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桥镇志

张桥镇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镇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3年06月

目录

封面
张桥镇志
编纂机构和编纂人员

凡例
图片
-- 1993年9月,全国政协人口调查组副组长林佳楣在南新桥村视察工作
-- 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视察张桥计生工作
-- 江苏省计生委主任周海珍与苏州市计生委主任邵永华到张桥镇计生服务站考察
-- 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储江题词
-- 现任领导班子
-- 获得奖状
-- 农业开发示范区
-- 采桑
-- 联合收割机
-- 农业开发区
-- 养猪
-- 养奶牛
-- 养羊
-- 养鹅
-- 养鸽
-- 中安塑料厂
-- 中安塑料厂车间
-- 中安塑料厂产品
-- 常熟金刚石磨料磨具厂
-- 张桥砖瓦厂
-- 常熟雅士达时装有限公司
-- 常熟市中天毛纺有限公司
-- 宝石乐器有限公司
-- 常熟市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常熟市保洁化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常熟市橡胶运输机械厂
-- 常熟市新中华时装有限公司
-- 常熟市胜达金属材料厂
-- 常熟市呢绒染整厂
-- 张桥镇政府
-- 工商行政管理所
-- 税务所
-- 公安派出所
-- 街心雕塑
-- 交通管理所
-- 粮管所
-- 农业银行张桥营业所
-- 邮电局
-- 张桥信用社
-- 建设银行张桥办事处
-- 35千伏变电所
-- 电力管理站
-- 自来水厂
-- 计生服务站
-- 供销商厦
-- 张桥农贸市场
-- 文广中心播音室
-- 文艺演出
-- 张桥影剧院
-- 党校成教中心
-- 张桥中学
-- 张桥中学微机室
-- 张桥中学教学楼
-- 中学校园雕塑
-- 张桥中心小学
-- 张桥中心幼儿园
-- 中心小学教学楼
-- 张桥卫生院
-- 张桥药店
-- 张桥镇第四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
-- 运动会篮球比赛
-- 运动会象棋比赛
-- 良渚文化玉琮(1983年张桥庙桥村仁厚墩出土)
-- 良渚文化玉壁(1983年张桥庙桥村仁厚墩出土)
-- 良渚文化有段石(石奔)(1983年张桥庙桥村仁厚墩出土)
-- 良渚文化弦纹双耳陶罐
-- 唐“海马葡萄纹”铜镜(1974年4月张桥平市大队二队出土)
-- 卫氏义庄
-- 平墅桥
-- 南湖施家桥
-- 王坟桥
-- 欧阳墩
-- 平墅古银杏
-- 卫浜钓渚渡桥
-- 民国期间民居
-- 20世纪60年代民居
-- 20世纪九十年代民居
-- 21世纪初农民新居
-- 农民新村
-- 《张桥镇志》编纂人员合影
-- 《张桥镇志》终审会议全体人员合影
-- 张桥镇行政区划图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 原始社会
--
--
-- 三国
--
--
-- 五代十国
--
--
--
--
-- 中华民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编建置区划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中华民国前建置区划
---- 第二节中华民国时期建置区划
------ 一、抗日战争前
------ 二、抗日战争时期
------ 三、抗日战争胜利后
---- 第三节新中国建立后建置区划
-- 第二章镇村概况
---- 第一节集镇概况
------ 一、张桥镇
------ 二、卫浜镇
------ 三、倪桥镇
------ 四、平墅镇
---- 第二节各村概况
------ 一、南新桥村
------ 二、泾桥村
------ 三、东平村
------ 四、中安村
------ 五、东旺村
------ 六、张家桥村
------ 七、南湖村
------ 八、菱桥村
------ 九、欧泾村
------ 十、谢家塘村
------ 十一、石桥村
------ 十二、卫浜村
------ 十三、渔业村
------ 十四、市镇居民委员会
第二编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理环境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第二节面积
---- 第三节土壤
---- 第四节湖泊、河流
------ 一、湖泊
------ 二、河流
-- 第二章气候
---- 第一节四季特征
---- 第二节气温
---- 第三节日照
---- 第四节雨量
---- 第五节风
---- 第六节异常天气
-- 第三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干旱、水灾
---- 第二节大风、冰雹
---- 第三节地震
-- 第四章物产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三节动物
---- 第四节野生植物
第三编农业水利
-- 第一章农业经济制度变革
