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县卫生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地收集、整理、记述自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至公元1987年(照片及房屋建设延至定稿时止)曲江县卫生事业状况。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有机统一,存史资鉴。
目录
封面
曲江县卫生志
题词
--
题词
--
题词
图片
--
曲江县人民医院全景
--
曲江卫生局防疫站爱卫办办公大楼
--
曲江县中医院留医部外景
--
曲江县犁市中心卫生院门诊部外景
--
曲江县樟市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
--
曲江县医疗卫生机构分布示意图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
----
一、卫生事务所
----
二、县卫生(科)局
--
第二节 卫生事业机构
----
一、民国时期
------
(一)曲江循道医院
------
(二)韶州公立医院
------
(三)曲江县卫生院
------
(四)中央、省在曲江设立的医防机构
------
(五)私人诊所
----
二、建国后
------
(一)县属单位
--------
1.县人民医院
--------
2.县中医医院
--------
3.县卫生防疫站
--------
4.县慢性病肪治站(含皮肤医院)
--------
5.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
6.县妇幼保健所
--------
7.县药品检验所
--------
8.县卫生进修学校
----
(二)乡、镇卫生院
----
(三)联合诊所
----
(四)农村医疗站
----
(五)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三节 医药卫生团体
----
一、民国时期
------
(一)汉医会
------
(二)国医馆
------
(三)中医师公会
------
(四)西医师公会
----
二、建国后
------
(一)曲江县卫生工作者协会
------
(二)中华医学会曲江县分会
--
第四节、党、团、工会组织
----
一、共产党组织
----
二、共青团组织
----
三、工会组织
第二章 医疗事业
--
第一节、医疗设备
----
一、床位
----
二、器械
----
三、房屋
--
第二节 卫生经费
----
一、经费使用
----
二、工资
--
第三节 医疗队伍
----
一、人员素质
----
二、人员流动
----
三、本籍卫技人员
--
第四节 中医
----
一、队伍演化
----
二、医疗技术
--
第五节 西医
----
一、概况
----
二、各科技术
------
(一)内儿科
------
(二)外科
------
(三)妇产科
------
(四)传染科
------
(五)五官科
------
(六)口腔科
------
(七)医技科
------
(八)护理
--
第六节 中药,西药
----
一、中药资源
----
二、中药种植、采集
----
三、中西药制剂
----
四、药剂人员
----
五、国药堂店
--
第七节 医政
----
一、医事人员管理
----
二、医务管理
----
三、医务人员晋升
--
第八节 药政
----
一、经营管理
----
二、麻醉药品管理
--
第九节 医疗保健制度
----
一、公费医疗
----
二、合作医疗
----
三、干部子女统筹医疗
--
第十节 经济管理改革
----
一、奖金
----
二、卫生经费
----
三、防保奖励经费
----
四、智力投资经费
----
五、其他补贴
--
第十一节 计划生育手术
第三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传染病发病率与病种顺位
--
第三节 主要传染病防治
----
一、疟 疾
----
二、痢 疾
----
三、流行性感冒
----
四、百日咳
----
五、麻疹
----
六、白喉
----
七、伤寒副伤寒
----
八、流行性脑膜炎
----
九、流行性乙型脑炎
----
十、病毒性肝炎
----
十一、脊髓灰质炎
----
十二、钩端螺旋体病
--
第四节 其他传染病防治
----
一、狂犬病
----
二、丝虫病
----
三、地方性甲状腺肿病
----
四、钩虫病
----
五、中华分支睾吸虫病
--
第五节 慢性病防治
----
一、麻风病
----
二、肺结核病
----
三、精神病
----
四、性 病
第四章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一节 流行概况
--
第二节 查、灭钉螺
--
第三节 查、治病人
--
第四节 查、治耕牛
--
第五节 巩固监测
第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除“四害”讲卫生
--
第三节 “两管”、“五改”
--
第四节 食品卫生
--
第五节 卫生宣教
--
第六节 卫生先进典型
第六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妇幼保健
----
一、妇女保健
----
二、儿童保健
--
第二节 学校卫生”
--
第三节 工业卫生
第七章 医教科研
--
第一节 医学教育
--
第二节 专业进修
--
第三节 医学科研
第八章 杂记
--
一、医苑人物
----
(一)参政代表人物
----
(二)立功受奖单位、个人名录
----
(三)专业工作三十年获荣誉证书人员名录
----
(四)人物简介
------
陈维廉
------
廖文楷
------
卢家保
------
冯意周
------
潘廷芳
------
徐九
------
赖景有
--
二、民间医药及巫术
--
三、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的“四病”
--
四、死因回顾性调查
--
五、锑剂中毒两例
--
六、蓖麻子中毒
--
七、木薯中毒
--
八、龙归炭疽病流行因由
--
九、“文革”纪事
--
十、落实政策
--
十一、张红英参加援外医疗队
--
十二、特异功能
--
十三、一胎三婴
--
十四、畸型胎种种
编后话
《曲江县卫生志》编纂领导小组,编纂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