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京剧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二、本志是《上海文化艺术志》的专业分志之一。以繁荣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为宗旨,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正确客观地反映上海地区京剧来源和发展的轨迹,体现时代特征。
三、本志记述时间上限为1863年上海有京调皮黄起,下限为1996年,个别地方延至1996年以后。
出版时间:
1999年12月
目录
封面
上海京剧志
图片
--
1 1867年来沪京班名伶夏奎章,左为其子夏月润
--
2 1876年《申报》首见京剧一词
--
3 早期著名京班茶园“老丹桂茶园”
--
1 王鸿寿
--
2 汪笑侬
--
3 民国初年文明戏演员参加京剧演出,左为汪优游,右为刘艺舟
--
4 1904年出版之《廿世纪大舞台》
--
1 新舞台演员合影
--
2 潘月樵
--
3 夏月珊、夏月润(《翠屏山》中饰杨雄、石秀)
--
4 新舞台外景
--
1 李桂春(《凤凰山》中饰薛礼)
--
2 赵如泉(《宏碧缘》中饰花振芳)
--
3 林树森(饰关羽)
--
4 冯子和(《血泪碑》中饰梁如珍)
--
5 欧阳予倩(新剧《家庭恩怨记》中饰小桃红)
--
1 1908年首演之时装戏《黑籍冤魂》
--
2 1910年首演之时装戏《新茶花》
--
3 1925年《申报》广告首次刊登京剧导演名称
--
4 《桃花扇》导演欧阳予倩(左一)与该剧主演金素琴、金素雯等人合影
--
1 上海伶界联合会残碑
--
2 潘月樵证件照
--
3 北平梨园公会欢迎周信芳、周五宝等人抵平
--
4 冯子和等人义演广告
--
5 1931年各地名伶(部分)在上海留影
--
1 30年代天蟾舞台外景
--
2 30年代周信芳、王芸芳与沪上部分票友合影
--
4 1937年8月上海京剧界抗敌救亡协会召开成立大会,田汉、于伶、杨帆等人与京剧艺人合影
--
5 抗日战争期间演出《明末遗恨》周信芳饰崇祯帝 刘韻芳饰王承恩
--
6 田汉赠周信芳诗
--
1 《四进士》中饰宋士杰
--
2 《徐策跑城》中饰徐策
--
3 《萧何月下追韩信》中饰萧何
--
1 盖叫天在《楚汉相争》中饰楚霸王
--
2 盖叫天在《快活林》中饰武松
--
3 黄桂秋在《蝴蝶媒》中饰胡玉莲
--
4 刘斌昆在《武十回》中饰武大郎
--
1 李如春在《包公》中饰包拯
--
2 俞振飞、言慧珠在《奇双会》中饰赵宠、桂枝
--
3 童芷苓、王熙春、童祥苓在《尤三姐》中饰尤三姐、尤二姐、贾琏
--
4 李玉茹在《梅妃》中饰梅妃
--
1 纪玉良在《金水桥》中饰唐太宗
--
2 王少楼在《封神榜》中饰殷郊
--
3 王金璐在《雁荡山》中饰孟海公
--
4 陈大蓡在《中山狼》中饰东郭先生
--
5 张美娟在《虹桥赠珠》中饰凌波仙子
--
6 张文涓在《法场换子》中饰徐策
--
1 《海瑞上疏》周信芳饰海瑞 李桐森饰嘉靖帝
--
2 《黑旋风李逵》王正屏饰李逵 汪正华饰宋江
--
3 《澶渊之盟》周信芳饰寇准 赵晓岚饰萧太后
--
4 《七侠五义》李仲林饰白玉堂
--
5 《封神榜》李瑞来饰纣王
--
1 《杨家寨》迟世恭饰杨继业 筱高雪樵饰杨大郎
--
2 《美猴王》小王桂卿,小三王桂卿主演
--
3 《拾玉镯》小毛剑秋饰孙玉姣
--
4 《八大锤》粱斌饰陆文龙
--
5 《郑成功》顾忆萱饰郑成功
--
6 《红娘》陆正红饰红娘
--
7 《借扇》陈正柱饰孙悟空 华华饰铁扇公主
--
1 1953年周信芳赴朝鲜演出时与贺龙司令员等合影
--
3 1954年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访问缅甸,缅甸总理吴努接见张美娟
--
4 1956年苏联“马特洛索夫英雄团”欢迎上海京剧院演出团,周信芳致词答谢
--
2 1955年上海京剧院建院,田汉来院祝贺
--
5 1954年周信芳、吴石坚、李玉茹等在佛子岑水库工地演出后与工程指挥部成员合影
--
6 童芷苓在舰艇上为海军官兵演唱
--
1 1956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出席招待苏加诺总统来华访问晚会,演出结束后上台接见演员
--
