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县志

江永县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90

出版时间: 1995年09月

目录

封面
江永县志
版权页
《江永县志》编纂机构及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沿革 境域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境域变化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清及清以前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章县城乡镇(场)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建制镇
---- 第三节乡场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地貌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二章山脉 岩洞
---- 第一节都庞岭山脉
---- 第二节萌渚岭山脉
---- 第三节其他山
---- 第四节溶洞
-- 第三章水系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水质
-- 第四章气候 物候
---- 第一节气候
---- 第二节物候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母质与种类
---- 第二节质地与分布
-- 第六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生物资源
---- 第四节矿藏资源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雹灾
---- 第四节寒害
---- 第五节病虫兽害
---- 第六节地震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数量 分布 变迁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三节人口变迁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构成
---- 第二节性别构成
---- 第三节年龄构成
---- 第四节职业构成
---- 第五节文化构成
-- 第三章姓氏
---- 第一节姓氏录
---- 第二节部分姓氏源流考
-- 第四章生育
---- 第一节生育观念
---- 第二节计划生育
第四篇经济综述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农业
---- 第二节工业
---- 第三节商业
-- 第二章经济发展
---- 第一节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工农业总产值
---- 第三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 第四节国民收入
---- 第五节财政收入
-- 第三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产业结构
---- 第二节工农业比例
---- 第三节农业内部结构
-- 第四章固定资产投资
---- 第一节工业
---- 第二节农林水利
---- 第三节交通邮电
---- 第四节商业供销
---- 第五节文教卫生
---- 第六节城镇建设
-- 第五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收入水平
---- 第二节农民消费水平
---- 第三节职工工资水平
---- 第四节居民消费水平
---- 第五节城乡储蓄余额
第五篇农业
-- 第一章种植业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油料作物
---- 第三节经济作物
---- 第四节蔬菜
----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
-- 第二章养殖业
---- 第一节牲畜
---- 第二节家禽
---- 第三节水产
---- 第四节疫病防治
-- 第三章农机具
---- 第一节作业机具
---- 第二节农机管理
-- 第四章经营管理与综合开发
---- 第一节经营管理
---- 第二节综合开发
第六篇土特产
-- 第一章粮食类
---- 第一节源口香米
---- 第二节穜禾米
---- 第三节红薯粉条
-- 第二章水果类
---- 第一节桃川香柚
---- 第二节蜜桔 椪柑
---- 第三节夏橙 脐橙
---- 第四节长枣 杨梅
---- 第五节无核水柿
-- 第三章瓜菜类
---- 第一节桃川香芋
---- 第二节福洞生姜
---- 第三节源口香菇
---- 第四节黄牙白 萝卜丝 八棱丝瓜
---- 第五节荸荠 凉薯
---- 第六节红瓜子
-- 第四章其他土特产
---- 第一节茶叶
---- 第二节果蔗
---- 第三节罗汉果
-- 第五章经营管理机构 基地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基地
第七篇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面积 蓄积
---- 第二节林种资源
-- 第二章造林 育林
---- 第一节采种 育苗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林木抚育
-- 第三章森林经营
---- 第一节山林权属
---- 第二节森林调查
---- 第三节基地建设
---- 第四节育林场所
-- 第四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防火
---- 第二节防治病虫害
---- 第三节制止乱砍滥伐
-- 第五章森林工业
---- 第一节竹木采伐
---- 第二节竹木运输
---- 第三节竹木购销
---- 第四节价格 计量
-- 第六章林业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人材培训
---- 第三节财务管理
第八篇水利 水电
-- 第一章水利
---- 第一节蓄水工程
---- 第二节引水工程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第四节人工降雨
-- 第二章水电
---- 第一节小水电站
---- 第二节输变电工程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水利管理
---- 第三节水电管理
---- 第四节投资效益
-- 第四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水土流失防治
第九篇工业
-- 第一章经济成份
---- 第一节国营工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
---- 第三节个体工业
---- 第四节联营工业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食品工业
---- 第二节机械 建材
---- 第三节矿冶 化工
---- 第四节造纸 印刷
---- 第五节陶瓷 铁木藤器
---- 第六节染织 缝纫 皮革
-- 第三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划管理
---- 第三节质量管理
---- 第四节财务管理
第十篇乡镇企业
-- 第一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乡镇(公社)办企业
---- 第二节村(大队)办企业
---- 第三节联户办企业
---- 第四节个体企业
-- 第二章行业
---- 第一节农业
---- 第二节工业
---- 第三节建筑业
---- 第四节交通运输业
---- 第五节商业 服务业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生产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第十一篇交通 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线路
---- 第二节设施
---- 第三节运输
---- 第四节管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 第三节管理
