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县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昌黎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2年12月
目录
封面
昌黎县志
图片
--
昌黎县卫星影像图
--
昌黎县城关地图
--
中关昌黎县委
--
县人民政府
--
县政协县人大常委会
--
碣石山
--
县城古楼南街
--
县城立交桥
--
百货商场
--
碣石山市场
--
安山镇商业小区
--
昌黎县葡萄酒厂及产品
--
昌黎县毛巾厂
--
昌黎县棉织厂
--
昌黎县轴承厂及产品
--
昌黎县砂轮厂
--
昌黎九龙麦芽厂
--
安山水泥厂
--
三力粉丝厂
--
昌黎县化肥厂
--
昌黎县水泥厂
--
昌黎县啤酒厂
--
昌黎县地毯厂
--
小麦
--
水稻
--
花生
--
平原林带
--
引滦灌渠渠首
--
灌渠
--
大夫庄闸
--
七里海档潮蓄水闸
--
海蟹
--
对虾
--
新海口渔港
--
海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
--
玫瑰香葡萄
--
苹果
--
密梨
--
桃
--
昌黎火车站
--
京沈铁路昌黎段
--
昌黎汽车站
--
津秦公路昌黎段
--
昌黎县第一中学
--
电化教学
--
河北省昌黎师范学校
--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校
--
昌黎县第二中学
--
教学楼
--
昌黎县人民医院
--
昌黎县中医院
--
秦皇岛市第二医院
--
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
--
图书馆
--
龙家店文化站
--
地秧歌·跑驴
--
工人文化宫
--
清真寺
--
烈士陵园
--
浴场
--
黄金海岸
--
滑沙场索道
--
滑沙
--
源影寺塔
--
五峰山韩文公司
--
汉代·瓦当
--
汉代·板瓦
--
战国·刀币·陶片
--
战国·陶罐
--
明铸卧佛
--
昌黎县政区图
目录
凡例
序
概述
大事记
地理编
--
第一章区域
----
第一节位置面积
----
第二节建置沿革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第四节乡镇概况
--
第二章地质 地貌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主要气象要素
----
第二节四季气候特征
----
第三节节气气候
----
第四节物候
----
第五节主要气象灾害
--
第四章海域
----
第一节海域范围
----
第二节海洋水文特征
----
第三节河口
--
第五章河流
----
第一节滦河水系
----
第二节饮马河水系
----
第三节七里海水系
----
第四节河流水文特征
--
第六章土壤
----
第一节类型分布
----
第二节土壤肥力
--
第七章植物 动物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动物
政治编
--
第八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中心工作
----
第三节共产党员
----
第四节历次代表大会
----
第五节纪律检查
--
第九章其它党派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十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职工团体
----
第二节农民团体
----
第三节妇女团体
----
第四节青少年团体
----
第五节工商团体
--
第十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十二章政府
----
第一节县级政府
----
第二节基层政府
----
第三节人事
--
第十三章公安 司法
----
第一节公安
----
第二节检察
----
第三节审判
----
第四节司法行政
--
第十四章政协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历届委员会
----
第三节主要活动
--
第十五章军事
----
第一节武装机构
----
第二节地方武装和驻军
----
第三节兵役
----
第四节民兵
----
第五节战事
----
第六节兵役、 暴行和惨案
经济编
--
综述
--
第十六章农业
----
第一节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
第二节农作物
----
第三节农业技术
----
第四节农业区划
----
第五节机构沿革
--
第十七章林业
----
第一节林业资源
----
第二节林业区划
----
第三节林木栽培
----
第四节果树
----
第五节林业管理
--
第十八章畜牧
----
第一节基本概况
----
第二节畜禽品种与改良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节畜禽饲养
----
第五节管理机构与兽医队伍
--
第十九章水产
----
第一节捕捞
----
第二节养殖
----
第三节渔业设施
----
第四节渔业管理
--
第二十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机械种类
----
第二节农机作业
----
第三节农机管理
----
第四节农机科研
--
第二十一章水利
----
第一节水资源利用
----
第二节防洪除涝
----
第三节农田灌溉
----
第四节水土保持
----
第五节工程管理
----
第六节机构沿革
--
第二十二章工业
----
第一节生产关系的变革
----
第二节工业体制
----
第三节工业门类
----
第四节工业管理
----
第五节机构沿革
----
第六节工厂与名优产品选介
--
第二十三章交通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铁路
----
第四节水运
----
第五节搬运装卸
----
第六节机构沿革
--
第二十四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
第三节管理机构
--
第二十五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城镇建设
----
第二节乡村建设
----
第三节房产与土地管理
----
第四节建筑队伍
