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财政志
格式:PDF
费用:38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北京财政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包括财政体制,财政机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财政科研和财政教育。
内容时限:
0000-1995
出版时间:
1998年01月
目录
北京财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北京财政志》编纂委员会
《北京财政志》编纂人员
序言
凡例
目录
彩图
--
毛泽东同志参加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1958年)
--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彭真等接见全国工业交通企业财务工作会议全体代表(1963年)
--
周恩来总理题字
--
新中国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会址
--
陈云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作关于财经工作的报告(1950年)
--
邓小平作1954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1954年)
--
李先念作1963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64年预算安排的报告(1963年)
--
薄一波作1953年国家财政预算的报告(1953年)
--
江泽民到北京通县农村看望农民(1990年春节)
--
朱镕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税务局长会议上讲话(1994年8月4日)
--
户部衙门(主管财政的机构)在京城户部街东,1900年为八国联军日军占领,掠走所存大量白银
--
清末京城户部街
--
崇文门是明清时京师税务衙门所在地,专征货税。1930年12月,崇文门关税停征。1931年1月,崇文门税关正式裁撤。
--
顺天府志
--
光绪·昌平州志
--
怀柔县新志、通县志要
--
明代设立专门机构、人员编纂的《永乐大典》,费用由朝廷支出
--
清乾隆时期编修的《四库全书》,费用由朝廷支出
--
此钞即代制钱行用并准按成交纳地丁钱粮,课捐项。京外各库一概收解,每钱钞二千文抵换官票银一两
--
清嘉庆年间典地文约
--
明嘉靖十二年诰命,其中有“初任户部(主管财政的机构)……”等字样
--
清宣统二年(1910年)开设于东皇城根的“阜和”当铺
--
京城钱庄(钱铺)
--
民国时期纸币和汇票
--
元至顺元宝(放大)
--
明嘉靖通宝
--
清康熙通宝
--
清乾隆通宝
--
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地方财政机构使用过的部分印章
--
关于北平市财政局组织机构记录(1933年)
--
丁联税单(1917年6月)
--
契税税单(1919年2月)
--
京兆区地方财政概况
--
北平市财政收支对照表(1933年)
--
关于“火车货捐”的文件(1926年)
--
北平市地价税征收规则
--
北平市政府有关财政税收的文件
--
京郊各县根据地、解放区执行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布的有关财政粮食、税收等方面的文件
--
晋察冀边区发行的纸币(1939年)
--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关于粮食的布告(1943年)
--
冀察热辽解放区发行的纸币(1948年)
--
京兆区发行短期公债表
--
民国时期国库券(1919年至1920年)
--
北平市市政公债条例(1936年)
--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0年)
--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954-1958年)
--
1981年开始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
清代印花税票
--
民国印花税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票
--
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健全预决算制度的指示》(1950年11月)
--
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所属各机关事业费管理暂行办法》(1950年7月)
--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属企业办理1950年度决算的几项规定》(1951年1月)
--
北京市向财政部长薄一波的请示(1951年11月)
--
北京市人委关于修复十三陵的报告及周恩来总理的批示(1955年11月)
--
北京市人民政府财政局向华北财政管理局的报告(1953年8月)
--
公私合营同仁堂定股工作报告(1955年)
--
新中国建立后,贫苦农民分得了田地
--
新中国建立初期,华北、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农业税的文件
--
财政支持建成的京郊现代化喷灌设施
--
沼气池
--
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为“生态农业第一村”
--
蔬菜大棚
--
北京市领导陪同周恩来总理选密云水库坝址(1958年6月)
--
财政大力投入建成的密云水库
--
北京首都钢铁公司率先试行上交利润递增包干、超额留用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82年)
--
北京市医药总公司等4个工业总公司率先实行“两保一挂”(1987年5月)
--
北京洗衣机总厂是北京市第一家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企业
--
北京市第一家实行股份制试点的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会
--
位于北京顺义县城的最大外商投资服装企业:顺美服装公司
--
服装整理车间
--
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首批公开上市发行股票的企业之一(图为公司营业大厅)
--
获得1988年全国乘用车展览最高奖“中华杯”的BJ633D型中高级旅行车
--
北京市旅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首家中外合资企业
--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首批新技术企业核定发证大会
--
北京市财政工作会议(1992年8月)
--
北京市财政工作会议(1993年8月)
--
北京市财政工作会议、1994年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动员大会(1994年9月)
--
北京市财政工作会议(1994年1月)
--
北京市财政、地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议(1996年1月)
--
北京市财政系统经验交流会(1986年)
--
北京市财政系统表彰大会(1989年)
--
北京市事业单位二期经费包干合同签字仪式(1990年12月)
--
北京市清理拖欠和占压税款动员大会(1989年9月)
--
改革与发展财政论坛大会现场(1995年)
--
北京市清理检查“小金库”动员大会(1995年6月2日)
--
北京市1995年大检查工作总结表彰会
--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85年)
--
北京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10周年“会计知识竞赛”(1995年)
--
北京市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成果展览(1995年4月)
--
北京市首届会计档案展览会(1994年10月)
--
《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颁布新闻发布会(1993年)
--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成立大会(1994年8月15日)
--
北京市区、县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成立大会(1994年9月5日)
--
