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志(1979-2000)

蕉岭县志(1979-2000)

格式:PDF
费用:28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科学发展观,存真求实,力求客观记述蕉岭县行政区域内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79-2000

出版时间: 2011年04月

目录

封面
蕉岭县志(1979-2000)
图片
-- 蕉岭县在广东省位置示意图
-- 蕉岭县在梅州市位置示意图
-- 蕉岭县地图(2003年6月以后建置)
-- 蕉岭县地形图
-- 蕉岭县交通公路示意图
-- 蕉城新貌(李超明摄)
-- 广东省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魏小良摄)
-- 春游桫椤谷(魏小良摄)
-- 夏戏石流泉(魏小良摄)
-- 秋赏枫红叶(何志林摄)
-- 冬观月影潭(李洪摄)
-- 闽粤赣释迦文化中心(1996年魏小良摄)
-- 长潭云海(1979年)
-- 建电站大坝前的长潭峡谷口( 1980年赖文光摄)
-- 已被长潭水库淹没的原滩头赖屋村(1985年赖静兰摄)
-- 高台庵(2009年徐文摄)
-- 台湾度假村(1999年魏小良摄)
-- 一线天(宣文摄)
-- 澳洲山庄(魏小良摄)
-- 蓝坊尖峰笔(2000年魏小良摄)
-- 龙潭飞瀑(宣文摄)
-- 北磜青云塔远眺(彭庆凯摄)
-- 高思梯田秋色(魏小良摄)
-- 广福粟坝围屋(陈碧信摄)
-- 山村一景(何志林摄)
-- 新铺古镇(魏小良摄)
-- 云豹
-- 黑翅长脚鹬
-- 蟒蛇
-- 水鹿
-- 领角鹗
-- 穿山甲
-- 水獭
-- 白鹇
-- 鹦鹉
-- 桫椤(魏小良摄)
-- 蓝果树(丘萍摄)
-- 半枫荷
-- 南方红豆杉
-- 任豆
-- 金毛狗
-- 禾雀花(魏小良摄)
-- 丘逢甲故居
-- 桂岭书院
-- 黄香铁故居(魏小良摄)
-- 逢甲公园(1995年)
-- 罗福星纪念图书馆(魏小良摄)
-- 北磜石寨土楼(魏小良摄)
-- 谢晋元故居(魏小良摄)
-- 谢晋元纪念馆(魏小良摄)
-- 出土商周时期文物(赖文光摄)
-- 清代圣赐“贞节牌坊”
-- 太平军康王指挥部旧址(谢瑞畅摄)
-- 湖谷村资政第围龙屋(赖文光摄)
-- 镇山公园一期(魏小良摄)
-- 城北一隅(涂永平摄)
-- 溪峰河一河两岸( 2000年)
-- 桂岭大道绿岛(2000年)
-- 城南开发区一期工程(2000年)
-- 新东北路一角(2000年)
-- 蕉城碧水街夜景(蔡新风摄)
-- 锡林公园(涂永平摄)
-- 龙门广场夜景(陈碧信摄)
-- 蕉城人民体育场(1985年魏小良摄)
-- 鸟瞰蕉城(1979年)
-- 龙门广场(2000年魏小良摄)
-- 改造后的205国道穿城段(涂永平摄)
-- 改造后的205国道华侨农场段(1995年)
-- 改造前的205国道华侨农场段(1990年)
-- 长潭榕仔渡桥(1986年魏小良摄)
-- 长潭榕仔渡木桥(1979年赖文摄)
-- 逢甲大桥(2000年涂永平摄)
-- 数字长途电话传输机房
-- 90年代新建的县汽车站(魏小良摄)
-- 长潭水库码头(魏小良摄)
-- 黄竹坪水库(1979年)
-- 县自来水厂主要水源—龙潭水库(1999年)
-- 县自来水厂设施一角
-- 山区小水电站(2000年)
-- 110千伏兴福变电站
-- 改造后的长潭东干圳(2000年)
-- 改造后的石窟河堤围(2000年魏小良摄)
-- 长潭大桥与长潭电站大坝(1990年)
-- 石窟河蕉城荣春电站
-- 三圳镇香蕉基地
-- 三圳镇淮山基地(魏小良摄)
-- 收割机收割水稻(魏小良摄)
-- 农机稻田埋秆作业(2000年)
-- 文福镇烟叶基地
-- 水稻秧盘抛秧(魏小良摄)
-- 三圳镇水产基地
-- 长潭金橘基地(涂永平摄)
-- 兴福镇蔬菜基地(涂永平摄)
-- 徐兴辉奶牛场一角(2000年)
-- 长潭镇三元杂交瘦肉型农康养猪场(2000年)
-- 速生丰产桉基地(1999年赖文光摄)
-- 县林科所尾叶桉无性繁育房(2000年)
-- 长潭待运木排(1979年)
-- 皇佑笔林场阿丁枫(蔡增芳摄)
-- 毛竹基地一角
-- 昂天塘单丛茶基地(1997年赖文光摄)
-- 皇佑笔林场一瞥(2000年)
-- 皇佑笔林场杉木林(2000年魏小良摄)
-- 长潭库区林场(2000年丘萍摄)
-- 新铺镇福岭水泥厂(2000年魏小良摄)
-- 私企纸厂仓库(魏小良摄)
-- 油坑水泥厂分厂(魏小良摄)
-- 塔牌集团日产5000吨旋窑熟料生产基地及余热发电厂
-- 塔牌集团金塔水泥有限公司(2000年)
-- 酒类产品
-- 玩具厂产品
-- 利华德衬衣
-- 木制产品
-- 利华德服装厂生产车间
-- 回力电池厂(魏小良摄)
-- 松香产品及获奖证书
-- 三圳镇农贸市场(魏小良摄)
-- 全国名特优果品展蕉岭馆(1999年)
-- 新东路早市(2000年林心涛摄)
-- 城南市场(魏小良摄)
-- 食品药品执法检查(魏小良摄)
-- 县首家超市——金叶自选商场(1993年魏小良摄)
-- 军民联欢(魏小良摄)
-- 武警官兵冲洗街道
-- 公安民警抢险救灾(黄福昌摄)
-- 广福镇乐干村农民公园
-- 集体婚礼(魏小良摄)
-- 社区文体活动
-- 县田家炳师范学校、广播电视大学联校
-- 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 华侨中学
-- 镇平中学(魏小良摄)
-- 蕉岭中学(黄新宇摄)
-- 镇平职校学生在上技能课(魏小良摄)
-- 实验小学(魏小良摄)
-- 友邦小学
-- 人民小学内古状元桥遗址(赖文光摄)
-- 新铺小学教学楼(魏小良摄)
-- 新铺中学
-- 蕉岭人民医院(1995年魏小良摄)
-- 徐琳中医院大楼(2000年魏小良摄)
-- 圣心医院(1993年魏小良摄)
-- 蕉岭县妇幼保健院( 2000年魏小良摄)
-- 县人民医院CT体检(1983年魏小良摄)
-- 街头义诊活动(谢瑞畅摄)
-- 丘春苑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夺得田径项目一金二银(2000年)
