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财政志

石嘴山市财政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石嘴山市财政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按照建立和完 善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地记述石嘴山市财政工作的历史与现状,力求思 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为石嘴山市第一部财政志书,上限追本溯源,下限至2010年底(个别图片截 至成书前)。遵循“详今略古,重在当代”的原则。重点记述建立市财政、特别是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变化。

内容时限: -2010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财政机构与体制
-- 第一章 财政机构
---- 第一节 市财政局
---- 第二节 市财政局职能科室
---- 第三节 市财政局事业单位
---- 第四节 市辖县区财政机构
-- 第二章 财政体制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财政体制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70年代财政体制
---- 第三节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财政体制
---- 第四节 21世纪初期财政体制
---- 第五节 市辖区财政体制
---- 第六节 乡镇财政体制
第二编 财政收入
-- 第一章 各历史时期财政收入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财政收入概况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70年代财政收入
---- 第三节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财政收入
---- 第四节 21世纪初财政收入
-- 第二章 农业各税收入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牧业税
---- 第三节 农林特产税
---- 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
---- 第五节 契税
-- 第三章 工商税收入
---- 第一节 税制沿革
---- 第二节 流转税
---- 第三节 所得税
---- 第四节 资源税
---- 第五节 财产及行为税
---- 第六节 特定目的税
---- 第七节 税源及税收收入
-- 第四章 企业收入
---- 第一节 上缴利润收入
---- 第二节 “利改税”后企业收入
---- 第三节 基本折旧基金
---- 第四节 企业其他收入
-- 第五章 专项基金及其他财政收入
---- 第一节 专项收入
---- 第二节 基金预算收入
---- 第三节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 第四节 国家预算调节 基金
---- 第五节 水利建设基金
---- 第六节 预算外资金
---- 第七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
---- 第八节 上级补助收入
-- 第六章 其他收入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行政事业性收费
---- 第三节 罚没收入
---- 第四节 公产收入
---- 第五节 杂项收入
-- 第七章 现行财政收入
---- 第一节 税收收入
---- 第二节 非税收入
---- 第三节 政府性基金收入
---- 第四节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 第五节 债务收入
---- 第六节 转移性收入
---- 第七节 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入
---- 第八节 太西煤价格调节 基金
-- 第八章 国债与建设集资
---- 第一节 公债与集资
---- 第二节 国库券和保值公债
---- 第三节 国债
-- 第九章 财源建设与培育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农业绿色财源培育
---- 第三节 企业骨干财源培育
---- 第四节 非公新兴财源培育
---- 第五节 21世纪初财源建设
第三编 财政支出
-- 第一章 各历史时期财政支出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财政支出概况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70年代财政支出
---- 第三节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财政支出
---- 第四节 21世纪初财政支出
-- 第二章 经济建设支出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基本建设投资
---- 第三节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流动资金
---- 第四节 工交商事业费
---- 第五节 科技三项费用
---- 第六节 农林水气事业费
---- 第七节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 第八节 农业综合开发和“三农”支出
---- 第九节 城市维护费支出
-- 第三章 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教育事业费
---- 第三节 科学事业费
---- 第四节 卫生事业费
---- 第五节 公费医疗经费
---- 第六节 文化事业费
---- 第七节 其他文教科卫事业费
-- 第四章 行政事业费支出
---- 第一节 行政事业经费
---- 第二节 公检法司经费
-- 第五章 财政补贴支出
---- 第一节 特定商品价格补贴
---- 第二节 城镇居民粮油副食品价格补贴
---- 第三节 政策性价格补贴
-- 第六章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优抚事业费
---- 第三节 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
---- 第四节 城镇职工安置费
-- 第七章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
---- 第一节 社会保障体系
---- 第二节 最低工资和下岗职工生活费保障
---- 第三节 就业和再就业救助
---- 第四节 失业职工救济保障
---- 第五节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
---- 第六节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七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第八节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第九节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
-- 第八章 专项基金和其他支出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国防战备费支出
---- 第三节 其他部门事业费
----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
---- 第五节 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 第六节 经济结构调整和节 能减排支出
---- 第七节 上解上级财政支出
---- 第八节 其他支出
-- 第九章 现行财政支出
---- 第一节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 第二节 国防及公共安全支出
---- 第三节 教科文体卫生支出
---- 第四节 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支出
---- 第五节 经济建设支出
---- 第六节 政府性基金支出
---- 第七节 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支出
---- 第八节 其他支出
第四编 财政财务管理
-- 第一章 财政预决算管理
---- 第一节 预算管理
---- 第二节 预算执行
---- 第三节 决算管理
---- 第四节 国库管理
-- 第二章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一节 预算外资金收支范围
----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 第三节 收支两条线管理
---- 第四节 收费征管体制改革
-- 第三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供给制财务管理
---- 第二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农业财务管理
---- 第五节 其他财物管理
-- 第四章 共同经费管理
---- 第一节 会议费财务管理
---- 第二节 差旅费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取暖费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公费医疗财务管理
-- 第五章 工商税征收管理
---- 第一节 征管权限
---- 第二节 税收征管
---- 第三节 21世纪初财税征管
-- 第六章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 第一节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 第二节 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管理
---- 第三节 社会发展基金管理
---- 第四节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 第五节 政府举债和贷款担保资金管理
---- 第六节 其他专项资金管理
-- 第七章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 第一节 会计集中核算管理
---- 第二节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 第八章 政府控购与政府采购管理
---- 第一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
---- 第二节 公车管理
---- 第三节 公话管理
---- 第四节 政府采购管理
-- 第九章 会计管理
---- 第一节 会计工作管理
---- 第二节 总预算会计
---- 第三节 税务征解会计
---- 第四节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 第五节 企业会计
---- 第六节 会计档案管理
第五编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 第一章 监管机构与监管原则
---- 第一节 市国有资产管理局
---- 第二节 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及原则
-- 第二章 国有资产基础管理
---- 第一节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三节 清产核资
-- 第三章 资产评估与企业改制
---- 第一节 资产评估管理
---- 第二节 企业改制与破产重组
-- 第四章 产权管理与产权交易
---- 第一节 产权管理
---- 第二节 资本市场建设
---- 第三节 国有资产拍卖处置
---- 第四节 产权交易
-- 第五章 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 第一节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第二节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第六编 财政监督检查
-- 第一章 财政监督
---- 第一节 财政监督制度
---- 第二节 公共财政监督
---- 第三节 财政专项资金监督
---- 第四节 财政监督监察工作
-- 第二章 专项监督检查
---- 第一节 清理“三小”
---- 第二节 冻结清理存款
---- 第三节 财产清查与平调退赔
---- 第四节 清理拖欠公款
---- 第五节 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 第六节 国营企业利润监交
第七编 组织与人事
-- 第一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二节 群众团体
-- 第二章 党群工作
---- 第一节 机关党建工作
---- 第二节 制度建设
---- 第三节 政治思想教育
---- 第四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五节 群众团体组织活动
-- 第三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干部培训和继续教育
---- 第三节 岗位责任制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
-- 第四章 普法与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普法教育和依法理财
----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五章 人物
---- 第一节 副处级以上干部简介
---- 第二节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录
---- 第三节 局机关在职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名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