北京市地税系统税务干部走上街头开展“税法宣传日”活动(1995年4月15日)
--
北京财务会计咨询服务中心、京都会计师事务所成立大会(1993年1月14日)
--
北京会计公司、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成立大会(1992年12月29日)
--
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大会(1993年5月2日)
--
北京财政学校教学楼
--
北京市立信会计职工大学计算机房
--
北京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组织面授教学
--
北京市财政系统专业法规知识竞赛(1993年11月27日)
--
北京市财政系统第七届“理财杯”知识竞赛(1994年11月15日)
--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财政局团结联谊会(1994年9月26日)
--
北京市财会人员文艺汇演(1994年9-10月)
--
新财政法规知识竞赛北京赛区抽奖仪式(1994年9月6日)
--
北京市财政系统调研、《北京财政年鉴》、《北京财会》工作会议
--
《北京财会》创刊十周年捐赠教育基金仪式
--
北京市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和统一票据(1995年)
--
北京市财政收支情况
--
北京市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
北京市财政局原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街2号
--
北京市财政局原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前门外西河沿9号
--
北京市财税局原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礼士胡同41号
--
北京市财政局原办公楼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8号
--
北京市财政局现办公楼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5号(1992年6月25日)
--
节日之夜的北京市财政局
--
有关专家、领导、业务内行和修志同行对《北京财政志》初稿进行评议
--
编纂人员在研究志书修改意见
综述
第一篇财政体制、财政机构
--
概述
--
第一章 财政体制
----
第一节北京市财政体制
----
第二节区、县财政体制
------
一、区财政体制(1950年至1985年)
------
二、县财政体制(1953年至1985年)
------
三、区、县财政体制(1986年至1995年)
----
第三节街道、乡(镇)财政体制
------
一、街道财政体制
------
二、乡(镇)财政体制
----
第四节根据地财政体制
--
第二章财政机构
----
第一节北京市财政机构
------
一、管理机构、人员
--------
1-1表 北京地区地方财政机构称谓变化
--------
1-2表 明代顺天府主管官员
--------
1-3表 清代顺天府主管官员
--------
1-4表 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地方财政机构负责人
--------
1-5表 北京市财政局历任局级负责人(1949年2月至1995年12月)
------
二、中共北京市财政局组织
--------
1-6表 中共北京市财政局党组领导人名录(1949年2月-1995年12月)
一、中共北京市财政局党组
二、中共北京市财政局、税务局联合党组、党委
三、中共北京市财金局党委
四、中共北京市财政局纪检组
------
三、共青团北京市财政局组织
----
第二节区、县财政机构
------
1-7表 北京市区县财政机构称谓变化
----
第三节街道、乡(镇)财政机构
------
1-8表 1995年北京市各区县街道财政科、乡(镇)财政所统计 单位:个
----
第四节根据地财政机构
第二篇财政收入
--
概述
----
2-1表 北平市1912年至1948年财政收入情况 单位:万元
----
2-2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 单位:亿元
--
第一章农业税收
----
第一节赋役
------
一、田赋
--------
2-3表 北平市历年田赋收入额 单位:元
--------
2-4表 北平市1948年度减免赋税情况
------
二、徭役、兵差
----
第二节契税
------
2-5表 北平市部分年度契税税率表
------
2-6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部份年度契税收入 单位:万元
----
第三节根据地统一累进税
----
第四节农业税
------
一、农业税
------
二、农业特产税
------
三、耕地占用税
--------
2-7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农业税和耕地占用税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
第二章工商税收
----
第一节税收制度
----
第二节流转税类
------
一、烟酒税
------
二、关税
--------
2-8表 崇文门税关历年收入统计 (单位:元)
------
三、牙税
------
四、当税
------
五、交易税
------
六、货物统税
------
七、工商(统一)税
------
八、营业税
------
九、商品流通税
------
十、增值税
------
十一、产品税
------
十二、消费税
----
第三节收益税类
------
一、所得税
------
二、个人所得税
------
三、利息所得税
------
四、营利事业所得税
------
五、工商所得税
------
六、薪资所得税
------
七、国营企业所得税、调节税
------
八、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
------
九、外国企事业所得税
------
十、奖金税
------
十一、集体企业所得税
------
十二、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
十三、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
十四、个人收入调节税
------
十五、私营企业所得税
------
十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
十七、企业所得税
----
第四节财产税类
------
一、房产税
------
二、营业牌照税
--------
营业核定征收表
------
三、车船使用牌照税
------
四、遗产税
------
五、地产税
------
六、城市房地产税
------
七、城镇土地使用税
------
八、车船使用税
----
第五节资源税类
------
一、盐税
------
二、资源税
----
第六节行为税类
------
一、文化娱乐税
------
二、屠宰税
------
三、印花税
------
四、铺底转移税
------
五、烧油特别税
------
六、建筑税
------
七、城市维护建设税
------
八、特别消费税
------
九、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
十、土地增值税
----
第七节捐
----
第八节商杂税及零星税费
------
一、商杂税
------
二、零星税费
--------
2-9表 北平市1929年至1932年税捐收入情况 (单位:元)
--------
2-10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工商税收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
2-11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流转税类征收情况 单位:万元
--------
2-12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收益税类征收情况 单位:万元
--------
2-13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财产税类征收情况表 单位:万元
--------
2-14表 北京市1959年至1995年资源税类征收情况 单位:万元
--------
2-15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行为税类征收情况 单位:万元
--
第三章企业收入
----
第一节官营企业收入
----
第二节公营事业收入
----
第三节国营企业收入
------
一、上缴利润
------
二、上缴折旧基金
------
三、资金占用费
------
