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
内容时限:
1442-1998
出版时间:
2001年03月
目录
封面
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志
图片
--
景东彝族自治县学校分布图(1998年)
--
景东直隶厅学宫——景东文庙
--
大街乡三营村清朝文庙大殿(原东区黉学)
--
清朝景东进士匾
--
清朝花山福都义学碑
--
清朝花山蛮岔锡保义学碑。
--
民幽36年(1947年),景东县立中学初十二班,十三班学生合影
--
民幽37年(1948年),泰和中学初六班学生毕业合影
--
景东一中校门
--
景东一中校园鸟瞰
--
景东县教委机关办公楼、宿舍楼
--
景东县小教学楼
--
景东职业高级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校景
--
景东职业高级中学教学楼、综合楼
--
景东四中校园
--
文龙乡中学教学楼
--
景东民族中学
--
安定乡中心完小教学楼搬迁落成典礼
--
者后乡中学教学楼
--
新建的文龙乡中学宿舍
--
兴建中的锦屏镇中学
--
景东县小学生表演彝族歌舞
--
景东县幼儿园获省幼儿体操通讯赛三等奖的哑铃操
--
景东五中学生在元旦运动会上表演花环舞
--
锦屏镇幼儿园获地区幼儿律动比赛三等奖的表演
--
景东县第三届“教育杯”篮球运动会开幕式主席台
--
景东一中学生的广播体操表演
--
景东县第三届“教育杯”运动会运动员入场
--
景东县1992年教育三干会代表合影
--
第十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主席台(1995年9月10日)
--
1998年3月,省教委副主任马有良、行署教委主任刘沧山在县委副书记张善强、副县长毕廷村等领导陪同下,到景东检查指导工作。
--
1998年6月,副省长梁公卿、省教委主任杨崇龙、省教委基教处处长李黎明在行署副专员龚丕富、行署教委主任刘沧山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景东一中。
--
县委书记谢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毕廷村等领导出席1999年教育工作会。
--
省检查组对景东彝族自治县“两基”评估验收反馈会会场
--
县长白兆清等县四班子领导在“两基”评估验收会上
--
省检查组查看景东的“两基”展室资料
--
景东彝族自治县2000年教育工作会
--
出席2000年全县教育工作会的乡(镇)领导和学校领导
--
国家教育部、省人民政府授予景东县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合格单位匾牌
--
1988年省人民政府授予景东县的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
--
第一届《景东教育志稿》编写人员与县教育局领导合影
--
1991年4月,参加第一次《景东教育志稿》审稿会的同志与县教育局领导合影
--
2000年3月召开的第二次景东县《教育志》(续写稿)审定座谈会
--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树荣,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毕廷村,原县志办主任邓贤刚与县教委《教育志》编写领导小组成员合影
--
景东县教委领导班子合影
--
中学教师履职业晋级培训——《邓小平教育思想专题》景东班师生合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景东县历任文教科长、教育局长、教委主任照片(部分领导人照片未能收集到)
----
文教科长杜向陶
----
文教科长刘天羽
----
文教科长金有明
----
文教科负责人甘云鹤
----
文教科长赵奇
----
文教科长许天佑
----
教育局长李济时
----
教育局长李荣昌
----
教育局长郜云涛
----
教育局长张善强
----
教育局长魏鹏华
----
教委主任郭崇伟
----
教委党委书记李品荣
----
教委主任陈登方
--
景东彝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正忠题词
--
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白兆清题词
--
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 李大超题词
--
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协主席 杨学进题词
序一
序二
序三
景东彝族自治县县志办公室关于《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志》送审稿的批复
《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志》编纂领导小组及编写人员名单
凡 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置沿革
----
附(1)1989年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行政管理示意图
----
附(2)1998年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行政管理示意图
----
附(3)景东教育行政职官一览表
--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关内股(室)设置
----
一、办公室
------
附:教委(教育局)办公室负责人任职表
----
二、计划财务统计股
------
附:教委(教育局)计划财务统计股负责人任职表
----
三、基础教育股
------
附:教委(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负责人任职表
----
四、成教职教股
------
附:教委(教育局)成教职教股负责人任职表
----
五、督导室
------
附:教委(教育局)督导室负责人任职表
----
六、校建办公室
------
附:教委(教育局)校建办公室负责人任职表
----
七、勤工俭学办公室
------
附:教委(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负责人任职表
----
八、招生考试办公室
------
附:教委(教育局)招生考试办公室负责人任职表
----
九、教研室
------
附:教委(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任职表
----
十、电教室
------
附:教委(教育局)电教室负责人任职表
--
第三节 教育行政机关内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设置
----
附(1)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局(教委)总支(党委)委员会书记、副书记任职表
----
附(2)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局(教委)总支委员会(党委)1993年、1998年所辖支部名称