---- 第一节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农业生产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品种改良
---- 第三节作物栽培
------ 一、水稻
------ 二、三麦
---- 第四节肥料
------ 一、有机肥料
------ 二、生物肥料
------ 三、化学肥料
---- 第五节农作物保护
------ 一、水稻病虫害
------ 二、麦类病虫害
---- 第六节农作物产量
---- 第七节丰产示范方
---- 第八节农业服务体系
---- 第九节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关系
-- 第三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农具
---- 第二节农机
---- 第三节管理组织机构及服务
-- 第四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河道建设
---- 第二节圩区治理
---- 第三节农田建设
---- 第四节机电排灌
---- 第五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
第四编副业
-- 第一章种植业
---- 第一节蔬菜
---- 第二节食用菌
---- 第三节花卉果树
---- 第四节其他种植
-- 第二章畜禽饲养
---- 第一节家禽
---- 第二节家畜
------ 一、耕牛
------ 二、奶牛
------ 三、养猪
------ 四、养羊
------ 五、养兔
---- 第三节其他养殖
-- 第三章家庭手工副业
---- 第一节土纺土织
---- 第二节花边刺绣
---- 第三节针织横机
---- 第四节其他手工副业
-- 第四章管理服务机构
---- 第一节多种经营服务站
---- 第二节畜牧兽医站
---- 第三节林业站
---- 第四节花边社
第五编蚕桑
-- 第一章栽桑
-- 第二章养蚕
第六编水产
-- 第一章基地
-- 第二章鱼苗、鱼种
-- 第三章养殖管理
---- 第一节鱼池精养
------ 一、改善养殖条件
------ 二、改良育种工艺
------ 三、改进养殖模式
------ 四、改革饲料结构
------ 五、防治病害措施
---- 第二节外荡养殖
---- 第三节水产产量
---- 第四节防病治害
-- 第四章特种养殖
-- 第五章水产推广站
第七编工业
-- 第一章个体私营手工业
---- 第一节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私营企业
-- 第二章镇办工业
---- 第一节机械冶金业
---- 第二节医药化工业
---- 第三节轻工纺织业
---- 第四节建材业
---- 第五节食品加工业
-- 第三章村办工业
---- 第一节村办工业沿革
---- 第二节行业分类
------ 一、纺织业
------ 二、机械冶金业
------ 三、轻工业
------ 四、化工工业
------ 五、医疗器械业
------ 六、电子电器行业
------ 七、建材业
------ 八、食品加工业
-- 第四章外商投资企业
-- 第五章事业单位办工业
---- 第一节学校办企业
---- 第二节多种经营服务站办企业
---- 第三节农业技术服务站办企业
-- 第六章管理服务机构
---- 第一节企管站
---- 第二节工业供销公司
---- 第三节外贸公司
---- 第四节勤工俭学办公室
---- 第五节技术监督站
---- 第六节经管站
---- 第七节审计办
---- 第八节劳动所
---- 第九节环境保护
第八编建筑业
-- 第一章建筑
---- 第一节建筑公司
---- 第二节建筑队伍、装备
---- 第三节建筑施工
---- 第四节建筑公司办工业
-- 第二章住房开发
-- 第三章建房、用地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建设用地管理
------ 一、集镇建设用地管理
------ 二、私建房用地管理
------ 三、农村建筑管理
第九编商 业
-- 第一章个体私营商业
---- 第一节新中国建立前的商业
---- 第二节新中国建立后的商业
-- 第二章合作商业
---- 第一节合作商店
---- 第二节核算单位的变化
---- 第三节集体商业总店
---- 第四节药店
-- 第三章国营商业
---- 第一节粮食管理所
------ 一、沿革
------ 二、粮油购销及市场
------ 三、仓储设备保管
---- 第二节食品站
------ 一、沿革
------ 二、业务经营
-- 第四章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主要经营业务
------ 一、生产资料供应
------ 二、生活资料供应
------ 三、农副产品收购
-- 第五章农贸市场
-- 第六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职能
第十编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工商税
-- 第三章金融保险
---- 第一节机构
------ 一、农业银行张桥营业所
------ 二、信用合作社
------ 三、建设银行张桥办事处
---- 第二节金融业务
------ 一、信贷
------ 二、储蓄
------ 三、外汇
------ 四、公债、国债
---- 第三节保险代办处
-- 第四章公产、物价
