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业志

新都商业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为了继往开来,遗墨后世,服务四化,造福人民,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历史的优良传统,借鉴成败的经验教训,根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关于加强“对中外历史和现状的研究”的精神,按照上级有关编写地方志和部门志的指示,我们于1981年11月,从所属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新都县商业志》编纂机构。

目录

封面
新都县商业志
序言
图片
-- 编纂领导小组名单
-- 编纂人员名单
-- 新都县商业志编纂组全体成员
-- 新都县商业局办公大楼
-- 新都县城西街一角
-- 百货公司大楼
-- 糖烟酒公司门面
-- 新都饭店
-- 新都旅馆
-- 红旗旅馆
-- 繁江食堂
-- 桂湖旅馆
-- 新都冻库
-- 新繁酒厂
-- 石油公司加油站
-- 新建的职工宿舍之一
-- 职工业余阅览室
-- 琳琅满目的货柜
-- 整洁雅致的店堂
-- 桂花会一角
-- 在售货摊前
-- 夜市景象
-- 细心服务
-- 茂盛的蔬菜基地
-- 著名的新都特产韭菜
-- 新都桂花糕
-- 新都白米酥
-- 优质产品桂花糕奖旗
-- 新都姜糖
-- 新繁桃片
-- 大丰小麻园
-- 叶儿巴
-- 银丝面
-- 驼予凉粉
-- 火爆鳝鱼
-- 菠饺波肚
-- 苕莱尤鱼
-- 桂花肉丝
-- 火爆裙脆
-- 足鱼
-- 大蒜鲢鱼
-- 王少成师傅在切制银丝面
-- 正在操作的叶昌和等厨师
-- 新繁泡菜的装盘艺术
-- 工人们加紧生产桂花糕
-- 桃片切片机已代替手工劳动
-- 石油公司油库
-- 五金公司仓库升降机
-- 煤建公司新都蜂窝煤厂联动化生产车间
-- 城关食品站机械化屠场
-- 煤建公司102机碱化煤场
-- 新县国营商业系统表
-- 新都县集体商业系统表
-- 新都县国营商业企业演变示意图
-- 1981年斯都县城关商业月点布局图
-- 1981牟靳鄯县新繁镇商业网点布局面
-- 1981年末国营商业系统职工基本情况表
-- 1981年末城镇集体商业职工基本情况表
-- 1981年新都县国营商业系统主要经济指标执行情况表
-- 1981年新都商办(管)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执行情况
-- 1981年新都县集体商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目录
概述
上编建国前新都商业的追述
-- 第一章 组织沿革
---- 第一节 管理商业的官方机构
---- 第二节 商业的民众团体
---- 第三节 商会的职能活动
---- 第四节 邦会、同业公会的由来及其组织
-- 第二章 旧貌剪辑
---- 第一节 建国前本县商业的梗概
---- 第二节 主要行号的分布
------ (一)清末的官商
------ (二)民国三十八年的商属工业
------ (三)民国三十八年的座商
------ (四)民国三十八年的摊贩
------ (五)行商
------ (六)堆栈
---- 第三节 主要场镇的场期
---- 第四节 主要商品集散市场
-- 第三章 艰辛挣扎
---- 第一节 商会负责人与各种势力的关系
---- 第二节 劫盗频繁无数商贩家破人亡
---- 第三节 灾难深重商贾奋起抗争
---- 第四节 外商渗透造成旧商业的畸形发展
---- 第五节 捐税重重物价飞淤商贩蹒跚而行
---- 第六节 几起几落的“信成源”
---- 第七节 旧商业经营管理一瞥
附录:民了三十八年新都、新繁两县商业各行业分布情况
下编建国后社会主义商业的发展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商业机构的设置和变化
------ (一)新都国营商业机构的变化情况
------ (二)原新繁县国营商业机构的变化情况
------ (三)公私合营企业机构的变化情况
---- 第二节 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一)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 (二)党总支的建立和变化
------ (三)团组织的情况
---- 第三节 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四节 妇女组织及计划生育
------ (一)妇女组织
------ (二)计划生育
---- 第五节 治安保卫、民兵及爱国卫生工作
------ (一)治安保卫、保密组织
------ (二)民兵组织
------ (三)爱国卫生组织
---- 第六节 工商业联合会的筹建和变化
------ (一)历届组织机构及组成人员
------ (二)建国初期的同业公会及行业概况
------ (三)工商业联合会的任务及其作用
-- 第二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商业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业的建立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作用
---- 第二节 对商业两次调整及“三、五反”运动
---- 第三节 购销政策及流通形式
-- 第三章 改造私营商业实现国营商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
---- 第一节 改造私营商业的政策与形式
