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县志

安国县志

格式:PDF
费用:3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安国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公元前202-1990

出版时间: 1996年09月

目录

封面
安国县志
版权页
题词
《安国市县》地方志编纂机构和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建置
-- 第一章境域
---- 第一节位置
---- 第二节境域变迁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附:县名考略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明代行政区划
---- 第二节清代行政区划
---- 第三节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 第四节建国后行政区划
-- 第四章城镇乡村
---- 第一节县城
------ 附1:清以前公署简介
---- 第二节镇
---- 第三节乡
---- 第四节村
第二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史
---- 第二节地质构造
---- 第三节地层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洪积 冲积平原
---- 第二节浅平洼地
---- 第三节二坡地
---- 第四节河漫滩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日照
---- 第二节辐射
---- 第三节气温
---- 第四节地温
---- 第五节降水
---- 第六节风
---- 第七节霜
---- 第八节蒸发
---- 第九节物候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上水
------ 一河流
-------- 附:安国境内唐河故道考咯
------ 二坑塘洼地
---- 第二节地下水
------ 一类型与分布
------ 二动态特征
------ 三理化特征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种类与分布
------ 一褐土
------ 二潮土
---- 第二节土壤质量
------ 一养分
------ 二等级
-- 第六章野生物
---- 第一节野生植物
---- 第二节野生动物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雹灾
---- 第五节虫灾
---- 第六节地震
---- 第七节其它灾害
第三编人 口
-- 第一章人口数量
-- 第二章人口分布
-- 第三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生死变动
------ 一 自然生死
------ 二 战争及灾害影响
---- 第二节人口流动
------ 一 人口迁徙
------ 二 人口暂时流动
-- 第四章人口质量
---- 第一节体质
------ 一 体格特征
------ 二 残疾人比例
------ 三 营养水平
------ 四 寿命
-------- 附:百岁老人简介
---- 第二节品质
---- 第三节文化素质
---- 第四节劳动技能
-- 第五章人口结构
---- 第一节性别结构
---- 第二节年龄结构
---- 第三节民族结构
---- 第四节职业结构
---- 第五节姓氏结构
------ 附:安国县部分姓氏考略
-- 第六章婚姻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一 婚姻状况
------ 二 婚姻基础
------ 三 婚姻质量
------ 四 婚姻登记
---- 第二节家庭
------ 一 家庭人口
------ 二 性别比例
-- 第七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晚婚
---- 第二节节育
---- 第三节计划生育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计划生育政策
第四编基础设施
-- 第一章水利
---- 第一节地下水开采
------ 一凿井
------ 二提水
---- 第二节地上水利用
------ 一引灌
------ 二蓄水
---- 第三节防洪排涝
------ 一 河道整治
------ 二 沥涝治理
------ 三 外地施工
---- 第四节水利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工程管理
------ 三水利投资
------ 四节约用水
-- 第二章能源
---- 第一节电力
------ 一 电力设施
------ 二 电力分配
------ 三 用电管理
-------- 附:触电事故
---- 第二节煤炭
------ 一经营机构
------ 二煤炭购销
------ 三节约用煤
-------- 附:县办煤矿
---- 第三节石油
------ 一 经营机构
------ 二 石油购销
------ 三 节油
------ 四 储运设备
------ 五 安全管理
---- 第四节其它能源
------ 一柴草
------ 二沼气
------ 三太阳能
------ 四地热
-- 第三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道路
------ 一 古道
------ 二 油面路
------ 三 乡村土路
---- 第二节桥涵
------ 一 古桥
------ 二 永久性大型桥梁
---- 第三节运输
------ 一 运输工具
------ 二 客运
------ 三 货运
------ 四 搬运
------ 五 转运
---- 第四节公路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公路修筑
------ 三 公路养护
------ 四 养路费征收
---- 第五节交通监理
------ 附:重大事故选例