第十二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县城规划
---- 第二节街道 桥梁
---- 第三节房屋建筑
---- 第四节水电设施
---- 第五节净化 绿化
-- 第二章建制镇建设
---- 第一节街道 桥梁
---- 第二节房屋建筑
---- 第三节主要公共设施
-- 第三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乡、场驻地建设
---- 第二节村庄建设
-- 第四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设计施工
---- 第三节建筑工艺
---- 第四节建筑材料
---- 第五节主要建筑简介
-- 第五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宅基地
---- 第二节房产管理
-- 第六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污染治理
第十三篇商业
-- 第一章经济成份
---- 第一节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公私合营合作店(组)商业
---- 第三节供销合作社商业
---- 第四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集市贸易
---- 第一节圩场
---- 第二节贸易
-- 第三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农副产品
---- 第二节生产资料
---- 第三节生活资料
---- 第四节出口商品
-- 第四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
---- 第二节旅栈
---- 第三节其他服务业
第十四篇粮油
-- 第一章收购
---- 第一节粮食收购
---- 第二节油脂油料收购
-- 第二章销售
---- 第一节粮食销售
---- 第二节食油销售
-- 第三章储运
---- 第一节仓储
---- 第二节保管
---- 第三节集运
-- 第四章加工
---- 第一节粮食加工
---- 第二节油料加工
---- 第三节饲料加工
---- 第四节综合利用
-- 第五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企业管理
第十五篇财税
-- 第一章财政收入
---- 第一节丁漕 田赋 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各税
---- 第三节企业收入
---- 第四节债券收入
---- 第五节补助收入
---- 第六节其他收入
-- 第二章财政支出
---- 第一节上解款
---- 第二节经济建设费
---- 第三节教科文卫事业费
---- 第四节社会福利费
---- 第五节行政管理费
---- 第六节其他支出
-- 第三章财税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体制
---- 第三节管理与监督
第十六篇金融 保险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当铺 钱局
---- 第二节银行
---- 第三节信用合作社
---- 第四节保险公司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种类与流通
---- 第二节投放与回笼
-- 第三章存款 储蓄
---- 第一节存款
---- 第二节储蓄
-- 第四章信贷
---- 第一节农业信贷
---- 第二节工商信贷
---- 第三节基本建设拨款贷款
---- 第四节贷款豁免
-- 第五章结算
---- 第一节现金结算
---- 第二节转账结算
-- 第六章保险
---- 第一节保险种类
---- 第二节保险费收入
---- 第三节防灾理赔
第十七篇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范围
---- 第二节计划编制与实施
-- 第二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社会经济统计
---- 第二节国情国力调查
---- 第三节统计服务与执法
-- 第三章物资管理
---- 第一节经营管理
---- 第二节供应销售
---- 第三节废旧物资回收
-- 第四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控制物价
---- 第二节价格调整
---- 第三节物价检查
-- 第五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章审计管理
---- 第一节行政事业审计
---- 第二节企业审计
---- 第三节财政金融审计
---- 第四节专项审计
-- 第七章国土管理
---- 第一节地籍管理
---- 第二节非农业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三节非农用地清查
-- 第八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三节标准管理
---- 第四节计量器具制造
第十八篇政党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江永(永明)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党务工作
---- 第四节重大活动纪要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和其他党派地方组织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永明县党部
---- 第二节其他党派地方组织
第十九篇群众团体
-- 第一章农民组织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二章工人组织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三章青年组织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四章妇女组织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五章工商组织
---- 第一节商会
---- 第二节工商联
---- 第三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第二十篇政权 政协
-- 第一章权力机构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行政机构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政务纪要
---- 第三节基层政府
---- 第四节侨务 外事
-- 第三章议政机构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政协会议
---- 第三节主要活动
第二十一篇民政
-- 第一章优抚
---- 第一节拥军支前
---- 第二节群众优待
---- 第三节国家抚恤补助
-- 第二章复退军人安置
---- 第一节复员军人安置
---- 第二节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三节推荐军地两用人才
-- 第三章赈济救济
---- 第一节救灾
---- 第二节救济
---- 第三节扶贫扶“优”
---- 第四节收容遣送
-- 第四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孤寡老人供养
---- 第二节孤儿弃婴收养
---- 第三节残疾人福利
-- 第五章婚丧管理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殡葬改革
第二十二篇劳动 人事
-- 第一章劳动
---- 第一节就业
---- 第二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收回安置
---- 第三节职工调配
---- 第四节职工培训
---- 第五节劳动保护
---- 第六节退休 退职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编制
---- 第二节干部来源
---- 第三节职务任免
---- 第四节干部调动
---- 第五节干部考核
---- 第六节干部培训
---- 第七节干部奖惩
---- 第八节离休 退休 退职
-- 第三章工资 福利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福利
