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概况

班玛概况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指导思想:本概况为班玛县有史以来第二部志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当代,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班玛特色,突出民族宗教特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高度统一。 二、数字和时间记述。数字。执行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宣部新闻局、出版局公布的《关于出 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使涉及表示时间、长度、重量、面积、容积和其它量值时使用的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体例相一致。时间记述。世纪年代起止用“一”符号表示。年代、年度、人物生卒年月,也用连接号“一”。如“一九九八年”,不用“九八年”,“前年”、“去年”、“今年”等非确切的时间概念。

目录

封面
图片
《班玛概况》编纂委员
目录
曲谱

凡例
第一编 概述
-- 概述
第二编 环境
-- 第一章 地理环境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土壤与植被
第三编 自然资源
-- 第一章 矿产资源
-- 第二章 动、植物资源
第四编 乡镇、山川
-- 第一章 乡镇名
-- 第二章 村社名
-- 第三章 沟名
-- 第四章 山滩名
第五编 民风民俗
-- 第一章 衣食住行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居住
---- 第四节 日常用品
-- 第二章 生育、命名、婚姻及葬俗
-- 第三章 家庭
-- 第四章 禁忌
-- 第五章 节日与娱乐
第六编 政治
-- 第一章 政党
----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组织工作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第四节 政法委工作
---- 第五节 纪律检查工作
---- 第六节 民族宗教与统一战线工作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族各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
-- 第三章 军事
-- 第四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行政区划
---- 第二节 人民政权
-- 第五章 政法
---- 第一节 人民公安
---- 第二节 人民检察
---- 第三节 人民法院
第七编 经济
-- 第一章 农牧业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林业
---- 第三节 畜牧业
---- 第四节 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
-- 第二章 财政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税费改革
---- 第四节 金融保险
-- 第三章 交通通讯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通讯
-- 第四章 民间贸易
-- 第五章 旅游
---- 第一节 旅游资源
---- 第二节 旅游景点
---- 第三节 旅游服务设施
---- 第四节 旅游经济
-- 第六章 水电
---- 第一节 水电资源
---- 第二节 电力工业
-- 第七章 非公有制经济
第八编 社会事业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学前及义务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第三节 教师队伍
---- 第四节 经费与设备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文体艺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体活动
---- 第三节 文学创作
---- 第四节 民间歌舞
---- 第五节 艺人
---- 第六节 手工业
---- 第七节 乐器、乐谱
---- 第八节 图书
---- 第九节 文化市场
---- 第十节 广播影视
---- 第十一节 文物古迹
-- 第四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疾病防治与保健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第四节 民族医药
-- 第五章 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就业、再就业情况
---- 第二节 社会保障情况
-- 第六章 民政扶贫
---- 第一节 行政区划
---- 第二节 救灾救济
---- 第三节 城镇低保
---- 第四节 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
---- 第五节 优抚安置
---- 第六节 社区工作
---- 第七节 婚姻登记
---- 第八节 城镇地名标志设置及其他工作
---- 第九节 扶贫开发工作
第九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二章 集镇建设
-- 第三章 民居建筑
第十编 先进(模范)集体、人物名录
-- 先进(模范)集体、人物名录
第十一编 重大事件及重要文献(辑选)
-- 第一章 重大事件
-- 第二章 重要文献(辑选)
编后记
《班玛概况》资料搜集及初稿撰写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