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志(1999~2008)上
格式:PDF
费用:70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通辽市志(1999~2008年)》为断代志,是继《哲里木盟志》(2000年版)后,全面记载1999~2008年,通辽地区建置、自然、人文、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历史与现状的又一部大型资料性文献。
内容时限:
1999-2008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目录
封面
通辽市志 1999~2008年(上)
图片
--
2003年1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陪同下,率中央、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到通辽视察工作
--
2003年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通辽市人才市场了解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
--
2007年8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率中央代表团二分团,到通辽看望、慰问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与大家一起共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图为8月12日,回良玉到通辽人才市场,实地考察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洽谈情况
--
2007年8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通辽市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南巴嘎查慰问致富带头人海明
--
2005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自治区主席杨晶在通辽市委书记符太增、市长那顺孟和陪同下视察科尔沁工业园区
--
2008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通辽市市长傅铁钢陪同下视察通辽胶建铝业有限公司
--
中共通辽市委书记祝广垲在党代会上作报告
--
中共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双连主持会议
--
1999年9月22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通辽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通辽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
1999年8月30日,中共通辽市委书记祝广垲、市长赵双连为通辽市人民政府揭牌
--
通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海涛在人代会上作报告
--
通辽市政协主席杜生在政协会上作报告
--
1999年8月,通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通辽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
1999年8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辽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通辽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
中共通辽市委书记莫建成在党代会上作报告
--
中共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那顺孟和主持大会
--
2004年3月7日至10日,中国共产党通辽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通辽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
通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赛娜在人代会上作报告
--
通辽市政协主席王佐玉在政协会上作报告
--
2004年3月26日,通辽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通辽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
2004年3月2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辽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存通辽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
中共通辽市委书记那顺孟和在党代会上作报告
--
中共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傅铁钢主持大会
--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通辽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通辽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
通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赛娜在人代会上作报告
--
通辽市政协主席王治安在政协会上作报告
--
2008年1月,通辽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通辽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
2008年1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辽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通辽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
霍林河大街
--
西拉木伦大街
--
哲里木广场
--
通辽城市夜景
--
通辽市科尔沁体育中心
--
通辽市森林公园
--
通辽飞机场
--
通辽火车站
--
国道G304线通辽段
--
国道G111线通辽段
--
通辽火车编组站
--
霍林河煤矿采掘现场
--
通辽发电总厂
--
内蒙古华电通辽风电项目
--
科尔沁工业园区
--
鸿骏铝电公司厂区
--
梅花味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荞麦种植基地
--
晾晒出口红干椒
--
国家商品粮万亩玉米基地
--
科尔沁草原白鹅
--
科尔沁黄牛
--
科尔沁畜牧业
--
农业防护林网
--
通辽“三北”防护林
--
霍林郭勒水库
--
水利工程
--
通辽市引莫入通工程
--
小青湖水库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通辽职业学院
--
通辽市第一中学
--
通辽市第五中学
--
通辽市蒙古族中学
--
通辽市实验中学
--
科尔沁博物馆
--
安代舞的故乡
--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体育运动大会在通辽隆重举行
--
通辽市医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
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通霍铁路
--
《通辽市志(1999~2008年)》稿评审会议合影
--
