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劳改支队志》(1953-1990)

《笔架山劳改支队志》(1953-1990)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是笔架山劳改支队有史以来的第一部队志、定名《笔架山劳改支队志》。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为准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尊重历史、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支队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1953-1990

出版时间: 1995年03月

目录

封面
笔架山劳改支队志
题词
书法获奖作品
目录
序言
凡例
大事记
图片
-- 笔架山农场平面图
-- 附图
-- 笔架山
-- 于桑视察造纸厂
-- 俞雷视察笔架山与支队领导合影
-- 造纸厂厂庆领导席
-- 白景富(左五)视察看望原下放劳动时的干部群众
-- 曹震(左三)检查果树生产时与支队领导合影
-- 杨春华(左二)检查副业大队服装厂
-- 第十二届党委研究工作
-- 支队级领导授警衔后合影
-- 公安分局
-- 支队办公大楼
-- 离休老干部参观指导水库建设
-- 支队警车队
-- 啤酒麦芽厂
-- 场直中学教学楼
-- 造纸厂
-- 支队干警首次授警衔后全体合影
-- 服装加工楼
-- 场直小学课间操
-- 物资库
-- 粮油加工
-- 制油厂
-- 麦芽车间
-- 改造大队外景
-- 调犯
-- 新生学校
-- 教育
-- 球赛
-- 插秧
-- 制砖
-- 鞋帮厂
-- 监舍
-- 食堂
-- 水库施工
-- 变电所
-- 造纸
-- 印刷
-- 机加
-- 服装生产
-- 职工教育
-- 播种
-- 油菜
-- 工地夜景
-- 镇压
-- 拾禾
-- 抗旱
-- 夏锄
-- 出风
-- 交公粮
-- 防讯
-- 溢洪闸
-- 农贸市场
-- 农田水利律设
-- 附图
-- 果满枝头
-- 鸡群
-- 放牧
-- 草莓
-- 葡萄
-- 种猪
-- 鹅群
-- 鹿群
-- 人参
-- 木耳
-- 鹿茸
-- 中小学运动会
-- 老干部运动会
-- 职工文艺会演
-- 职工医院
-- 冰灯
-- 银行
-- 粮库
-- 火车站
-- 税务分局
-- 江川水泥厂
-- 邮电支局
-- 荣誉附图
-- 公安部“五.七”战校下放干部观光笔架山合影
-- 公安部“五.七”战校第一届党委成员合影
-- 公安部“五.七”战校第二届党委成员合影
-- 公安部“五.七”战校部分子女合影
-- 1951年建场纪念章
-- 第一任支队长李宇光
-- 李宇光踏查荒原时题诗
-- 机械农场时期收获小麦
-- 建场开荒(匈牙利拖拉机翻地)
-- 律场初期兰球队获奖合影
-- 解放四团办《农丰》小报
-- 解放四团时期文艺演出队
-- 解放四团阅兵
-- 建场初期加工粮食石碾
-- 解放四团时期开荒种地
-- 建场初期建房
-- 解放四团开荒动员大会
-- 版画《老株新苗》
-- 获奖作品《姊妹情》
-- 获奖作品《归舟》
第一篇 概述
-- 第一章 自然概貌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政区
---- 第三节 地势地质
---- 第四节 山脉水系
---- 第五节 气候水文
---- 第六节 自然资源
-- 第二章 体制沿革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现行机构
-- 第三章 人口民族居民点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民族
---- 第三节 居民点
第二篇 改造
-- 第一章 基本概况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沿革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四节 管教队伍
---- 第五节 同其它法制部门关系
---- 第六节 历次改造工作会议
-- 第二章 狱政管理
---- 第一节 押犯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收押调动
---- 第三节 分管分押
---- 第四节 惩罚管制措施
---- 第五节 通讯、邮汇、接见、准假
---- 第六节 犯人、现金、财物与档案管理
---- 第七节 文明管理
---- 笫八节 狱内侦查
---- 第九节 考核、奖惩
---- 第十节 释放
---- 第十一节 保外就医
---- 第十二节 死亡处理
-- 第三章 教育改造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三课教育
---- 第三节 个别教育
---- 第四节 辅助教育
---- 第五节 社会教育
---- 第六节 入监教育
---- 第七节 出监教育
-- 第四章 生活卫生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活管理
---- 第三节 医疗卫生
-- 第五章 武装看押
---- 第一节 看押部队
---- 第二节 看押小分队
---- 第三节 警戒设施
---- 第四节 群众联防
-- 第六章 刑满留场就业
---- 第一节 各时期刑满留队就业的条件、审批程序
---- 第二节 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
---- 第三节 政治身份划分
---- 第四节 历年来留队就业人员情况
---- 第五节 落实政策
---- 第六节 清理遣送
---- 第七节 就业人员居住及生活
---- 第八节 管理、教育、工资待遇
第三篇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节 科学种田
---- 第五节 作物栽培
---- 第六节 作物保护
---- 第七节 气象
-- 第二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 第二节 一分场机械化点
---- 第三节 机务队伍
---- 第四节 修理与革新
---- 第五节 农机制造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林业发展和利用
---- 第三节 林政与护林防火
---- 第四节 果树生产
-- 第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牧业的发展
---- 第二节 饲养管理
---- 第三节 防疫与治疗
---- 第四节 繁殖改良
---- 第五节 经营管理和畜产品
-- 第五章 工业交通
---- 第一节 工业兴起和发展
---- 第二节 主要工业厂矿
---- 第三节 交通运输
-- 第六章 电力
---- 第一节 电力事业的发展
---- 第二节 电讯
-- 第七章 副业
---- 第一节 副业生产
---- 第二节 家庭副业
---- 第三节 副业大队