2 1964年毛泽东观看《智取威虎山》后,上台接见演员
--
3 1971年周恩来接见《龙江颂》剧组人员
--
1 1951年,周恩来总理为周信芳演剧50年题词
--
2 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纪念周信芳演剧生活60年演出后,上台和周信芳握手
--
3 1956年,盖叫天在“纪念盖叫天舞台生活60周年”大会上讲话
--
4 1955年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周年纪念时,梅兰芳,周信芳合演《二堂舍子》
--
5 1953年赴朝慰问演出时,周信芳、马连良合演《群英会》
--
1 《红色风暴》霍畲涛饰林祥谦 张信忠饰施洋 李松达饰曾玉良
--
2 《白毛女》魏朔峰饰大春 张君屏饰喜儿
--
3 《赵一曼》童芷苓饰赵一曼 艾世菊饰林宽重
--
4 《激战城隍庙》孙鹏志饰余毅正 张南云饰申七娘
--
5 《柜台》言少朋饰杨正林 张少楼饰李玉秀
--
1 《审椅子》李玉茹饰何金花 伊鸣铎饰王老五
--
2 《送肥记》童芷苓饰钱二嫂 沈金波饰钱二哥
--
3 《智取威虎山》童祥苓饰杨子荣 沈金波饰参谋长 施正泉饰李勇奇 齐淑芳饰常宝 贺永华饰座山雕
--
4 《海港》李丽芳饰方海珍 赵文奎饰高志扬
--
5 《龙江颂》李炳淑饰江水英
--
1 《谭嗣同》张学津饰谭嗣同 李长春饰袁世凯
--
2 《宅剑归鞘》李丽芳饰潘天云 王文军饰伊藤志雄
--
3 《黑水英魂》王健英饰乌兰 朱文虎饰银玛
--
4 《青丝恨》李占华饰穆桂英 黄正勤饰王魁 孙鹏志饰王中
--
5 《刘姥姥与王熙凤》孙正阳饰刘姥姥 张南云饰王熙凤 王梦云饰贾母
--
1 《盘丝洞》方小亚饰女王、蜘蛛精赵国华饰孙悟空
--
2 《乾隆下江南》关怀饰乾隆 夏慧华饰徐小玉
--
3 《潘月樵传奇》关怀饰潘月樵
--
4 《曹操与杨修》尚长荣饰曹操 言兴朋饰杨修
--
1 头本《狸猫换太子》史敏饰寇珠 陈少云饰陈琳
--
2 《夜探浮山》奚中路饰贺天保
--
3 三本《狸猫换太子》唐元才饰包拯 胡璇饰李妃
--
4 李军在《战太平》中饰花云
--
5 何澍任《歧土梦》中饰上官蒙
--
6 严庆谷在《三盗九龙杯》中饰杨香武
--
1 1988年12月江泽民观看《曹操与杨修》后接见演员
--
2 1993年朱镕基观看《扈三娘与王英》后接见演员
--
3 1989年1月李瑞环接见上海演员参加天津新剧目会演
--
1 60年代访日演出
--
2 90年代赴港演出时留影
--
3 90年代访瑞典演出
--
4 90年代赴台湾演出时留影
--
5 1995年马科导演在瑞典为外国演员排《仲夏夜之梦》
--
1 1994年天蟾京剧中心成立会场全景
--
2 1994年逸夫舞台开台,(右起)陈至立、高占祥、邵逸夫、张君秋剪彩
--
3 1995年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闭幕式全景
--
4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周信芳之子周少麟在闭幕式上合作演出《打渔杀家》
--
1 1983年李炳淑、陆柏平等在浙江义乌演出
--
2 1988年“中国南派京剧研讨会”之部分场景
--
3 1995年“京剧走向青年”活动中,青年学生争请尚长荣签名
--
4 1996年“上海京剧万里行”全体人员合影
--
1 上海戏剧学校总务主任俞云谷与部分学生
--
2 上海戏剧学校学生演出《四五花洞》
--
3 盖叫天在上海市戏曲学校教戏
--
4 魏莲芳在上海市戏曲学校授课
--
5 上海市戏曲学校京昆剧实验剧团演出《杨门女将》李炳淑饰穆桂英 孙花满饰余太君
--
6 上海青年剧团赴港演出照集锦
--
1 朱镕基参加上海国际京剧票房活动
--
2 香港票友李尤婉云在逸夫舞台演出《穆桂英挂帅》
--
3 “司麦脱杯京剧票房群英会”演出《大登殿》
--
4 上海京昆之友社社员演出后合影
--
5 梅派艺术研究小组在活动
--
1 解放前机关布景图
--
2 解放后机关布景设计图
--
3 《曹操与杨修》中二道幕设计图
--
1 纣王
--
2 南宫长万
--
3 约瑟芬
--
4 时装造型
--
5 孙悟空 张(翼鹏)派
--
6 乾隆帝服装
--
7 疯僧
--
8 关羽脸谱
--
9 包拯脸谱
--
10 孙悟空脸谱 郑(法祥)派
--
11 “二百五”脸谱
--
头饰
--
1 改良靠