四、其他收入
--------
2-16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企业收入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
第四章专卖、专款、基金
----
第一节专卖收入
----
第二节专款收入
------
一、城市水资源费收入
------
二、排污费收入
--------
2-17表 北京市1982年至1995年专款收入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
第三节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
--
第五章借款、公债
----
第一节借款
------
2-18表 京兆区借款及偿还情况 单位:元
----
第二节公债
------
伪北京市市政公债还本付息情况 (单位:元)
--------
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三、国库券
--------
四、其他债券
2-19表 北京市历年发行国债情况 单位:万元
2-20表 北京市1986年至1995年国债兑付(本金)情况 单位:万元
--
第六章地方附加收入
----
第一节田赋、厘金附加
------
一、田赋附加
------
二、厘金附加
----
第二节农业税附加
----
第三节城市公用事业附加
----
第四节工商税附加
----
第五节教育费附加
------
2-21表 北京市1953年至1995年地方附加收入情况 单位:万元
------
2-22表 北京市1953至1995年地方附加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
第七章其他收入
----
第一节规费收入
----
第二节公产收入
----
第三节罚没收入
----
第四节路费收入
------
北平市各项车辆每半年征收养路费数目表
------
1980年公路养路费征收标准表
----
第五节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
第六节杂项收入
----
第七节中外合资企业其他收入
----
第八节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
------
2-23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其他收入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第三篇财政支出
--
概述
----
3-1表 京兆区1914年至1924年国家财政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
3-2表 京兆区1914年至1924年国家财政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
3-3表 北平市1929年至1948年财政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
3-4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单位:亿元
--
第一章经济建设费
----
第一节公共建设费
------
一、建设费
------
二、农工商费
------
三、实业费
------
四、根据地公共建设费
----
第二节基本建设投资
------
3-5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基本建设拨款情况 单位:万元
----
第三节企业支出
------
一、工业投资
------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
三、企业流动资金
------
四、科技三项费用
--------
3-6表 北京市1953年至1995年企事业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
第四节农业支出
------
一、农业投资
------
二、支援农业生产和农业事业费
------
三、农业发展基金
------
四、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
------
五、财政支农周转金
--------
3-7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支援农业生产和农业事业费情况 单位:万元
----
第五节城市维护支出
------
一、城市建设维护费
------
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
三、园林绿化支出
------
四、环境卫生支出
------
五、公用事业支出
--------
3-8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城市维护费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
第二章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第一节教育事业费
----
第二节文化事业费
----
第三节卫生事业费
----
第四节科学事业费
------
3-9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
第三章行政管理费
----
第一节行政费
------
一、行政费
------
二、机关工作人员福利费
------
三、子女统筹医疗费
------
四、回民伙食补助费
------
五、市内出差伙食补助费
------
六、客饭招待及工作餐标准
--------
1985年,北京市财政局制发《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客饭招待标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
1988年,北京市财政局制发《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客饭招待标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
七、办公费
------
八、差旅费
------
九、职工探亲车船费
------
十、交通费
------
十一、夜餐费
------
十二、会议费
--------
1959年,规定北京市行政事业机关会议费标准
------
十三、丧葬费
------
十四、生活困难补助费
------
十五、书报费
------
十六、洗理费
------
十七、防暑降温费
----
第二节公安费
----
第三节司法检察费
------
3-10表 1981年-1995年北京市公检法支出统计
----
第四节其他支出
------
一、官俸、津贴
------
二、祭祀费
------
三、军费
------
四、财政费
------
五、财务经费
------
六、其他杂项支出
--------
3-11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行政管理费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
第四章社会保障支出
----
第一节赈济
----
第二节抚恤
------
1982年,北京市转发并执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在职革命残废军人残废金标准的通知》。补助对象及其标准(单位:元/人·年):
------
1984年,北京市转发并执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革命残废人员抚恤标准的通知》。补助对象及其标准(单位:元/人·年):
------
1985年,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给革命残废人员发放生活补贴通知》。补助对象及其标准(单位:元/人·月):
------
1985年,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优抚对象定期抚恤金、定期定量补助和城镇孤老困难户定期救济标准的通知》。抚恤对象及其标准(单位:元/人·月):
------
1986年,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在乡复员军人定期补助的通知》。抚恤对象及其标准(单位:元/人·月):
------
1988年,转发并执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提高革命残废抚恤标准的通知》补助对象及其标准(单位:元/人·年):
------
1989年,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调整部分优抚、救济对象生活标准的通知》。优抚对象及其标准(单位:元/人·月):
