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50年史志

东北财经大学50年史志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东北财经大学自创建以来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

内容时限: 1952-2002

出版时间: 2002年10月

目录

封面
东北财经大学50年史志
版权页
《东北财经大学50年史志》编委会
图片
-- 之远楼
-- 学校正门
-- 劝学楼
-- 图书馆
-- 播慧楼
-- 砺金楼
-- 砚池楼、比邻楼
-- 雅言楼
-- 书音楼
-- 英汇楼
-- 莫闲楼
-- 墨香楼
-- 体育馆
-- 网球场
-- 校园一角
-- 中国史图墙
-- 梅园路
-- 梅园
-- 校园之春
-- 小桥流水
-- 校园晨曲
-- 校园小品
---- 附图
序言
目录
上编 东北财经大学50年校史
-- 第一章 新中国财经教育的兴起与东北财经学院的诞生
---- 第一节 东北解放初期的政治经济
------ 曙光初照白山黑水
------ 百废待兴的祖国大地
------ 新的中国、新的教育、新的高校
---- 第二节 东北人民政府创办的财经五校
------ 东北商业专门学校
------ 东北财政专门学校
------ 东北银行专门学校
------ 东北合作专门学校
------ 东北计划统计学院
---- 第三节 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与东北财经学院的诞生
------ 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 第一次合校和思想改造学习
------ 第二次合校和学院章程建设
------ 第三次合校和初期的五次专业调整
-- 第二章 为建设正规的人民的高等财经学府而努力
---- 第一节 全面学苏联,建立正规的教学秩序
------ 学苏联的教学理论,洗刷旧的教学思想
------ 用苏联的部分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 按苏联的教学方法规范教学环节
------ 照苏联的考试样式统一考试办法
------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秩序的形成
------ 苏联经验中国化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向科学进军,有组织地开展科研活动
------ 教师科研队伍的形成
------ 大学生科研小组的活动
------ 第一次科学讨论大会
------ 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成立及其作为
------ 图书馆的落成和图书资料工作的改进
---- 第三节 发展成人教育,开设正规的夜大函大
------ 工农速成中学
------ 专修科、夜大学和函授本科
------ 学起来、学下去、学到底
---- 第四节 两次党员大会和建院初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一次党员大会和建院初期党的工作
------ 学院第二次党员大会
------ 政治工作队伍的形成和制度的建立
------ 五十年代东财学生的精神风貌
-- 第三章 突破苏联模式,在教育方针指引下走自己的路
---- 第一节 党内整风和教育方针大讨论
------ 意义重大的整风运动
------ 反右派斗争
------ “双反交心”和“思想展览”
------ 教育方针大讨论
------ 加强党委领导
---- 第二节 教育革命的群众运动
------ “红”与“专”的群言辩论
------ 勤工俭学的群众运动
------ “二百五大”进课堂
------ 社会主义大协作
---- 第三节 并为辽大,走出沈阳,落脚大连
------ 辽大、辽商、辽财
------ 星海之滨搞教改
------ 二尖山下建校园
------ 冷静的思考,赤诚的呼唤
-- 第四章 在调整中前进和前进中的曲折
---- 第一节 全面调整,改善关系
------ 调整规模和专业,改善教育的外部关系
------ 调整教学、科研、劳动之比重,改善教育的内部关系
------ 调整政策,进行甄别,改善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
------ 调整领导体制,改变“一杆子到底”
------ 调整机构,精简人员,改善机关与基层的关系
---- 第二节 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 从调查研究入手,兴调查研究之风
------ 嘉勉师生钻研学业
------ 整顿教学秩序,严格教学环节
------ 加强教研室建设
------ 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 第三节 建设辽财的优良校风
------ 政治坚定
------ 团结友爱
------ 实事求是
------ 艰苦奋斗
------ 首次政治工作大会和第二次党员大会
---- 第四节 “突出政治”和“左”倾思潮的发展
------ 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
------ 阶级斗争的形势教育
-- 第五章 在“左”的指导思想下遭受严重挫折的十年
---- 第一节 “文革”初期的动乱
------ 山雨欲来风满校园
------ “6·19”事件
------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一反到底”
------ 军、工宣队进驻学校
------ “大联委”和“革委会”
------ “清理阶级队伍”
------ “路线爬坡”和整建党
------ 辽财第三次党员大会
---- 第二节 逆境中埋头苦干的人们
------ “走资派”、“保皇派”、“观潮派”、“课桌派”
------ 首期街道企业会计短训班
------ 背起行装,走入城乡
------ 为培养工农兵学员呕心沥血
------ 转机中的“改章建制”
------ 否定“文化大革命”
---- 第三节 极“左”思潮再反扑
------ 批“左”转向批右
------ 开门不办学
------ 学朝农、划等号
------ 工农兵学员“上、管、改”
------ 反击“右倾翻案风”
-- 第六章 批判极“左”思潮,实现历史的转折
---- 第一节 揭、批、查的政治斗争
------ 风雨不住愁煞人
------ 举杯欢庆十月的胜利
------ “揭、批、查”和“三大讲”
------ 领导班子的重大调整
------ 彻底推翻“两个估计”
------ 为受迫害的同志平反和恢复名誉
---- 第二节 学校工作的艰难恢复
------ “九个要不要”讨论和学习纪律整顿
------ 教学组织的恢复和对教学秩序的严要求
------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教师职称评定
------ 清理专业,编写教材,制定8年科研规划
---- 第三节 为学校的发展上下奔波
------ 几走财政部,中央遇知音
------ 发动全院师生共同献计献策
---- 第四节 繁重的基建任务、复杂的思想问题、坚定的理想信念
