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堰志

通济堰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系通济堰专志,本着“纵述堰史,横陈当代”的原则,详今溯古,侧重记述当代建设和管理。 二、本志以博采约取、详异略同、表述事实、秉笔直书为编纂记述的基本要求。 三、本志按篇、章、节、目四个层次谋篇布局,力求“纵不断线,横不漏项”。

目录

封面
通济堰志
《通济堰志》审定领导小组名单
《通济堰志》编辑委员会
《通济堰志》编辑组
题词
-- 省水电厅厅长敬正书题词
-- 原中共乐山地委书记杨万明题诃
-- 省农水局原副局长张先仕题词
-- 成都科技大学熊达成教授题词
-- 省《四川省水利志》编辑副主任郭嘉仁题词
-- 省农水局副局长陈炳芳题词
-- 乐山市水电局原副局长刘德武题词
-- 《都江堰志》副主编吴敏良题词
图片
-- 清代用生铁铸成的通济堰分水口
-- 一九三九年通济堰眉山体泉支渠新修开工典礼主席台
-- 清朝宣统二年刻制的修通济堰碑记
-- 通济堰从古至今使用的“竹笼垒石为堤”的卵石竹笼工程。
-- 供奉在新津老君山寺庙老君洞内的修通济堰功臣章仇兼琼神位,至今香火不断。
-- 清朝道光年间使用的通济堰工程界桩,至今仍被群众所公认。
-- 灌溉二十八万亩农田的水量通过通济堰西干渠毛河渡槽
-- 能排泄135(㎡)/S洪水的西干渠牛屎堰泄洪闸
-- 通济堰是一座多水源的引水灌区
-- 提取通济堰水量灌田的电力提灌站已达200余座。
-- 浆砌混凝土板渠道衬砌护坡
-- 对渠道进行浆砌卵石护坡衬砌。
-- 已进行衬砌防渗的灌区支、斗渠道。
-- 通济堰管理处研制成功发多种多类型水闸自动控制装置.使水闸管理实现了自动化获得了四川省政府三次重大科技成果奖
-- 省、市有关部领导、专家、学者对水闸自控装置进行技术鉴定会场
-- 通济堰灌区为平原型引水灌溉工程。灌区内利用有限的水力资源, 修建了十九处(座)小水电站,总装机近两千瓦
-- 引用通济堰水修建的亚洲最大水上运动场。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于此教学训练,为国家培训了大批的水上运动健儿。
-- 自七十年代后期起,灌区利用通济堰水资源大力发展了集约化流水,网箱养鱼,八十年代末全灌区成鱼产量已达2000万斤以上
-- 投放鱼种
-- 美丽富饶的通济堰灌区
-- 水稻喜获丰收
-- 小麦丰收在望。
-- 金黄的油菜
-- 柑桔大增产
-- 繁荣的市场经济
-- 向国家踊跃交售蚕茧
-- 通济堰管理处办公大楼
-- 通济堰管理职工宿舍之一
-- 水利部给通济堰的奖状之一。
-- 省委、省府的奖状之一。
-- 省府的奖状。
-- ①乐山市委、市府的奖状之一。
-- ②省水电厅的奖旗。
-- ③乐山市水电局的奖旗。
-- 水利部的刘总、牛总视查通济堰工程情况
-- 《通济堰志》审定会议代表合影
-- 通济堰灌区渠系直线示意图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理条件
---- 第一节 地域政区
---- 第二节 地质地形
---- 第三节 土壤植被
-- 第二章 气象要素
---- 第一节 气候特点
---- 第二节 大气降水
---- 第三节 蒸发风力
-- 第三章 河流水文
---- 第一节 河流概况
---- 第二节 径流资源
-- 第四章 旱洪灾害
---- 第一节 干旱
---- 第二节 洪涝
第二篇 前代堰史
-- 第一章 创建与发展
---- 第一节 始建年代
---- 第二节 历史发展
-- 第二章 渠首与渠系工程
---- 第一节 渠首枢纽
---- 第二节 渠系工程
-- 第三章 水政管理
---- 第一节 行政与组织管理
---- 第二节 传统堰规
---- 第三节 管理经费
---- 第四节 水利争端
第三篇 当代建设
-- 第一章 整修恢复
---- 第一节 工程整修
---- 第二节 水源建设
---- 第三节 调整灌区
---- 第四节 工程效益
-- 第二章 扩建配套
---- 第一节 前期工作概况
---- 第二节 扩建工程规划
---- 第三节 扩建工程设计
---- 第四节 扩建配套施工
-- 第三章 技术改造
---- 第一节 渠首枢纽改造
---- 第二节 干渠建筑物改造
---- 第三节 支渠口改造
---- 第四节 东干渠改线
-- 第四章 巩固发展
---- 第一节 修复水毁工程
---- 第二节 治理伍沟水库
---- 第三节 整治普兴堰
---- 第四节 发展供水生产
---- 第五节 改善管理条件
第四篇 当代管理
-- 第一章 组织管理
---- 第一节 隶属关系
---- 第二节 组织体制
---- 第三节 专管机构
---- 第四节 专管人员
-- 第二章 工程管理
---- 第一节 防洪抢险
---- 第二节 工程岁修
---- 第三节 观测维护
---- 第四节 工程清查
-- 第三章 用水管理
---- 第一节 渠区用水特点
---- 第二节 管水制度
---- 第三节 计划用水
---- 第四节 合理灌溉
-- 第四章 科技试验
---- 第一节 灌溉试验
---- 第二节 水闸自控研制
-- 第五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水费计收
---- 第三节 综合经营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效益
---- 第一节 社会经济效益
---- 第二节 直接经济效益
---- 第三节 经济效益评述
附录
-- 自然灾害年表
-- 水利统计资料
-- 水利文献辑存
-- 民间传说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