---- 第一节公产
---- 第二节物价
第十一编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陆上交通
------ 一、道路
------ 二、桥梁
------ 三、陆路运输
---- 第二节水上交通
------ 一、航道
------ 二、水路运输
------ 三、渡口
---- 第三节搬运装卸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第二章邮政、电信
---- 第一节邮电机构及设施
---- 第二节邮政
------ 一、邮路
------ 二、邮政业务
------ 三、邮政储蓄
---- 第三节电信
------ 一、电话
------ 二、电报
第十二编精神文明
-- 第一章“文明户”评比
---- 第一节由来与发展
---- 第二节评比标准
---- 第三节做法与成效
---- 第四节村民档案
-- 第二章文明村镇建设
---- 第一节文明镇
---- 第二节文明村
---- 第三节文明小区
---- 第四节文明单位
---- 第五节文明个人评比活动
------ 一、文明职工
------ 二、文明学生
------ 三、文明个体工商户
---- 第六节“十佳”评比
-- 第三章文明新风活动
---- 第一节“新风杯”夺杯活动
------ 一、竞赛内容
------ 二、基本做法
------ 三、竞赛效果
---- 第二节“建设新张桥、迈向现代化”主题教育活动
---- 第三节“市镇创三优、满意在张桥”活动
---- 第四节“创文明家庭、塑行业形象、建三优集镇”主题活动
---- 第五节“五讲三创一建设”活动
第十三编 政治 军事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一、新中国建立前张桥的党员及活动
------ 二、1949年4月至1958年9月间张桥地区的党组织
------ 三、1958年10月至1983年6月间张桥的党委成员情况
------ 四、1983年6月至2000年底张桥的党委成员情况
---- 第二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党的组织工作
------ 一、组织工作
------ 二、各时期党员统计情况
---- 第四节党的宣传工作与党员教育
---- 第五节纪检监察
---- 第六节统战工作
---- 第七节秘书工作
-- 第二章其他党派、群众团体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其他群团组织
------ 一、农会、贫协
------ 二、工会组织
------ 三、青少年组织
------ 四、妇女组织
------ 五、科协组织
------ 六、商会、工商业联合会
------ 七、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 八、常熟市消费者协会张桥镇投诉处理站
------ 九、残疾人联合会
------ 十、计划生育协会
------ 十一、退休教师协会
------ 十二、老龄协会
------ 十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第三章政权建设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政权组织(1949.4-1958.10)
------ 二、人民公社时期(1958.10-1966)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1968.4)
------ 四、张桥公社革命委员会(1968.4-1981.9)
------ 五、张桥公社管理委员会(1981.10-1983.7)
------ 六、张桥乡(镇)人民政府(1983.7-2000.12)
---- 第二节人大主席团
----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经济发展总公司
------ 一、公社经济联合委员会
------ 二、农工商总公司
---- 第五节机构设置改革
-- 第四章张桥镇1957年起历任各村(大队)主要干部
-- 第五章军事
---- 第一节地方武装
------ 一、建国前武装
------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人民武装
---- 第二节民兵组织
------ 一、人民武装
------ 二、民兵组织
------ 三、军事训练
---- 第三节兵役
------ 一、民国时期兵役制
------ 二、志愿兵役制
------ 三、义务兵役制
---- 第四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第十四编 民政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优待抚恤
---- 第二节安置工作
---- 第三节敬老养老
---- 第四节社会救济与养老保险
---- 第五节婚姻登记
---- 第六节殡葬改革
---- 第七节福利企业
-- 第二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户籍管理
---- 第三节治安管理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第五节消防
