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历史地图集(政区)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指导原则:本书为整体反映山东省自然与人文环境变迁的重大历史地理学项
目和建设“文化强省”的标志性工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方
法,遵循客观、科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原则。
.、地域范围:限于今山东省行政区域,适当涉及临近省份。
三、时代断限:主体内容上自夏代、下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适当安排了部
分古地理、史前和民国时期的内容,背景资料截至2006年底。
四、体例:全书包括《政区》《自然》《经济》《文化》《社会》《军事》《村
镇》和《古地图》八分册,后附《索引》一册。各分册设若干图组,并附有印证资
料,按照历史分期惯例或事物性质特点排列,前有《序》《绪言》,后有《跋》《后
记》,从整体土把握山东历史地理区域的完整性和计量的科学性。
五、基础资料:包括先秦典籍、各朝正史,历代一统志、地方志、乡土志和地理
学专著,近现代考古发掘、文物普查和实地考察资料。
六、要素选取与标示原则:遵照古重今轻、古今对照的惯例,以现行区划为准,
内详外略,以不同符号及字体、字号表明不同等级的地理要素;对争议内容,一般采
取主流观点或选取最新成果并注明文献出处。
七、历史纪年:以帝王纪年括注公元纪年方式,如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年)、康熙元年(1662年)等,部分直接采用公元纪年。
八、背景资料中的政区名称:以2006年底以前公布的为准,县以下至乡镇(街
区)或行政村(社区)层次;城镇街道办事处辖区简称为“××街区”。
九、图例:分为基本图例和专业图例。基本图例设在目录之前,专业图例设在各
图幅适当位置,标准样式符合专业习惯。
十、开幅及比例尺:根据山东省境域平面特点和图幅要素差别,以八开和十六开
幅为主,各图幅比例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编纂委员会
序
绪言
图例
凡例
目录
山东省政区
山东省地势及河流
先秦时期
--
夏代
--
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山东地区主要方国(部族)
--
商代
--
公元前16世纪至前1l世纪山东地区主要方国(部落)
--
西周
--
公元前1046年至前770年山东地区主要封国都邑
--
春秋
--
公元前770年至前475年山东地区主要诸侯国及都邑
--
战国(一)
--
周显工十九年(前350年)山东地区各国对峙形势
--
战国(二)
--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时山东地区政区演变形势
秦汉魏时期
--
秦代
--
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西汉(一)
--
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西汉(二)
--
成帝元延、绥和年间(前12~前7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东汉
--
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曹魏
--
景元三年(262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西晋
--
元康八年(298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
--
后赵
--
建武元年(335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东晋(一)
--
永和八年(352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前燕
--
前秦
--
建元十八年(382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后燕
--
建兴十年(395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南燕
--
太上五年(409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东晋(二)
--
刘宋
--
大明八年(464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北魏
--
太昌元年(532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东魏
--
武定八年(550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北齐
--
武平三年(572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北周
--
大象二年(580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隋唐五代时期
--
隋代
--
大业八年(612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唐代(一)
--
上元元年(760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唐代(二)
--
贞元四年(788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后梁
--
龙德元年(921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后唐
--
同光元年(923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后晋
--
天福十二年(947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后汉
--
乾祜三年(950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后周
--
显德五年(958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宋金元明清时期
--
北宋
--
宣和元年(1119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金代
--
兴定元年(1217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元代
--
至正十七年(1357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明代
--
附:明代山东全图
--
万历十年(1582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
清代
--
附:光绪年间政区变化
--
附:胶澳租借地(德)
--
附:胶澳租借地及中立区
--
附:威海卫租借地(英)及中立区
--
清代山东地区政区建置沿革
附录
--
民国(一)
--
民国(二)
主要参考文献
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