---- 第六节水路
------ 一 水运
------ 二 码头
------ 三 渡口
-- 第四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一 邮路
------ 二 邮政业务
------ 三 邮政设施
---- 第三节电信
------ 一 电报
------ 二 电话
-- 第五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县城建设
------ 一 街道
------ 二 公共建筑物
------ 三 居民住宅
------ 四 排水供水
---- 第二节集镇建设
------ 一 伍仁桥镇
------ 二 大五女镇
------ 三 石佛镇
---- 第三节村庄建设
------ 一 村民住宅
------ 二 公共设施
------ 三 重点村庄建设选介
---- 第四节建筑施工
------ 一 设计
------ 二 施工设备
------ 三 建筑技术
------ 四 建筑材料
---- 第五节环境保护
------ 一 环境污染
------ 二 污染治理
---- 第六节城乡建设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规划管理附
-------- 安国建筑工程公司
第五编经济总情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与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农业生产关系变革与体制改革
------ 一 私有制农业经济
------ 二 减租减息与土地改革
------ 三 农业合作化
------ 四 人民公社
------ 五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工商业生产关系变革与体制改革
------ 一 私有制工商业经济
------ 二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 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四 工商企业体制改革
-- 第二章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一节建国前经济概况
---- 第二节建国后经济概况
------ 一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三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三年调整时期
------ 四 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湖
------ 五 第五、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
------ 六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三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各业比重
---- 第二节农业结构
---- 第三节工业结构
---- 第四节商业结构
-- 第四章居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一解放前农民生活
------ 二 解放后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一建国前职工生活
------ 二 建国后职工生活
第六编农业
-- 第一章种植业
---- 第一节种植品种
------ 一粮食作物
------ 二经济作物
------ 三品种改良
---- 第二节种植技艺
------ 一 耕作制度
------ 二 作物栽培
------ 三 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农田建设
------ 一 土地平整
------ 二 沙荒改造
------ 三 碱地改良
---- 第四节生产效益
---- 第五节机构队伍
------ 一 管理机构
------ 二 农技单位与队伍
-- 第二章林业
---- 第一节林木品种及分布
------ 附:花卉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一育苗
-------- 附:育苗重点村—北娄
------ 二沙荒造林
-------- 附:国营焦庄林场
------ 三“四旁”植树
-------- 附:植树节
---- 第三节果林
------ 附:主要果园简介
---- 第四节病虫害防治
------ 一病虫害种类
------ 二 防治
-------- 附:安国县政府焚毁带疫山楂苗引起的诉讼案
---- 第五节林木管理
------ 一林木管护
------ 二林业政策
------ 三 管理机构
-- 第三章畜牧业
---- 第一节畜禽品种
------ 附:蜂
---- 第二节畜禽饲养
------ 一饲养体制
------ 二饲养技术
------ 三繁殖
-------- 附:八五养鸡场
---- 第三节饲草饲料
------ 一 饲草
------ 二 饲料
---- 第四节畜禽防疫灭病
------ 一 疫病防治
------ 二 畜禽检疫
------ 三 常见病防治
------ 四 兽医队伍
---- 第五节管理机构
-- 第四章农业机具
---- 第一节农田机具
------ 一 耕整机具
------ 二 播种机具
------ 三 中耕机具
------ 四 排灌机具
------ 五 植保机具
------ 六收获机具
---- 第二节农副产品加工机具
---- 第三节动力机械
------ 一拖拉机
------ 二 柴油机
------ 三 电动机
---- 第四节农机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附:农机协会
------ 二农机队伍
------ 三农机经营
------ 四农机供应
------ 五农机监理
第七编药业
-- 第一章药材贸易
---- 第一节药市
------ 一南关药市
------ 二西关药市
------ 三祁州药市
---- 第二节药会