第二十三篇公安 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侦查
---- 第三节治安管理
---- 第四节消防
---- 第五节预审 看守
---- 第六节武警中队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 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审判制度
---- 第三节审判活动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民事调解
---- 第四节律师 公证
第二十四篇军事
-- 第一章机构 设施
---- 第一节军事机构
---- 第二节军事设施
-- 第二章武装
---- 第一节地方武装
---- 第二节驻军
-- 第三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训练
---- 第三节教育
---- 第四节战备
---- 第五节实绩
-- 第四章兵役制度
---- 第一节募兵
---- 第二节征兵
---- 第三节志愿兵
---- 第四节义务兵
-- 第五章兵事
---- 第一节农民起义
---- 第二节曹志建抗清
---- 第三节红军长征过永明
---- 第四节锦堂自卫队抗击日军
---- 第五节桃川保卫战
---- 第六节剿匪
第二十五篇教育
-- 第一章学校教育
---- 第一节私塾 社学 义学 书院 县学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学教育
---- 第五节专业教育
-- 第二章业余教育
---- 第一节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职工教育
---- 第三节函授教育
---- 第四节广播电视教育
---- 第五节自学考试
-- 第三章经费 设备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设备
-- 第四章教师
---- 第一节任用
---- 第二节培训
---- 第三节待遇
-- 第五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教育行政
---- 第二节教学研究
---- 第三节招生考试
第二十六篇科技
-- 第一章机构队伍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技活动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培训
---- 第三节学术交流
---- 第四节科技情报
---- 第五节科技咨询
---- 第六节科技推广与应用
-- 第三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成果和论著
---- 第二节成果选介
第二十七篇文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事业单位
---- 第二节民间文学
---- 第三节民间艺术
---- 第四节活动方式
---- 第五节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文艺创作
---- 第一节文学
---- 第二节音乐 舞蹈
---- 第三节书画 摄影
-- 第三章电影 戏剧
---- 第一节电影
---- 第二节戏剧
-- 第四章图书 档案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五章新闻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新闻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六章文物胜迹
---- 第一节文物
---- 第二节风景名胜
第二十八篇女书
-- 第一章发掘与研究
---- 第一节发掘
---- 第二节研究
-- 第二章使用与传承
---- 第一节使用
---- 第二节传承
-- 第三章女字形体和造字法
---- 第一节形体
---- 第二节造字法
-- 第四章女字字汇
-- 第五章女书文学特色
---- 第一节长于叙事
---- 第二节修辞手法
---- 第三节语言生动活泼
---- 第四节乡土特色浓
-- 第六章女书作品选译
第二十九篇体育
-- 第一章机构 设施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设施
-- 第二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体育课
---- 第二节课外体育活动
---- 第三节业余体校
---- 第四节体育师资
-- 第三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职工体育
---- 第二节农民体育
---- 第三节老年体育
-- 第四章竞技运动
---- 第一节举重
---- 第二节篮球
---- 第三节乒乓球
---- 第四节游泳
---- 第五节田径
第三十篇医药卫生
-- 第一章防疫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公共卫生
---- 第三节急性传染病防治
---- 第四节寄生虫病和地慢病防治
-- 第二章医疗
---- 第一节医疗单位
---- 第二节医疗技术
---- 第三节医疗制度
-- 第三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接生
---- 第三节妇女病防治
---- 第四节儿童保健
-- 第四章医药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中药材生产
---- 第三节制药
---- 第四节经营
---- 第五节药政
第三十一篇瑶族
-- 第一章来源与分布
---- 第一节来源
---- 第二节族称
---- 第三节人口分布
-- 第二章千家峒
---- 第一节源流
---- 第二节寻根
---- 第三节认定
---- 第四节风光名胜
---- 第五节生物资源
-- 第三章勉语语言
---- 第一节语音系统
---- 第二节构词方式
---- 第三节语法要点
-- 第四章习俗 风尚
---- 第一节信仰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节日庆会
---- 第四节婚丧喜庆
---- 第五节道德风尚
-- 第五章政治
---- 第一节新中国建立前
---- 第二节新中国建立后
---- 第三节民族事务
-- 第六章经济
---- 第一节封建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
----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
-- 第七章文化
---- 第一节学校教育
---- 第二节文学艺术
---- 第三节医药卫生
第三十二篇民俗 宗教
-- 第一章民俗
---- 第一节生产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家庭 亲族习俗
---- 第四节岁时习俗
---- 第五节礼仪习俗
---- 第六节禁忌 迷信 陋习
---- 第七节优良风尚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基督教
第三十三篇方言
-- 第一章语音系统
---- 第一节声韵调
---- 第二节声韵调配合关系
---- 第三节语音特点
---- 第四节江永土话音系与古音比较
---- 第五节江永土话音系与北京音系比较
-- 第二章词汇 语法
---- 第一节词汇摘录
---- 第二节用词特点
---- 第三节语法例句
---- 第四节语法特点
-- 第三章谚语 歇后语
---- 第一节谚语
---- 第二节歇后语
第三十四篇人物
-- 第一章传记
---- 周尧卿
---- 邓四
---- 蒲彪
---- 何乔新
---- 周鹏
---- 蒲秉权
---- 蒋云宽
---- 义明道
---- 何承庆
---- 石鼎元
---- 王文
---- 何奂
---- 周维桢
---- 何薰
---- 周翰宗
---- 曾绍文
---- 卢望屿
---- 徐炳耀
---- 刘德强
---- 陈玉范
---- 义国良
---- 雷应川
---- 龙民介
---- 周宣强
---- 高银仙 义年华
---- 义文英
---- 蒋道智
-- 第二章名录
---- 第一节革命烈士
---- 第二节抗日阵亡将士
---- 第三节唐至清代进士
-- 第三章名人表
第三十五篇杂录
-- 一、奇闻异事
-- 二、碑榜诗文
-- 三、文献资料辑存
-- 四、历届修志简介
-- 五、本志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