----
附(3)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系统部分年度党员统计表
第二章 明清教育
--
第一节 庙学(官学)
----
附(1)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景东直隶厅学宫简图
--
第二节 书院
----
一、景东书院一览表
----
二、开南书院简介
------
附(1)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开南书院简图
--
第三节 义学
----
附(1)福都义学碑记
----
附(2)文岔锡保义学碑记
--
第四节 私塾
----
附(1)清末至民国初年景东著名书堂(学馆)名录
----
附(2)清末至民国初年景东县部分地区私塾统计表
--
第五节 科举
----
附(1)景东历代进士、举人、贡生名录
----
附(2)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景东考棚简图
第三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教养活动
----
附(1)县幼儿园每周课时表
----
附(2)1985年全县幼儿园校舍统计表
----
附(3)全县幼儿园(学前班)1949—1989年发展概况表
--
第三节 幼儿园简介
----
一、县幼儿园简介
------
附(1)县幼儿园园长任职表
----
二、锦屏镇幼儿园简介
------
附(1)锦屏镇幼儿园园长任职表
第四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一、清末、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
附(1)清末景东各区小学堂成立一览表
------
附(2)清末、民国初期景东小学概况表
------
附(3)民国时期景东小学教育概况表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小学教育
------
附(1)1950年至1998年景东县小学发展概况表
------
附(2)1971年至1998年景东县普及小学教育统计表
------
附(3)景东县1987年普及四年初等教育“四率”统计表
------
附(4)景东县1997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统计表(小学部分①-⑥表)
------
附(5)景东县1985年小学设置一览表
------
附(6)1990年至1998年全县小学升初中考试录取情况统计表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一、学校管理
------
(一)、学董制到校长制
------
(二)、校长职责
------
(三)、1989年景东小学管理示意图
----
二、学籍管理
------
(一)、初小、高小招生
--------
附 1997年景东县小学部分学籍管理证书样表
------
(二)、考试
------
(三)、操行评定
------
(四)、成绩通知
--------
附 学生成绩通知单式样
------
(五)、升留级制度
--
第三节 学制
--
第四节 课程和教材
----
一、课程
----
二、教材
--
第五节 教学改革
----
一、小学“五年一贯制”实验
----
二、全面学习苏联10大教学原则
----
三、四大类13种教学方法
----
四、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
----
五、“学导式”教改试验
----
六、“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试验
----
七、“三算”教学试验
----
八、教学“尝试”教学法
----
九、“目标教学法”改革试验
------
附(1)清末及民国时期小学教学计划表(表①-⑤)
------
附(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小学教学计划表(表①-⑤)
--
第六节 学校简介
----
一、景东县小
------
附(1)景东县小教职工、班级、学生统计表
------
附(2)景东县小毕业生人数、教师合格率一览表(1985—1998年)
------
附(3)景东县小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二、锦屏镇中心学校(原塘窑小学)
------
附 锦屏镇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三、锦屏镇中心学校(原锦屏乡中心学校)
------
附 锦屏镇(乡)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四、文井镇中心学校
------
附 文井镇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五、者后乡中心学校
------
附 者后乡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六、花山乡中心学校
------
附 花山乡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七、大街乡中心学校
------
附 大街乡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八、太忠乡中心学校
------
附 太忠乡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九、龙街乡中心学校
------
附 龙街乡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十、文龙乡中心学校
------
附 文龙乡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十一、安定乡中心学校
------
附 安定乡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十二、漫湾镇中心学校
------
附 漫湾镇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十三、林街乡中心学校
------
附 林街乡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十四、景福乡中心学校
------
附 景福乡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十五、曼等乡中心学校
------
附 曼等乡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十六、永秀乡中心学校
------
附 永秀乡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十七、大朝山东镇中心学校
------
附 大朝山东镇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十八、泰和小学
----
十九、勐大区中心学校
------
附 勐大中心学校校长任职表
----
二十、里崴中心学校