------ 一 药王庙会
------ 二 药材交流会
------ 三 中华药材节
---- 第三节经营
------ 一解放前药材经营
------ 二 解放后经营体制
-------- 附:安国县部分药材经营企业简介
---- 第四节药材外贸
-- 第二章药材加工
---- 第一节加工业概况
---- 第二节加工技艺
------ 一 产后加工
------ 二 切制加工
------ 三 炮制加工
------ 四 中成药
-------- 附:著名中成药生产厂家
------ 五药物保健品
-- 第三章药材种植
---- 第一节分布
---- 第二节品种
---- 第三节面积与产量
---- 第四节栽培管理技术
------ 附1:安国地道药材种植管理方法选录
------ 附2:药材种植试验场
-- 第四章药市服务
---- 第一节金融服务
---- 第二节交易服务
---- 第三节法律服务
---- 第四节信息服务
---- 第五节劳务服务
---- 第六节文化、生活服务
-- 第五章药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药业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交易管理
------ 一药交会交易管理
------ 二 药市交易管理
-------- 附:安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药业管理的暂行规定
第八编工商业
-- 第一章工业
---- 第一节私营工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
------ 一 县属集体工业
------ 二 乡村集体工业
---- 第三节国营工业
---- 第四节门类与生产
------ 一 纺织
------ 二 五金 机械
------ 三 建材
------ 四 化工
------ 五 造纸 印刷
------ 六 食品 酿造
------ 七 服装鞋帽
------ 八 木器加工
-------- 附:县属重点工业企业选介
---- 第五节管理机构
-- 第二章商业
---- 第一节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一 供销合作商业
------ 二 其它集体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四节商业网点
------ 一 商店
------ 二 集市
---- 第五节商品购销
------ 一购进
------ 二销售
------ 三对外贸易
---- 第六节饮食 服务
------ 一饮食业
------ 二旅馆业
------ 三理发业
------ 四 浴池 照像
------ 五修理业
---- 第七节管理机构
-- 第三章粮油经营
---- 第一节粮油贸易
------ 一 自由购销
------ 二 统购统销
-------- 附:粮油票证
---- 第二节粮油储运
------ 一储存
------ 二保管
-------- 附:“四无”粮仓
------ 三调运
---- 第三节粮油加工
------ 一 粮食加工
------ 二 油脂力工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四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主体行业
------ 一 工业
------ 二 建筑业
------ 三 商业饮食业
------ 四 服务业
---- 第二节重点企业与乡村龙头产业
------ 一 重点企业
------ 二 乡村龙头产业
---- 第三节乡镇企业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经营管理
第九编财税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机构
---- 第二节财政体制
---- 第三节财政收支
------ 一 财政收入
------ 二 财政支出
---- 第四节收支监理
------ 一 企业利润监交
------ 二 生产发展资金管理
------ 三 行政事业费管理
------ 四 公费医疗管理
------ 五 预算外资金管理
------ 六财经纪律检查
---- 第五节债券
------ 一 公债
------ 二 国库券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赋税征收
------ 一农业税
------ 二工商税
------ 三杂税杂捐
---- 第二节税收减免
------ 一农业税减免
------ 二工商税减免
---- 第三节税务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征收管理
------ 三税收检查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一当铺
------ 二钱庄 银号
------ 三银行
------ 四信用合作社
---- 第二节货币
------ 一 货币演变
------ 二 货币流通
------ 三 货币管理
---- 第三节储蓄
---- 第四节信贷
------ 一 农业信贷
------ 二 工商信贷
------ 三 基建拨款与贷款
---- 第五节结算
------ 一 同城结算
------ 二 异地结算
第十编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商标管理
---- 第四节市场管理
---- 第五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二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物价管理体制
---- 第三节物价水平及调整
------ 一 农副产品销售价格调整
------ 二 工业品销售价格调整
---- 第四节物价监督检查
-- 第三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计量演变
------ 一 长度
------ 二 重量
------ 三 容量
------ 四 其它类计量