--
2 金鱼仙子服饰
--
3 改良宫衣
--
4 刀枪把子
--
5 方靠旗
--
6 盔帽
--
1 清末《图画时报》中之京剧画
--
2 国画京剧画
--
3 上海出版之京剧书刊
--
4 老戏单
--
5 报纸剧目广告
--
6 香烟牌子
--
7 奖牌、奖状
《上海京剧志》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科班
----
李毛儿女伶科班
----
小金台科班
----
芳字科班
----
福字科班
----
喜临堂科班
----
厉家班
--
第二节 戏校(学校)
----
上海榛苓小学
----
春航义务学校
----
私立夏声戏剧学校
----
上海戏剧学校
----
中华国剧学校
----
华东戏曲实验学校
----
上海市戏曲学校
----
上海京剧院学馆
----
上海市新华京剧团学馆
----
黄浦区戏曲学校
----
上海五七京剧演员训练班
----
上海京剧院业余艺术学校
--
第三节 班社与院团
----
大世界大、小京班
----
移风社
----
中华剧团
----
华东京剧团
----
上海市人民京剧团
----
华东戏曲研究院
----
华东京剧实验剧团
----
上海京剧院
----
上海京剧院所属演出团
----
秋声京剧团
----
新华京剧团
----
新民京剧团
----
黄浦京剧团
----
上海青年京昆剧团
----
附:1949年后民营职业剧团简表
--
第四节 票房(社)及业余京剧组织
----
盛世元音
----
雅歌集
----
久记社
----
上海铁路京剧爱好者协会
----
恒社票房
----
兰社
----
律和票房
----
大同票房
----
上海银行京剧部
----
湖社
----
麒社
----
艺社
----
卢湾区京剧协会
----
上海市工人艺术团京剧团
----
复旦大学京剧队
----
同济大学业余京剧团
----
上海师范大学京剧之友社
----
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京剧队
----
黄浦区京昆剧之友社
----
上海市戏曲学校京剧茶座
----
上海市京剧爱好者联谊会
----
上海国际京剧票房
----
附:
------
京剧票房简表
------
郊县京剧票房简表
------
业余京剧组织简表
--
第五节 行会、协会、研究团体
----
梨园公所
----
上海伶界联合会
----
上海国剧艺术保存社
----
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歌剧部
----
艺友座谈会
----
上海市京剧改进协会
----
周信芳艺术研究会
--
第六节 戏装、道具、乐器作坊、工厂和租借部
----
王顺泰戏衣庄
----
南恒泰彩靴店
----
吕顺昌胡琴店
----
徐大个戏帽铺
----
周顺兴刀枪店
----
柯同椿戏具店
----
天昌戏衣店
----
凤鸣斋板鼓店
----
上海京剧院舞美工场
----
上海戏剧刀枪厂
----
上海京剧服装服务队
----
上海戏剧服装用品厂
----
德谊堂衣箱(赵家衣箱)
----
双玉堂箱
----
金玉堂箱
----
附:灯光器材、布景出租业一览表
第二章 剧目
--
第一节 整本戏、小戏、折子戏
----
杀四门
----
投军别窑
----
驱车战将
----
斩经堂
----
春秋配
----
虹桥赠珠
----
雪拥蓝关
----
水淹七军
----
十八扯
----
乌龙院
----
四进士
----
白蛇传
----
别官·祭江
----
武松
----
拿谢虎
----
劈山救母
----
大劈棺
----
红梅阁
----
盘丝洞
----
徐策跑城
----
洛阳桥
----
贵妃醉酒
----
百花公主
----
桃花扇
----
黄飞虎反五关
----
刀劈三关
----
亡蜀恨
----
博浪锥
----
张汶祥刺马
----
清风亭
----
明末遗恨
----
拿破仑
----
纺棉花
----
马前泼水
----
戏迷传
----
文天祥
----
宋教仁
----
黑奴吁天录
----
黛玉葬花
----
篡位大汉奸
----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
----
宝蟾送酒
----
馒头庵
----
红菱艳
----
武则天
