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董古镇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序
内容时限:
-2014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南董古镇志》编纂委员会
倡议书
凡例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图片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村落概况
--
第一节 村落位置
----
一、地理位置
----
二、政治位置
----
三、经济位置
----
四、文化教育位置
--
第二节 村落沿革
----
一、南董村的由来
----
二、归属沿革
----
三、区划沿革
--
第三节 村落布局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貌地质
----
一、地貌
----
二、地质
--
第二节 气候
----
一、日照
----
二、气温
----
三、四季
----
四、降水
----
五、风、霜、雪
----
六、物候
--
第三节 自然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水资源
----
三、生物资源
----
四、物产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一、涝灾
----
二、旱灾
----
三、风灾
----
四、雹灾
----
五、雪灾
----
六、震灾
第三章 人口·婚姻·家庭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一、民族构成
----
二、性别构成
----
三、年龄构成
----
四、姓氏宗族构成
----
五、宗教构成
----
六、文化构成
----
七、职业构成
--
第三节 人口流动
----
一、自然流动
----
二、商贸流动
----
三、灾荒年间难民流动
----
四、战争年代的死亡和迁徙
----
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口流动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
第五节 婚姻
--
第六节 家庭
----
一、家庭结构
----
二、家庭教育
----
三、家庭政治
----
四、家庭经济
第四章 宗族
--
第一节 龚氏宗族
--
第二节 李氏宗族
--
第三节 董氏宗族
--
第四节 杜氏宗族
--
第五节 张氏宗族
--
第六节 高氏宗族
--
第七节 甄氏宗族
--
第八节 于氏宗族
--
第九节 姚氏宗族
--
第十节 霍氏宗族
--
第十一节 杨氏宗族
--
第十二节 刘氏宗族
--
第十三节 王氏宗族
--
第十四节 周氏宗族
--
第十五节 魏氏宗族
--
第十六节 任氏宗族
--
第十七节 赵氏宗族
--
第十八节 薄氏宗族
--
第十九节 朱氏宗族
--
第二十节 邓氏宗族
--
第二十一节 郭氏宗族
--
第二十二节 田氏宗族
--
第二十三节 梁氏宗族
--
第二十四节 夏氏宗族
--
第二十五节 韩氏宗族
--
第二十六节 陈氏宗族
--
第二十七节 鲍氏宗族
--
第二十八节 薛氏宗族
--
第二十九节 孟氏宗族
--
第三十节 卢氏宗族
第五章 民族·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一、佛教
----
二、耶稣教
----
三、天主教
--
第三节 天主堂
第六章 村民生活
--
第一节 物质生活
----
一、饮食
----
二、穿着
----
三、住宅
----
四、出行
----
五、用品
--
第二节 精神生活
----
一、读书看报
----
二、听说书听唱曲
----
三、看戏
----
四、赶集上庙
----
五、民间花会表演
----
六、俱乐部
----
七、电影
----
八、电视
----
九、上网
--
第三节 政治生活
----
一、民主政治建设
----
二、规章 制度建设
----
三、村民自身素质建设
----
四、参政议政
第七章 文明生态村建设
--
第一节 村庄美化
--
第二节 院落净化
----
一、改水
----
二、改厕
----
三、畜禽圈养
--
第三节 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和街巷亮化
--
第四节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一、创建“十星级文明家庭”
----
二、开展道德评议
----
三、制订村规民约
----
四、组建红白事理事会
----
五、开展普法教育
第八章 经济
--
第一节 农业
----
一、经营体制
----
二、生产结构
----
三、水利事业
----
四、农机具
----
五、农业生产效益
--
第二节 畜牧养殖业
----
一、主要饲养品种
----
二、养殖业生产效益
--
第三节 林业
--
第四节 副业
----
一、副业股
----
二、集体副业生产项目
----
三、副业生产效益
--
第五节 工业
----
一、解放初期的工业摊点
----
二、改革开放后的工业企业
----
三、工业生产效益
--
第六节 商贸
----
一、老字号商户
----
二、现代商户
--
第七节 交通运输业
第九章 村政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南董村基层组织
----
一、党组织的建立
----
二、党组织的工作
----
三、党组织的发展
--
第二节 行政组织
--
第三节 村政要略
----
一、土地改革
----
二、农业合作化
----
三、人民公社
----
四、“大跃进”
----
五、“四清”
----
六、“文化大革命”
----
七、拨乱反正
----
八、农业学大寨
----
九、根治海河
----
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十一、文明生态村建设
--
第四节 群众组织
----
一、贫协会
----
二、共青团
----
三、妇联会
----
四、公益联合会
--
第五节 社会治安、人民调解与社会救济
----
一、社会治安
----
二、人民调解
----
三、社会救济
第十章 兵事
--
第一节 战事
----
一、古代战事
----
二、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
