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前言 菌物包括真菌、黏菌、卵菌和丝壶菌,在系统分类上它们分别隶属于真菌界 (Fungi)、原生动物界(Protozoa)和假菌界(Chromista)。担子菌是真菌界担子菌门生 物的统称,根据其系统发育地位,可以说它们是一类真菌。按照已知物种的数目,真 菌约占菌物的98%,是最大的菌物类群。在真菌界,担子菌是第二大类群(第一大类 群为子囊菌),其已知物种数约占真菌已知物种总数的32%。在河南省已发现的菌物 中,担子菌的物种数最多。《河南菌物志(卷一)》(已于2011年出版)记述了河南省 除担子菌以外菌物的类群与物种,共计769种,本卷记述河南省已发现的担子菌765 种。按照已知物种的数目,河南省担子菌占河南省菌物的一半,约占河南省真菌的 52%。 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从生态方面看,担子菌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生物。其中的锈 菌全世界已发现了约7000种,黑粉菌全世界已发现了约1500种,它们全部都是引起 植物病害的病原菌,由锈菌和黑粉菌引起的作物锈病和黑粉病,曾对人类历史进程产 生过重大的影响。在我国以小麦上的锈病和黑粉病危害最大,有些地方民间将小麦上 的锈病和黑粉病分别称为“黄疸”和“黑疸”,农谚“黄疸打一半,黑疸不见面”,形 象地反映了小麦上这两类病害的危害,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饥馑也与小麦锈病和黑粉病 有直接的关系。 一般认为,真菌的个体都很小,需借助于显微镜进行观察,其实有一些真菌能产 生大型的子实体,它们被称为大型真菌,人们常见的各种蘑菇即属于这一类,大型真 菌的种类很多,其中绝大多数是担子菌,它们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具有很密切的关系,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指出,在距今6000~7000年的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已开始 采食蘑菇。有一些大型担子菌的味道极其鲜美,且富含营养,如著名的松口蘑、干巴 菌、美味牛肝菌等,是人类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大型担子菌在人类医疗保 健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如茯苓、猪苓、桑黄、灵芝等。占相当大一部分的大型担子菌 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在维护森林健康生长、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一些蘑菇是有毒的,并且它们与一些可食的蘑菇很相似,古今中外因误食毒蘑菇而 造成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过去有人曾总结了一些简单的识别毒蘑菇方法,如颜色鲜 艳者有毒、与银器共煮变黑者有毒、使牛奶凝固者有毒等,其实,这些方法都是没有 道理、也不可靠的。 利用真菌和控制真菌危害都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菌物区系研究和菌物志出版, 既是学科进步的需要,也是为了服务于真菌利用和控制真菌危害。 关于河南菌物区系研究的基本情况,在《河南菌物志(卷一)》已做了概述。从 我个人来说,研究菌物已经30多年,涉猎许多菌物类群,但与担子菌这一菌物类群的 关系更为密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课题是在担子菌方面,研究生阶段的科 研训练与实践为我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使我对这些真菌类群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菌物区系研究是很基础的工作,很难有专门的课题经费给予支持,如果 没有兴趣支持,很难能坚持长期的研究工作,而菌物区系研究又不可能靠短期的突击 来完成。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方面依靠其他课题经费支持,另一方面也依靠兴 趣的支持。本书的几位作者,都是河南科技大学的教师,在共同的研究中我们的志趣 也有互相的影响与同化,吃了不少的苦头,也得到了难得的快乐。 至此,《河南菌物志》两卷本已出版完毕,我们的一桩心愿得以实现。两卷本 《河南菌物志》基本反映了到目前为止关于河南省菌物区系的研究进展,共记述在河 南省已发现的菌物1534种(异名7851个),隶属于3个生物界,9门24纲64目267 科459属。总体上看,河南省菌物区系的研究还相对落后,与一些菌物区系研究比较 先进的省份相比,差距还相当大,还需要长期持久地进行研究,今后还将根据河南菌 物区系研究的进展,对本志进行增补和修订。 林晓民 2012年5月于河南科技大学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