----
学拳打金刚
----
华伦夫人之职业
----
失足恨
----
武松与潘金莲
----
董小宛
----
梁红玉
----
香妃恨
----
信义村
----
红娘子
----
黄泥岗
----
东郭先生
----
信陵君
----
黑旋风李逵
----
红色风暴
----
赵一曼
----
智取威虎山
----
平原游击队
----
唱戏的人
----
义责王魁
----
淝水之战
----
海瑞
----
海瑞上疏
----
踏破东海千层浪(战海浪)
----
晴雯
----
唐赛儿
----
火凤凰
----
梅妃
----
尤三姐
----
澶渊之盟
----
激战城隍庙
----
审椅子
----
送肥记
----
社长的女儿
----
龙江颂
----
柜台
----
海港
----
南方战歌
----
南海长城(磐石湾)
----
甲午海战
----
汉宫春秋
----
黑水英魂
----
刑场上的婚礼
----
玉梅闹婚
----
谭嗣同
----
宝剑归鞘
----
红楼十二官
----
青丝恨
----
孽缘记
----
曹操与杨修
----
潘月樵传奇
----
扈三娘与王英
----
歧王梦
----
附:解放以来创编、移植、整理剧目略表
--
第二节 连台本戏
----
塔子沟
----
狸猫换太子
----
宏碧缘
----
封神榜
----
七侠五义
----
西游记
----
铁公鸡
----
查潘斗胜
----
瓜种兰因
----
潘烈士投海
----
三门街
----
黑籍冤魂
----
新茶花
----
血泪碑
----
乾隆下江南
----
走麦城
----
红蝴蝶
----
就是我
----
济公活佛
----
枪毙阎瑞生
----
石头人招亲
----
徽钦二帝
----
汉刘邦统一灭秦楚
----
开天辟地
----
黄慧如与陆根荣
----
火烧红莲寺
----
怪侠欧阳德
----
红羊豪侠传
----
文素臣
----
太平天国
----
水泊梁山
----
附:解放前连台本戏演出情况简表
第三章 导演
--
第一节 导演体制沿革
----
排戏人
----
导演(兼主演)
----
专职导演
--
第二节 导演剧目选例
----
华丽缘
----
黑旋风李逵
----
封神榜(头本)
----
义责王魁
----
谭嗣同
----
青丝恨
----
曹操与杨修
第四章 表演
--
第一节 行当与演员表演艺术
----
行当
----
王鸿寿
----
汪笑侬
----
潘月樵
----
麒派
----
盖派
----
郑法祥
----
张翼鹏
----
俞振飞
----
冯子和
----
欧阳予倩
----
南方四大名旦
----
大奎官等与武净“三利”
----
江南名丑
--
第二节 特技与功夫
----
十杆枪
----
化学把子
----
丑行基本功
----
宝剑入鞘
----
乾坤圈
----
筋斗
----
滚钉板
----
跳板滑雪
--
第三节 表演选例
----
一箭仇
----
十八扯
----
十字坡
----
小放牛
----
马前泼水
----
尤三姐
----
乌龙院·闹院
----
乌龙院·下书
----
乌龙院·杀惜
----
火凤凰
----
目连救母
----
百花赠剑
----
连升店
----
妻党同恶报
----
金玉奴
----
周瑜归天
----
拾玉镯
----
恶虎村
----
清风亭
----
雅观楼
----
紫竹林
----
智取威虎山
----
曹操与杨修
第五章 音乐
--
第一节 音乐唱腔与伴奏
----
唱腔
----
乐队
----
作曲和乐师
--
第二节 演员的演唱艺术
----
汪笑侬
----
冯子和
----
周信芳
----
黄桂秋
--
第三节 谱例
----
《孟姜女》选段
----
《骂阎罗》选段
----
《萧何月下追韩信》选段
----
改良《探阴山》选段
----
《别宫·祭江》选段
----
《监酒令》选段
----
《打虎上山》前奏曲
----
《赵一曼》选段
----
《乌龙院·下书》锣鼓谱
第六章 舞台美术
--
第一节 化妆
----
俊扮
----
脸谱、面具
----
髯口
----
发式与头饰
--
第二节 服装、道具
----
衣箱
----
行头
----
服装设计
----
盔头
----
靴鞋
--
第三节 舞台美术和舞台装置
----
灯彩戏
----
机关布景
----
写意与写实布景
----
灯光
----
音响
