镇的批复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关于禁止追“屁拍”(鬼)等封建迷信活动的决定
----
临沧地区经济技术协作优惠条件
----
关于放活科技人员的若干政策问题的暂行规定(试行)
----
临沧地区行政公署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
----
中共临沧县委、临沧县人民政府关于民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
中共临沧地委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见(节录)
----
临沧行署关于科技兴农的决定
--
二 地方法规
----
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
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条例
----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
三 序文
----
康熙《顺宁府志》序
----
纂修雍正《顺宁府志》序
----
雍正《顺宁府志》序
----
乾隆续修《顺宁府志》序
----
光绪续修《顺宁府志》序
----
民国《顺宁县志》初稿序
----
增补《顺宁县志》序
----
蔡发春祝贺张绪翁寿序(节选)
----
《镇康县志》初稿序一
----
大寨县佐公署记
--
四 石刻 碑文
----
修建楚郡公所功德碑
----
恤忠祠记
----
再捣耿马老巢三尖山班师
----
知州金可教垦荒纪功碑(摘要)
----
育贤馆碑记
----
土州免验骡马碑
----
杨丹山墓记
----
安插耿马纪略诗碑并序
----
威信里水利碑记
----
缅宁厅革除土司弊政禁约碑
----
改土归流诗碑
----
创建庆云桥碑记(节选)
----
六工祠碑记
----
永康州长陈文光夫妇殉难碑
----
呈准收回碑记
----
边事纪实碑文
------
勐捧分县公署记
------
陆军第二军滇西殉国将士纪念塔序
------
前清顺宁府琦公磷殉难碑记
------
班洪抗英纪念碑碑文(汉)
------
抗震纪念碑碑记
--
五 杂 录
----
《徐霞客游记》(游云州顺宁部分选录)
----
卖田文契
----
地契执照
----
耿马一瞥
----
《勐卯盟约》
----
走进封建古国
----
永康考察笔录
----
孟定概况
----
杨锅罩卖田当契
----
沧源县 第一届各族人民代表会议团结爱国公约
----
岩帅、贺南团结公约
----
滇红史略
----
沧源崖画发现经过
----
关于云南垦区职工生活问题的调查报告
----
在国营农场积极扶持下孟定民营胶园迅速发展
----
临沧地区土地改革综述
《临沧地区志》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