---- 第二节 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逐步发展的国营商业企业
-- 第四章 大跃进时期的商业
---- 第一节 左倾指导思想在商业上的表现及其后果
------ (一)虚假浮夸的大购大销
------ (二)得不偿失的大办工业
------ (三)“一步登天”后果严重
---- 第二节 千方百计组织人民经济生活
-- 第五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商业
---- 第一节 执行“八字”方针,调整管理体制,疏通流通渠通
------ (一)调整国营商业管理权限及体制
------ (二)恢复专业公司
------ (三)恢复供销合作社
------ (四)调整社会商业
------ (五)开放集市贸易
---- 第二节 认真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安排好人民生活
------ (一)主要农付产品(猪、禽、蛋)的收购
------ (三)执行奖售政策
------ (三)安排市场,稳定生活
---- 第三节 在调整中前进的商业企业
--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 第一节 左倾错误思想对商业工作的危害
------ (一)经营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下降
------ (二)流通渠道单一,市场供应紧张
---- 第二节 干部职工坚守岗位,竭力保证市场供应
-- 第七章 粉碎“四人帮”以来商业工作的新发展
---- 第一节 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 第二节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转移工作重点
------ (一)逐步开展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
------ (二)落实经济责任制,恢复奖励制度
------ (三)支援生产,促进生产
------ (四)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的商业体制
-- 第八章 各所属公司简况
---- 第一节 百货公司
---- 第二节 五金公司
---- 第三节 糖业烟酒公司
---- 第四节 食品公司
---- 第五节 煤建公司
---- 第六节 石油公司
---- 第七节 蔬菜公司
---- 第八节 饮食服务公司
-- 第九章 商办工业的发展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产品
---- 第三节 双革
---- 第四节 效果
-- 第十章 集体商业的发展和壮大
---- 第一节 对集体商业的方针政策
---- 第二节 历年管理体制的变化
---- 第三节 各历史时期的基本情况
-- 第十一章 支援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 第一节 支援农付业生产的发展
---- (一)生猪
---- (二)甘蔗
---- (三)蔬菜
---- 第二节 支援地方工业的发展
-- 第十二章 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民主管理
---- 第四节 另售管理
---- 第五节 储运管理
---- 第六节 财务管理
-- 第十三章 物价政策与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政策的贯彻
---- 第二节 物价管理体制的变化
--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
---- 第一节 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 第二节 比学赶帮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 第三节 职 文化技术培训
---- 第四节 落实党的政策
---- 第五节 职工生活福利
-- 第十五章 名特篇
---- 第一节 名产品
---- 第二节 名小吃
---- 第三节 名菜肴
---- 第四节 名特产
-- 第十六章 杂记与补遗
---- 第一节 交流会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王少成
------ 叶昌和
------ 郑显骏
------ 王月琪
------ 陈裕根
------ 高旭辉
------ 柴继贤
------ 吴园宏
------ 钟泽周
------ 王熙百
------ 吴伯楷
------ 李世忠
---- 第三节 轶闻趣事
---- 第四节 各业祖师传说
------ 计然
------ 范蠡
------ 白圭
------ 吕不韦
------ 蒙恬
------ 桑弘羊
------ 螺祖
------ 轩辕
------ 孙膑
------ 三官
------ 王爷
------ 詹王
------ 孙思邈
------ 梅葛仙翁
------ 恒候
------ 刘备
------ 赵玄坛
------ 文昌
------ 蔡伦
------ 管仲
------ 鲁班
------ 罗祖
------ 杜康
---- 第五节 民谣与行话
---- 第六节 古今生意经
---- 第七节 商店对联选
---- 第八节 报刊摘录
---- 第九节 旧事杂陈
---- 第十节 规章附记
-- 第十七章 大事记
资料来源索引
后记
余中英书写封面题字的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