------
1990年,北京市转发并执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公负伤致残抚恤的通知》。补助对象及其标准(单位:元/人·年):
------
1991年,北京市转发并执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提高在乡革命伤残人员抚恤金标准的通知》。补助对象及其标准(单位:元/人·年):
------
1992年,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民政局制定《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补助对象及其标准(单位:元/人·月):
------
1993年,转发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提高特、一等革命伤残人员护理费标准的通知》的通知,并结合北京市具体情况,对特、一等革命伤残人员护理费标准予以调整。补助标准(单位:元/人·月):
------
1994年,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优抚、社会救济对象生活标准的通知》。具体调整标准(单位:元/人·月):
------
1995年,北京市转发并执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具体补助标准(单位:元/年·人):
------
1995年,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发放优抚社救对象粮价定向补贴的通知》,补贴标准在原享受定期补助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元。还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优抚、社会救济对象生活标准的通知》,具体标准(单位:元/人·月):
------
1995年,北京市提高特、一等革命伤残人员护理费标准。具体标准如下(单位:元/人·月):
----
第三节社会救济
------
1993年社会救济对象定期补助标准调整情况(单位:元/人·月):
------
1994年社会救济对象生活补助标准调整情况(单位:元/人·月):
----
第四节社会福利
------
一、职工福利事业
------
二、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
三、残疾人福利事业
----
第五节离退休费
------
一、离休费
--------
3-12表 北京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一览表(1978-1995年)
--------
3-13表 北京市离休干部生活补贴(助)费一览表(1982年-1996年)
------
二、退休费
--------
3-14表 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费用表
------
三、民政部门管理的离退休人员费用
--------
3-15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
第五章上解支出
----
第一节解款与协款
----
第二节上解支出
------
3-16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上解中央财政支出占北京市财政收入比重 单位:万元
--
第六章财政补贴
----
第一节公交、燃料、热力补贴
------
一、公交补贴
------
二、燃料、热力补贴
----
第二节粮油补贴
----
第三节副食补贴
------
一、蔬菜补贴
------
二、肉蛋奶食糖等副食补贴
----
第四节其他补贴
------
一、房租、自来水补贴
------
二、棉花补贴
------
三、肥皂补贴
------
四、猪皮补贴
------
五、火柴补贴
------
六、烟筒补贴
------
七、民用炉补贴
----
第五节城镇居民补贴
------
3-17表 北京市1978年至1995年各项财政补贴情况 单位:万元
第四篇财政管理
--
概述
--
第一章预算管理
----
第一节预算制度
----
第二节预算编制
----
第三节预算执行
----
第四节决算编制
----
第五节国库
--
第二章企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工交企业财务管理
------
一、固定资产管理
------
二、流动资金管理
------
三、成本、费用管理
------
四、利润分配
------
五、利改税
------
六、承包经营责任制
----
第二节商业企业财务管理
------
一、固定资产管理
------
二、流动资金管理
------
三、商品流通费用管理
------
四、利润分配
------
五、承包经营责任制
----
第三节外贸企业财务管理
----
第四节外资企业财务管理
----
第五节涉外企业财务管理
------
一、旅游企业
------
二、外经企业
------
三、境外企业
--
第三章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
一、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
------
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
三、国有资产存量调查
------
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
----
第二节国有资产评估
----
第三节国有资产经营
------
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
二、国有企业资产经营
------
三、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
----
第四节清产核资
--
第四章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财务管理
----
第三节地方自筹资金
--
第五章农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国营农场财务管理
------
一、财务管理制度
------
二、财务包干
----
第二节国营农业事业财务管理
------
一、农业事业财务管理
------
二、水利事业财务管理
------
三、林业事业财务管理
----
第三节劳改企业财务管理
----
第四节乡镇企业财务管理
--
第六章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综合财务管理
----
第二节行政费管理
----
第三节教育单位财务管理
------
一、综合财务管理
------
二、收费标准管理
------
三、人民助学金管理
------
四、办学经费管理
------
五、其他财务管理
----
第四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
------
一、差额预算管理
------
二、公费医疗管理
------
三、其他管理
----
第五节科研机构财务管理
----
第六节文化艺术单位财务管理
------
一、预算管理
------
二、综合财务管理
--
第七章城市维护事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城市建设维护管理
----
第二节城市建设维护资金筹集
--
第八章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一节管理范围
----
第二节管理制度
------
4-1表 北京市1953年至1995年预算外资金收入情况 单位:万元
------
4-2表 北京市1953年至1995年预算外资金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
第九章财政信用管理
----
第一节借贷业
----
第二节小型技术措施贷款
----
第三节财政周转金
------
一、财政周转金管理
------
二、财政支农周转金
------
三、国营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周转金
------
四、商贸企业业务发展周转金
------
五、社会文教行政事业周转金
----
第四节专项贷款
----
第五节转借贷款
----
第六节无息贷款
----
第七节世界银行贷款
------
4-3表 1990年至1995年北京市利用世行贷款项目一览表 单位:万美元
----
第八节非贸易外汇
--
第十章会计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预算会计
------
一、总预算会计
------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
