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子区教育志
格式:PDF
费用:3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新城子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教育行政、政党群团、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民办教育等。
内容时限:
1904-2000
出版时间:
2002年12月
目录
封面
新城子区教育志
新城子区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新城子区教育志编审委员会
新城子区教育志编纂人员分工
图片
--
沈阳市新城子区中小学校分布图
--
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前排左起第六位)到新城子区兴隆台小学视察工作。(2000)
--
副市长吕亿环在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新校址奠基仪式上讲话
--
省教委领导检查新城子区实验教学工作,听取工作汇报。(1998)
--
副区长齐放与区教委领导一起研究工作(1996)
--
区长何淑华在教育行政会议上讲话。(1998)
--
新城子区控辍工作经验交流会(1996)
--
中共新城子区教育局第四次代表大会。图为区教委党委书记张武在会上讲话
--
中共新城子区教育局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委员
--
现任区教育局长:关世贤
--
区教育局领导班子
--
新城子区教育系统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歌曲演唱会。图为区教委主任于福后在会上讲话(1993)
--
新城子区中小学实验教学检查总结表彰会(1998)
--
新城子区教育《两提高一发展》总结表彰大会(1992)
--
新城子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1992)
--
区政府副区长齐放、区教委主任关世贤在电子技术学校接待前来考察商讨联合办学的美国友人
--
新城子区注重对外文化交流电子技术学校先后与爱尔兰、荷兰、新西兰、英国等国五家语言学院联合办学
--
虎石台镇小学聘请的法制校长在作报告。(1999)
--
黄家中学组织师生参观长春装甲兵学院,图为该校校长向装甲兵学院赠送锦旗
--
沈阳市第七十七中学开展法制教育活动(1993)
--
学生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
新城子街第二小学校长孙祥维在区消费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1996)
--
虎石台镇第一小学组织学生参观沈阳天文宫(1998)
--
新城子街第二小学题为《钱应该怎样花》的主题班会(1996)
--
黄家锡伯族中学被《文学少年》杂志定为小作家基地(2000)
--
新城子街第一小学学生在参观德育展室(2000)
--
2000年7月,新城子区“十老百人”报告团在沈阳市第七十八中做报告
--
原沈阳军区装甲兵副政委晏世路在为新城子区第二小学师生做报告(1999)
--
新城子街第三小学开展庆祝香港回归活动(1997)
--
电影《英雄儿女》的作者毛烽老人在为新城子乡小学师生做报告(1999)
--
兴隆台小学请沈阳军区司令部离休老干部作继承优良传统、树立崇高理想报告
--
蒲河中心小学全体教师与该校名誉校长——董存瑞生前战友原沈阳军司令部干休所政委李凤桂(前排左起第五位)合影(1990.9)
--
1986年黄家小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六七九一部队连开展“军学共建”活动
--
虎石台镇小学学生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
实验员基本技能考核动员会
--
学生在做物理分组实验
--
学生在上生物解剖课
--
实验动手能力测试
--
健康教育示范课
--
新城子区第三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
新城子街第三小学健美操表演队代表区参加全市冬体活动展示会获奖归来
--
新城子街第三小学舞蹈队在排练中
--
学生获奖绘画作品
--
新城子街第三小学仪仗队
--
沈阳市第七十六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特长。图为部分学生绘画作品(1996)
--
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
新城子区中小学首届军事队列会操
--
新城子区第二届中小学文化艺术节(1996)
--
新城子区第三届中小学文化艺术节(1997)
--
新城子区兴隆台锡伯族小学慕客登少年艺术团赴新疆演出
--
尹家中学劳动实践基地
--
沈阳市第七十七中学聘请技术人员向学生传授葡萄栽培实用技术
--
新城子乡小学五·二中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
黄家乡小学教师在上劳动实践课
--
沈阳电子技术学校近百亩学农基地使学生有机会亲手播种春天的希望
--
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温室棚内的鱼塘
--
区幼儿教师演讲会(1998)
--
全区幼儿运动会(1999)
--
新城子区“庆六·一”幼儿文艺汇演(2000)
--
区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进行户外活动
--
电子技术学校服装表演队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商业表演
--
沈阳电子学校现代化的电子实验室
--
区职教中心服装实习室
--
区职教中心现代化组织培养实验室
--
沈阳电子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在上实际操作课
--
财会专业的学生珠算进级
--
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
--
沈阳电子技术学校“家电维修服务队”被评为“市青年文明号”
--
小学装备现代化的语音教室、图为新城子区第三小学生在上语音课
--
新城子区《电教基础》全员岗位培训总结大会上,教师在上示范课
--
电化教育普遍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
中小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图为档案工作检查验收
--
沈阳市朝鲜族第五中学教学楼落成
--
花园化学校——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校园
--
学校现代化计算机室
--
沈阳市第一一九中学学生在语音室上课
--
规范化的阅览室
--
学校卫生室
--
新城子区狠抓控辍工作,图为沈阳市一一八中学控辍责任状签字仪式
--
新城子区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图为沈阳电子技术学校档案管理晋升省一级
--
区教育志编写办公室成员
--
新城子区少年宫
----
少年宫主任 洪维国
----
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
----
少年宫教学楼全貌
----
古筝培训班
----
乒乓球培训班
----
舞蹈班学员在排练
--
新城子区第一幼儿园
----
团结务实的园领导班子
----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
保健医生定期为幼儿检查身体
----
保证孩子们定时定量饮水
----
户外做操活动
----
动手动脑 启迪心智
----
多功能的户外大型玩具设备
----
充满童趣的幼儿绘画作品
----
整洁卫生的幼儿寝室
----
合理配餐 保证幼儿膳食营养
--
新城子街第一小学
----
团结务实的校领导班子
----
新教学楼落成典礼
----
《我心中的祖国》主题中队会
----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
----
学雷锋见行动
----
学生书法作品
--
新城子街第二小学
----
校长 顾艳文
----
现代化语音教室
----
领导教师在认真评选学生书画作品
----
校领导班子
----
生动的实验课
----
“告别陋习”大型签名活动
--
