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十一中校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发展的历史以及主要工作情况。包括教学工作、学校行政工作、党组织建设工作等。
内容时限:
1953-2003
出版时间:
2004年07月
目录
封面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校志(1953-2003年)
校志编纂领导小组
校志编纂委员会
序言
郑州十一中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郑州十一中校歌
图片
--
上图为在2001年10月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王晓棠、王振贤共同荣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金鸡奖”和“最佳编剧奖”
--
2003年12月29日,王晓棠(左二)为郑州十一中校歌创作精心推敲
--
题词
----
郑州市副市长孙新雷为《郑州教育志》系列丛书题词
----
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司福亭为《郑州教育志》系列丛书题词
----
河南省人大副主任袁祖亮题词
----
河南省原政协副主席、郑州市原市长胡树俭(郑州十一中1958届毕业生)题词
----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市原市长陈义初题词
----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岳修武题词
----
郑州市政协主席祖松臣为郑州十一中题词
----
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葛纪谦为郑州十一中题词
----
郑州市人大副主任刘振中为郑州十一中题词
----
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司福亭为郑州十一中题词
----
著名书法家陈天然为郑州十一中40年校庆题词
----
1958届毕业生朱忠宝贺母校50年校庆
--
亲切关怀
----
1979年9月30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商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工和国第4届运动会闭幕式上,邓小平为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葛新爱(郑州十一中1970届毕业生)颁奖
----
上图为张建伟1999年应邀参加首都国庆五十周年观礼,主图为2002的4月9日,张建伟在柏林总统府受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的新切接见
----
叶文玲,郑州十一中荣誉校友,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1998年3月16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与江泽民主席合影
----
1998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郑州十一中课堂上用英语与学生会话
----
1998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部理李岚清及省市领导到郑州十一中视察工作并与部分教职工合影
----
1998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左一)、省长马忠臣(左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有杰(左四)视察郑州十一中
----
1997年7月7日,河南省副省长张世英(左二)、郑州市副市长刘振中(左一)视察郑州十一中
----
1998年2月19日,河南省副省长陈全国(左三)、郑州市长刘振中(左二)、市教委主任任中央(左五)视察郑州十一中
----
2002年4月28日,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市委书记李克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教师赵兰亭合影
----
2003年6月7日,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左一)、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左二)、省高招办主任孙洪臣(左三)视察郑州十一中
----
2002年9月6日,郑州市市长陈义初(右二)、市教育局局长福亭(右三)在校长曹福林(右四)陪同下,到老教师、原郑州十一中党总支书记杨凯年(右一)家中慰问
----
2003年6月7日,郑州市副市长丁世显(右二)视察郑州十一中
----
2001年4月13日,郑州市教委主任魏书彦(右一)视察郑州十一中
----
2003年5月,郑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惠军(右一)视察郑州十一中
--
历届领导
----
赵顺义
----
于克非
----
冯英南
----
孙济亚
----
李慰民
----
楚天潮