------ 繁重的基建任务
------ 复杂的思想问题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 第七章 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开创辽财新局面
---- 第一节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 缩短战线,集中精力过好教学关
------ 千方百计提高现有师资水平
------ “走自己培养新一代师资的道路”
------ 更新老讲义,统编新教材
------ 活跃学术交流,建设学府氛围
------ 引进外教和打开对外交流大门
---- 第二节 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 面向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发展办学规模
------ 适需调整学科专业,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 提高培养层次,开辟研究生教育
------ 恢复函授教育,开创自学考试和举办各类培训班
---- 第三节 重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 转折关头的政治工作大会
------ 改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
------ 形势教育和思想品德课的开设
------ 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
------ 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和良好校风建设
------ 人民的儿子刘文彦
------ 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和整党学习
---- 第四节 启动改革和加强校园基本建设
------ 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实施物质奖励
------ 后勤总务的企业化管理改革
------ 方兴未艾的校园基本建设
-- 第八章 改革开放办学 争创一流财经大学
---- 第一节 更名庆典和首届教代会
------ 辽宁财经学院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
------ 东北财经大学首届教代会
------ “创一流”口号的提出和工作任务的确定
------ 总书记胡耀邦题写校名
---- 第二节 “理论界的新生代”
------ 新、老“四老”与老一辈的渴望
-------- 佟哲晖
-------- 马大英
-------- 汪祥春
-------- 江厚祺
-------- 林继肯
-------- 刘长新
------ 一代青年理论工作者脱颖而出
-------- 金凤德
-------- 夏德仁
-------- 周天勇
-------- 张振斌
-------- 周昱今
------ “后红楼效应”和中青年经济学会的成立
------ 广泛的学术交流,浓厚的科研氛围
------ 大学生科研热与“未来企业家答辩”活动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 改革初年的活跃探索和探索中的积极进取
------ 面向改革开放办学
------ 聘用外籍专家的工作和国际友人中沟阳子
------ 学校的改革迈开了步伐
------ 改革领导体制,试行校长负责制
---- 第四节 “爱国主义冲击波”和改革开放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 一面鲜红的大旗和与老山将士两地书活动
------ 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合成队伍
------ 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成立
------ “做贡献于社会、还知识于人民、受教育于自身”
------ 红旗团委书记金东和全国劳模欧阳清
------ 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五节 发展校办产业,增加教育投入
------ “经商大潮”的强烈冲击
------ 面对冲击的思考
------ 发展校办产业初期的艰苦实践
------ 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的乘势而起
------ 宏达信用社的综合效益
-- 第九章 制止动乱,坚定改革开放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 第一节 正面教育的夭折和5·18大游行
------ 四项基本原则正面教育的夭折
------ 赤诚的呼唤,冷漠的反响
------ “五·四”小集会
------ 5·18大游行
------ “自治会”和“空校”
---- 第二节 政治教育周
------ 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 认清“两乱”真相
------ 从“反思”教育到四项基本原则再教育
------ 马列主义教研室的恢复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理论学习
------ 学校领导体制的转换
------ 社会主义理论学习
------ “关工委”和关心下一代的工作
---- 第四节 第二次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期的强烈冲击
------ 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
------ 校办产业热和社会转型期的强烈冲击
------ 稳定教师队伍的艰辛努力
------ 在贡献中实现价值的董藩和优秀大学生卢志勇
-- 第十章 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党的建设,跨越20世纪新台阶
---- 第一节 领导班子的重大调整和跨世纪发展目标的确立
------ 领导班子的重大调整
------ 整顿校园秩序
------ “教学改革研讨会”和中心工作的重新确立
------ 东北财经大学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
------ 对“211工程”的强烈愿望和发奋争取
---- 第二节 改革办学体制,发展办学实力
------ 有关办学体制改革的长期探索与实践
------ 创办渤海酒店管理学院与广泛开展的联合办学
------ 部、省、市联合共建东北财经大学
------ 创办“国有民营”的津桥商学院
---- 第三节 改革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 出台中层干部聘任制改革
------ “学院制”的探索和实践
------ 全员聘任制和“定编、定岗、定员”
------ 对外引进“大师”和对内培养人才
