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湾村志

新道湾村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新道湾村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1-2004

目录

封面
新道湾村志(1991-2004)
石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石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石门县子良乡新道湾村编审领导小组
图片
-- 新道湾村部
-- 通向山顶的公路
-- 峡谷公路
-- 1938年第一所国民小学旧址
-- 第一任小学教员 向梯云
-- 二○○一年新建的新道湾小学外景
-- 新道湾村干群在远程教育学习室听科技兴农讲座
-- 全村总面积10万方公里,绿化覆盖达80%以上,面积为10000亩
-- 原生茶林改造后的新茶园一角
-- 散居山岭、山坡的民居
-- 三百多年的古树
-- 聚居的民居风光
-- 解放初,我村的25处茅草房已全无,左图为百年仅存的典雅民房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土砌瓦盖的民房
-- 改革开放后的新建民房
-- 王爷垭古迹:光绪十八年碑
-- 古时,湖南石门与湖北五峰分界界碑遗址,原碑在文革中被砸,图为竖碑石集口
-- 王爷垭:光绪十三年碑
-- 庙儿岭古迹
-- 左一:丁礼崇,左二:丁坤崇向编者讲术1950年活捉沈绪海的故事
-- 这是1997年建的孔雀桥,近8年来,全村共建大、小石拱桥十座,发展了山区交通
-- 《新道湾村志》编写组正在研究写村志,左一:向维平;左二:向显芹;左三:支部书记胡良金正在发言;右一:编者正在记录
-- 左图为编者(向显范)正在海拔1170米的炉红山碑垭考察
目录
石门县行政区划图
子良乡行政区划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题词
-- 中共石门县委副书记王振华题词
-- 姚应远贺词
-- 石门县人大前副主席熊坤清题词
-- 石门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训典题词
-- 中国老年书法协会会员冷典松贺诗
前言
概述
第一章地理
-- 第一节地域位置
-- 第二节地貌气候
-- 第三节 自然资源
第二章氏族人口
-- 第一节姓氏来源与分布
-- 第二节人口统计
-- 第三节计划生育
-- 第四节语言语音特征
第三章行政沿革
-- 第一节区域演变
-- 第二节村级沿革及其领导人
-- 附:行政人员一览
第四章党群组织
-- 第一节党组织
-- 第二节团组织
-- 第三节妇代会
-- 第四节 民兵组织
-- 第五节议事代表会
-- 第六节老年协会
第五章经济建设
-- 第一节经济体制变革
-- 第二节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三节人民生活
-- 第四节 农田水利建设
-- 第五节畜牧业及其他
-- 第六节林业
-- 第七节劳务
-- 第八节基础设施
第六章文化教育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农民夜校
-- 第四节广播
-- 第五节民间杂艺
-- 第六节民歌
第七章社会风俗
-- 第一节 民情民风
-- 第二节人际称谓
-- 第三节风俗礼仪
---- 一、一般礼仪
---- 二、节日风俗
---- 三、其他风俗
-- 第四节嫁娶
-- 第五节丧葬
-- 第六节贺生
-- 第七节祝寿
-- 第八节立屋
-- 第九节禁忌
第八章人物
-- 第一节历史人物
---- 向金川
---- 姜华秋
---- 向步云
---- 唐肇礼
---- 郑铄邦
-- 第二节当代人物
---- 一、传略
------ 向梯云
------ 丁崇秀
------ 熊坤岗
------ 向显华
------ 胡忠善
------ 向显甸
------ 胡良金
------ 向维平
---- 二、简介
---- 三、附录
第九章景观传说
-- 第一节地名由来
-- 第二节景观与名胜
-- 第三节古大道考
-- 第四节古树考
第十章百年大事记述
-- 一、辛亥轶闻
-- 二、红军路过新道湾
-- 三、洪水为患
-- 四、日军两犯子良
-- 五、向应东覆没
-- 六、活捉沈绪海
-- 七、土地改革
-- 八、农业合作化
-- 九、“五风”与百日大旱
-- 十、文化大革命
第十一章改革开放
-- 第一节土地承包
-- 第二节电力通讯建设
-- 第三节公路建设
-- 第四节建孔雀桥
-- 第五节市级扶贫
---- 一、栽板栗树
---- 二、兴办茶厂
---- 三、修建校舍
---- 四、解决人畜饮水
---- 五、整修完善公路
-- 第六节税费改革
---- 一、费改税
---- 二、减免农业税
-- 第七节体制改革
编后
编者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