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地方志

莲花地方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序言 《莲花地方志》修订本终于编辑出版了,这是莲花镇人民的 一件大喜事。 莲花镇是一个“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 区乡镇,它位于辽宁省开原市的东北部,地处辽吉两省四县市 交界处,有“一脚踏两省,鸡鸣闻四县”的说法。 莲花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糖坊 北山就有人类居住,他们使用陶器和磨制石器,过着既狩猎又 农耕的生活。 莲花街,原名棉花街。明朝初期,棉花街是女真入朝贡入 市的必经之路,也是镇北关的关前市。《奉天通志》 “镇北关” 条记载“此地市易当以棉花为大宗,以应东北夷人之需要,故 以‘棉花’名传”。 1912-1918年,吉林省伊通县下二台七区石虎子保下辖莲 花甲、北沟甲和孤榆树甲。这时棉花街正式改称莲花街。 1967年4月10日,因南城子水库蓄水已满,经县政府批 准,莲花公社机关由莲花街迁到孤榆树,公社名称不变。 1984年3月5日,成立莲花满族乡。1999年9月27日, 莲花撤乡建镇。 地方志修订本共9篇20章110节 ,25万字。它比较详细 地记载了明朝至2000年的六百三十多年的莲花地方历史,历经 了明朝、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它所涉及的地域 西到威远堡,东到叶赫,南到明德、松树,北到泉头、下二台。 地方志广泛涉猎莲花地方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民俗等 内容,全面地展示了莲花地方历史巨变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内容时限: -2000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开原丛书》编委会
《开原丛书》总序
《开原丛书》序言
《开原丛书》序
序言
前言
目录
第一编 远古至元末的莲花地方
-- 第一章 远古至元末的莲花地方
----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莲花地方
---- 第二节 夏至汉时期的莲花地方
---- 第三节 唐至元时期的莲花地方
-- 第二章 莲花地方古代文化遗址
---- 第一节 糖坊北山文化遗址
---- 第二节 东城子后山城文化遗址
---- 第三节 于家店古城遗址
---- 第四节 落罗寨遗址
---- 第五节 孤榆树东山城遗址
---- 第六节 深埋地下的古墓
-- 第三章 莲花地方的自然概况
---- 第一节 位置与地势
---- 第二节 山脉与河流
---- 第三节 土壤与气候
---- 第四节 物产
---- 第五节 自然景观
第二编 明朝时期的莲花地方
-- 第一章 叶赫部控制下的莲花地方
---- 第一节 叶赫部迁入叶赫河沿岸
---- 第二节 叶赫成为明朝羁縻卫
---- 第三节 叶赫前哨落罗寨
-- 第二章 镇北关的兴建与马市交易
---- 第一节 开原地区的明长城
---- 第二节 镇北堡与镇北关
---- 第三节 莲花地方的边墙
---- 第四节 落罗寨地方的战争
---- 第五节 镇北关马市
---- 第六节 民众生活艰苦
---- 第七节 镇北关前棉花街
第三编 清朝时期的莲花地方
-- 第一章 清朝前期的莲花地方
---- 第一节 清初的莲花地方及八旗建制
---- 第二节 移民及村屯建设
---- 第三节 蒙古和罗站
---- 第四节 柳条边与围场边壕
---- 第五节 康熙东巡到莲花
-- 第二章 清朝后期的莲花地方
---- 第一节 日俄战争在莲花
---- 第二节 移民开荒农业发展
---- 第三节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第四节 宗教信仰
---- 第五节 清代遗碑
第四编 中华民国时期的莲花地方
-- 第一章 中华民国前期的莲花地方(1912-1931)
---- 第一节 实行保甲制
---- 第二节 土匪横行民不聊生
---- 第三节 封闭的经济紊乱的货币
---- 第四节 落后的农业生产
---- 第五节 吸毒赌博
---- 第六节 教育