《通辽市志(1999~2008年)》稿评审委员会成员合影
--
中共通辽市委副书记萨仁在《通辽市志(1999~2008年)》评审会上讲话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任茂在《通辽市志(1999~2008年)》评审会上讲话
--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建功在《通辽市志(1999~2008年)》评审会上
--
中共通辽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蔡凯主持《通辽市志(1999~2008年)》评审会
--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查干浪涛宣读《通辽市志(1999~2008年)》稿评审意见
--
中共通辽市委史志办公室主任、通辽市志主编王守国在会上听取评审意见
--
原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管理局副局长乌日吉图与通辽市志主编王守国商讨《通辽市志(1999~2008年)》稿修改意见
--
中共通辽市委常委、秘书长梁志远,副秘书长王向东听取《通辽市志(1999~2008年)》主编王守国、副主编陈树良、巴雅尔汇报编写情况
--
《通辽市志(1999—2008年)》编纂人员
--
通辽市行政区划图
--
通辽市城区图
--
通辽市旅游图
《通辽市志(1999~2008年)》编纂委员会
《通辽市志(1999~2008年)》编纂分工
《通辽市志(1999~2008年)》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通辽市志(1999~2008年)》编辑人员
序言
凡例
目录
综述
特载
专记
大事记
第一篇 政区
--
第一章 建置 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区位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政治军事战略地位
----
第三节 区域经济地位
--
第三章 区市县旗概况
----
第一节 科尔沁区
----
第二节 霍林郭勒市
----
第三节 经济技术开发区
----
第四节 新城区
----
第五节 开鲁县
----
第六节 科左中旗
----
第七节 科左后旗
----
第八节 奈曼旗
----
第九节 扎鲁特旗
----
第十节 库伦旗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北部山区
----
第二节 南部山区
----
第三节 中部平原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北部高寒山区和浅山区
----
第二节 南部浅山丘陵沟壑区和坨甸区
----
第三节 中部平原区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温度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气压
----
第五节 风
----
第六节 日照
----
第七节 相对湿度
----
第八节 蒸发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湖泊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四节 水质
--
第五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水
----
第三节 生物
----
第四节 矿物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雹灾
----
第三节 洪涝灾害
----
第四节 虫灾
----
第五节 风灾
----
第六节 雪灾
----
第七节 地震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密度
----
第四节 自然变动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
----
第二节 年龄
----
第三节 文化
----
第四节 民族
----
第五节 城乡
----
第六节 劳动人口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政策法规
----
第四节 规划统计
----
第五节 优生优育
第四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市规划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规划编制
----
第三节 总体规划
----
第四节 详细规划
----
第五节 专业规划
----
第六节 新区规划
----
第七节 规划执法
----
第八节 规划实施管理
--
第二章 城市建设综合开发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旧城改造
----
第三节 城市配套建设
----
第四节 建设项目管理
--
第三章 市政设施
----
第一节 城市道路
----
第二节 城市道路改造
----
第三节 城市桥梁
----
第四节 排水设施
----
第五节 污水处理
--
第四章 城市绿化
----
第一节 园林绿化
----
第二节 公园
----
第三节 城市广场
----
第四节 滨河大堤沿岸绿化
----
第五节 道路绿化
----
第六节 园林苗圃
--
第五章 市容环卫
----
第一节 市容整治
----
第二节 监督管理
----
第三节 环卫作业
----
第四节 环卫设施
--
第六章 公用事业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供气
----
第三节 供热
----
第四节 路灯
--
第七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村镇规划
----
第二节 乡镇建设
----
第三节 村庄建设
----
第四节 新农村牧区建设
--
第八章 房地产
----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企业
----
第四节 住宅小区
----
第五节 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保障体系
第五篇 交通
--
第一章 公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公路建设
----
第三节 公路桥函
----
第四节 勘测设计
----
第五节 公路养护
----
第六节 运输生产
--
第二章 铁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线路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客运
----
第五节 货运
----
第六节 安全生产
----
第七节 路风建设
--
第三章 民航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机场
----
第三节 航线 航班
----
第四节 客货运输
第六篇 邮政信息产业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设施
----
第三节 邮政业务
--
第二章 信息产业
----
第一节 移动通信
----
第二节 中国电信
----
第三节 信息化建设
第七篇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二章 环境状况
----
第一节 水环境
----
第二节 大气环境
----
第三节 声环境
--
第三章 环境监测
----
第一节 水质监测
----
第二节 大气监测
----
第三节 重点污染源监测
--
第四章 污染治理
----
第一节 废水治理
----
第二节 废气治理
----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及其他污染治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管理
----
第一节 环保法制宣传
----