新城子街第三小学
----
校长 徐宗盛
----
校领导班子
----
学生在上计算机课
----
教师金春华在课堂上参与学生讨论
----
学校舞蹈队在区艺术节上汇报表演
----
实验课上多有趣
----
学校军乐队在训练中
----
一九九五年新建成的教学大楼
--
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
----
校长 孙铭杰
----
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
----
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学农基地玉米实验沈试29品质优良
----
校园一角
----
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农场速生杨林
----
区政府副区长齐放和区教委主任董学义陪同新疆领导到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参观
--
沈阳市第七十六中学
----
校长 李德发
----
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
----
高中学生在微机室上信息技术课
----
高标准的化学实验室
----
美术特长班在上素描课
----
学生课间操
--
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
----
校长 高琛
----
学校领导班子
----
新建成的八十三中学教学楼
----
原教学楼
----
新校址奠基仪式
----
学生与外教在交流
----
新生军训
----
建校四十周年庆典
----
开展教研活动
--
沈阳市第一四六中学
----
学校领导班子
----
举行庆“七一”迎接香港回归活动校园艺术
----
开展国防教育
----
校园艺术节
----
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大型活动
----
对新生进行军事队列训练、磨炼学生意志
--
沈阳市第一五二中学
----
校长 王泰峰
----
校园艺术节
----
校领导班子
----
微机教学
----
参观大青山雷达基地
----
学生在语音室上课
----
教学楼
----
军事队列表演
--
沈阳市电子技术学校
----
校长 丁来洲
----
教学楼
----
校领导班子
----
综合艺术专业学生在上写生课
----
学校铜管乐队
----
校文艺队多次参市区大型文艺活动并多次获奖
----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上课
----
机加专业的学生在练习实际操作
----
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小型电视机
----
青年教师高红兼任区音乐舞蹈协会副主席,活跃在全区各级各类文艺舞台,也是该校综合艺术专业的教学骨干
----
学生在宽敞明亮的舞蹈室进行形体训练
--
新城子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
所长 邱铁成
----
宽敞的办公楼
----
微机化管理
----
检验设备齐全
----
全套的口腔科设备,开展龋齿矫治工作
目录
版权页
序言
凡例
大事记
概述
第一编 教育行政
--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新城子区级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新城子区教育行政机构内部机构设置
----
第三节 新城子区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
第四节 新城子区教育委员会(教育局)的工作
----
第五节 新城子区教委直属单位
----
第六节 新城子区乡镇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章 新城子区教育督导机构
----
第一节 教育督导机构的沿革
----
第二节 新城子区教育督学室
--
第三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清末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育经费
----
第三节 日伪时期教育经费
----
第四节 国民党时期教育经费
----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新城子地区的教育经费
--
第四章 基本建设
----
第一节 校舍建设与维修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第五章 基层学校的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基层学校的行政管理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小学的管理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学的管理
第二编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中共新城子区委文教部
----
第二节 中共新城子区教育局(教委)委员会
----
第三节 学校党组织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
第三节 教育工会
----
第四节 新城子区教育学会
----
第五节 学生会
----
第六节 红十字会
----
第七节 新城子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第三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国民主同盟
第三编 幼儿教育
--
第一章 概 述
--
第二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管理制度
--
第三章 队伍与建设
----
第一节 培训与提高
----
第二节 整顿与管理
--
第四章 教育教学
----
第一节 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
第二节 教学改革
----
第三节 教科研成果
--
第五章 卫生保健
第四编 小学教育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小学
--
第二章 教学宗旨 方针
--
第三章 学制 课程设置 校历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课程设置和教材
----
第三节 校历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一节 任务和内容
----
第二节 途径和方法
--
第五章 教学工作
----
第一节 教学管理
----
第二节 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
----
第三节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
第四节 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实验项目及论文
--
第六章 劳动教育
第五编 中学教育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
第二章 教育宗旨、方针
----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之前
----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以来
--
第三章 德育教育
----
第一节 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二节 教育的主要途径
--
第四章 教学工作
----
第一节 校历、学制和课程设置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第三节 教学内容、教材
----
第四节 教学方法、成绩考查
----
第五节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
第六节 教改论文、实验项目和优秀课
--
第五章 劳动教育
--