----
第三节工业会计
----
第四节商业会计
----
第五节农业会计
------
一、国营农场会计
------
二、农村人民公社会计
------
三、乡镇企业会计
----
第六节会计人员管理
------
一、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
二、会计证管理
------
三、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
------
四、会计人员培训
------
五、注册会计师工作
------
六、会计人员表彰制度
------
七、建立会计人员服务中心
------
八、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活动
------
九、交流经验、展示结果
--
第十一章财政法制、财政监督
----
第一节财政法制
----
第二节财政监察
----
第三节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
第四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五节清理整顿“小金库”
----
第六节冻结清理存款
----
第七节处理“查抄”财物
第五篇财政科研、财政教育
--
概述
--
第一章财政科学研究
----
第一节科研组织
------
一、机构
------
二、团体
----
第二节课题调研
----
第三节刊物、著作
------
一、刊物
------
二、著作
----
第四节其他科研活动
------
一、参与举办知识竞赛
------
二、创办《财经信息》、《调查研究》简报
------
三、举办科研活动
--
第二章财政专业教育
----
第一节培训规划
----
第二节学校设置
------
一、北京中华会计函授学校
------
二、北京财政学校
------
三、北京市立信会计职工大学
------
四、北京市财政局干部学校
----
第三节学历教育
------
一、中等专业教育
------
二、大专专科教育
----
第四节岗位培训
------
一、干部业务培训
------
二、举办短训班
------
三、培训乡财政人员
------
四、举办“理财杯”业务知识竞赛
------
五、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共基础课培训
附 录
--
大事记
----
元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
----
元成吉思汗五年(1210年)
----
元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
----
元窝阔台汗元年(1229年)
----
元窝阔台汗二年(1230年)
----
元窝阔台汗八年(1236年)
----
元窝阔台汗十年(1238年)
----
元蒙哥汗元年(1251年)
----
元蒙哥汗五年(1255年)
----
元中统元年(1260年)
----
元中统二年(1261年)
----
元中统三年(1262年)
----
元中统四年(1263年)
----
元中统五年(1264年)
----
元至元元年(1264年)
----
元至元四年(1267年)
----
元至元七年(1270年)
----
元至元八年(1271年)
----
元至元九年(1272年)
----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
----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
----
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
----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
----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
----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
----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
----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
----
元元贞元年(1295年)
----
元元贞二年(1296年)
----
元大德元年(1297年)
----
元大德二年(1298年)
----
元大德五年(1301年)
----
元大德六年(1302年)
----
元大德七年(1303年)
----
元大德八年(1304年)
----
元大德九年(1305年)
----
元至大元年(1308年)
----
元至大二年(1309年)
----
元至大三年(1310年)
----
元至大四年(1311年)
----
元皇庆元年(1312年)
----
元皇庆二年(1313年)
----
元延祐四年(1317年)
----
元延祐五年(1318年)
----
元延祐七年(1320年)
----
元至治元年(1321年)
----
元至治三年(1323年)
----
元泰定二年(1325年)
----
元泰定三年(1326年)
----
元泰定四年(1327年)
----
元致和元年(1328年)
----
元天历二年(1329年)
----
元天历某年
----
元至顺元年(1330年)
----
元元统二年(1334年)
----
元元统二年(1334)
----
元元统三年(1335年)
----
元(后)至元六年(1340年)
----
元至正二年(1342年)
----
元至正三年(1343年)
----
元至正四年(1344年)
----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
----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
----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
----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
----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
----
明洪武元年(1368年)
----
明洪武二年(1369年)
----
明洪武三年(1370年)
----
明洪武四年(1371年)
----
明洪武五年(1372年)
----
明洪武六年(1373年)
----
明洪武七年(1374年)
----
明洪武八年(1375年)
----
明洪武九年(1376年)
----
明洪武十年(1377年)
----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
----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
----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
----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
----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
----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
----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
明建文四年(1402年)
----
明永乐元年(1403年)
----
明永乐二年(1404年)
----
明永乐四年(1406年)
----
明永乐五年(1407年)
----
明永乐六年(1408年)
----
明永乐七年(1409年)
----
明永乐八年(1410年)
----
明永乐九年(1411年)
----
明永乐十一年(14013年)
----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
----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
----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
----
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
----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
明洪熙元年(1425年)
----
明宣德元年(1426年)
----
明宣德三年(1428年)
----
明宣德四年(1429年)
----
明宣德五年(1430年)
----
明宣德六年(1431年)
----
明宣德八年(1433年)
----
明宣德九年(1434年)
----
明宣德十年(1435年)
----
明正统元年(1436年)
----
明正统三年(1438年)