第二节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
第六章 自然保护区
----
第一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第二节 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
第三节 市级自然保护区
----
第四节 生态示范区
第八篇 工业
--
第一章 综合情况
----
第一节 发展简述
----
第二节 主要经济指标
--
第二章 煤炭业
----
第一节 工业指标
----
第二节 企业改革
----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
----
第四节 企业管理
----
第五节 重点企业
--
第三章 电力业
----
第一节 工业指标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三节 发电
----
第四节 输供电
----
第五节 供热
----
第六节 农村电网
----
第七节 重点企业
--
第四章 冶金机械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企业改革
----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
----
第四节 市场开拓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第六节 重点企业
--
第五章 建材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企业改革
----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
----
第四节 市场开拓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第六节 重点企业
--
第六章 化学工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企业改革
----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
----
第四节 市场营销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第六节 重点企业
--
第七章 医药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企业改革
----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
----
第四节 企业管理
----
第五节 市场开拓
----
第六节 重点企业
--
第八章 纺织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企业改革
----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
----
第四节 市场开拓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第六节 重点企业
--
第九章 轻工食品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企业改革
----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
----
第四节 市场营销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第六节 重点企业
--
第十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勘察设计
----
第二节 施工
----
第三节 建筑管理
--
第十一章 “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
第一节 发展条件
----
第二节 发展规划目标
----
第三节 行业发展重点
----
第四节 发展措施
----
第五节 规划执行情况
第九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管理
----
第一节 农业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农业法制
----
第三节 农牧业产业化
----
第四节 农业标准化
----
第五节 农业区划
----
第六节 农业对外合作
--
第二章 农业开发
----
第一节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二节 无公害食品开发
----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
--
第三章 农业工程
----
第一节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
第二节 产业化经营
----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四章 生态农业
----
第一节 农业环境保护
----
笫二节 农村能源综合利用
----
第三节 生态农村的创建与开发
--
第五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蔬菜
--
第六章 农艺
----
第一节 育种
----
第二节 施肥
----
第三节 植物保护
--
第七章 农村经济
----
第一节 土地政策
----
第二节 减轻农牧民负担
----
第三节 农村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八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农具
----
第二节 农机
--
第九章 农垦
----
第一节 农牧场
----
第二节 多种经营
--
第十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农林牧渔业
----
第二节 工业
----
第三节 第三产业
--
第十一章 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政府推动
----
第三节 劳动力转移培训
--
第十二章 农牧业机械化
----
第一节 农机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机械装备
----
第三节 农牧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
----
第四节 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第十篇 畜牧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第二章 草牧场
----
第一节 草场资源
----
第二节 草库伦
----
第三节 草原改良
----
第四节 草原保护
----
第五节 草原管理
--
第三章 饲草饲料
----
第一节 饲政管理
----
第二节 种类
----
第三节 生产
--
第四章 畜禽种类
----
第一节 牛
----
第二节 羊
----
第三节 马
----
第四节 驴
----
第五节 猪
----
第六节 禽
--
第五章 饲养管理
----
第一节 放牧
----
第二节 舍饲
----
第三节 抗灾保畜
--
第六章 品种改良
----
第一节 牛
----
第二节 羊
----
第三节 马
----
第四节 猪
--
第七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畜禽疫病
----
第二节 防治
第十一篇 林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森林覆盖面积
----
第二节 林木蓄积量
----
第三节 资源管理
--
第三章 造林
----
第一节 主要造林林种
----
第二节 重点工程
----
第三节 京津沙源治理工程
----
第四节 人工造林
----
第五节 社会办林业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抚育更新改造
----