-- 香港回归蕉城万人健身长跑活动(1997年魏小良摄)
-- 县机关篮球赛(谢瑞畅摄)
-- 拔河比赛(谢瑞畅摄)
-- 居民住宅小区体育健身房(2000年)
-- 群众健身活动(2000年魏小良摄)
-- 裕华国货文化中心大楼( 2000年魏小良摄)
-- 《祖国颂》歌咏大会(1999年魏小良摄)
-- 县广播电视中心大楼
-- 地方志丛书
-- 黄桂清图书馆、法刚博物馆(2000魏小良摄)
-- 民俗风情表演(温敬德摄)
-- 乡村文艺(魏小良摄)
-- 除溪镇法刚文化活动中心(1996年赖文光摄)
-- 第五次法制文艺巡回演出(1998年魏小良摄)
-- 农民乐队(蓝巧摄)
-- 蕉岭影剧院(2000年魏小良摄)
-- 原蕉岭影剧院(1990年)
-- 林延岳书
-- 郑铁城书
-- 丘仕坤书
-- 张新芳书
-- 钟耀中书
-- 赠黄延祯(赖敬程作)
-- 空山新雨后(徐星球作)
-- 丘逢甲与黄遵宪(汤胜生作)
-- 仙人桥的传说(吴锡烈作)
-- 呈祥迎贵客(林子淇作)
-- 金秋时节 (彭文镇作)
-- 牡丹(徐宣庆作)
-- 舞龙(李洪摄)
-- 祠堂祭祖(魏小良摄)
-- 莲池舞(魏小良摄)
-- 传统工艺编织竹帘(李洪摄)
-- 大行嫁(谢瑞畅摄)
-- 舞狮(魏小良摄)
蕉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区域建置
--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建置 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蕉城镇
---- 第二节 兴福镇
---- 第三节 长潭镇
---- 第四节 三圳镇
---- 第五节 新铺镇
---- 第六节 徐溪镇
---- 第七节 文福镇
---- 第八节 广福镇
---- 第九节 蓝坊镇
---- 第十节 高思镇
---- 第十一节 南磜镇
---- 第十二节 北磜镇
-- 第四章 省、市驻蕉单位
---- 第一节 广东省长潭水电厂
---- 第二节 梅州市蕉华管理区
---- 第三节 梅州市塔牌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篇 自然环境与资源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土壤 植被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类型与特点
---- 第二节 气温与日照
---- 第三节 降水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寒害
---- 第四节 其他灾害
-- 第四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质
---- 第四节 水力资源
--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资源
---- 第一节 野生动物资源
---- 第二节 野生植物资源
-- 第六章 矿物资源
---- 第一节 金属矿产与分布
---- 第二节 非金属矿产与分布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数量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职业构成
---- 第五节 文化程度构成
---- 第六节 流动人口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政策措施
---- 第二节 管理和服务
第四篇 侨胞港澳台胞
-- 第一章 华侨
---- 第一节 溯源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侨胞社团
-- 第二章 港澳同胞
---- 第一节 溯源
---- 第二节 香港新界的吴家村
---- 第三节 港胞社团
-- 第三章 台湾同胞
---- 第一节 溯源
---- 第二节 在台分布
---- 第三节 对台贡献
---- 第四节 台胞社团
-- 第四章 侨港澳台胞对桑梓建设的贡献
---- 第一节 捐助文化教育事业
---- 第二节 资助生产建设和捐资公益事业
-- 第五章 侨港澳台胞事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落实侨务政策
---- 第三节 涉台事务
---- 第四节 宣传
---- 第五节 接待与交往
第五篇 经济社会生活
-- 第一章 经济发展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状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状况
--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三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三节 投资结构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衣着
---- 第四节 居住
---- 第五节 消费结构
-- 第五章 农村小康
---- 第一节 小康规划
---- 第二节 小康达标状况
------ 附一小康标准自查
------ 附二小康达标验收
第六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交通设施
---- 第二节 水路运输
---- 第三节 陆路运输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邮路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固定电话
---- 第三节 移动、数据通信
---- 第四节 电报
第七篇 水利 电力
-- 第一章 防洪治涝
---- 第一节 水土保持
---- 第二节 防洪工程
------ 附:石窟河堤围蕉城防洪排涝工程
---- 第三节 治涝工程
---- 第四节 “三防”工作