----
现任校长 曹福林
----
现任党总支书记 王新顺
----
岳宝钧
----
谢正枝
----
王承禹
----
吴涛
----
杨凯年
----
吕廷华
----
2003年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
建校初期的学校大门
----
1955年的学校大门
----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学校大门
----
现在学校大门
--
历史印记
----
1954年学校校戳
----
1954年7月,郑州市政府颁发的校印
----
20世纪50年代校徽
----
20世纪60-80年代校徽
----
现在的校徽
----
20世纪50年代,郑州十一中体育教师在郑州市区礼堂参加体育工作会议的出席证
----
1958年,郑州十一中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单位,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出席证
----
20世纪60年代,郑州十一中出席市体育工作表彰会的出席证
----
20世纪50年代三级运动员徽章
----
20世纪50年代劳卫制二级标准徽章
--
教职工
----
2001年全体在职教职工合影
----
1986年校领导与部分离退休教职工合影
----
2001年,部分离退休教职工合影
--
校园新貌
----
如诗如画
----
教楼一角
----
乒乓球馆
----
运动场
----
花园小景
----
怡情亭
----
老教楼
----
展翅山水间
--
多彩生活
----
课堂
----
微机课
----
实验
----
阅览
----
2003年5月15日,学生潘昆峰、谷启源入党宣誓
----
升国旗仪式
----
1995年3月18日,郑州十一中与荥阳庙子乡中举行“手拉手”结对仪式
----
1995年参加河南电视台“跃出地平线”节目录制
----
1997年,学生迎接“香港回归”书画展
----
1999的8月,高一新生军训
----
2000年3月5日,学生到邙山桃花峪植树
----
2003年主题班会
----
1958年11月20日,由著名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后排左四)等10人组成的北京体院田径队在河南省教育厅长高镇五(前排中)的陪同下到郑州十一中访问表演,并赠旗留念。后排左五为学校党总支书记于克非
----
2001年6月22日,葛新爱(左二)荣归母校
----
2001年,学校运动会入场式
----
建校初期,校运动会入场式
----
1956年暑假,学生到圣水峪旅游
----
1957年,学校摩托小组
----
1959年,校航模代表队与校长赵顺义(二排左二)和辅导教师穆仲涛(二排左一)、申林杰(二排左三)
----
20世纪60年代,校乒乓球队获市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
1977年,校男子篮球队
----
1999年,郑州十一中学生(穿蓝色运动服)获市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
----
1995年,校运动队获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合排左一为原校长楚天潮
--
友好交流
----
1995年12月9日,日本浦和市高校师生与郑州十一中师生交流
----
2002年3月14日,韩国贵宾来访
----
2002年2月28日,英国剑桥大学贵宾到郑州十一中考察
----
2002年5月14日,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到校做“中华传统美德”报告
----
2003年5月24日,副校长王新顺(左)向外藉教师颁发聘书
----
2003年10月14日,香港教育代表团到校参观
--
桃李芬芳
----
1956届乙班全体毕业生(第一届)。前排右一为班主任朱性若
----
20世纪60年代初,校长冯英南与学生会干部在一起
----
1956届乙班考入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
----
1957年8月,欢送到农村劳动锻炼的6名学生。后排右四为校长赵顺义
----
1961届被特召保送入伍到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学生
----
1957届全体毕业生与全体教职工,二排右二为校长赵顺义
----
1968年8月24日,郑州市各界欢送河南省首批一乡知青离郑赴郏县广阔天地在有作为人民公社插队
----
1972年12月,欢送学生参军入伍
----
1985年,5名学生被光荣地招收为飞行赏
----
2001年奥赛省一等奖获得者,他们分另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著名大学
----
2002年省级优秀学生、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合影
----
2000届保送生
----
2003年11月16日,学校代表队参加第4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获机器人灭火一等关,右二为辅导教师朱安海
----
2002年获奥赛省一等奖学生
--
荣誉
----
1995年3月28日,郑州十一中被评为市首批“文明学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爱国(左一)、市教委副主任张景山(左二)为学校挂牌