------ “新一轮校内管理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步走”
---- 第四节 改革教育教学,改善人才培养质量
------ “面向市场、放飞理想”
------ 面向21世纪更新教育观念大讨论
------ 分类招生、专业调整和“跨世纪人才工程”
------ 学科归并和院系调整
------ 实行学分制管理和试行教师挂牌上课
------ 大学生学习主体归位与科研明星活动
------ 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与建立教学督导制度
---- 第五节 改革招生分配制度,创新学生工作思路
------ 学生工作研讨会和学生工作新思路
------ 并轨招生、有偿分配、不包分配和勤工助学活动
------ 从《修身宣言》到《文明宣言》
------ 从“郝帅现象”到“东北财大现象”
------ “东财人·母校情”大型毕业纪念活动
------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 第六节 加强党的建设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 东财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
------ 班子建设的成功探索和宝贵经验
------ 楷模张复英
------ 邓小平理论“三进”和政治理论课改革
------ 出台德育大纲和创新大学生德育
------ “三讲”集中教育
------ 加强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 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文化校园
---- 第七节 后勤社会化和日新月异的校园基本建设
------ 总务大承包和后勤社会化
------ 艰难的征地任务
------ 综合教学楼工程
------ 新区的规划与建设,老区的改造与装修
------ 校园绿化和“221”工程
-- 第十一章 向着国际知名经济管理学府的目标前进
---- 第一节 “高标准·国际化”办学思路和“现代人”、“创业者”人才理念
------ “高标准·国际化”的办学思路
------ “现代人”、“创业者”人才理念
------ “让大学生做‘现代人’”
---- 第二节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
------ 多科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定位
------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 扶持发展学科、发展新兴学科
------ 跨世纪人才工程
------ MBA“王牌”战略和名牌学科的形成
------ 高层次学科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
------ 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
---- 第三节 推进国际化办学,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 “让东财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东财”
------ 引进国外优质资源
------ 德国经济教育中心和广泛开展的联合培养项目
------ 打开境外办学通道
---- 第四节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建设,让东财从传统走向现代
------ 更新教学设备和推进现代教学技术设施建设
------ 网络信息管理中心的建立
------ 占领学科发展前沿与电子商务学院的组建
------ 抓紧网络资源建设
------ 创办现代远程教育和申办试点高校
---- 第五节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 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
-- 第十二章 总结历史经验,开拓辉煌未来
---- 第一节 建校50年的发展与成就
------ 50年办学规模的发展
------ 50年办学条件的积累
------ 50年办学成果与贡献
---- 第二节 50年历程的宝贵经验
------ 50年间重大历史决策的是非功过
------ 历任领导的重要建树
------ 50年实践的历史经验
---- 第三节 迎接新的挑战,开拓新的未来
------ 中国人民的三大历史任务
------ 东财师生的历史使命
------ 50年成就属于历史,百年辉煌有待于青年
下编 东北财经大学50年日志
-- 凡例
-- 为创办新东北人民的高等财经教育而辛勤创业(1904—1956)
---- 1904—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突破苏联模式,在教育方针指引下走自己的路(1957—1966.4)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 1960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65年
---- 1966年
-- 在十年动乱灾难中度过的十年(1966.5—1976.10)
---- 1966年
---- 1967年
---- 1968年
---- 1969年
---- 1970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5年
---- 1976年
-- 拨乱反正,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1976.11—1985.9)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改革开放办学,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财经大学(1985.10—1994.4)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经济管理学府而奋斗(1994.5—2002.7)
---- 1994年
---- 1996年
---- 1997年
---- 2001年
---- 2002年
-- 附表
---- 东北财经大学历届党委领导一览表
---- 东北财经大学历届行政领导一览表
---- 东北财经大学历史沿革示意图
---- 东北财经大学现有机构设置图
---- 东北财经大学历年学生和师资状况一览表
---- 东北财经大学历年博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 东北财经大学历年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 东北财经大学历年本科专业设置及院系设置情况一览表
---- 东北财经大学历年科研成果统计表
---- 东北财经大学历次党员(代表)大会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