-- 第二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用水管理
-- 第三章 水电
---- 第一节 水电管理
---- 第二节 水力发电
---- 第三节 库区多种经营
---- 第四节 库区移民安置
-- 第四章 电网
---- 第一节 电网建设
---- 第二节 电网改造
---- 第三节 电网调度
---- 第四节 农村电气化
-- 第五章 供电用电
---- 第一节 供电
---- 第二节 用电
第八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种植业
---- 第一节 农业资源
---- 第二节 粮食作物种植
---- 第三节 经济作物种植
----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建设
---- 第五节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 第六节 农作物保护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森林资源
---- 第三节 林业体制改革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林业技术推广
---- 第六节 森林保护
---- 第七节 生态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
---- 第八节 林产品经营
-- 第三章 水产业
---- 第一节 水产品养殖
---- 第二节 水产科技推广应用
-- 第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
第九篇 工业
-- 第一章 企业所有制与管理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国有企业
---- 第三节 股份制企业
---- 第四节 二轻集体企业
-- 第二章 水泥工业
---- 第一节 水泥企业
---- 第二节 水泥生产
---- 第三节 水泥生产环境保护
---- 第四节 水泥预制品
-- 第三章 锰制品工业
---- 第一节 电解二氧化锰
---- 第二节 电池
---- 第三节 锰类金属产品
-- 第四章 机械工业
---- 第一节 汽缸套 机动车配件
---- 第二节 自行车零件
---- 第三节 卷闸门
-- 第五章 化学工业
---- 第一节 松香
---- 第二节 氮肥
---- 第三节 仲钨酸铵
-- 第六章 造纸、包装、印刷业
---- 第一节 造纸
---- 第二节 包装纸袋
---- 第三节 印刷
-- 第七章 矿产工业
---- 第一节 煤炭
---- 第二节 稀土
---- 第三节 锰矿石
---- 第四节 有色金属
---- 第五节 石灰石
---- 第六节 大理石
-- 第八章 其他工业
---- 第一节 食品
---- 第二节 服装
---- 第三节 皮塑
---- 第四节 竹木藤制品
---- 第五节 电子
---- 第六节 石灰
---- 第七节 砖瓦、地砖
-- 第九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质量技术管理
---- 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
第十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城市规划
---- 第三节 市政建设
---- 第四节 公用事业
---- 第五节 新区开发 园林绿化
---- 第六节 城市管理与服务
---- 第七节 村镇建设
-- 第二章 建筑业房地产业
---- 第一节 建筑业
---- 第二节 房地产业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环境质量
---- 第三节 环境监测
---- 第四节 污染防治
---- 第五节 环境监督管理
第十一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体制结构
----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 第二节 村办企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
-- 第二章 产业结构经济效益
---- 第一节 工业企业
---- 第二节 农业企业
---- 第三节 交通、商贸、服务业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企业组织形式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质量技术管理
---- 第四节 统计、财务管理
---- 第五节 人才、技术培训
---- 第六节 安全生产管理
第十二篇 对外经贸
-- 第一章 对外经济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主要外商投资企业
---- 第三节 外资引进
---- 第四节 自营出口企业出口
---- 第五节 经济技术交流
-- 第二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外贸企业
---- 第二节 出口贸易
---- 第三节 经济协作
第十三篇 商业
-- 第一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百货公司
---- 第二节 糖烟酒公司
----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公司
---- 第四节 食品公司
---- 第五节 饮食服务公司
---- 第六节 华侨商品供应公司
---- 第七节 纺织品公司
---- 第八节 其他公司
-- 第二章 供销商业
---- 第一节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第二节 基层供销合作社
---- 第三节 供销社的经营业务
