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民医院志(1946-1994)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民医院志(1946-1994)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医院,它诞生于1946年黑龙江省勃利县。当时为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卫生部下属的第8后方医院。从它诞生之初,即投入了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先后参加了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东北我军发动的夏季、秋季和冬季强大的攻势以及伟大的辽沈和平津战役等的战伤救治工作。建国后,医院致力于我军全面开展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卫生保障工作,并为抗美援朝战争、中越自卫反击作战的伤员救治工作和驻地省、市的抢险救灾工作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内容时限: 1946-1994

目录

封面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志
主编
副主编
编辑
纂写
资料征集
供稿
摄影
统稿
封面设计
前言
图片
-- 座落在洪山脚下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医院鸟瞰模型图
-- 医院门诊大楼(左侧为本院大门)
-- 医院党委常委“一班人”,左起:宋兰堂、郑玉明、杨茂立、享长生、李道芬、李明福、孙应钦、马秀清
-- 医院病房大楼外景
-- 院景一角
-- 院长、党委副书记 李长生
-- 政委、党委书记 李明福
-- 副院长、党委常委 杨茂立
-- 副院长、党委常委 李道芬
-- 副院长、党委常委 郑玉明
-- 医务部主任、党委常委 宋兰堂
-- 政治部主任、常委党委 孙应钦
-- 院务部部长、党委常委 马秀清
-- 历任院级领导(部份)(一)
---- 程波涛院长(49.10 - 49.12)
---- 张汝光院长(50.03- 51.01)
---- 李尚武政委(50.03- 51.01)
---- 彭云生院长(51.01- 52.05)
---- 付培章政委(51.01 - 52.05)
---- 牛步云院长(52.07- 54.08)
---- 陈明政委(52.05 - 69.10)
---- 吴强院长(54.09-77.02)
---- 李金锡政委(69.11- 78.01)
---- 张庆堂院长(78.01- 83.05)
---- 孟宪魁政委(78.01 - 83.05)
---- 何国卫院长(83.05-88. 08)
---- 刘福扬政委(83.05 -89. 08)
---- 谢仁山院长(88.12- 90. 09)
---- 杨永珍院长(90.09-94.04)
---- 波涛副政委(51.01- 57.09)
---- 贺丁中副院长(53.10- 83. 05)
---- 师劲夫副院长(54.08- 55.02)
---- 刘长发副院长(55.02 - 57.02)
---- 曹玉亭副院长(57. 02- 69.10)
-- 历任院级领导(部份)(二)
---- 张士彦副院长(57.05-68.12)
---- 王[盎]鸣副政委(59. 02- 60. 12)
---- 冯振西副政委(60.12-62.12)
---- 吴朝祥副政委(61. 07- 69.11)
---- 张苏副政委(65. 05-82. 04)
---- 曹喜祥副院长(66. 05-77. 05)
---- 韩文贵副政委(69. 10-7705)
---- 季夫基剧院长(72.10- 83.05)
---- 陈剑虹副政委(74.12-85.05)
---- 何玉璞副院长(77.05-79.09)
---- 李秀梓副院长(13.08-84. 11)
---- 吴连举副政委(79.10- 83.05)
---- 张锦著副院长(81.10-87.03)
---- 狄惠芝副院长(83. 05- 87.03)
---- 张庚午副院长(83.05-83.12)
---- 何兴华副院长(84.11-90.02)
---- 陈继贤顾问(85.02—91.12)
---- 鲁知华副政委(85.05- 87.07)
---- 赵佐坚 纪委专职委员(89. 06- 90.09)
---- 梁若柽副院长(90. 09-91.06)
-- 从医50年的10位老专家
-- 医技名人合影
-- 全军骨科中心 右图:郑玉明副院长在作手术前检查