----
明正统四年(1439年)
----
明正统五年(1440年)
----
明正统六年(1441年)
----
明正统七年(1442年)
----
明正统九年(1444年)
----
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
----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
----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
----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
----
明景泰元年(1450年)
----
明景泰二年(1451年)
----
明景泰三年(1452年)
----
明景泰五年(1454年)
----
明景泰六年(1455年)
----
明景泰七年(1456年)
----
明天顺元年(1457年)
----
明天顺八年(1464年)
----
明成化二年(1466年)
----
明成化四年(1468年)
----
明成化六年(1470年)
----
明成化七年(1471年)
----
明成化八年(1472年)
----
明成化九年(1473年)
----
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
----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
----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
----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
----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
明弘治元年(1488年)
----
明弘治二年(1489年)
----
明弘治三年(1490年)
----
明弘治四年(1491年)
----
明弘治五年(1492年)
----
明弘治六年(1493年)
----
明弘治七年(1494年)
----
明弘治八年(1495年)
----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
----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
----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
----
明德正元年(1506年)
----
明正德五年(1510年)
----
明正德七年(1512年)
----
明正德九年(1514年)
----
明正德十五年(1521年)
----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
----
明嘉靖元年(1522年)
----
明嘉靖二年(1523年)
----
明嘉靖三年(1524年)
----
明嘉靖五年(1526年)
----
明嘉靖六年(1527年)
----
明嘉靖七年(1528年)
----
明嘉靖八年(1529年)
----
明嘉靖九年(1530年)
----
明嘉靖十年(1531年)
----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
----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
----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
明隆庆元年(1567年)
----
明隆庆四年(1570年)
----
明隆庆五年(1571年)
----
明隆庆六年(1572年)
----
明万历元年(1573年)
----
明万历二年(1574年)
----
明万历三年(1575年)
----
明万历四年(1576年)
----
明万历五年(1577年)
----
明万历六年(1578年)
----
明万历七年(1579年)
----
明万历八年(1580年)
----
明万历九年(1581年)
----
明万历十年(1582年)
----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
----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
----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
----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
----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
----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
----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
明泰昌元年(1620年)
----
明天启元年(1621年)
----
明天启二年(1622年)
----
明天启三年(1623年)
----
明天启六年(1626年)
----
明崇祯元年(1628年)
----
明崇祯二年(1629年)
----
明崇祯三年(1630年)
----
明崇祯四年(1631年)
----
明崇祯六年(1633年)
----
明崇祯八年(1635年)
----
明崇祯九年(1636年)
----
明崇祯十年(1637年)
----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
----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
----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
----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
----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
清顺治元年(1644年)
----
清顺治二年(1645年)
----
清顺治三年(1646年)
----
清顺治四年(1647年)
----
清顺治五年(1648年)
----
清顺治六年(1649年)
----
清顺治七年(1650年)
----
清顺治八年(1651年)
----
清顺治九年(1652年)
----
清顺治十年(1653年)
----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
----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
----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
----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
----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
----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
----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
----
清康熙元年(1662年)
----
清康熙二年(1663年)
----
清康熙三年(1664年)
----
清康熙四年(1665年)
----
清康熙五年(1666年)
----
清康熙六年(1667年)
----
清康熙七年(1668年)
----
清康熙八年(1669年)
----
清康熙九年(1670年)
----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
----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
----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
----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
----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
----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
清雍正元年(1723年)
----
清雍正二年(1724年)
----
清雍正七年(1729年)
----
清雍正八年(1730年)
----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
----
清乾隆元年(1736年)
----
清乾隆二年(1737年)
----
清乾隆三年(1738年)
----
清乾隆四年(1739年)
----
清乾隆五年(1740年)
----
清乾隆六年(1741年)
----
清乾隆七年(1742年)