-- 第三章 民营个体商业
---- 第一节 合作商店
---- 第二节 集体商店
---- 第三节 个体商店
-- 第四章 集贸市场
---- 第一节 圩期
---- 第二节 部分市场简介
---- 第三节 集贸市场交易
---- 第四节 集市管理
-- 第五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食品 副食品
----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
---- 第三节 农副产品 废旧物资
-- 第六章 粮油贸易
---- 第一节 粮油购销
---- 第二节 粮油储运
---- 第三节 粮油管理
---- 第四节 粮油流通改革
-- 第七章 物资
---- 第一节 物资管理
---- 第二节 物资购销
-- 第八章 专营专卖
---- 第一节 食盐专营
---- 第二节 石油购销
---- 第三节 烟草专卖
---- 第四节 医药经营
---- 第五节 酒类专卖
第十四篇 旅游业
-- 第一章 旅游开发管理机构
---- 第一节 长潭旅游开发区办公室
---- 第二节 长潭旅游开发集团总公司
---- 第三节 县旅游局、旅游总公司
---- 第四节 旅游管理与服务机构
-- 第二章 旅游决策与规划
---- 第一节 长潭旅游区规划
---- 第二节 长潭旅游区范围界定
---- 第三节 蕉岭旅游线路规划
-- 第三章 旅游区建设
---- 第一节 长潭旅游区建设
---- 第二节 镇山公园改造
---- 第三节 龙门广场和蕉中体育场建设
-- 第四章 旅游景区(点)
---- 第一节 人文景观
---- 第二节 自然景观
---- 第三节 古迹景观
---- 第四节 革命旧址
第十五篇 金融业
-- 第一章 银行 信用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贷款
---- 第四节 结算
---- 第五节 外汇
---- 第六节 金融监管
-- 第二章 保险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险种
---- 第三节 理赔
---- 第四节 保费管理
第十六篇 财税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支
---- 第二节 财政管理
---- 第三节 财政监督
----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制改革
---- 第三节 税费征收
---- 第四节 税务稽查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
---- 第三节 年度计划编制与执行
---- 第四节 五年计划编制与执行
---- 第五节 重点项目管理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
---- 第三节 普查与抽样调查
---- 第四节 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
---- 第五节 统计执法
-- 第三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府审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
---- 第四节 社会审计
-- 第四章 国土资源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四节 地籍管理
---- 第五节 耕地保护
---- 第六节 土地监察执法
---- 第七节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 第五章 工商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市场监督检查
---- 第七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 第八节 个体企业管理
-- 第六章 物价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价改革与管理
---- 第三节 价格总水平
---- 第四节 价格监督
-- 第七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量监督
----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
---- 第四节 质量监督管理
---- 第五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第十八篇 中共蕉岭县委
-- 第一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县委工作机构
---- 第三节 基层组织
-- 第二章 代表大会重大决策
----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重大决策
-- 第三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复查和纠正历史错案
---- 第三节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 第四节 案件查处
---- 第五节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 第六节 信访举报
---- 第七节 执法监察和源头防治腐败
---- 第八节 党风和廉政教育
-- 第四章 党务
---- 第一节 组织工作
---- 第二节 宣传工作
---- 第三节 统战工作
---- 第四节 县直属机关党委
---- 第五节 党校教育
---- 第六节 党史研究
---- 第七节 保密工作
第十九篇 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章 人大
