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县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中宁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公元前114-1985
出版时间:
1994年07月
目录
封面
中宁县志
中宁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中宁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员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大事记
概述
第一卷自然环境志
--
第一篇地质
----
第一节构造
----
第二节地层
----
第三节史前生物化石
----
第四节地震地质
--
第二篇地貌
----
第一节黄河冲积平原
----
第二节清水河下游洪积平原
----
第三节天景山、米钵山山地
----
第四节牛首山——烟洞山山地丘陵
----
第五节中宁北山山地
--
第三篇气候
----
第一节气温
----
第二节降水
----
第三节蒸发量
----
第四节风沙
----
第五节霜
----
第六节灾害性天气
--
第四篇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五篇土壤
----
第一节土壤类型
----
第二节土壤肥力
--
第六篇植被和野生动物
----
第一节植被
----
第二节野生动物
--
第七篇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光热资源
----
第三节水资源
----
第四节矿产资源
----
第五节生物资源
--
第八篇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冰雹
----
第三节旱灾
----
第四节风灾
----
第五节冷冻害
----
第六节病虫害
----
第七节地震
第二卷人口志
--
第一篇人口规模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三节人口密度
--
第二篇人口变动
----
第一节自然变动
----
第二节机械变动
--
第三篇人口构成
----
第一节年龄构成
----
第二节性别构成
----
第三节民族构成
----
第四节文化构成
----
第五节职业构成
--
第四篇婚姻 生育 家庭
----
第一节婚姻和生育
----
第二节家庭
--
第五篇计划生育
----
第一节宣传和机构
----
第二节节育技术措施
----
第三节地方法规
第三卷行政建置志
--
第一篇州 县建置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置县纪事
------
附:中卫、中宁分县总图
----
第三节县域变迁
--
第二篇行政区划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
第二节解放以来的行政区划
------
附:宁夏省中宁县行政区划图
--
第三篇政区概况
----
第一节城关镇
----
第二节各乡、地区、吊庄
----
第三节自治区属国营农场
--
第四篇地名考录
----
第一节眴卷县故治考
----
第二节丰安县故治考
----
第三节沙泉驿故址考
----
第四节边远地名考录
----
第五节历史地名录
第四卷城乡建设志
--
第一篇县城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县署
----
第三节街道
----
第四节公共设施
--
第二篇集镇
----
第一节新堡
----
第二节鸣沙
----
第三节石空
----
第四节古城
----
第五节恩和堡
----
第六节枣园堡
----
第七节渠口堡
----
第八节长农
--
第三篇乡村
--
第四篇建筑业
----
第一节施工队伍
----
第二节建筑设计
----
第三节质量监督
--
第五篇房产业
----
第一节公房建设
----
第二节房产管理
--
第六篇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状况
----
第二节污染防治
第五卷党派 群众团体志
--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党在中宁的早期活动
----
第二节中共宁夏工委中宁支部
----
第三节边区党组织与中宁的联络
----
第四节党员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
第五节中共中宁县委员会
----
第六节县委工作机构
----
第七节基层组织和党员
--
第二篇中国国民党及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一节国民党中宁县党部
----
第二节三青团中宁县团部
--
第三篇民主党派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宁县支部
----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中宁县支部
--
第四篇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会
----
第二节农会
----
第三节共青团
----
第四节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工商界团体
第六卷政权 政协志
--
第一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选举
--
第二篇政府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县政府
----
第二节中宁县人民政府
----
第三节县人民政府所属机构
----
第四节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三篇检查院 法院
----
第一节检察院
----
第二节法院
--
第四篇人民政协
----
第一节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工作和机构
第七卷政务志
--
第一篇公安
----
第一节公安机构
----
第二节社会治安、消防
----
第三节户籍管理
----
第四节取缔反动会道门
--
第二篇司法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人民调解
----
第三节公证、律师业务
--
第三篇民政
----
第一节烈士的褒扬和抚恤
----
第二节军烈属的优待和补助
----
第三节社会救济
----
第四节社会福利
----
第五节抗灾救灾