第二节 兵役
----
一、民国时期募兵制和国民党征兵制下的服役人员
----
二、志愿兵役制下的服役人员
----
三、义务兵役制下的服役人员
----
四、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制度下的服役人员
--
第三节 日军侵华罪行录
----
一、战争年代牺牲的12名烈士
----
二、日军入侵南董的典型事件
----
三、抓捕龚洛巩
----
四、修炮楼
----
五、挖围村沟
--
第四节 还乡队匪患
--
第五节 民兵
----
一、民兵组织
----
二、民兵活动
第十一章 文化·体育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一、图书室
----
二、剧场
----
三、广播室
----
四、俱乐部
----
五、党校
----
六、文体活动室
----
七、新型生育文化大院
----
八、宣传橱窗
--
第二节 文化团体
----
一、南董村河北梆子剧团
----
二、文艺宣传队
----
三、电影放映队
----
四、战鼓队
--
第三节 南董“文化人”
--
第四节 文艺作品选录
----
一、文学
----
二、书法
----
三、绘画
--
第五节 民间文体游戏
第十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学塾·义学
----
一、学塾
----
二、义学
----
三、学塾、义学的教学与管理
--
第二节 学堂
----
一、马王庙初级小学
----
二、通俗讲演所
----
三、藁城县第一女子完全小学
----
四、藁无县第一高级小学
--
第三节 学前教育
--
第四节 小学教育
----
一、南董小学的沿革
----
二、学制变迁
----
三、课程设置
----
四、教学
--
第五节 中学教育
----
一、南董中学
----
二、藁城市职业中学
第十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医疗机构
----
一、解放前后的个体药店、诊所及行医人员
----
二、1983年恢复的个体诊所
----
三、藁城市南董中心卫生院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合作医疗
----
一、农村合作医疗
----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十四章 民俗
--
第一节 年节习俗
----
一、春节
----
二、二月二龙头节
----
三、四月清明节
----
四、五月单五端午节
----
五、六月六洗晒节
----
六、七月七乞巧节
----
七、八月十五中秋节
----
八、九月九重阳节
----
九、十月一寒衣节
----
十、腊月初八腊八节
----
十一、腊月二十三祭灶节
--
第二节 婚俗
----
一、提亲
----
二、定亲
----
三、娶亲
----
四、婚后往来
--
第三节 丧俗
----
一、停灵
----
二、报到
----
三、女儿回婆家磕头
----
四、丧期确定后的6项活动
----
五、吊孝
----
六、撕灵
----
七、破墓
----
八、答谢乡邻
----
九、入殓
----
十、出殡
----
十一、埋葬
----
十二、谢孝
----
十三、服三
----
十四、过七
--
第四节 迎送接待习俗
----
一、见面习俗
----
二、走访习俗
----
三、招待习俗
--
第五节 其他习俗
----
一、道喜、认干亲
----
二、结拜
----
三、过生日(做寿)
----
四、暖房
----
五、生养
----
六、聚会
--
第六节 良风美德
----
一、豪爽侠义
----
二、乐善好施
----
三、尊老爱幼
----
四、诚实守信
第十五章 方言
--
第一节 名词
----
一、天文地理类
----
二、时令类
----
三、称谓类
----
四、动物类
----
五、植物类
----
六、人体器官类
----
七、饮食类
----
八、农机具类
----
九、用具用品类
----
十、其他
--
第二节 动词
--
第三节 形容词
--
第四节 方位词
--
第五节 数量词
--
第六节 语气词
第十六章 歌谚
--
第一节 俚语
----
一、政治类
----
二、经济类
----
三、哲理类
----
四、道德伦理类
----
五、生活处世类
----
六、决心志向类
----
七、其他
----
八、另类俚语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节 歌谣
第十七章 民间传说
--
第一节 董家坟的传说
----
一、董家坟览胜
----
二、“难冻”与“南董”
----
三、董廉王“金头玉葬”的传说
----
四、爱吃膏车油的石人
----
五、古道旁边的石人
--
第二节 历史人物的传说
----
一、刘秀与拉蛄
----
二、刘秀敕封“椿树王”
----
三、“六月十三道儿不干”
----
四、赵南星拔橛儿
----
五、王之焕和他的《凉州词》
--
第三节 民间故事
----
一、廉县吏智断争产案
----
二、傻小子买俏记
----
三、常该与白使
--
第四节 村民故事
----
一、龚洛迪写对联
----
二、老拉拽砘子——不顺撇
----
三、“细人”龚洛河
----
四、河沟捕鱼记
第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历史人物
--
第二节 革命烈士
--
第三节 村党支部书记
--
第四节 村长
--
第五节 国家党政干部
--
第六节 军队干部
--
第七节 文化专业人才
--
第八节 教师
--
第九节 医生
--
第十节 企业家
--
第十一节 其他
----
后记
----
寄语
附录一 参考书目
附录二 中国十二生肖及星座
附录三 国内邮政编码及直拨电话区号
附录四 国际长途区号
附录五 中国历史简表
附录六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统计简表
附录七 中国45处世界遗产简介
附录八 外地本籍人士一览表
附录九 南董村民营企业一览表
附录十 村志编篡期间南董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名单
附录十一 河北省藁城市南董村公益联合会首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附录十二 南董公益活动捐款人员照片及捐款金额
志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