第二节 退耕还林
----
第三节 森林草原防火
----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五章 林副产品
----
第一节 采伐
----
第二节 加工
----
第三节 森林生态旅游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
第六章 林权林政
----
第一节 林权
----
第二节 林政
--
第七章 依法治林
----
第一节 队伍建设
----
第二节 业务开展
----
第三节 业务培训
--
第八章 林业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成就
----
第二节 科技管理
----
第三节 技术推广
第十二篇 水务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第二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饮水工程
----
第三节 防洪工程
----
第四节 农田水利工程
----
第五节 引莫入通工程
--
第三章 水土保持工程
----
第一节 水土流失
----
第二节 小流域治理
--
第四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防汛
----
第二节 抗旱
--
第五章 水务管理业
----
第一节 工程管理
----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
----
第三节 其他水利管理
--
第六章 水利用
----
第一节 农牧水利
----
第二节 水产养殖
第十三篇 商粮服务业
--
第一章 商业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二章 流通体制改革
----
笫一节 商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粮油体制改革
----
第三节 供销体制改革
----
第四节 物资体制改革
----
第五节 外贸体制改革
--
第三章 批发零售业
----
第一节 批发业
----
第二节 零售业
--
第四章 商品流通
----
第一节 农牧业生产资料
----
第二节 金属材料
----
第三节 机电产品
----
第四节 轻工化工产品
----
第五节 木材
----
第六节 建筑材料
----
第七节 石油
----
第八节 日用工业品及文体用品
----
第九节 粮食
----
第十节 农畜产品
----
第十一节 日用副食品
----
第十二节 药品药械
----
第十三节 废旧物资
--
第五章 商务服务业
----
第一节 旅馆业
----
第二节 娱乐业
----
第三节 家庭服务
----
第四节 洗染业
----
第五节 理发及美容化妆
----
第六节 沐浴业
----
第七节 摄影扩印业
----
第八节 日用修理业
----
第九节 餐饮业
第十四篇 旅游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旅游局
----
第二节 旅行社
--
第二章 旅游资源
----
第一节 自然景观
----
第二节 人文景观
----
第三节 历史遗址
--
第三章 旅游经营
----
第一节 A级景区景点
----
第二节 旅游线路
----
第三节 旅游饭店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四章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第一节 申请筹备
----
第二节 评审验收
第十五篇 金融业
--
第一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存款储蓄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证券市场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机构
----
第二节 险种
----
第三节 保费收入
----
第四节 理赔
第十六篇 经济开发
--
第一章 招商与协作
----
第一节 招商引资
----
第二节 经济协作
----
第三节 对外经贸促进
--
第二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进口贸易
----
第二节 出口贸易
----
第三节 贸易国家和地区
--
第三章 开发区建设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节 高新技术及产业
----
第四节 园区建设
--
第四章 口岸
----
第一节 海关
----
第二节 出入境检疫
第十七篇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发展改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计划执行
----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五节 发展资金
----
第六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普查
----
第三节 统计信息服务
----
第四节 统计执法检查
--
第三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审计
----
第三节 经济责任审计
----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
第五节 专项资金审计
----
第六节 授权审计
----
第七节 行政事业审计
----
第八节 金融外资审计
----
第九节 审计成果
--
第四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四节 商标管理
----
第五节 广告管理
----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七节 经济检查
----
第八节 市场管理
----
第九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
第五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管理
----
第二节 价格指数
----
第三节 价格管理
----
第四节 价格认证
----
第五节 收费管理
----
第六节 监督管理
--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质量管理
----
第三节 监督稽查
----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五节 计量管理
----
第六节 特种设备监察
--
第七章 安全生产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规宣传
----
第三节 监督管理
----
第四节 应急救援
----
第五节 安全事故及查处
----
第六节 执法监察
--
第八章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食品安全
----
第三节 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督
----
第四节 专项检查
----
第五节 广告监测
----
第六节 药品抽样检查
--
第九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土资源状况
----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
----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五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六节 土地管理
----
第七节 地籍管理
----
第八节 土地法规宣传
----
第九节 土地执法
----
第十节 矿产资源保护与管理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