-------- 附:计量器具生产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三节标准化管理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四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计划编制
---- 第二节计划实施
-- 第五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统计机构
---- 第二节统计工作
-- 第六章土地管理
-- 第七章审计
第十一编政党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安国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创建与发展
---- 第二节组织机构
------ 一 县委
------ 二 基层组织
---- 第三节党员
---- 第四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五节组织建设
------ 一 党员教育
------ 二 组织整顿
---- 第六节政治宣传
---- 第七节统一战线
---- 第八节纪律检查
------ 一 机构沿革
------ 二 纪律检查工作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安国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主要活动
第十二编政权政协
-- 第一章旧政权
---- 第一节县(州)衙
------ 附:宋至清祁州主要职官表
---- 第二节民国县政府
------ 附1:日伪县政府
------ 附2:日伪新民会
-- 第二章人民权力机关
---- 第一节县参议会
---- 第二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
------ 一人民代表
------ 二历届会议
---- 第四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一 机构
------ 二 主要活动
-- 第三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县级行政机构
---- 第二节基层政权设置
------ 附:安国市
-- 第四章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历届政协会议
---- 第三节主要活动
第十三编政务
-- 第一章共产党的领导方法
---- 第一节工作制度
------ 一 会议制度
-------- 附:中共安国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
------ 二 请示报告制度
------ 三 文件审阅签发制度
------ 四 分工负责制度
------ 五 干部参加劳动制度
---- 第二节工作方法
------ 一 召开会议
------ 二 制发文件
------ 三 搞试点 树样板
------ 四 调查研究
------ 五 检查落实
------ 六 总结表彰
-- 第二章政府施政方式
---- 第一节旧政权施政方式
---- 第二节人民政府施政方式
------ 一 会议
------ 二 公文
------ 三 县长分工负责制
------ 四 调查研究
-------- 附:安国县人民政府1987年第12次常务会议纪要
-- 第三章人事管理
---- 第一节干部队伍
------ 一 干部来源
------ 二 干部状况
------ 三 干部管理
---- 第二节编制管理
-- 第四章来信来访
-- 第五章政事辑要
---- 第一节旧政权政事辑要
------ 一 扩修学宫
------ 二 赈灾兴废
------ 三 革马政之弊
------ 四 革递马之弊
------ 五 保境安民
------ 六 浚河补堤
------ 七 推广桑蚕
------ 八 协修堤防
------ 九 教案争端
------ 十 兴新学
------ 十一 拆庙兴学
------ 十二 剪辫放足
---- 第二节 人民政权政事辑要
------ 一 接管县城
------ 二 恢复工商业
------ 三 抢险护堤
------ 四 国民经济调整
------ 五 抗洪救灾
------ 六 改造低洼盐碱沙荒地
------ 七 拨乱反正
------ 八 开放市场发展药业
------ 九 发展商品经济
------ 十 实施“4115”工程
------ 十一兴建110千伏变电站
---- 第三节建国后历次运动
------ 一 抗美援朝
------ 二 镇压反革命
------ 三 “三反”
------ 四 五反
------ 五 肃反
------ 六 整风反右
------ 七 大跃进
------ 八 反右倾
------ 九 整风整社
------ 十 “四清”
------ 十一文化大革命
------ 十二农业学大寨
第十四编公安司法
-- 第一章旧政权司法
---- 第一节治安
------ 一 治安机构
-------- 附:日伪警察所
------ 二 户口管理
------ 三 禁毒
------ 四 禁妓
------ 五 人犯监押
------ 六 消防
---- 第二节审判
------ 一审判机构
------ 二案件审理
-------- 附:两郑家打官司
-- 第二章人民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一 县及派出机构
------ 二 村治安组织
---- 第二节社会治安
------ 一 禁毒 禁妓 禁赌
------ 二 打击刑事犯罪
------ 三 取缔反动会道门
------ 四 四类分子教育改造
-------- 附:1破获“10.4”蒙面入室抢劫案
-------- 附:2侦破西河盗窃团伙案
---- 第三节户籍管理
---- 第四节监所管理
---- 第五节特种行业管理
---- 第六节消防
------ 附:火灾事故选例
-- 第三章人民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行政审判
---- 第六节告诉 申诉