----
第六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七节迁移安置
----
第八节禁烟和改造游民
--
第四篇劳动人事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职工队伍
----
第三节干部队伍
----
第四节工资
----
第五节劳动保护
--
第五篇档案 来信来防
----
第一节档案
----
第二节来信来访
第八卷军事志
--
第一篇战事
----
第一节古代战事
----
第二节近战战事
----
第三节现代战事
--
第二篇武备
----
第一节军事设施
----
第二节古代防务
----
第三节民国防务
----
第四节当代防务
--
第三篇兵役
----
第一节古代兵役
----
第二节民国兵役
----
第三节当代兵役
第九卷水利志
--
第一篇河南老灌区
----
第一节七星渠沿革
----
第二节七星渠中宁段干渠设施
----
第三节七星渠的支干渠
----
第四节七星渠的支渠
----
第五节七星渠干渠扬水站
----
第六节北滩渠
----
第七节机井
----
第八节灌溉面积
--
第二篇河北灌区
----
第一节跃进渠的修建
----
第二节干渠建筑物
----
第三节旧渠裁并
----
第四节支渠
----
第五节扬水站
----
第六节灌溉面积
--
第三篇长山头扬灌区
----
第一节固海渠中宁段
----
第二节同心渠
----
第三节泉、井、洪灌溉
--
第四篇排水
----
第一节南河沟
----
第二节北河沟
----
第三节河北灌区干支沟
----
第四节农田排水网络
--
第五篇治河治山
----
第一节黄河治理
----
第二节长山头水库
----
第三节清水河改道工程
----
第四节山区泉、井
----
第五节水土保持
--
第六篇管理
----
第一节灌溉管理
----
第二节渠道养护
----
第三节水利经费
----
第四节管理机构
第十卷农业志
--
第一篇农业体制
----
第一节封建经济关系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互助组、合作社
----
第四节农村人民公社
----
第五节人民公社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六节县办农场
----
第七节自治区属国营农场
--
第二篇耕地
----
第一节耕地开发
----
第二节园田建设
----
第三节土地管理
--
第三篇农作物
----
第一节品种
----
第二节种植面积
----
第三节产量
--
第四篇农技农艺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肥料
----
第三节栽培技术
----
第四节防治病、虫、草害
--
第五篇农业机具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改良农具
----
第三节农业机械
--
第六篇管理机构
----
第一节县属行政机构
----
第二节县属经营管理机构
----
第三节自治区国营渠口农场
----
第四节自治区国营长山头机械化农场
第十一卷枸杞志
--
第一篇品质 用途
----
第一节营养成分
----
第二节药用
----
第三节食用
--
第二篇栽培品种
----
第一节栽培简史
----
第二节良种特征
----
第三节园地分布
--
第三篇茨园建设
----
第一节园地条件
----
第二节育苗
----
第三节定植
--
第四篇茨园管理
----
第一节园地耕作
----
第二节施肥
----
第三节灌水
----
第四节整形修剪
----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秋果生产管理
--
第五篇采收 加工
----
第一节采收
----
第二节分等包装
--
第六篇经济效益
----
第一节产量、产值
----
第二节经销
----
第三节茨乡收益
第十二卷林业志
--
第一篇植树造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成片造林
----
第三节农田林网
----
第四节四旁植树
--
第二篇果树
----
第一节苹果
----
第二节红枣
----
第三节杂果
--
第三篇林场
----
第一节国营林场
----
第二节集体林场
--
第四篇林木管护
----
第一节山林权属
----
第二节林政管理
----
第三节防治病虫害
----
第四节管理机构
第十三卷畜牧 养殖志
--
第一篇草场
----
第一节草场类型
----
第二节草场管理
--
第二篇畜禽饲养
----
第一节畜禽种类
----
第二节饲养管理
--
第三篇渔业
----
第一节天然捕捞
----
第二节人工放养
--
第四篇养蜂
--
第五篇管理机构
----
第一节畜牧管理机构
----
第二节渔业经营管理机构
第十四卷工业志
--
第一篇结构与布局
----
第一节行业结构
----
第二节主要产品
----
第三节工业布局
--
第二篇国营工业
----
第一节县属企业
----
第二节部属、自治区属企业
--
第三篇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一节二轻工业
----
第二节乡办工业
----
第三节镇办工业
--
第四篇私营工业
----
第一节采煤业
----
第二节纺织业
----
第三节砖瓦业
--
第五篇管理机构
----
第一节县属机构
----
第二节自治区属机构
第十五卷交通 邮电志
--
第一篇交通线路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部管、自治区管公路
----
第三节县(乡)管公路
----
第四节铁路
----
第五节航道
----
第六节管道
--
第二篇交通设施
----
第一节桥梁
----
第二节渡口
----
第三节运输站点
--
第三篇运输
----
第一节运输工具
----
第二节国营运输
----
第三节集体运输
----
第四节个体运输
----
第五节车辆维修保养
--
第四篇公路交通管理
----
第一节道路养护
----
第二节交通监理
----
第三节管理机构
--
第五篇邮电
----
第一节驿传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
第四节经营管理机构
第十六卷商业志
--
第一篇商品购销
----
第一节粮油
----
第二节农业生产资料
----
第三节石油
----
第四节主要土特产品
----
第五节肉、菜、副食品
----
第六节日用工业品
----
第七节医药
--
第二篇商业体制
----
第一节国营商业系统
----
第二节国营粮食系统
----
第三节国营农业机械供应公司
----
第四节自治区所属各国营公司
----
第五节供销合作社
----
第六节集体店、组
----
第七节私营商业
--
第三篇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四篇农贸市场