----
1983届6班被评为郑州市先进班集体
----
2002年届6班被评为省『文明班级』
----
1881年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合影
----
1996年,学校党组织分别被评为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庆祝建党75周年合影
----
2002年2月17日,校田径队参加“大红鹰药业杯”北京国际公路接力赛获基层女子组冠军,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市市长刘淇等为运动员、教练员颁奖。右七为领队刘金荣(副校长)、右六为教练吕兴琦
----
1985年,校航模组被团中央评为“活跃的中学生生活”先进小组。后排左三为辅导教师穆仲涛
----
1984年,校田径队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总分第一名。二排左四为党支部书记吴涛,左七为校长李慰民
----
1999年,校运动队获市中学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
学校在体育竞赛中获得的部分奖杯
----
附图1
----
附图2
--
校志采编
----
座谈
----
采编
----
校志采编组
--
郑州十一中新校区规划设计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制沿革
--
第一节 建制
----
一、校名、校址
----
二、规模
----
三、编制
----
四、领导隶属
--
第二节 校园建设
----
一、校园面积
----
二、校舍
----
三、基础设施
第二章 教职工
--
第一节来源
--
第二节管理
----
一、制度
----
二、考核
----
三、聘用
----
四、奖惩
--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
一、评审
----
二、聘任
--
第四节 业务培训
----
一、政策支持
----
二、培训方式
--
第五节 教师文献辑要
--
第六节 获奖
--
第七节 待遇
----
一、工资
----
二、福利
----
三、住房
--
第八节 离退休管理
----
一、组织机构
----
二、政治待遇
----
三、福利待遇
----
四、各项活动
第三章学生
--
第一节 招生
----
一、组织领导
----
二、招生范围
----
三、招生方式
--
第二节 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学籍
----
三、升级留级、会考、毕业
----
四、奖惩
--
第三节 升学
----
一、升学概况
----
二、历年部分保送大专院校学生名录
--
第四节 学科竞赛
第四章 教学
--
第一节 培养目标
--
第二节 课程设置
--
第三节 常规教学
----
一、备课
----
二、课堂教学
----
三、作业、辅导
----
四、考核
--
第四节 教研活动
----
一、教研组织
----
二、教研活动
--
第五节 劳技、美育
----
一、劳技
----
二、美育
--
第六节 其他教学形式
----
一、电化教学
----
二、信息教育
--
第七节 教学管理
----
一、制度管理
----
二、常规管理
第五章 德育
--
第一节 不同时期的德育活动
----
一、以政治运动为中心开展思想教育
----
二、拔乱反正,走向正规
----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第二节 组织领导与制度建设
----
一、组织领导
----
二、制度建设
--
第三节 原则、途径与方法
----
一、原则
----
二、途径与方法
--
第四节 班主任
----
一、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
二、班主任队伍建设
--
第五节 校园文化
--
第六节 政教管理
----
一、政教处职责
----
二、常规工作
第六章 体育卫生
--
第一节 体育教学
--
第二节 群众体育活动
----
一、早操
----
二、课间操
----
三、课外体育活动
--
第三节 运动训练与竞赛
----
一、运动队
----
二、训练
----
三、学校田径运动会
----
四、参加市级比赛情况
----
五、参加省级以上比赛情况
--
第四节 体育成绩
--
第五节 卫生
----
一、设施与机构
----
二、健康教育
----
三、保健与疾病防治
----
四、环境卫生
----
五、工作制度
第七章 教学设施
--
第一节图书馆
----
一、馆舍与馆藏
----
二、管理
--
第二节 实验室
----
一、沿革与现状
----
二、实验室简介
--
第三节 电教
----
一、电教设施
----
二、音像教学资料
--
第四节 体育
----
一、场地
----
二、器材
第八章 总务
--
第一节 财务管理
----
一、经费收入、支出
----
二、财务管理
----
三、人民助学金
----
四、奖学金
--
第二节 财产管理
----
一、房产
----
二、低值易耗物品
----
三、固定资产
--
第三节 伙食管理
--
第四节 勤工俭学及校办产业
----
一、校办企业
----
二、校办农场
--
第五节 治安与保卫
--
第六节 总务管理
----
一、岗位设置
----
二、制度建设
----
三、水电
----
四、茶水
----
五、校园绿化
