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史略

中国统计史略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前言在我目丰富而优秀的历史遗产中,统计占有一定的位置。作者本着探索和求知的精神,不揣浅陋,期望为中国统计吏这门学科的建设,做一点工作。“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伟大民族,在古代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①所以还希望通过古代统计史迹的介绍,使青年读者进一步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近代统计史实的介绍,认清“在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落后了”②的概况,更清楚地了解到新中国统计建设的来之不易,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重要意

出版时间: 1990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原始公社时期计数知识的起源
-- 第一章 结绳记事与刻契
第二编 奴隶社会统计的萌芽
-- 第二章 数字的创造
-- 第三章 夏、商代有关统计的记载
---- 一、我国最早的统计数字资料
---- 二、《禹贡》——夏代的调查统计
---- 三、商代的有关统计
-- 第四章 西周的统计活动
---- 一、周初军队的人数
---- 二、关于人祭、人殉的记载及其它
---- 三、关于统计报告制度的记载
---- 四、职方氏的国势调查统计
第三编 封建社会的统计
--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统计的理论与实践(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 一、管仲的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 二、《孙子》中的统计思想与统计理论
---- 三李悝的《法经》与统计
---- 四、商鞅的统计调查与户籍箭度
---- 五、其它各“家”的有关统计思想与统计理论
---- 六、上汁——统计报告制度
---- 七、军备与战争规模统计
-- 第六章 秦汉时期的统计(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 一、秦代的官制与统计核算组织
---- 二、秦律与统计工作
---- 三、秦代的人口与赋税统计
---- 四、汉代的赋税与上计制度
---- 五、汉代的编 户、移民与人口统计
---- 六、贾谊、晁错和桑弘羊等的进步主张与有关统计思想
--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统计(公元220-589年)
---- 一、曹魏的屯田制与租调定额
---- 二、三国时期的人口统计
---- 三、傅玄的计划统计思想
---- 四、晋代的占田、课田的基本定额
---- 五、有关北朝均田的统计核算与三长户籍制
---- 六、苏绰的统计思想与实践
---- 七、南朝的土断与户籍统计
-- 第八章 隋唐时期的统计(公元581-907年)
---- 一、隋朝的财计组织与管理
---- 二、隋朝的计帐户籍制
---- 三、唐代的官制与财计组织
---- 四、唐代的均田法与户籍
---- 五、唐代的检括户口与人口统计
---- 六、唐代的赋税统计
---- 七、唐代度量衡制与仓储统计
---- 八、上计与报告制度
---- 九、国计簿
-- 第九章 宋代的统计(公元960-1279年)
---- 一、官制与财计组织
---- 二、宋代的户籍统计与方田均税法
---- 三、上计与《会计录》
---- 四、漕运统计
---- 五、宋代的矿冶统计
---- 六、宋代的铸币统计
---- 七、郑樵的图谱
---- 八、沈括的平均价格法
-- 第十章 元代的统计(公元1271-1368年)
---- 一、元代的官制、行政区划
---- 二、驿传统计
---- 三、元代的户籍问题与赋税统计
---- 四、经理法
---- 五、元代的币制及印钞数统计
---- 六、元代的海运统计
-- 第十一章 明代的统计(公元1368-1661年)
---- 一、明代的官制与财计报告制度
---- 二、明代的户籍与赋役制度
---- 三、明代张居正的土地清丈
---- 四、万历会计录
---- 五、明代的坑冶统计
---- 六、明代驿传统计
第四编 由封建社会转变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统计
-- 第十二章 清代统计史(公元1644-1911年)
---- 一、清代官制与统计组织
---- 二、清代的编 审与保甲制、摊丁入亩及人口统计
---- 三、清朝末年的海关统计
---- 四、清代末年的邮政统计
---- 五、财政统计
第五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计
-- 第十三章 中华民国的统计(公元1912-1949年)
---- 一、军阀割据时期(民国元年至十六年)的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
---- 二、主计处设立前(民国十六年至二十年)的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
---- 三、主计处设立后(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的统计机构
---- 四、人口统计
---- 五、物价调查与物价指数的编 制
---- 六、其它方面的调查统计
---- 七、统计报告
---- 八、解放区的调查统计工作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