第十七卷财税 金融志
--
第一篇财政
----
第一节财政收入
----
第二节财政支出
----
第三节监察审计
--
第二篇税务
----
第一节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税
----
第三节税务机构
--
第三篇金融
----
第一节货币
----
第二节农村信贷
----
第三节工商信贷
----
第四节储蓄
----
第五节公债、国库券
----
第六节保险
----
第七节金融机构
第十八卷国民经济管理志
--
第一篇计划管理
----
第一节五年计划
----
第二节中长期计划
----
第三节基本建设与产业结构
----
第四节物资管理
----
第五节管理机构
--
第二篇物价
----
第一节市场物价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篇工商行政
----
第一节工商企业登记
----
第二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三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经济检查
----
第五节管理机构
--
第四篇计量
----
第一节计量制度
----
第二节计量管理
第十九卷教育志
--
第一篇教育制度沿革
----
第一节社学、私熟、义学
----
第二节学堂、学校
--
第二篇教育行政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管理体制
--
第三篇幼儿教育
----
第一节幼儿园
----
第二节学前班
--
第四篇小学教育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教学、教研活动
--
第五篇中学教育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完全中学简介
--
第六篇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职业教育
----
第二节师范教育
----
第三节农业教育
----
第四节“大跃进”、“文革”时期的县办院校
--
第七篇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扫盲教育
----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教师函授教育
----
第四节广播电视教育
--
第八篇教师
----
第一节队伍状况
----
第二节培养、培训、进修
--
第九篇经费 设施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设施
第二十卷科技志
--
第一篇科技试验及成果
----
第一节科技试验
----
第二节科技成果
--
第二篇科技服务
----
第一节水文测报
----
第二节气象测报
----
第三节地震监测
--
第三篇科技队伍
--
第四篇科技机构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科研机构
----
第三节科技团体
第廿一卷文化新闻志
--
第一篇群众文化
----
第一节群众文化机构
----
第二节群众文艺活动
--
第二篇戏剧
----
第一节秦腔和眉户戏
----
第二节皮影戏
--
第三篇广播电影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影
----
第三节电视
--
第四篇图书著述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著述
--
第五篇文物名胜
----
第一节古遗址
----
第二节古建筑
----
第三节古墓葬
----
第四节金石
----
第五节馆藏文物
----
第六节名胜
第廿二卷卫生志
--
第一篇卫生防疫
----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计划免疫
----
第四节卫生防疫单位
----
第五节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篇医疗
----
第一节中医医疗
----
第二节西医医疗
----
第三节医疗单位
----
第四节医疗制度
----
第五节医政、药政管理
--
第三篇妇幼保健
----
第一节新法接生
----
第二节妇科病查治
----
第三节幼儿保健
----
第四节妇幼保健单位
第廿三卷体育志
--
第一篇学校体育
----
第一节中学体育
----
第二节小学体育
----
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
--
第二篇群众体育
----
第一节职工体育
----
第二节农村体育
----
第三节老年人体育
--
第三篇传统体育
----
第一节武术
----
第二节其它
--
第四篇体育竞赛
----
第一节参加省、区竞赛情况
----
第二节县运动会
--
第五篇机构 设施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设施
第廿四卷民族民情志
--
第一篇民族
----
第一节汉族
----
第二节回族
----
第三节东乡、满、蒙古等族
--
第二篇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伊斯兰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道教、基督教
--
第三篇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四篇风俗
----
第一节汉族风俗
----
第二节回族风俗
--
第五篇方言
----
第一节语音系统
----
第二节常用特殊词语
----
第三节语法特点
--
第六篇谣谚
----
第一节歌谣
----
第二节谚语
第廿五卷人物志
--
第一篇人物传
----
钮廷彩
----
王恩美
----
王祯
----
贾仁
----
王光临
----
胡维祯
----
张文泰
----
肖汉兴
----
张自箴
----
宋朝栋
----
王含章
----
马少林
----
李子和
----
李天才
----
孙殿才
----
张子华
----
张致善
----
刘志高
----
王栋
----
戴鸿儒
----
蒋占荣
----
陈钰
----
李吉武
----
李佐才
--
第二篇人物表
----
第一节烈士英名录
----
第二节省(区)部级模范、先进人物
附 录
--
一文献
--
二中宁县边界文献辑录
--
三碑记
--
四古代诗词
--
五地方歌曲
《中宁县志》纂修始末
《中宁县志》撰稿人名单
中宁县纂修专志单位表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