----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二节 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组织机构
---- 第四节 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政务纪要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主席会议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二十篇 农工民主党工商联社会团体
-- 第一章 农工民主党蕉岭县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和党员大会
---- 第二节 参政议政
---- 第三节 社会服务
-- 第二章 工商联
---- 第一节 组织机构和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工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和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组织机构和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五章 妇联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 第四节 提高妇女素质
---- 第五节 创建文明家庭
-- 第六章 残联红十字会
---- 第一节 残联
---- 第二节 红十字会
-- 第七章 客联 侨联 文联 同乡会
---- 第一节 客联
---- 第二节 侨联
---- 第三节 文联
---- 第四节 部分城市同乡会
第二十一篇 政法
-- 第一章 政法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治和经济保卫
---- 第三节 刑事侦查
---- 第四节 预审与监管
---- 第五节 治安管理
---- 第六节 户政管理
---- 第七节 道路交通管理
---- 第八节 出入境管理
---- 第九节 消防管理
---- 第十节 “110”报警服务与信访受理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犯罪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执行工作
---- 第七节 告诉申诉
---- 第八节 审判改革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律师工作
---- 第五节 公证工作
---- 第六节 法律服务
---- 第七节 安置帮教
---- 第八节 狱政工作
第二十二篇 民政 宗教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拥军 优抚
----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四节 赈灾 救济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
---- 第七节 老区建设
---- 第八节 社团登记管理
---- 第九节 婚姻登记管理
---- 第十节 勘界与地名管理
---- 第十一节 殡葬管理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宗教团体
---- 第二节 宗教管理
---- 第三节 部分宗教场所简介
第二十三篇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编制管理与机构改革
---- 第三节 干部录用与管理
---- 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 第五节 人才资源开发
---- 第六节 干部工资、福利
--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 第三节 劳动安全保护
---- 第四节 劳动工资
---- 第五节 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
---- 第六节 社会劳动保障
第二十四篇 地方军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与驻军
---- 第一节 地方武装机构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军事训练与后勤保障
---- 第四节 教育活动
---- 第五节 拥政爱民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征兵工作
---- 第二节 兵役管理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政治教育
---- 第四节 参加“两个文明”建设
第二十五篇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结构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普九”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二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素质和规模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三章 教育经费与教学设施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勤工俭学
---- 第三节 教学设施
-- 第四章 教育管理与大中专招生考试
---- 第一节 教学管理
---- 第二节 文体卫管理
---- 第三节 经费管理
---- 第四节 学籍管理
---- 第五节 教育行政管理
---- 第六节 大中专招生考试