-- 全军临床药理基地,左为副主任药师吴笑春
-- 广州军区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介入放射中心马廉亭主任在进行导管治疗
-- 神经外科介入放射中心领导在研讨专业技术
-- 广州军区心胸外科技术中心,张殿堂主任正在ICU病房查房
-- 广州军区医学影像中心专家王颂章与科主任金德勤在分析X光照片。
-- 广州军区眼科中心,左图黄震唏主任(左)等在研究工作,右图:金中秋副主任在施行玻璃体后段切割手术。
-- 总医院介入治疗科。在组织介入治疗
-- 1985年由唐镜波主研的临床用药监护仪一九八四年由黄震唏圭研的眼科环型电磁铁
-- 1989年由罗康民、黄仲超主研的体外曩波水囊式碎石机
-- 1992年由马廉亭、郑玉明主研的复杂血管病的导管诊断与治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图为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
-- 1983年由刘长生、黄钟汉主研的自动组织脱水机。
-- 1991年引进的磁共振成象仪
-- 1982年引进的电子显微镜
-- 1983年引进的全身CT机
-- 1993年引进的三维经颅彩色超声诊断仪
-- 1992年引进的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
-- 1993年引进的诱去电位检测仪
-- 1977年引进的250MA X光机
-- 1987年引进的X光数字减影机
-- 医务部在研究工作。
-- 深入部队为兵服务
-- 医疗队深入农村为群众服务
-- 医学图书馆
-- 先进的信息存储工具——缩微机
-- 计算机中心控制室
-- 原总后勤部洪学智部长观看本院科研成果
-- 战备训练——一声令下立即出动
-- 护理部在研究工作。
-- 积极实施责任制护理
-- 保健办公室。正在为老干部检查身体
-- 护理“三基”训练
-- 政治部在召开部务会议
-- 幼儿园外景
-- 医院共青团与前线开展联谊活动
-- 李政委、孙主任观看黑板报
-- 学雷锋关心孤寡老人
-- 总部授予本院奖状
-- 院务部科以上领导合影
-- 财务计算机中心
-- 1993年综合服务大楼落成
-- 花房一角
-- 严格军事训练
-- 农场奶牛场
-- 一内科
-- 二内(心血管)科。
-- 二内科监护病房
-- 三内科内窥镜室。
-- 三内(消化、血液)科。
-- 四内(传染)科。
-- 五内(呼吸)科。
-- 六内(高干)科
-- 七内(肿瘤)科
-- 八内(肾病)科。
-- 中医科
-- 小儿科
-- 外(普外)科
-- 三外(骨)科
-- 五外(泌尿)科
-- 耳鼻喉科
-- 妇产科
-- 口腔科。
-- 介入治疗科
-- 麻醉科
-- 输血科。
-- 检验科。
-- 药局。
-- 鉴测
-- 病理科。
-- 理疗科
-- 特诊科。
-- 器械科。
-- 营养科。
-- 供应室。
-- 门诊部
-- 活烈士李玉安应邀来院
-- 介入治疗科成立典礼
-- 重奖成绩显著的科技人员
-- 本院两次获全军优质服务竞赛白求恩奖杯
-- 南下前医院的战斗历程略图
-- 武汉总医院地理位置略图
目录
第一编 医院概况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第8后方医院时期
---- 第二节 中南军区武汉医院时期
---- 第三节 武汉军区总医院时期
---- 第四节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时期
-- 第二章 地理位置及医院建筑
---- 第一节 建院初期驻地概况
---- 第二节 驻汉口时期的地理位置及医院建筑
---- 第三节 迁驻武昌后的地理位置及医院建筑
-- 第三章 各时期医院任务及编制结构
---- 第一节 医院主要任务
---- 第二节 医院组织结构
---- 第三节 历任院领导任职时间
---- 第四节 医院各时期床位及人员编配情况
第二编 医疗工作
-- 第四章 概述
---- 第一节 医务部(处)
---- 第二节 医疗工作的主要优良传统和特点
---- 第三节 主要医疗规章制度
---- 第四节 历年主要医疗指标
---- 第五节 医疗设备
---- 第六节 中医、中西医结合
---- 第七节 保健工作
---- 第八节 派出医疗队
---- 第九节 横向医疗联合
-- 第五章 专科中心建设
---- 第一节 全军医学专科中心
---- 第二节 军区医学专科中心
-- 第六章 医疗科技与训练
---- 第一节 科技工作
---- 第二节 训练工作
-- 第七章 护理工作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护理工作概况
---- 第三节 护理队伍
