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教育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本着详今略古,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结合的精神,运用史实,实事求是地反映新都县教育的古今面貌及其发展过程。
目录
封面
新都县教育志
题词
新都县教育志编写领导小组
凡例
序言
图片
--
新都县文教局办公大楼
--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新都地下特支所在地—踏水(今柏水)乡旃檀小学
--
新都二中校门
--
1989年著名作家艾芜为故乡小学生题词。
--
1988年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刘彬(右二)视察新都教育工作。
--
1984年四川省副省长康振黄(左一)等领导同志来新都检查验收小学教育的普及工作。
--
1989年国家教育督导组来新都捡查中小学教育工作。
--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来新都考察时和县上领导同志座谈。
--
1988年日本甲府市教育代表团到新都一中参观访问。
--
县委书记唐光全(左二)、副县长李宗福(左三)、宣传部长刘贵才(右一)在文教局长李长衡(左一)的陪同下,到新都二中视察。
--
县长李泽先(左二)和县政搦副主席王熙百(左一)等领导同志参观《新都改善办学条件固片展览》。
--
新都县文教局领导同志在一起研究教育工作。
--
乒坛名将陈龙灿(中)回母校。
--
1989年新都县被省教委评为“扫除文盲先进县”。
--
1990年新都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图为省政府颁发的证书。
--
《新都县教育志》审稿座谈会与会人员合影。(1990年1月21日)
目录
概述(附表)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沿革
--
第一节 清求和民国时期的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教育行政机构
----
一、机梅设置及其演变
----
二、性质、任务和职责
----
三、与有关部门的联系
第二章 教育宗旨、方针
--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方针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教育宗旨、方针
第三章 书院、义学、私整
--
第一节 书院
--
第二节 义学
--
第三节 私垫
第四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创办幼稚园
--
第二节 幼教事业的发展
----
新都城关幼儿园
----
新繁镇幼儿园
第五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创办小学
--
第二节 小学教育的发展
----
新都镇谕亭小学
----
新都镇西街小学
----
新都师范附属小学
----
柏水乡旃檀小学
----
太兴乡中心小学
----
清流乡中心小学
第六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创办中学
--
第二节 中学的发展
----
新都县第一中学
----
新都县第二中学
----
新都县大丰中学
----
新都县太兴中学
----
新都县马家中学
第七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创办职业学校
--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
----
新都师范学校
----
新都县教师进修学校
----
新都城关职业中学
----
新民农业中学
第八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成人教育
----
一、领导机构
----
二、农民教育
----
三、职工、干部教育
------
新都县机关干部业余学校和新都县文化补习学校
------
清流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
新都县总工会职工学校
------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新都分校
第九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的选择与任用
--
第二节 教师的培训与提高
--
第三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
--
第四节 教师的生活待遇
第十章 学制课程设置教法成绩考查
--
第一节 学制
----
一、清末和民国时期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节 课程设置
----
一、清末和民国时期
----
二、中华人畏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节 教学方法
----
一、清末和民国时期
----
二、建国后教学方法的改进
--
第四节 成绩考查
----
一、清末和民国时期的考试制度
----
二、民国时期的升学考试制度
----
三、建国后的考试制度
----
四、关于大中专招生
第十一章 学校组织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三节 群众团体组织
----
一、童子军
----
二、学生会
----
三、共产主义青年团
----
四、教育工会
--
第四节 教学研究组织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途径
----
一、思想政治课
----
二、各种课外教育活动
----
三、教育途径网络化
第十三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学校教研组织及其教研活动
--
第二节 县教研机构的建立健全及活动
--
第三节“三级教研”网络的教研活动
第十四章 体育卫生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学校卫生
第十五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开创和发展
--
第二节 恢复和发展
----
清白乡李园新一小学校办工厂简介
----
桂湖中学钢窗厂简介
第十六章 经费设备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校舍、设备
第十七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略
----
吴虞
----
钟炳麟
----
吴君毅
----
杨崇焕
----
伍嘉祥
----
叶松石
----
闵虚谷
----
饶彤甫
----
庄选民
----
罗靖涛
----
刘弄潮
----
曾克恕
----
谢每矛
----
黄鹏程
----
黄腾蛟
----
钟泽人
----
何光昶
--
第二节 人名录
----
一、受地市以上各种表彰的人物
----
二、文化、教育、科技界知名人士简介
------
艾芜
------
哈华
------
袁珂
------
于英
------
刘川
------
邹忠新
------
王章树
------
周虚白
------
胡代光
------
曾祥鑫
------
韩世隆
------
冯世常
------
钟声淦
------
邹学熹
------
黄新渠
------
廖作毅
------
刘会廷
------
刘贞荣
------
陈家镛
------
张道擏
------
周继铨
------
夏雨人
------
李源
------
李承祚
------
夏怀恩
------
薛祖慈
------
何光篪
------
胡上镛
------
张道楔
------
张慧中
------
张羲易
------
钟高源
------
黄文
------
黄蜀丹
------
何光(镒)
------
刘兴玉
------
陈龙灿
------
邓小军
------
张明俊
------
邹仲彝
------
薛堂镛
------
李兴隆
------
黄德彰
------
张惠霞
------
黄柄君
------
刘良芳
------
宁交贤
------
徐艾
------
冯昌敏
------
王应常
------
李阳庚
------
陈裕光
------
赵德生
------
樊世成
------
樊世兰
------
谭良德
------
白美祥
------
鄢传辉
------
吴芸
------
鞠鹏高
------
刘启恒
------
谢学经
------
张道泉
------
钟声洪
------
周咨
------
钟大昌
------
黄中
------
姚若驹
------
朱定源
------
张承一
------
贺建业
------
何开杰
------
史建福
------
刘运俊
------
黄天基
------
何福兴
------
鞠素芬
------
胡开敏
----
三、师范、进修校、中小学、幼儿园手一九八八年获
------
高中级职称者及知名教师、特级教师
----
四、党代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
五、地市以上学会会员
----
六、清末以来的留学生
----
七、新都新繁科第人员
第十八章 大事记
--
附一:新都县教师
--
附二:新都县教育部门主报的报刊
--
附三:新都县教育部门和教师编著的书籍
第十九章 杂记
--
一、旃檀小学的中共新都地下党特支
--
二、黄霖看望谕小师生
--
三、“五四”浪花在繁小
--
四、抗日战争时期一篇小学语文补充教材
----
《膝县之役》及其教案
--
五、解放初新繁扫盲教育的回忆
--
六、艰苦御业前新民农中
--
七、康冻热心办学二则
--
八、难忘康冻关切情
--
九、周重能诗选
--
十、校歌歌词八首(插吴虞手迹)
--
十一、学校楹联四副
--
十二、获奖作文三篇
--
十三、新都教育报道三则
--
十四、名人为《新都教育》的题词
--
十五、曾涌泉致新都县教育志编写领导小组的信
----
附:新都新繁县学资料二则
----
班史一篇
后记
编写人员分工情况
封面题字
题词
封面设计
图表设计
地图
照片
校对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