------
附 里崴中心学校校长任职表
----
二十一、景谷中心学校
------
附 景谷中心学校校长任职表
----
二十二、民乐中心学校
----
二十三、景东儿童福利院
------
附 景东儿童福利院院长任职表
----
二十四、景东监狱子弟学校
------
附 景东监狱子弟学校校长任职表
----
二十五、景东林业局职工子弟学校
------
附 景东林业局子弟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第五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一、民国时期的中学教育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学教育
------
附 1950—1998年中学发展概况表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一、行政管理
----
二、中学党支部
------
附 1998年普通中学管理示意图
----
三、招生考试制度
------
附 1961年至1998年全县大、中专招生录取人数统计表
----
四、学籍管理
----
五、学制
--
第三节 课程和教材
----
一、课程
----
二、教材
------
附1 民国29年(1940年)初级中学课程时间表
------
附2 1952年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教育部颁布)
------
附3 1964年云南省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修改草案)
------
附4 1981年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三·二制)
------
附5 1981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高中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981年教育部颁布执行)
------
附6 调整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全日制初级中学课程安排表(景东县1994年9月1日实行5天工时制后执行)
------
附7 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表(1994年9月1日起执行)
--
第四节 教学改革
--
第五节 中学简介
----
一、景东第一中学
------
附 景东第一中学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二、景东第二中学
------
附 景东第二中学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三、景东第三中学
------
附 景东第三中学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四、景东第四中学
------
附 景东第四中学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五、景东第五中学
------
附 景东第五中学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
六、景东民族中学(在第八章民族教育中介绍)
----
七、景东职业高级中学(在第六章职业技术教育中介绍)
----
八、泰和中学
------
附 泰和中学1958年前校长任职表
----
九、锦屏镇中学(原塘窑中学)
------
附:塘窑中学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同锦屏镇中心学校)
----
十、锦屏镇中学(原锦屏乡中学)
------
附 锦屏镇中学校长任职表
----
十一、文井镇中学
------
附 文井镇中学校长任职表
----
十二、者后乡中学
------
附 者后乡中学校长任职表
----
十三、花山乡中学
------
附 花山乡中学校长任职表
----
十四、大街乡中学
------
附 大街乡中学校长任职表
----
十五、太忠乡中学
------
附 太忠乡中学校长任职表
----
十六、龙街乡中学
------
附 龙街乡中学校长任职表
----
十七、文龙乡中学
------
附 文龙乡中学校长任职表
----
十八、安定乡中学
------
附 安定乡中学校长任职表
----
十九、漫湾镇中学
------
附 漫湾镇中学校长任职表
----
二十、林街乡中学
------
附 林街乡中学校长任职表
----
二十一、景福乡中学
------
附 景福乡中学校长任职表
----
二十二、曼等乡中学
------
附 曼等乡中学校长任职表
----
二十三、永秀乡中学
------
附 永秀乡中学校长任职表
----
二十四、大朝山东镇中学
------
附 大朝山东镇中学校长任职表
第六章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概 况
----
附 1959年景东县农中统计表
--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学制和专业设置
----
一、学制
----
二、专业设置
------
附(1) 1965年农业中学教学计划表
------
附(2) 1983年7月《云南省农业技术中学,农业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课时表》
--
第三节 农职业学校简介
----
一、景东县农业中学
------
附 景东县农业中学校长任职表
----
二、景东职业高级中学
------
附 景东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第七章 师范教育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师范教育
----
附(1) 景东直隶厅师范传习所章程、学科钟点表、教师履历表(表①-③)
----
附(2) 景东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简介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师范教育
----
附 景东县教师进修学校
----
附 景东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第八章 民族教育
--
第一节 概 况
----
附(1) 景东县少数民族学生、教职工统计表
----
附(2)景东县中学(含附中)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分族别人数统计
----
附(3)景东县小学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分族别人数统计
----
附(4)1998年景东县半寄宿制高小班一览表
--
第二节 民族学校简介
----
一、同仁馆
----
二、云南省景东小学
----
三、林街清真寺阿拉伯文学校
----
四、大街昆岗小学半寄宿制民族高小班
----
五、花山卢山小学半寄宿制民族高小班
----