第九章 学校行政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行政组织
----
一、领导更迭
----
二、行政机构
--
第三节 行政制度
第十章 党的建设
--
第一节 党的组织
----
一、沿革
----
二、领导更迭
----
三、制度建设
--
第二节 党的工作
----
一、组织建设
----
二、思想建设
----
三、重大事件
----
四、统战
----
五、纪检
第十一章 民主党派与群众团体
--
第一节 民主党派
----
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二、中国民主同盟会
----
三、中国民主促进会
--
第二节 工会
----
一、组织发展概况
----
二、教职工大会
----
三、工会主要活动
--
第三节 共青团、学生会
----
一、共青团
----
二、学生会
第十二章 交流
--
第一节 国际交流
--
第二节 国内学习交流
----
一、外出参观学习
----
二、参观来访
----
三、友好学校
----
四、专家讲学
----
五、共建活动
第十三章 荣誉
第十四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略
----
李鸿让
----
于克非
----
马文志
----
吕寿
----
李慰民
----
赵顺义
----
齐知已
----
陈建华
----
王洪延
----
莫宽业
----
赵庆轩
----
李涤平
----
王业
----
王承禹
----
刘炳照
----
吴涛
----
宫奇
----
王立新
--
第二节 简介
----
一、领导、优秀教师
------
(一)校级领导
--------
冯英南
--------
倪菁华
--------
赵景祥
--------
岳宝钧
--------
郭立信
--------
谢正枝
--------
廖保民
--------
郑子学
--------
孙济亚
--------
陈宇光
--------
谢德印
--------
赵铭岳
--------
王克起
--------
楚天潮
--------
吕廷华
--------
杨凯年
--------
王治业
--------
王新顺
--------
刘金荣
--------
阎德政
--------
杨志娟
--------
曹福林
--------
陈静
--------
闫治宣
--------
宋新建
------
(二)已退休的中层干部及优秀教师
--------
吴秀岭
--------
付子良
--------
赵书田
--------
时冠英
--------
张健仁
--------
邢本位
--------
阴泽润
--------
穆仲涛
--------
赵汉章
--------
马正
--------
荆体健
--------
景祥云
--------
张世卿
--------
程继祥
--------
于帼英
--------
阙传礼
--------
李鹏飞
--------
郭绪端
--------
宋保三
--------
马自力
--------
杨祖亮
--------
张玉琴
--------
孙葆纲
--------
陶佩霞
--------
耿清祥
--------
杜建国
--------
赵兰亭
--------
杜晓松
--------
吕兴琦
--------
王铁民
--------
汪朔
--------
刘明臣
--------
胡家谷
--------
张玉清
--------
段全庆
--------
丁改凤
--------
马彦昌
----
二、著名校友
------
祝兴宇
------
郑发全
------
胡树俭
------
刘进中
------
李增禄
------
弓盛梅
------
董明亮
------
王幼臣
------
孟祥勋
------
王霖成
------
刘云峰
------
王福丰
------
王启民
------
卞光兴
------
张建福
------
石长安
------
袁衍寿
------
韩普宪
------
和瑞芝
------
王繁滨
------
史希正
------
田永茂
------
赵昕典
------
王振贤
------
罗维一
------
尚炽昌
------
朱忠宝
------
战立功
------
王敬轩
------
赵天增
------
杜宝石
------
刘掁杰
------
林艾英
------
乔鸿钧
------
许还春
------
何金田
------
徐晖
------
赵广山
------
高艳珠
------
阎思慧
------
锁志文
------
王培成
------
杨亚丽
------
田梦平
------
李木森
------
卫增炎
------
王钟秀
------
杜银娣
------
赵与龄
------
李明坤
------
宋诚
------
汪兆年
------
李树铭
------
高山
------
葛新爱
------
郭政
------
于海泉
------
胡亚捷
------
张建伟
------
张智刚
------
杨朝东
------
郑宏范
------
张泽群
------
李涛
------
罗亚平
------
卢征
------
李伟
------
董素君
--
第三节 名表
----
一、教职工名表
----
二、校友任郑州市直学校校级领导名表
--
第四节 学生名录
附录
--
附录一 重要历史文献
----
颁发启用校印通知影印件
----
任命校长、总务副主任政府令影印件
--
附录二 报刊杂志中有关学校的报道(部分)
--
附录三 校友忆母校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