----
幻灯
----
火彩
第七章 剧团管理
--
第一节 组织体制
----
名角挑班制
----
班园一体制
----
股份制
----
共和班
----
集体所有制剧团经理(团长)负责制
----
国营剧团党委(总支、支部)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
承包责任制
----
院长负责制
--
第二节 经济管理
----
出资成班(剧团)
----
工资制度
第八章 演出场所、类型、习俗
--
第一节 演出场所
----
满庭芳
----
丹桂茶园
----
金桂轩
----
大观茶园
----
天仙茶园
----
桂仙茶园
----
群仙茶园
----
新舞台
----
大舞台
----
天蟾舞台
----
亦舞台
----
共舞台
----
丹桂第一台
----
更新舞台
----
黄金大戏院
----
中国大戏院
----
卡尔登大戏院
----
皇后大戏院
----
逸夫舞台
----
附:上海京剧演出场所情况一览表
----
新世界游乐场
----
高乐歌场
----
大世界游乐场
----
乾坤大剧场
----
先施乐园
----
天韵楼永安剧场
----
大新游乐场
----
新新公司游乐场
----
福安公司游乐场
----
附:上海地区游乐场情况一览表
--
第二节 各种类型的演出
----
庙会戏、行业戏
----
堂会戏
----
义务戏、搭桌戏
----
对台戏
----
两下锅
----
两头红
----
群芳会(唱)
----
纪念演出
----
晚会演出
----
巡回演出
----
慰问演出
----
下厂、下乡、下部队
----
访问演出与外事商业演出
----
播音演出、电视演出
----
星期戏曲广播会
----
京剧卡拉OK
----
京剧茶座
----
京歌
----
附:建国后上海京剧出国(境)演出情况表
--
第三节 演出习俗与谚语
----
演出习俗
----
戏曲谚语
第九章 专记、轶闻
--
第一节 专记
----
扬州、里下河徽班与水路班子
----
伶界商团攻打江南制造局
----
《新青年》关于戏剧改良的讨论
----
周信芳与田汉等文化人的交往
----
“抗捐”和“拒绝艺员登记”斗争
----
华东京剧团进上海之前
----
上海京剧界抗美援朝义演
----
麒派艺术进修班始末
----
京剧新谱沪港谊
----
梅兰芳、周信芳诞生百年纪念活动
----
京剧走向青年
----
上海京剧万里行
--
第二节 轶闻
----
谭鑫培六到上海
----
梅兰芳在上海
----
尚小云接触海派排演新戏
----
苟慧生沪上试演《盘丝洞》
----
程砚秋申江长驻《女儿心》
----
上海评论四大名旦
----
马连良与上海京剧舞台
----
言菊朋七下申城
----
“金霸王”红遍春申
----
唐韵笙倾倒上海观众
----
关肃霜的上海乡情
----
袁世海、裘盛戎与“麒派”
----
邓小平看言派京剧
----
下农村练出高难技巧
第十章 书刊与出版物
--
第一节 报刊杂志
----
二十世纪大舞台
----
图画剧报
----
歌场新月
----
罗宾汉
----
雅歌
----
戏剧月刊
----
梨园公报
----
戏世界
----
戏曲旬刊
----
半月剧刊
----
平剧汇刊
----
戏剧周报
----
十日戏剧
----
半月戏剧
----
戏报
----
戏剧春秋
----
大众戏曲
----
上海戏剧
----
附:上海有关京剧戏曲(文艺)期刊、报纸简表
--
第二节 专著、剧本汇编及唱片
----
梨园声价录
----
海上梨园新历史
----
啸虹轩剧谈
----
戏考
----
菊部丛刊
----
春航集
----
京剧二百年之历史
----
菊部丛谭
----
大戏考
----
二黄寻声谱
----
清代伶官传
----
戏典
----
最新详注戏考
----
谭鑫培全集
----
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选集
----
京剧剧目初探
----
汪笑侬戏曲集
----
京剧曲调
----
京剧前辈艺人回忆录
----
粉墨春秋
----
赵喇嘛京胡曲谱
----
京剧字韵
----
传统剧目汇编(京剧1~26集)
----
京剧小戏考
----
谈麒派艺术
----
戏曲斤斗练习方法
----
京剧流派欣赏
----
荀慧生演出剧本选集
----