-- 第二章 中华民国中期的莲花地方(1932-1945)
---- 第一节 伪满政权建立及行政管辖
---- 第二节 土匪大老疙瘩进北沟
---- 第三节 日机轰炸两街欠下血债
---- 第四节 莲花地方种罂粟
---- 第五节 疯狂镇压反满抗日的爱国者
---- 第六节 实行专卖、配给,残酷掠夺
---- 第七节 缴“出荷粮”
---- 第八节 “勤劳俸仕”
---- 第九节 教育
-- 第三章 中华民国后期的莲花地方(1945—1948)
---- 第一节 伪满洲国灭亡——国民党政权建立
---- 第二节 “清剿队”的产生和覆灭
---- 第三节 解放军在莲花发动阻击战
---- 第四节 建立人民政权进行土地改革
第五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莲花地方
-- 第一章 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949.10-1966.6)
---- 第一节 党政组织隶属关系
---- 第二节 抗美援朝(1950.10.19—1952.7.12)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1950.12-1953.6)
---- 第四节 反对“资产阶级右派”
---- 第五节 改造落后地区(1960-1961)
---- 第六节 “大跃进”
---- 第七节 “四清” (1964.12.3-1965.7.4)
---- 第八节 莲花地区大水灾
---- 第九节 农业的恢复和改造
---- 第十节 手工业的改造与联合
---- 第十一节 商业统一归供销合作社
---- 第十二节 教育
---- 第十三节 交通、水利和山林
--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 第一节 党政机关的变动
---- 第二节 学校停课师生投入到“文化大革命”中
---- 第三节 农村的斗争形势
---- 第四节 农业生产
---- 第五节 发展工业
---- 第六节 商业停滞
---- 第七节 医药卫生
-- 第三章 改革开放时期(1976.,10-2000)
---- 第一节 行政改革建立乡镇
---- 第二节 依法治国落实政策
---- 第三节 包产到户增产增收
---- 第四节 林业和果业
---- 第五节 畜牧和水利
---- 第六节 工商业
---- 第七节 教育
---- 第八节 计划生育
---- 第九节 医药、环保
---- 第十节 邮电事业
---- 第十一节 人民生活的变化
第六编 莲花地方的文化习俗
-- 第一章 特色浓郁的满族文化习俗
---- 第一节 莲花地方的满族服饰
---- 第二节 莲花地方的满族饮食居住
---- 第三节 最受满族信崇的萨满教
---- 第四节 深受满族信崇的索伦杆
---- 第五节 独具特色的关东风情
-- 第二章 满汉融合的风俗习惯
---- 第一节 莲花地方的年节 习俗
---- 第二节 莲花地方的婚俗
---- 第三节 莲花地方的葬俗
---- 第四节 民间的其他习俗
---- 第五节 五花八门的迷信活动
-- 第三章 莲花地方民间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艺娱乐
---- 第二节 民间艺术
---- 第三节 天气谚语
第七编 莲花地方的传说和轶闻
-- 第一章 传说与民间故事
---- 第一节 康熙与茶棚、欢喜岭
---- 第二节 老爷岭
---- 第三节 鲤鱼寺
---- 第四节 五龙吸珠
---- 第五节 不看官才不落泪不见黄河不死心
---- 第六节 小孤山
-- 第二章 名胜和轶闻
---- 第一节 风景名胜
---- 第二节 满族轶闻
第八编 人物志
-- 第一章 人物传记
---- 第一节 光绪侍卫罗忠喜
---- 第二节 全国劳模康荣
---- 第三节 著名笑星赵本山
-- 第二章 莲花游子录
---- 第一节 莲花乡1998年以前离乡人员名单
---- 第二节 游子回忆录——孩子眼中的八路
---- 第三节 游子题词赞乡志
第九编 莲花大事记
-- 莲花大记事
附录
-- 附录一 《莲花地方志》原版卷首诗赠吾兄墨林并柏林
-- 附录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健花地方志》再版感言
-- 附录三 《萨满遗风》介绍《莲花地方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