-- 第四章人民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控告申诉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法纪检察
---- 第六节监所检察
-- 第五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公证
---- 第四节律师事务
---- 第五节民事调解
第十五编军事
-- 第一章地方武装和驻军
---- 第一节旧政权地方武装和驻军
------ 一 清及以前地方武装和驻军
------ 二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和驻军
-------- 附:日伪驻军及土匪武装
---- 第二节人民地方武装和驻军
------ 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地方武装和驻军
------ 二 建国后地方武装和驻军
-- 第二章兵役
-- 第三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教育训练
---- 第三节主要活动
------ 一 参军
------ 二 参战
------ 三 除奸反特
------ 四 执勤保卫
------ 五 抢险救灾
------ 六 生产建设
-- 第四章支前
---- 附1:解放战争时期安国支前民工团活动纪实
---- 附2:抗日“堡垒”
-- 第五章战事
---- 第一节民国及以前战事
---- 第二节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战事
------ 附:日伪军暴行录
第十六编社 团
-- 第一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团体
------ 一 组织机构
------ 二 主要活动
---- 第二节青少年团体
------ 一 青年团体
------ 二 少年儿童团体
---- 第三节妇女团体
---- 第四节农民团体
---- 第五节工商团体
---- 第六节其它团体
-- 第二章学术团体
---- 第一节学术研究会
---- 第二节文艺团体
-- 第三章公益团体
---- 第一节中国国际红十字会安国县分会
---- 第二节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三节消费者协会
-- 第四章宗教
---- 第一节伊斯兰教
---- 第二节天主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四节道教
---- 第五节佛教
-- 第五章帮会
---- 第一节行帮
---- 第二节会道
第十七编文化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科举制教育
------ 一 庙学
------ 二 书院
------ 三 社学
------ 四 义学
------ 五 私塾
---- 第二节现代普通教育
------ 一 幼儿教育
------ 二 小学教育
-------- 附1:南关小学
-------- 附2:特种小学教育
------ 三 中学教育
---- 第三节职业教育
------ 一 师范学校
------ 二 农业中学
-------- 附:安国县职业中学
------ 三 其它职业学校
---- 第四节成人教育
------ 一 农民教育
------ 二 职工教育
-------- 附:电视大学
---- 第五节教师队伍
------ 一 基本状况
------ 二 教师待遇
------ 三 教师进修
---- 第六节教育投资
------ 一 教育经费
------ 二 教学设备
---- 第七节教学研究
---- 第八节勤工俭学
---- 第九节管理机构
-- 第二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技队伍
---- 第二节科学普及
------ 一 科普宣传
------ 二 技术培训
------ 三 科技推广
---- 第三节科学研究
------ 一 科研活动
------ 二 科技成果
---- 第四节科技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科研管理
------ 三 人员管理
------ 四 经费管理
-- 第三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机构与设施
------ 一 管理机构
------ 二 文化事业单位
------ 三 文化设施
---- 第二节民间艺术
------ 一 戏剧
------ 二 曲艺
------ 三 花会
------ 四 音乐
------ 五 舞蹈
------ 六 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三节文学著述
------ 附:诗文选录
---- 第四节民间传说
---- 第五节 报刊 通讯
------ 一 报刊
------ 二 通讯
---- 第六节广播 电视 电影
------ 一 广播
------ 二 电视
------ 三 电影
---- 第七节文物胜迹
------ 一 古迹
------ 二 革命文物
-------- 附1:安国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文
-------- 附2:安国县县长张克为革命烈士题词
-------- 附3:张乡村烈士碑文
-- 第四章卫生
---- 第一节医疗队伍
------ 一 中医
------ 二 西医
---- 第二节医疗单位
------ 一 私营诊所
------ 二 县级医院
------ 三 地段医院
------ 四 乡镇卫生院
------ 五 村保健站
---- 第三节医疗技术
------ 一 临床诊治
------ 二 理论研究
------ 三 民间土单验方
-------- 附:民间土单验方选
---- 第四节药品
------ 一 中药
------ 二 西药
---- 第五节卫生防疫
------ 一 学校卫生
------ 二 劳动卫生
------ 三 食品卫生
------ 四 疫病防治
------ 五 地方病防治
---- 第六节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七节妇幼保健