---- 附:1979-2000年县城新办中小学、幼儿园简介
第二十六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发展规划与信息网
---- 第三节 科技经费
---- 第四节 科技成果鉴定与评审
---- 第五节 科技人员管理
-- 第二章 科技成果及推广应用
---- 第一节 农林牧科技应用
---- 第二节 工业、供电和水利的科技应用
---- 第三节 医疗卫生科研与应用
-- 第三章 科普宣传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
---- 第一节 科协与专业学会
---- 第二节 科学知识普及
---- 第三节 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
-- 第四章 防震减灾
---- 第一节 防震抗震机构
---- 第二节 防震减灾工作
第二十七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第三节 文艺演出
---- 第四节 群众文化
---- 第五节 传统文艺
---- 第六节 图书馆 新华书店
---- 第七节 电影
---- 第八节 广播 电视
---- 第九节 丘逢甲研究
---- 第十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 文物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物搜集与整理
---- 第三节 文物馆藏
---- 第四节 文物展览
---- 第五节 文物保护
-- 第三章 档案
----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设施
---- 第二节 馆藏与开发利用
---- 第三节 监督与指导
-- 第四章 地方志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地方志编纂
---- 第三节 年鉴编纂
---- 第四节 地情资料搜集出版与旧志整理
---- 第五节 地方志研究与应用
第二十八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 第三节 防疫
---- 第四节 保健
---- 第五节 医疗
---- 第六节 卫生管理
---- 附:义务献血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机构和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与竞赛活动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业余体校
第二十九篇 姓氏 方言 民俗
-- 第一章 姓氏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姓氏录
---- 第三节 部分姓氏源流及分布
---- 第四节 部分姓氏堂号门联
-- 第二章 方言
---- 第一节 蕉岭话的语音
---- 第二节 蕉岭话的词语特点
---- 第三节 蕉岭话的句式特点
---- 第四节 蕉岭话常用词
---- 第五节 童谣、熟语选录
-- 第三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传统名菜、名吃
---- 第四节 婚姻习俗
---- 第五节 生育习俗
---- 第六节 丧葬、祭祀习俗
---- 第七节 节日习俗
第三十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1979-2000年去世人物
------ 涂思宗
------ 林杰元
------ 徐公甫
------ 李善馀
------ 赖敬程
------ 钟仁香
------ 彭道仁
------ 林乃干
------ 张其中
------ 丘继英
------ 徐燕谋
------ 古世亮
------ 徐德勋
------ 曾海云
------ 曾庆英
------ 徐宣华
------ 黄德维
------ 曾谋
------ 张志瑶
------ 陈耶夫
------ 汤锡林
------ 张帆
------ 钟增华
------ 钟海文
---- 第二节 1979年前去世人物
------ 丘创兆
------ 徐铿
------ 徐徽
------ 徐锡南
------ 汤用巨
------ 徐省吾
------ 黄开甲
------ 钟文南
------ 吴汤兴
------ 黄开文
------ 徐骧
------ 黄愚川
------ 黄建坤
------ 陈辅臣
------ 黄力生
------ 林孝图
------ 徐白光
------ 徐健行
------ 钟伦五
------ 林柏森
------ 刘国桢 刘健
------ 林应祥
------ 丘成清
------ 丘嵩
------ 刘正杰
------ 曾潜英
------ 丘清英
------ 鲁突
------ 黄恨园
-- 第二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将军名表
---- 第二节 院士名表
---- 第三节 省部厅师级名表
---- 第四节 已去世正高(教授)职称名表
---- 第五节 正高(教授)职称名表
---- 第六节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名表
---- 第七节 劳模先进人物名表
---- 第八节 首部《蕉岭县志》立传人物简介表
附录
-- 第一辑 前志述评与订正补遗
---- 一、前志述评
---- 一、前志订正
---- 三、前志补遗
-- 第二辑 杂记
---- 一、地理、历史掌故
---- 一、民间传说
---- 三、客家俗语故事
-- 第三辑 碑志选录
-- 第四辑 地情书序选
---- 《蕉岭县志》序
---- 《蕉岭姓氏源流》序
---- 《蕉岭年鉴(1998)》序
---- 《春风沐蕉阳》序
---- 《蕉岭年鉴(2000)》序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