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二中校史 1912-2012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序
一百年放在几千年历史的教科书里讲说,也许只是几页翻过:而在
宜都,在矢志不移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一百年,便成了一条漫长的筚路蓝
缕、坚韧不拔的路。回望这条路,除了一路影影绰绰的纤夫般的身影,更
多的是一路长歌,一路感慨!
内容时限:
1912-2012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编纂委员会
题词
图片
序
目录
上篇私立武昌荆南中学的刨办及西迁(1912-1941)
--
第一章创办
----
第一节创办背景
----
第二节创办过程
----
第三节组织形式
----
第四节经费来源
----
第五节课程设置
----
第六节师资状况
----
第七节教育教学
----
第八节校舍装备
--
第二章发展
----
第一节时氏父子与荆南中学
----
第二节五四时期的荆南中学
----
第三节时局造成的办学顿挫
----
第四节致力克服经费困难
----
第五节张继煦及其办学思想
----
第六节张继煦的兴校措施
----
第七节誉满省城的荆南中学
----
第八节荆中师生参加革命运动
----
第九节第十班毕业考试
----
第十节早期部分学子简介
--
第三章西迁
----
第一节张继煦力主迁往枝江县城
----
第二节张继煦办学思想对当地的影响
----
第三节张继煦极力保存私立荆南中学
----
第四节师生避寇再迁城西稼歌山
----
第五节中共荆南中学支部的建立
中篇枝江县立中学的流徙和新生(1941-1955)
--
第四章奉令改制
----
第一节私立与县立之争
----
第二节公费生制度的实行
--
第五章辗转办学
----
第一节避难恩施
----
第二节残垣坚守
----
第三节县府主政
----
第四节迁复县城
----
第五节枝中学潮
----
第六节民盟播火一
----
附录:吴氏英烈世家(节选自《宜昌民盟六十年》)
----
第七节建国前夕
--
第六章新生历程
----
第一节人民政府接管枝江县立中学
----
第二节百废俱兴的枝江县初级中学
----
第三节贯彻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
----
第四节枝江中学土改宣传队的活动
----
附录:感恩母校枝江中学(1955届校友李承奎)
下篇宜都二中的传承与发展(1955-2012)
--
第七章更名宜都二中
----
第一节五十年代中期概况
----
第二节大跃进中的教育革命
----
第三节宜都县十年一贯制第二试验学校
----
第四节“北有宜昌二高,南有宜都二中”的盛誉
----
附录:母校啊,我永远铭记你(1965届校友张学政)
--
第八章文革十年挫折
----
第一节学校失控
----
第二节开门办学
----
附录:母校使我受益络身(1976届校友孙魁)
--
第九章八十年代振兴
----
第一节肃清流毒,拨乱反正
----
第二节明确中心,实现飞跃
--
第十章彰显办学特色
----
第一节“分流加特色”的尝试
----
第二节科研兴校的探索
----
第三节平民理念办学的实践
--
第十一章强化组织管理
----
第一节党组织建设
----
第二节校长负责制
----
第三节教职工代表大会
----
第四节共青团组织
----
第五节民盟支部
--
第十二章优化教师队伍
----
第一节教职工人员组成
----
第二节教职工的政治待遇
----
第三节教职工的经济待遇
----
第四节教职工队伍建设
--
第十三章深化教学改革
----
第一节加强教学管理
----
第二节深入教学研究
----
第三节学科教研组简介
--
第十四章推进素质教育
----
第一节学校德育
----
第二节学生组织及活动
----
第三节校外德育机构
----
第四节体育工作
----
第五节卫生保健工作
--
第十五章改善办学条件
----
第一节宜都市硫酸铝厂创办与发展
----
第二节食堂的变迁与南校区的建设
----
第三节迎接校庆维修校舍建设校园
----
第四节办学经费与图书仪器实验设备
编纂后记
宜都二中百年华诞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