第六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第六编 职业教育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学制与专业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专业设置
--
第三章 教育教学
----
第一节 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
第二节 教学实习
----
第三节 教学改革成果
----
第四节 初三分流与职教渗透
--
第四章 教学方式与条件改善
----
第一节 办学方式
----
第二节 办学条件的改善
--
第五章 毕业生的安置
第七编 成人教育
--
第一章 发展历程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日伪、国民党时期
----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
--
第二章 农民教育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冬学运动和扫盲教育
----
第三节 文化技术教育
----
第四节 农民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
第五节 教材
----
第六节 教师
--
第三章 职工教育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扫盲与业余初等教育
----
第三节 青工文化、技术补课
----
第四节 岗位培训
----
第五节 职工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
第六节 经费
--
第四章 干部教育
----
第一节 干部业余文化补习教育
----
第二节 干部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
--
第五章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
第一节 实施“燎原计划”一期工程(1989~1991年)
----
第二节 实施“燎原计划”二期工程(1992~1995年)
----
第三节 实施“燎原计划”三期工程(1996~2000年)
第八编 民族教育
第九编 民办教育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学校简介
第十编 校外教育
--
第一章 校外教育发展历程
--
第二章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基地-一区少年宫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开展全区性少年儿童校外活动
----
第三节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业培训
--
第三章 社区教育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构建社区教育四个“实体工程”
--
第四章 未成年人保护
----
第一节 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建设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的贯彻落实
第十一编 体育卫生
--
第一章 体育工作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体育工作
--
第二章 卫生工作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卫生工作
第十二编 勤工俭学
--
第一章 发展历程
--
第二章 勤工俭学基地建设
--
第三章 管理体制
--
第四章 生产劳动教育
--
第五章 校办企业简介
第十三编 教师队伍
--
第一章 教师队伍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日伪、国民党时期
----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
--
第二章 教师的来源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日伪、国民党时期
----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
--
第三章 教师队伍的整顿和管理
----
第一节 教师队伍的整顿
----
第二节 教师队伍的管理
--
第四章 教师培训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日伪时期
----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
--
第五章 教师的地位
----
第一节 教师的政治地位和荣誉
----
第二节 落实党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
--
第六章 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日伪、国民党时期
----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
第十四编 教师进修学校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学校沿革
----
第二节 师校的职能与规模
--
第二章 领导体制与机构设置
----
第一节 师校的领导体制沿革
----
第二节 学校领导机构设置
----
第三节 学校业务部室设置
--
第三章 学校的管理工作
----
第一节 民主管理
----
第二节 计划与规划管理
----
第三节 制度管理
----
第四节 行政管理
----
第五节 档案管理
----
第六节 财务管理
----
第七节 基本建设
--
第四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编制
----
第二节 专业技术职称
----
第三节 工资与福利
----
第四节 教育的聘任
--
第五章 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一节 党支部工作
----
第二节 工会工作
----
第三节 共青团工作
--
第六章 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
----
第一节 干训工作
----
第二节 学历培训工作
----
第三节 继续教育工作
----
第四节 中小学教研工作
----
第五节 幼教工作
----
第六节 电教工作
----
第七节 民族教研部工作
----
第八节 科研部工作
第十五编 驻区学校
--
第一章 高等院校
----
第一节 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第二节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第三节 辽宁省金融职工大学
----
第四节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
第二章 中等专业学校
----
第一节 沈阳市化学工业学校
----
第二节 沈阳菁华商业管理学校
----
第三节 辽宁工贸学校
--
第三章 中小学校
----
第一节 沈阳矿务局中学
----
第二节 沈阳矿务局前屯小学
----
第三节 沈阳矿务局蒲河小学
----
第四节 沈阳矿务局实验小学
人 物
--
一、人物传(以姓氏笔画为序)
----
王古忱
----
张敬岩
--
二、人物简介(以姓氏笔画为序)
----
马桂梅
----
付世和
----
石玉杰
----
刘玉贤
----
李秀文
----
刘佩忠
----
刘 俭
----
李艳玲
----
李俊复
----
李淑荣
----
李索霞
----
李福山
----
张贵军
----
吴俊德
----
肖锡武
----
张德波
----
洪升日
----
贾炳宜
----
高 琛
----
韩志英
----
韩奎贤
----
詹 鼎
--
三、人物名录
----
1、区模范以上各级优秀人物
----
2、特级教师
----
3、教育专家
----
4、中共新城子区历届党员代表大会教育界代表
----
5、市、区人民代表大会新城子区(教育界)代表
----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沈阳市新城子区历届委员会(教育界)委员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