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县水利电力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管理、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电力管理等篇。
内容时限:
1911-1985
目录
封面
《射洪县水利电力志》编纂领导小组
《射洪县水利电力志》编辑小组
图片
--
射洪县水利水电现状图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彭冲(左一)于“81·7”洪水后带领中央慰问团由地委书记赵文定陪同到射洪慰问。图为听取县委书记曾子益汇报
--
右图:1981年省委、省府授予县水局的奖旗
--
上图:1983年水电部授予县电力公司的奖状
--
1986年夏的苏家堰
--
大榆乡长沟示范垢施工情形
--
大榆乡郭堰口水库施工情形
--
大龙山水库枢纽全貌
--
前锋渠土门垭分水闸
--
人民渠鲁联干渠双乐渡槽之大部
--
人民渠革武支渠“渡槽群”局部
--
八一水轮泵站电灌站
--
戽水兜
--
龙竿
--
筒车
--
龙骨车
--
天仙八二一水轮泵站枢纽全貌
--
洋溪水轮泵站拦河坝·云堡山渡槽
--
1945年供水旧县城-金华镇被淹一角(舒顺常提供)
--
“81·7”洪水县城-太和镇被淹之一角
--
左图1946年太和镇防洪工程平面图
--
太和镇防洪堤全貌
--
涪江村救生台
--
武南乡猫儿坝救生台
--
伯玉乡朱生口河堤碑记
--
东风发电厂黑水濠滚水坝、节制闸
--
螺丝池发电厂厂房全貌
--
县变压器厂造的S7Z变压器
--
城关变电站之大部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机构沿革
--
第一章职能
--
第二章建国前的机构
----
第一节县级水利机构
----
第二节民间水利机构
--
第三章建国后的机构沿革
----
第一节县级水利行政机构
------
一、机构的演变
------
二、领导成员更迭及编制
------
三、水电局机关和下属机构设置与职能
----
第二节县水电机构中的党、团、工会组织
----
第三节水利电力学会
第二篇 自然地理及水资源
--
第一章地形
--
第二章地质及水文地质
----
第一节地层与地质
----
第二节水文地质
------
附:射洪县水文地质图
--
第三章水系、河流
----
第一节涪江
----
第二节梓江
----
第三节主要溪河
------
附:射洪县水系图
--
第四章气候、水文
----
第一节气候
----
第二节水文
--
第五章水旱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一、建国前旱灾
------
二、建国后旱灾
----
第二节洪涝灾害
------
一、建国前洪涝灾
------
二、建国后洪水
----
第三节秋霖
----
第四节防汛与抗旱
------
一、防洪措施
------
二、“81.7”洪水抗洪救灾记实
------
三、抗旱措施
--
第六章土壤、植被
--
第七章水资源
----
第一节地表水资源
----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
----
第三节过境水资源
----
第四节水力资源
----
第五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六节水质污染与保护
第三篇水利事业发展过程
--
第一章建国前水利状况
--
第二章建国后水利发展情况
----
第一节水利建设过程
----
第二节水利建设成就
------
附:历年水利建设统计表
----
第三节 射洪县的灌溉系统
第四篇 水利工程
--
第一章蓄水工程
----
第一节冬、囤水田
----
第二节山平塘
----
第三节石河堰
------
一、建国后发展概况
------
二、两座古堰的今昔
----
第四节水库
------
一、小(一)型水库简况
------
二、小(二)型水库简况
------
三、水库的兴废
----
第五节蓄水池
--
第二章引水工程
----
第一节前锋渠
----
第二节人民渠
----
第三节停建的武都引水工程
--
第三章提水工程
----
第一节传统提水工具
------
一、筒车
------
二、龙骨车
------
三、戽水兜
------
四、龙竿
----
第二节水轮泵站
------
一、发展概况
------
二、洋溪水轮泵站
------
三、天仙八一水轮泵站
------
四、水锤泵
----
第三节电力提灌站
------
一、发展概况
------
二、重点电力提灌站简介
------
三、柳树抽水机站的始末
----
第四节井灌工程
--
第四章喷灌、滴灌工程
----
第一节喷灌工程发展概况
----
第二节重点喷灌工程
----
第三节建设村滴灌试点
--
第五章防洪工程
----
第一节太和镇防洪堤
----
第二节一般堤防和护岸工程
----
第三节河心洲坝救生台