----
清乾隆八年(1743年)
----
清乾隆九年(1744年)
----
清乾隆十年(1745年)
----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
----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
----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
----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
----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
----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清嘉庆元年(1796年)
----
清嘉庆二年(1797年)
----
清嘉庆三年(1798年)
----
清嘉庆四年(1799年)
----
清嘉庆五年(1800年)
----
清嘉庆六年(1801年)
----
清嘉庆七年(1802年)
----
清嘉庆八年(1803年)
----
清嘉庆九年(1804年)
----
清嘉庆十年(1805年)
----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
----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
----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
----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
----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
----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
----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
----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
----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
----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
----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
清道光元年(1821年)
----
清道光二年(1822年)
----
清道光三年(1823年)
----
清道光四年(1824年)
----
清道光五年(1825年)
----
清道光六年(1826年)
----
清道光七年(1827年)
----
清道光八年(1828年)
----
清道光九年(1829年)
----
清道光十年(1830年)
----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
----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
----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
----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
----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
----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
----
清咸丰元年(1851年)
----
清咸丰二年(1852年)
----
清咸丰三年(1853年)
----
清咸丰四年(1854年)
----
清咸丰五年(1855年)
----
清咸丰六年(1856年)
----
清咸丰九年(1859年)
----
清咸丰十年(1860年)
----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
----
清同治元年(1862年)
----
清同治四年(1865年)
----
清同治六年(1867年)
----
清同治七年(1868年)
----
清同治八年(1869年)
----
清同治九年(1870年)
----
清同治十年(1871年)
----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
清光绪元年(1875年)
----
清光绪二年(1876年)
----
清光绪三年(1877年)
----
清光绪四年(1878年)
----
清光绪五年(1879年)
----
清光绪六年(1880年)
----
清光绪七年(1881年)
----
清光绪八年(1882年)
----
清光绪九年(1883年)
----
清光绪十年(1884年)
----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
----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
----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
----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
----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
----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
清宣统元年(1909年)
----
清宣统二年(1910年)
----
清宣统二年(1911年)
----
1912年
----
1913年
----
1914年
----
1915年
----
1916年
----
1917年
----
1918年
----
1919年
----
1920年
----
1921年
----
1922年
----
1923年
----
1924年
----
1925年
----
1926年
----
1927年
----
1928年
----
1929年
----
1930年
----
1931年
----
1932年
----
1933年
----
1934年
----
1935年
----
1936年
----
1937年
----
1938年
----
1939年
----
1940年
----
1941年
----
1942年
----
1943年
----
1944年
----
1945年
----
1946年
----
1947年
----
1948年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
1960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65年
----
1966年
----
1967年
----
1968年
----
1969年
----
1970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5年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北京市财政预决算报告(摘要)
----
1949年
------
一、财政税收问题
------
二、物价问题
------
三、银行工作问题
------
附:
--------
一、机构的建立
--------
二、一年来的收支概况
--------
三、财政管理工作
--------
四、工作检讨
----
1950年
------
附:
------
附:
--------
一、组织机构及组织领导
--------
二、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
三、几种收入的改进
--------
四、财政管理工作
--------
五、干部教育及员工福利
----
1951年
------
附:
----
1952年
------
一、1952年度财政收支决算
------
二、1953年度财政收支预算
------
附:
--------
一、基本情况
--------
二、收支情况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1953年的改进方向
----
1953年
------
附:
--------
一、收入方面
--------
二、支出方面
----
1954年
------
一、1954年财政决算
------
二、1955年财政预算
------
三、195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
1955年
------
一、1955年财政收支决算
------
二、1956年财政收支预算
------
三、为实现1956年财政收支预算而奋斗
------
附:
--------
一、收入方面
--------
二、支出方面
----
1956年