-- 第八章 计划财务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计划统计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九章 劳动工资
----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 第三节 定额和生产率
---- 第四节 工资
---- 第五节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 第十章 物资
----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采购、管理
---- 第三节 使用和分配
---- 第四节 清产核资
-- 第十一章 商业、贸易、服务业
---- 第一节 商店
---- 第二节 粮食供应
---- 第三节 贸易
----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 第五节 个体经济
-- 第十二章 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建设事业的发展
---- 第二节 采石
----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
----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十三章 驻支队单位
---- 第一节 笔架山粮库
---- 第二节 笔架山车站
---- 第三节 笔架山银行营业所
---- 第四节 邮局
---- 第五节 税务分局
---- 第六节 江川水泥厂
---- 第七节 高压供电所
---- 第八节 工商管理所
第四篇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发展
---- 第二节 党员情况
----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四节 整党整风
-- 第二章 干部工作
---- 第一节 干部使用
---- 第二节 领导更迭
---- 第三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三章 政治思想工作
---- 第一节 政治机构
---- 第二节 重要学习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第四节 干校
-- 第四章 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党风党纪教育
---- 第三节 违纪案件查处
---- 第四节 拨乱反正
-- 第五章 共青团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第三节 团组织活动
---- 第四节 少先队
---- 第五节 知识青年工作
-- 第六章 工会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职代会
---- 第三节 劳动竞赛
-- 第七章 妇联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妇代会
---- 第三节 妇女工作
-- 第八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文秘工作
---- 第三节 信访工作
---- 第四节 统战、侨务
-- 第九章 政权机构
---- 第一节 乡人民政府
---- 第二节 公安分局
---- 第三节 人民法庭
-- 第十章 武装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民兵组织建设
---- 第三节 军事活动
---- 第四节 兵役
第五篇 文教卫生
-- 第一章 文化事业
---- 第一节 文化
---- 第二节 艺术
---- 第三节 体育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基本状况
---- 第三节 师资队伍
---- 第四节 托儿所
---- 第五节 小学教育
---- 第六节 中学教育
---- 第七节 职工教育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卫生
----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节 防疫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四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第六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介绍
---- 第一节 出席市、县人代会代表
------ 关世英
------ 王振捷
------ 于明卿
------ 刘茂润
------ 徐江
------ 史里千
------ 唐润
------ 何也非
------ 王沛
------ 迂臣山
------ 潘维斌
------ 于忠和
------ 吴桂琴
------ 那光惠
------ 刘昌余
------ 李宝山
------ 李振东
---- 第二节 著名英模人物
------ 五明义
---- 第三节 先进集体表录
---- 第四节 先进个人名录
---- 第五节 老红军生平
------ 许恒昌
------ 孙长德
---- 第六节 老党员名录
-- 第二章 人物简介、附录
---- 第一节 支队级领导简介
------ 李宇光
------ 郭英
------ 姜焕帮
------ 史里千
------ 谢景山
------ 杨占山
------ 赵乾尊
------ 关世英
------ 李绍刚
------ 陈智
------ 逄世衍
------ 田悦跃
------ 曹景堂
------ 刘奎
------ 黄德松
------ 施殿式
------ 刘恒堂
------ 惠魁杰
------ 王贵福
------ 张文奎
------ 姜英
------ 耿志强
------ 王恩眷
------ 任子超
------ 刘秉恒
------ 赵焕章
------ 何广智
------ 张振声
------ 李玉福
------ 王振捷
------ 吴泮德
------ 邓贵清
------ 姚秀英
------ 李子元
------ 刘乃文
------ 王坚铮
------ 刘兆祥
------ 王培昌
------ 张玉林
------ 魏然
------ 王延海
------ 杨树
------ 王沛
------ 朱文学
------ 刘宗玺
------ 何兆坤
------ 孙振东
------ 马文选
------ 王兴洲
------ 那光惠
------ 秦焕然
------ 秦万福
---- 第二节 附录
------ 一、丧葬改革
------ 二、寺庙
编纂始末
-- 一、编后记
-- 二、修志机构
-- 三、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