---- 第四节 护理工作的发展
---- 第五节 护理先进典型
-- 第八章 著名医技人物名录
---- 第一节 名医录
------ 江亚芳
------ 赵子义
------ 马廉亭
------ 郑玉明
------ 黄震晞
------ 王颂章
------ 廖耀庭
------ 唐镜波
---- 第二节 高级技术人才名录
---- 第三节 担任学术职务名录
---- 第四节 医技功模名录
第三编 政治工作
-- 第九章 党的建设简况
---- 第一节 医院党的领导机构建设
---- 第二节 医院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三节 医院党的基层组织
---- 第四节 医院共青团组织
-- 第十章 政治工作概况
---- 第一节 政治部(处)
---- 第二节 组织工作
---- 第三节 干部工作
---- 第四节 宣传工作
---- 第五节 保卫工作
-- 第十一章 政治工作重要情况及部分成果
---- 第一节 强化政治领导,发挥服务保证作用
---- 第二节 部分工作成果
---- 第三节 受奖励和表彰的情况
-- 第十二章 计划生育工作
---- 第一节 组织领导
---- 第二节 工作概况
---- 第三节 获奖情况
第四编 院务工作
-- 第十三章 概况
---- 第一节 院务部(处)
---- 第二节 行政管理工作
---- 第三节 财务工作
---- 第四节 军需工作
---- 第五节 基建营房工作
---- 第六节 机要保密工作
---- 第七节 生产经营工作
---- 第八节 营建工作
---- 第九节 经济核算工作
-- 第十四章 院务保障的主要设施
-- 第十五章 院务工作的发展和主要成果
---- 第一节 院务保障的制度建设
---- 第二节 院务保障的业务建设
---- 第三节 院务工作的人才培养
---- 第四节 院务工作的理论建设
---- 第五节 院务工作的部分成果
第五编 各科室简况
-- 第十六章 内科系统发展概况
---- 第一节 一内科
---- 第二节 二内科
---- 第三节 三内科
---- 第四节 四内科
---- 第五节 五内科
---- 第六节 六内科
---- 第七节 七内科
---- 第八节 八内科
---- 第九节 小儿科
---- 第十节 中医科
-- 第十七章 外科系统发展概况
---- 第一节 一外科
---- 第二节 二外科
---- 第三节 三外科
---- 第四节 四外科
---- 第五节 五外科
---- 第六节 眼科
---- 第七节 耳鼻喉科
---- 第八节 口腔科
---- 第九节 妇产科
---- 第十节 介入治疗科
---- 第十一节 麻醉科
-- 第十八章 非临床科室发展概况
---- 第一节 输血科
---- 第二节 放射科
---- 第三节 检验科
---- 第四节 理疗科
---- 第五节 病理科
---- 第六节 特诊科
---- 第七节 药局
---- 第八节 器械科
---- 第九节 营养科
---- 第十节 临床药理科
---- 第十一节 门诊部
第六编 其它
-- 第十九章 历次政治运动梗概
-- 第二十章 大事记
----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医院的主要战斗经历
---- 第二节 建国初期受命试行正规化建设任务
---- 第三节 收治抗美援朝伤员
---- 笫四节 参加1954年防汛
---- 第五节 知识分子参军、授衔
---- 第六节 医院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简况
---- 第七节 收治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伤员
---- 第八节 整党
---- 第九节 评定职务、授军衔及改文职工作
---- 第十节 体制改革,精简整编
---- 第十一节 抢救急性中毒伤员
---- 第十二节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
---- 第十三节 活“烈士”李玉安应邀来院
---- 第十四节 组建介入治疗科
---- 第十五节 开展向1 0位从医50年的老专家学习活动
---- 第十六节 重奖成绩显著的科技人员
---- 第十七节 获全军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优胜单位称号
---- 第十八节 初评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分级管理标准
---- 第十九节 选调部分干部参加组建驻香港的部队医院
提供有关素材的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