------
附:
--------
一、收入方面
--------
二、支出方面
----
1957年
------
一、1957财政收支决算
------
二、1958年财政收支支预算
----
1958年
------
一、1958财政收支决算
------
二、1959年财政收支预算
----
1959年
------
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向着新的阶段发展
------
二、从各方面注意发展农业,加强商业工作
------
三、有计划地改建旧城,发展首都的城市建设
------
四、进一步普及和提高教育、文化、卫生和科学研究工作
----
1960年
------
一、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
二、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
1960年
------
一、收入
------
二、支出
----
1962年
------
一、1962年财政收支决算
------
二、1963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
1963年
------
一、1963年财政收支决算
------
二、1964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
三、为完成1964年的财政预算而奋斗
----
1964年
------
一、1964财政收支决算
------
二、1965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
1965年
------
一、经济形势
------
二、1965年财政决算
----
1966年
------
一、财政收入方面
------
二、财政支出方面
----
1967年
------
一、收入方面
------
二、支出方面
------
三、结余情况
----
1968年
----
1969年
------
一、关于1969年财政收支预计完成情况
------
二、1970年财政收支匡算
----
1970年
------
一、1970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
二、1970年财政收支决算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一、财政收入
------
二、财政支出
------
三、财政结余情况
----
1975年
----
1976年
------
一、财政收入
------
二、财政支出
------
三、财政结余
----
1977年
------
一、财政收入
------
二、财政支出
------
三、财政结余情况
------
四、一年来的几项主要工作
------
附:
----
1978年
------
一、1978年财政决算
------
二、1979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1979年1-10月预算执行情况
----
1979年
------
一、1979年财政决算
------
二、1980年财预算草案
------
三、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为实现1980年财政预算而努力
----
1980年
------
一、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财政决算
------
二、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的初步安排
------
三、加强集中统一,努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
----
1981年
------
一、1981年财政决算
------
二、1982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努力完成1982年财政预算
----
1982年
------
一、1982年财政决算
------
二、1983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为实现1983年财政预算而努力
----
1983年
------
一、1983年财政决算
------
二、1984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开创新局面,为实现1984年财政预算而努力奋斗
----
1984年
------
一、198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
二、1985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为实现1985年财政预算开拓前进
----
1985年
------
一、1985年财政决算
------
二、1986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为实现1986年财政预算而奋斗
----
1986年
------
一、1986年财政决算
------
二、1987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为实现1987年财政预算而奋斗
----
1987年
------
一、198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
二、1988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为完成1988年财政预算而奋斗
----
1988年
------
一、1988年财政决算
------
二、1989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认真贯彻治理整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
----
1989年
------
一、198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
二、1990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为完成1990年财政预算而奋斗
----
1990年
------
一、1990年财政决算
------
二、1991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解放思想,奋力开拓,为完成1991年财政预算奋斗
----
1991年
------
一、1991年财政决算
------
二、1992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
1992年
------
一、199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
二、1993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
1993年
------
一、199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
二、1994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发展
----
1994年
------
一、199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
二、1995年财政预算草案
------
三、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抑制通货膨胀,努力完成1995年财政预算任务
----
1995年
------
一、1995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
二、1995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
三、1996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
四、1996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
五、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编后记
曾参加过资料搜集的人员
彩图
--
元大都路政区图
--
清顺天府形势图(光绪三十四年)
--
明顺天府形势图(明万历年间)
--
京兆地方形势图(民国六年)
--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形势略图(1943年)
--
1949年1月北平市区划和解放初期军管区域示意图
--
解放后北京市界历年扩大示意图
--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