----
第四节堤防工程的兴废
----
第五节排洪、排涝工程
--
第六章工程施工
----
第一节施工组织
----
第二节施工队伍
----
第三节施工管理
----
第四节施工工具改革
--
第七章水利工程经费
----
第一节建国前的水利经费
----
第二节建国后的水利工程经费
------
一、国家投资
------
二、社队自筹
--------
附:射洪县1950-1985年水利建设资金分类统计表
第五篇水土保持
--
第一章水土流失
----
第一节水土流失状况
----
第二节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
第二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传统水土保持措施
----
第二节建国后的水土保持
------
一、机构演变及开展情况
------
二、田家湾水土保持试点
------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
第六篇水利管理
--
第一章组织管理
----
第一节建国前的管理机构
----
第二节建国后县、区水利管理机构
----
第三节工程管理机构
--
第二章工程管理
--
第三章用水管理
----
第一节用水原则
----
第二节灌水方式
----
第三节用水制度
----
第四节用水纠纷
----
第五节水费征收
--
第四章综合经营
----
第一节发展水产
----
第二节发电及其它
第七篇电力事业发展过程
--
第一章水磨、水轧花和民国时期的小火电
----
第一节水磨、水轧花
----
第二节民国时期小火电
------
一、太和镇电灯公司
------
二、柳树四四电力公司
--
第二章建国后电力展发概况
----
第一节建国初期的火电厂
----
第二节农村小水电站
----
第三节沼气发电
--
第三章电厂(站)简况
----
第一节螺丝池发电厂
----
第二节东风发电厂
----
第三节前锋渠南泉电站
----
第四节龙洞子电站
----
第五节洋溪水轮泵站发电站
----
第六节天仙八一水轮泵站发电站
--
第四章变压器厂
--
第五章电力工程经费
----
第一节国家投资
----
第二节银行贷款
----
第三节地方自筹
第八篇变电站及输电线路
--
第一章变电站及35千伏线路工程
----
第一节青岗变电站及螺青线
----
第二节瞿河变电站及螺瞿线
----
第三节城关变电站及东城线、螺城线
----
第四节天仙变电站及螺天线
----
第五节三射35千伏联网送电线路
----
第六节棉纺厂变电站及城棉线
--
第二章10千伏线路及地方电网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一线一地”10千伏线路始末
----
第三节配电变压器
--
第三章农村低压线路
----
附:射洪县电力网路现状图
第九篇 电力管理
--
第一章企业管理体制
----
第一节管理体制的演变
----
第二节电力企业中的党组织
----
第三节工、青、妇组织
--
第二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职工代表大会制及电力公司章程
----
第二节经理负责制
----
第三节生技管理
----
第四节调度管理
----
第五节财务管理
----
第六节供用电管理的改革
--
第三章安全用电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及措施
----
第二节安全用电制度
----
第三节农电事故
--
第四章电厂(站)经济效益
----
第一节国营电厂的经济效益
------
一、历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二、上缴利润(包括“以电养电”资金)
------
三、企业利润留成基金
----
第二节社队电站的经济效益
----
第三节电力的社会效益
----
第四节“以电养电”资金的管理使用
第十篇 附录
--
第一章文存
----
第一节射洪县人民政府关于保护水利工程设施的布告
----
第二节射洪县革命委员会关于颁发《射洪县水利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
第三节射洪县水利电力局关于印发《射洪县电力公司章程》的通知
--
第二章附录
----
第一节民国时期拟建工程
------
一、太和镇九坝灌溉工程
------
二、东山六坝灌溉工程
------
三、大榆坝电力提灌工程
----
第二节螺丝池电航工程
----
第三节碑记
------
一、创修广寒堰碑记
------
二、伯玉乡朱生口河堤碑记
--
第三章杂记
----
第一节洋溪镇开新河
----
第二节旱灾苛政逼反农民事件二则
------
一、复兴镇农民请愿抗旱遭枪杀惨案
------
二、太和镇农民请愿抗旱事件
----
第三节“81.7”洪水山地滑坡记实
编后记
铅印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