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水利志(下册)
格式:PDF
费用:28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荆州水利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地记述
荆州地区(市)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突出荆州地域特色,力求做到
科学性、综合性、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时限:上限尽量追溯到事件的发端,下限至2012年;个别重大
事项内容根据历史资料和记述完整性的需要适当延长。取事重点为1949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水利工作情况。由于荆州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多次
变更,原荆州地区管辖县(市)(荆门、天门、潜江、仙桃、京山、钟祥)水
利防汛工作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记述(漳河、汉江、东荆河修防处)下限
至划出之日止。1976年5月电力、1978年11月水产从荆州地区水电局分出,
划出前的电力、水产业务不予记载。各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和地名,均沿用
当时的名称,按当时行政区划管辖范围记述。统计数字,1994年年底荆沙合
并前以荆州地区为准;其后以荆州市为准。沙市区从荆沙合并后录入。原江
陵县史料纳入荆州区,今江陵县从建立江陵区时录入。
三、本志纪年:1911年前,以朝代、年号纪年,括注公元纪年;1911年
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四、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予以记述,全志结构
设篇、章、节、目,志为主体。大事记以编年体纵列大事概要,概述总揽全
志,各篇分类记事,做到详近略远;附录收集有关文献;正文辅以图表,图
表以篇编列序号。全书一律用第三人称。
五、本志第一次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机构名称时用全称,括号注
明简称,之后用简称。
六、本志计量单位、名称、术语、标点符号,按国家统一规定表述,计
量单位在正文中一律采用单位名称表述(长度:米、千米;面积:平方米、
平方千米;质量:克、千克;体积:立方米;水位:米;功率:千瓦;流量:
立方米每秒;雨量:毫米;耕地面积:亩、万亩;温度:摄氏度),表格中使
用单位符号表示;考虑国家习惯,部分历史资料按原资料引用。数字以阿拉
伯数字为主,少数采用汉字数字。高程系统除注明外,均采用冻结吴淞高程。
七、记述人物,坚持“生不立传”原则,去世水利人物,立传简记;在
世重要水利人物,以事记人,其他则以录、表记之。
八、本志资料,主要来源于省、市各级档案馆、图书馆、统计年鉴和
《长江志》《湖北水利志》《荆州府志》《荆州地区志》《荆州抗洪志》《荆江堤
防志》等新、旧县志,各工程专业志,其他地市和各县(市、区)水利志以
及荆州地(市)水利局档案室、各业务科室统计报表等;部分资料采自回忆、
口述、论文,入志资料经考证核实后录用。引用原文,在原文后用括号注明
出处。未注明出处的,敬请谅解。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目录
第七篇 农田水利
--
第一章 农田水利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田水利
----
第二节 治理规划
----
第三节 建设概要
--
第二章 四湖水系治理
----
第一节 水系概况
----
第二节 治理规划
----
第三节 工程建设
--
第三章 荆南水系治理
----
第一节 水系概况
----
第二节 洪、涝、旱灾害
----
第三节 治理规划
----
第四节 工程建设
----
第五节 三善垸工程概况
--
第四章 汉北水系治理
----
第一节 水系概况
----
第二节 治理规划
----
第三节 工程建设
--
第五章 汉南水系治理
----
第一节 水系概况
----
第二节 治理规划
----
第三节 工程建设
--
第六章 山丘水系治理
----
第一节 水系概况
----
第二节 治理规划
----
第三节 工程建设
--
第七章 涵闸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沿江主要排水闸
----
第三节 沿江主要引水闸
----
第四节 内垸重要涵闸
--
第八章 泵站
----
第一节 机械排灌站
----
第二节 泵站发展历程
----
第三节 大型排水泵站
----
第四节 电灌站
--
第九章 水库
----
第一节 蓄水工程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漳河水库
----
第三节 洈水水库
----
第四节 其他大型水库
----
第五节 中型水库
--
第十章 灌区建设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大型灌区
--
第十一章 湖垸治理
----
第一节 湖泊垦殖
----
第二节 垸田整治
第八篇 水资源开发利用
--
第一章 水资源保护
----
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机构
----
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规划
----
第三节 水质监测
----
第四节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
第二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分布及危害
----
第二节 水土保持机构建设
----
第三节 水土流失治理
----
第四节 典型小流域治理
--
第三章 引江济汉工程
----
第一节 工程规划
----
第二节 工程建设
----
第三节 荆州市主要工程
--