戏曲龙套教材
----
谈悟空戏表演艺术
----
荀慧生演剧散论
----
京剧声韵
----
京剧现代戏唱片曲谱选
----
京剧新戏考
----
革命样板戏评论集
----
新编大戏考
----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
小生旧闻录
----
周信芳文集
----
周信芳艺术评论集
----
梅兰芳唱腔集
----
京剧声乐研究
----
欧阳予倩戏剧论文集
----
黄裳论剧杂文
----
中国戏曲理论研究文选
----
翁偶虹戏曲论文集
----
俞振飞艺术论集
----
戏谚一千条
----
周信芳演出剧本唱腔集
----
程砚秋唱腔集
----
红氍毹上
----
京剧音韵探究
----
京剧锣鼓演奏法
----
戏曲菁英(上)
----
京剧余派老生唱腔集
----
京剧群曲汇编
----
中国京剧史(上卷、中卷)
----
周信芳艺术评论集(续编)
----
周信芳与麒派艺术
----
附:
------
有关京剧专著、书籍简表
------
中国唱片厂库存新中国成立前唱片模版简表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唱片厂(公司)灌制唱片简表
--
第三节 电影和电视剧
----
上海摄制的京剧影片
----
上海京剧演员参加外地摄制的影片
----
上海摄制的京剧电视剧
----
上海演员参加外地拍摄的京剧电视剧
第十一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记
----
夏氏家族(夏奎章 、夏月珊、夏月润)
----
孟氏家族(孟七、孟小冬)
----
李氏家族(李永福、李吉来、李瑞来)
----
周来全、周五宝父子
----
景四宝
----
刘维忠
----
郑长泰、郑法祥父子
----
张国泰
----
孙春恒
----
王鸿寿
----
赵嵩绶
----
沈韵秋
----
李春来
----
汪笑侬
----
张润泉
----
冯志奎
----
熊文通
----
牛松山
----
刘永春
----
孙玉声
----
林绍琴
----
贵俊卿
----
潘月樵
----
吕月樵
----
张桂轩
----
陈道安
----
孙履安
----
林老拙
----
江梦花
----
冯小隐、冯叔鸾兄弟
----
杜文林
----
赵如泉
----
王益芳
----
盖三省
----
毛韵珂、毛剑秋父女
----
李桂春
----
陈秀华
----
张聿光
----
周筱卿
----
何润初
----
应宝莲
----
苗胜春
----
冯子和
----
盖叫天
----
欧阳予倩
----
罗亮生
----
贾璧云
----
韩金奎
----
张肖伧
----
常春恒
----
刘豁公
----
徐毓敏
----
产保福
----
杨四立
----
杨尘因
----
程君谋
----
李桂芳
----
赵君玉
----
梅兰芳
----
刘奎官
----
白玉昆
----
周信芳
----
王兰芳
----
张聊止
----
何月山
----
苏雪安
----
林树森
----
朱瘦竹
----
露兰春
----
张文艳
----
赵济羹
----
王桂卿
----
徐慕云
----
高雪樵
----
小杨月楼
----
刘筱衡
----
赵桐珊
----
郑过宜
----
俞振飞
----
刘斌昆
----
周玑璋
----
王芸芳
----
陈富瑞
----
郑文标
----
王虎辰
----
黄桂秋
----
郭坤泉
----
吕仲
----
徐筱汀
----
黄玉麟
----
杨畹农
----
李宝槐
----
张翼鹏
----
王燮元
----
林鹏程
----
郭翛翛
----
黎秋觉
----
杨小佩
----
赵培鑫
----
吕君樵
----
李家载
----
金素雯
----
赵德钰
----
言少朋
----
徐杏桃
----
许铁生
----
言慧珠
----
沈雁西
----
张森林
----
童芷苓
----
幸熙
----
赵晓岚
----
张美娟
----
胡冠时
--
第二节 名录
----
获市以上演出奖励名录
----
获市以上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名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