六、者后文会、新会哈尼族小学
----
七、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
附 景东民族中学校长、支部书记任职表
第九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成人教育
----
一、速成识字法的学习
----
二、乡干文化班
----
三、职工教育培训
------
附 1985-1989年职工培训统计表
----
四、自学考试
----
五、扫盲教育和成人教育
------
附(1)花山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附(2)景东县历年扫盲统计表
------
附(3)景东县1990——1998年扫除青壮年文盲统计表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群众团体
----
一、童子军
----
二、学生会
----
三、学校三民主义青年团
----
四、学校共产主义青年团
----
五、中国少年先锋队
------
附 景东县部分年度少先队发展概况表
----
六、红卫兵
----
七、红小兵
----
八、教育工会
--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
----
一、班主任工作职责
----
二、班委会
第十一章 教师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教师来源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师来源
--
第三节 师资培训
----
附(1) 1990年全县教职工基本情况统计表
----
附(2) 1990年全县专任教师学历统计表
----
附(3) 1998年全县教职工基本情况统计表
----
附(4) 1998年全县专任教师学历统计表
--
第四节 教师待遇
----
一、政治待遇
----
二、经济待遇
------
1、工资待遇
--------
附 1998年全县学校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情况统计表
------
2、其它待遇
--
第五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附(1) “景东反共救国军·特工队”错案(又称“中统系·特工队”案)简述及平反
----
附(2) 杜向陶“反共青年团”假案始末
----
附(3) “文化大革命”运动对教师的迫害和给教育造成的损失
第十二章 经费、设备、勤工俭学
--
第一节 经费
----
一、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
------
附 民国时期部分年度教育经费统计表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经费
------
附(1) 景东县教育经费概况表(1950—1969年)
------
附(2) 景东县教育经费概况表(1970—1998年)
------
附(3) 景东县教育事业费占县财政支出比较表(1950—1998年)
------
附(4) 景东县按人口平均教育经费比较表(1949—1998年)
------
附(5) 景东县中小学生均开支经费比较表(1950—1998年)
------
附(6) 1985年、1991年、1998年景东县教育事业费支出表
----
三、捐资、集资办学
------
附(1) 民国35年(1946年)教育部长颁给邱开基的捐资助学奖状(复印件)
------
附(2) 1988年景东县教育局颁发给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的“助学育才”匾
------
附(3) 捐资助学名录
--
第二节 设备
----
一、电教设备
------
附 1998年县教委电教室主要设备表
----
二、教具、仪器设备
------
附1964年全县小学设备普查表
----
三、图书设备
----
四、校舍设备
------
附(1) 1964年、1987年、1998年全县小学校舍比较表
------
附(2) 景东县1963年中学校舍普查表
------
附(3) 景东县1987年各区(镇)校舍统计表
------
附(4) 景东县1986年、1987年、1988年、1998年校舍建筑统计表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
附(1) 1963年全县小学勤工俭学收支统计表
----
附(2)1971-1982年全县中学建立学工、学农基地统计表
----
附(3)1971-1982年全县小学建立学工、学农基地统计表
----
附(4)1991-1998年全县勤工俭学收益和生均创收统计表
十三章 学校体育、卫生
--
第一节 体育
----
一、学校体育概况
----
二、体育教师队伍
----
三、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
----
四、县级运动会
----
五、地区级运动会上取得的名次
----
六、给省、地体育运动队输送运动员情况
----
七、景东县中学生参加全国比赛成绩
----
八、景东县中学生运动员代表思茅地区参加省运动会获前3名成绩
----
九、《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情况
--
第二节 学校卫生工作
第十四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一、程含章传略
----
二、刘琨传略
----
三、丁绩传略
----
四、李恕庵传略
----
五、侯应中传略
----
六、罗大任传略
----
七、徐劲传略
----
八、叶锡祥传略
----
九、杨发天传略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一、夏华简介
----
二、刘之森简介
------
附:刘之森自编的“珠算新一盘清”(快板)
----
三、冯以庄简介
----
四、罗志杰简介
----
五、罗有拔简介
--
第三节 人物表
----
一、获省、国家级表彰的先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名录
----
二、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教龄满30周年获“荣誉证书”的教师名录
----
三、1984年教龄满25周年获“园丁纪念章”的教师名录
附录
--
一、景东直隶厅官立女子小学堂章程
--
二、云南省景东县旅省学生会成立宣言(摘要)
--
三、云南省立景东初级中学招生广告
----
附:招生简章
--
四、景东县成立短期简易师范实施方案(摘要)
--
五、高度重视智力开发、加快景东教育事业发展步伐——景东县长李俊晖在全县教育三级干部会上的讲话(节录)
--
六、尊师重教、振兴景东——景东县长张裕农在景东县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节录)
--
七、教育部在《中国教育报》公布第六批基本普及“两基”县(市、区)名单(摘录)
--
八、景东尊师重教诗词选录
为本志提供有价值的文字、口碑、图片资料的人员鸣谢名单
修志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