第四章 水力发电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电站建设
--
第五章 饮水工程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重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第六章 水利综合利用
----
第一节 水利结合血防灭螺
----
第二节 水利结合水运
第九篇 水利机构及管理
--
第一章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修防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防汛抗旱机构
----
第三节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
第二章 水行政机构
----
第一节 荆州市水利局
----
第二节 党的组织
----
第三节 县(市、区)水利局及乡镇水利站
--
第三章 工程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
----
第二节 荆州地区汉江修防处
----
第三节 荆州地区东荆河修防处
----
第四节 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
----
第五节 湖北省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
----
第六节 湖北省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
----
第七节 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
----
第八节 荆州市洈水工程管理局
----
第九节 荆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第十节 荆州地区惠亭水库管理处
----
第十一节 荆州地区吴岭水库管理处
----
第十二节 荆州地区石龙水库管理处
----
第十三节 荆州市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
----
第十四节 荆州市三善垸水利工程管理处
----
第十五节 荆州市高潭口水利工程管理处
----
第十六节 荆州市新滩口水利工程管理处
----
第十七节 荆州地区田关水利工程管理处
--
第四章 荆州市水利局直属机构
----
第一节 荆州市水政监察支队(水利规费征收管理处)
----
第二节 荆州市水利水电学校
----
第三节 荆州市河道采砂管理处
----
第四节 荆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第五节 荆州市水利综合经营管理办公室
----
第六节 荆州市水利局物资供应站
----
第七节 荆州市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
----
第八节 荆州市水利技术服务中心
----
第九节 荆州市荆松水泥厂
----
第十节 湖北省漳河水库排灌机械队
----
第十一节 三峡宾馆
--
第五章 水工程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措施
----
第二节 管理组织
----
第三节 管理法规
----
第四节 堤防管理
----
第五节 河道管理
----
第六节 涵闸泵站管理
----
第七节 渠道管理
----
第八节 施工管理
----
第九节 灌溉工程管理
--
第六章 水政与执法
----
第一节 水行政工作
----
第二节 水利执法
第十篇 水利经济
--
第一章 水利投入
----
第一节 资金投入
----
第二节 劳务投入
----
第三节 利用外资
--
第二章 水规费征收
----
第一节 水费征收
----
第二节 规费征收
--
第三章 水利综合经营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经营项目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第十一篇 水利科技与教育
--
第一章 水利科技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二章 水利教育
----
第一节 水利学校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水利学会
第十二篇 治水人物与艺文
--
第一章 治水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记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第三节 治水英烈
----
第四节 获奖单位
----
第五节 先进个人
--
第二章 艺文
----
第一节 诗词歌谣
----
第二节 碑记
----
第三节 胜迹
----
第四节 杂记
----
第五节 传说
----
第六节 文论
----
第七节 治水回忆
大事记
重要文献
--
政务院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规定
--
中南军政委员会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
--
国务院关于漳河工程设计任务书的批复
--
国务院批转《水利电力部关于黄河、长江、淮河、永定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报告》的通知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长江洪水调度方案的批复
--
中南军政委员会发布长江沿岸护堤规约
--
中南军政委员会、中南军区关于严禁挖掘堤坡防止引起水患的联合训令
--
荆州专区水利工程管理办法
--
荆州地区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规定
--
荆州市分蓄洪区运用预案
--
荆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简介)
--
荆州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