----
第五节环境保护
----
第六节机构沿革
--
第二十六章能源
----
第一节电力
----
第二节煤炭
----
第三节石油
----
第四节薪柴
----
第五节新能源
--
第二十七章商业
----
第一节生产关系的变革
----
第二节商业体制
----
第三节商业门类
----
第四节集市贸易
----
第五节机构沿革
--
第二十八章粮油
----
第一节购销
----
第二节储运加工
----
第三节机构沿革
--
第二十九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出口商品
----
第二节经营方式
----
第三节经营机构
--
第三十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第三节财政管理与监督
----
第四节机构沿革
--
第三十一章税务
----
第一节税制
----
第二节税收
----
第三节机构沿革
--
第三十二章金融
----
第一节货币
----
第二节信贷
----
第三节储蓄
----
第四节建设资金管理
----
第五节公债 国库券
----
第六节保险
----
第七节机构沿革
--
第三十三章旅游
----
第一节旅游资源
----
第二节旅游开发
----
第三节旅游区
----
第四节旅游机构与服务
--
第三十四章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三节物价管理
----
第四节审计
----
第五节标准计量管理
----
第六节管理机构
文化编
--
综述
--
第三十五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文化机构
----
第二节文学艺术
----
第三节报刊
----
第四节广播与电视
----
第五节文物古迹
--
第三十六章教育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私塾义学书院
----
第三节幼儿教育
----
第四节小学教育
----
第五节中学教育
----
第六节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七节师范教育
----
第八节业余教育
----
第九节教师队伍
----
第十节教学研究
----
第十一节招生考试制度
----
第十二节基本建设
----
第十三节教育经费
----
第十四节机构沿革
----
第十五节重点学校简介
--
第三十七章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人才培养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三十八章卫生
----
第一节卫生机构
----
第二节医疗
----
第三节保健与防疫
----
第四节公共卫生
----
第五节药物与药政
----
第六节经费与基本建设
----
第七节医学团体
--
第三十九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研科普
----
第二节气象测报
----
第三节地震测报
社会编
--
第四十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来源
----
第二节人口变化与分布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第四十一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晚婚节育
----
第二节节育技术队伍
----
第三节优生优育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四十二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四十三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优抚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三节老弱病残抚养
----
第四节社会劝阻
--
第四十四章劳动就业
----
第一节劳动就业渠道
----
第二节劳动就业服务
----
第三节劳保福利
--
第四十五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第二节礼仪习俗
----
第三节岁时节令
----
第四节封建陋习
----
第五节优良风尚
--
第四十六章 宗教 侨务 外事
----
第一节宗教
----
第二节侨务
----
第三节外事
--
第四十七章方言
----
第一节昌黎方言的特点
----
第二节昌黎方言语音系统
----
第三节词语标音举例
----
第四节谚语
----
第五节歇后语(五十例)
人物编
--
第四十八章人物传
----
传记一
------
张其羽
------
郝炳南
------
李大钊
------
王册
------
高庆
------
周宝盛
------
周春富
------
贺昌富
------
丁万友
------
董锡福
------
蔺乃功
----
传记二
------
刘植岩
------
周建平
------
燕云程
------
场扶青
------
徐维廉
------
赵其钧
------
汪华堂
------
王树生
------
田雨春
------
马守山
------
高荣杰
------
宋作人
------
张经一
------
陈永成
----
传记三
------
石璟
------
张文运
------
李孔昭
------
戴克星
------
张云亭
------
陈养源
------
崔树宝
------
郑翰卿 郑国瑞
------
齐大勇
------
齐贵馨
------
康作霖
------
康魁斌
----
传记四
------
刘成玉
--
第四十九章人物表
----
表一革命烈士
----
表二历代学者、知名人士
----
表三当代地(师)级以上干部
----
表四当代学者、科技人员
----
表五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附录
--
历代史志有关“碣石”的记载
--
本县自然村建村年代一览
--
本县以姓氏命名的村庄(273个)
--
编后记
--
昌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编修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