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水利志

郯城县水利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反映本县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二,本志上限为1840年,下限为1985年底,有些内容根据需要适当上潮或下延,本着详今略吉、侧重当代的原则,重点记述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大事记始于1949年,1949年前的水利大事在“水旱灾害”等章中记述。三.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以现时县行政区为准。

出版时间: 1990年10月

目录

封面
郯城县水利志
郯城县水利志领导小组
郯城县水利志办公室
《郯城县水利志》编写成员
题词
图片
-- 马头拦河潜堰
-- 土山拦河闸
-- 窑上拦河潜堰
-- 清泉寺隧洞进水闸
-- 沂河一角
-- 治涝稻改丰收
-- 山东治淮第一闸—江风口分洪闸
-- 沂河险工石护岸工地
-- 李庄拦河潜堰
-- 安子桥油压启闭闸
-- 涝沟双曲拱桥
-- 清泉寺灌区五湖明渠
-- 1724年郯城县图(清雍正二年)
-- 一九八五年郯城县地图
-- 一九五二年郯城县水利状况图
-- 一九八五年郯城县水系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供需水量
-- 第四节 水质
第二章 水旱灾害
-- 第一节 建国前水旱灾害
-- 第二节 建国后水旱灾害
---- 一 水灾
---- 二 旱灾
第三章 水系与河道治理
-- 第一节 水系
-- 第二节 沂河水系河道
---- 一 沂河
---- 二 白马河
---- 三 浪清河
---- 四 小山排水沟
-- 第三节 沭河水系河道
---- 一 沭河
---- 二 新白马河
---- 三 大哨排水沟
---- 四 老墨河
---- 五 柳沟河
---- 六 郯新河
---- 七 赃围河
---- 八 黄墩河
---- 九 阴村排水沟
-- 第四节 中运河水系河道
---- 一 武河·武河行洪道·沙沟河
---- 二 新涑河
---- 三 五里河
---- 四 黄泥沟
-- 第五节 沂沭河分洪工程
第四章 治涝工程
-- 第一节 稻改
-- 第二节 大埠河网化
-- 第三节 沟洫畦条台田
-- 第四节 整地改土、沟畦灌溉
第五章 排灌工程
-- 第一节 自流灌区
---- 一 李庄灌区
---- 二 马头灌区
---- 三 清泉寺灌区(窑上灌区)
---- 四 刘宅子灌区
---- 五 三捷庄灌区
-- 第二节 扬水站
---- 一 洪福寺站
---- 二 刘道口站与李庄一级站
---- 三 蒋史汪站
---- 四 林孟场站与倪楼站
---- 五 韩楼站与郁顶站
---- 六 涝沟站与刘湖站
---- 七 十三甲站
-- 第三节 机电井
-- 第四节 水利涵闸
第六章 蓄水工程
-- 第一节 闸坝
---- 一 清泉寺拦河闸
---- 一 土山拦河闸
---- 三 安子桥闸
---- 四 梁海子闸
---- 五 高瓦房闸
-- 第二节 水库
---- 一 黑龙潭水库
---- 二 跑马岭水库
---- 三 会师水库
---- 四 围山河水库
---- 五 小(二)型水库·塘坝
第七章 抗旱防汛
-- 第一节 抗旱防汛组织
-- 第二节 抗旱防汛纪实
第八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山丘区分布
-- 第二节 水土流失状况
-- 第三节 水土保持治理
第九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施工管理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第十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清泉寺隧洞新奥法推广应用
-- 第二节 水泥裹沙法喷射混凝土试验
-- 第三节 素混凝土扁壳桥
-- 第四节 排灌机械节能技术革新
-- 第五节 油压启闭机应用于闸门启闭
-- 第六节 一机同时启闭多孔闸门
-- 第七节 少筋U型薄壳渡槽
第十一章 其它水利事业
-- 第一节 山区人畜用水
-- 第二节 水利桥梁
-- 第三节 边界水利
-- 第四节 库区移民
-- 第五节 多种经营
第十二章 水政人文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一 建国前水利机构
---- 二 建国后水利机构
---- 三 打井队
---- 四 机修厂
---- 五 水泥厂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技术培训
-- 第四节 先进人物
---- 季绳强
---- 吕学奎
---- 邰建民
---- 胡文治
---- 张孟刚
---- 单圣贤
-- 第五节 伤亡抚恤
附录
-- 一 保护水利工程设施文告
-- 二 边界水利文献
-- 三 水利基建伤残抚恤文件
-- 四 财务管理文件
-- 五 郯城县历年水利建设总表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