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教育志(1996-2008)

绵竹教育志(1996-2008)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东经103°54′-104°20′,北纬30°09′-31°42′之间。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其形状如一支金笔尖,自西北向东南伸展,东西宽约42公里,南北长约61公里。西北部属龙门地区,东南部为成都平原的一部分。东临罗江县,东南靠旌阳区,西南和什邡隔河相望,西北跟阿坝茂县接壤,东北与绵阳市安县毗连。

内容时限: 1996-2008

目录

封面
《绵竹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绵竹市教育志》编辑组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 一、大事系年
-- 二、专题记述
---- 1、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绵竹市
---- 2、加强统筹,全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3、警校结合共育新人
---- 4、绵竹市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
---- 5、绵竹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一篇 组织管理机构
-- 第一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教育委员会教育局
---- 第二节 乡(镇)教育委员会
-- 第二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绵竹市教育局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绵竹市教育局机关支部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国教育工会绵竹市委员会
---- 第四节 绵竹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第五节 绵竹市教育学会
-- 第三章 教研、培训及其机构
---- 第一节 教学研究室
---- 第二节 教师进修校
---- 第三节 教育信息与装备中心
---- 第四节 绵竹市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及绵竹市高等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 第五节 绵竹市教育后勤服务管理中心
第二篇 设施设备
-- 第一章 设施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镇(乡)村小学建设
---- 第三节 镇(乡)初中学校建设
---- 第四节 城市学校建设
---- 第五节 危房改造
-- 第二章 设备
---- 第一节 音体美卫劳器材
---- 第二节 图书室
---- 第三节 实验室
----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第三篇 队伍
-- 第一章 任用与职称评聘
---- 第一节 干部
---- 第二节 教师
---- 第三节 干部人才管理
---- 第四节 职称评定
---- 第五节 聘用制的实施
-- 第二章 待遇
---- 第一节 政治待遇
---- 第二节 经济待遇
-- 第三章 培训
---- 第一节 业务培训
---- 第二节 学历培训
---- 第三节 城乡交流
第四篇 教育结构
-- 第一章 绵竹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办学体制
---- 第二节 培养目标
---- 第三节 教育
---- 第四节 保育
--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培养目标
---- 第三节 学制
---- 第四节 课程
---- 第五节 教育
---- 第六节 教学
-- 第三章 普通教学教育
---- 第一节 中学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培养目标
---- 第三节 学制
---- 第四节 课程
---- 第五节 教育
---- 第六节 教学
-- 第四章 中等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办学
---- 第二节 培养目标
---- 第三节 学制
---- 第四节 课程
---- 第五节 教育
---- 第六节 教学
---- 第七节 学生就业
-- 第五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绵竹市电大工作站
---- 第二节 自学考试
---- 第三节 函授教育
---- 第四节 四川警安职业学院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文化教育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七章 社会力量办学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学制
---- 第三节 课程
---- 第四节 教育
---- 第五节 教学
-- 第八章 特殊教育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发展
---- 第三节 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
第五篇 财务管理与勤工俭学
-- 第一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经费来源
---- 第三节 经费使用
-- 第二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效益
第六篇 汶川大地震,绵竹教育抗震救灾篇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抗震救灾
-- 第三节 复课复学
-- 第四节 灾后重建
第七篇 名录
-- 一、人物、单位
---- (一)国家、部、省、市级劳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名录
---- (二)特级教师名录
---- (三)县级以上拔尖人才名录
---- (四)市级以上知名校长
---- (五)获德阳市级表彰的先进集体
-- 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