---- 第八节医疗制度
------ 一 公费医疗
------ 二 药费减免
------ 三 合作医疗
---- 第九节医药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医政
------ 三 药政
------ 四 经营管理体制
-- 第五章体育
---- 第一节体育设施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群众体育
------ 一 职工体育
------ 二 农民体育
------ 三 民间武术
---- 第四节体育竞赛
------ 一 田径
------ 二 球类
------ 三 体操
------ 四 棋类
---- 第五节管理机构
-- 第六章编史修志
---- 第一节解放前历次修志
---- 第二节解放后史志编修
------ 一 党史资料搜集整理
------ 二 县志编纂
------ 三 专业史志编写
第十八编社会保障
-- 第一章劳动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一 就业安置
------ 二 用工制度
------ 三 职工管理
---- 第三节工资福利
------ 一 工资制度
------ 二 工资调整
------ 三 补贴(津贴)、奖金
------ 四 职工福利
---- 第四节劳动保护
------ 一 安全生产
-------- 附: 重大事故选例
------ 二 女工保护
------ 三 职业病预防
-- 第二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一 民国以前赈济
------ 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灾荒救济
-------- 附:1948年8月14 日《冀中导报》刊文
------ 三 建国后的救济
-------- 附:路景村幸福院
---- 第三节优抚
------ 一 优待
------ 二 抚恤
------ 三 拥军优属
------ 四 复退军人优待与安置
-- 第三章保险
---- 第一节职工劳动保险
------ 一因工伤残待遇
------ 二医疗待遇
------ 三死亡待遇
------ 四养老待遇
---- 第二节投保保险
------ 一 机构
------ 二 险种
第十九编风俗
-- 第一章习俗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一 服饰
-------- 附:发型
------ 二 饮食
-------- 附:烟酒茶
------ 三 居住
------ 四 行旅
------ 五 器用
---- 第二节礼仪习俗
------ 一 婚嫁
-------- 附:其它婚俗
------ 二 丧葬
-------- 附:其它葬俗
------ 三 生育
------ 四 庆寿
------ 五 禁忌
------ 六 称谓
---- 第三节节日习俗
------ 一 传统节日
------ 二 新节日
---- 第四节游艺习俗
------ 一 儿童游艺
------ 二 成人游艺
---- 第五节命名习俗
------ 一 人名命名
------ 二 地名命名
------ 三 商号命名
---- 第六节经济活动习俗
------ 一 生产习俗
------ 二 贸易习俗
---- 第七节交往习俗
------ 一 交往礼节
------ 二 邻里交往
------ 三 亲戚交往
------ 四 其它交往
---- 第八节社会风气
------ 一 良风美德
------ 二 陋习积弊
-- 第二章谣谚
---- 第一节歌谣
------ 一 苦情谣
------ 二 生活谣
------ 三 抗战歌谣
------ 四 生产歌谣
------ 五 儿童歌谣
---- 第二节谚语
------ 一事理修养类
------ 二气象类
------ 三时令类
------ 四 生产类
------ 五生活类
------ 六药业类
---- 第三节歇后语
---- 第四节俗语
-- 第三章方言
---- 第一节方言概说
---- 第二节音标符号
---- 第三节语音分析
------ 一声母
------ 二韵母
------ 三声调
------ 四 声韵配合
------ 五异读字
------ 六合音
---- 第四节词汇
------ 一 天文 地理
------ 二 时间 处所 方位
------ 三 植物
------ 四 动物
------ 五 人身 人品
------ 六 行为
------ 七 衣服
------ 八 饮食
------ 九 宅院
------ 十 农具 器物
------ 十一 病痛
------ 十二 数量词
------ 十三 副词
---- 第五节语法
------ 一语法特点
------ 二程度状语
------ 三可能补语
------ 四语法例句
第二十编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刘祐
---- 张行成
---- 张昌宗 张易之
---- 齐浣
---- 关汉卿
---- 杨果
---- 吴弘道
---- 贾文备
---- 刁包
---- 刁承祖
---- 沈鸣珂
---- 谷雄一
---- 刘鸣琴
---- 陈景林
---- 李寿江
---- 刘吉年
---- 刘云生
---- 张晓湖
---- 曹平
---- 魏元信
---- 李绍唐
---- 田夫
---- 冯志 刘志华
---- 陈英
---- 马刚
---- 许泽普 许子素
---- 刘青山
---- 徐萍
---- 李福谦
---- 李杏阁
---- 刘华圃
---- 郑毓琳
---- 李秋野
---- 李济林
---- 王洛合
---- 卜孝怀
---- 殷希彭
---- 李光壁
---- 张岩
---- 王云龙
---- 李鹤鸣
---- 胡振谓
---- 袁英
---- 赵亚平
---- 刘管乐
---- 解殿臣
-- 第三章革命烈士英名录
---- 附:国民党军队安国籍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附 录
-- 一中央领导人视察安国实录
-- 二药王庙碑铭牌匾录
-- 三考证
---- (一)药王考
---- (二)关汉卿故里考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