-- 第三章司法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普法宣传
---- 第三节人民调解
---- 第四节律师业务
---- 第五节协办公证
-- 第四章依法治理
---- 第一节依法治村(厂)
---- 第二节依法治镇
---- 第三节创“三安”活动
第十五编 教育科技
-- 第一章学校教育
---- 第一节私塾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学教育
------ 一、中学
------ 二、农业中学
-- 第二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扫盲教育
---- 第二节各类培训
-- 第三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农业科技
---- 第二节副业科技
---- 第三节工业科技
第十六编 文化 广播电视 体育
-- 第一章文化机构
---- 第一节文化站
---- 第二节电影放映队影剧院
---- 第三节图书馆(室)
---- 第四节书店
-- 第二章文化团体
---- 第一节俱乐部
---- 第二节民间剧团
---- 第三节文艺宣传队
---- 第四节幻灯组
-- 第三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文学创作
------ 古代
-------- 一、诗词
-------- 二、文章
------ 现代
-------- 一、文艺创作
-------- 二、文学作品
---- 第二节民间文艺
---- 第三节民歌民谣
------ 一、旧儿歌
------ 二、旧民谣
------ 三、山歌
------ 四、新民谣
------ 五、顺口溜
---- 第四节书画艺术
---- 第五节民间收藏
-- 第四章文物古迹
---- 第一节古遗址
---- 第二节古物器
---- 第三节古树木
-- 第五章 广播 电视 通讯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三节通讯报道
------ 一、报纸类
------ 二、书刊类
-- 第六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一、小学体育
------ 二、中学体育
-- 第七章档案
第十七编医疗卫生
-- 第一章医疗事业
---- 第一节医疗制度
------ 一、公费医疗
------ 二、劳保医疗
------ 三、合作医疗
------ 四、医疗保险
---- 第二节妇幼保健
------ 一、妇女保健
------ 二、儿童保健
---- 第三节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 第四节血吸虫病防治
-- 第二章爱国卫生
---- 第一节健康教育
---- 第二节饮食卫生
---- 第三节环境卫生
---- 第四节单位和居民区卫生
-- 第三章 机构 设备
---- 第一节医疗机构
------ 一、卫生院
------ 二、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
------ 三、村医务室
---- 第二节医务人员
---- 第三节医疗设备
第十八编社会
-- 第一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变动
---- 第二节民族
---- 第三节姓氏
---- 第四节人口控制
-- 第二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衣食住行
---- 第二节人民收入消费
-- 第三章地方习俗
---- 第一节岁时节日
------ 一、传统节日
------ 二、新节日
---- 第二节婚嫁 喜庆 丧葬
------ 一、婚嫁礼俗
------ 二、喜庆礼俗
------ 三、丧葬习俗
-- 第四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 寺庙 庵堂
-- 第五章 宗祠 义庄 家谱
---- 第一节 宗祠 义庄
---- 第二节家谱
------ 一、张氏家谱
------ 二、翁氏家谱
-- 第六章地方语言
---- 第一节土语
---- 第二节乡谚俗语
---- 第三节歇后语
---- 第四节农业气象谚语
---- 第五节格言
第十九编荣誉
-- 第一章集体荣誉
---- 第一节江苏省级
---- 第二节苏州市级
-- 第二章个人荣誉
---- 第一节国家级
---- 第二节江苏省级
---- 第三节苏州市级
---- 第四节常熟市劳动模范
第二十编人物
-- 第一章名人传略
---- 第一节古代名人
------ 一、宋代
-------- 周资道
------ 二、明代
-------- 翁宪祥
-------- 翁愈祥
-------- 翁应祥
-------- 范延祚
-------- 翁汉(麂)
-------- 顾柔谦
-------- 顾祖禹
------ 三、清代
-------- 翁需
-------- 范贺
-------- 单郑思
-------- 范君楫
-------- 席祜智
-------- 金鸿
-------- 席巽
-------- 卫镒
-------- 蔡德晋
-------- 张应曾
-------- 张燮
-------- 卫元相
-------- 单学傅
-------- 邹琛
-------- 张定珍
---- 第二节近现代名人
------ 张鸿
------ 张江树
------ 浦再民
------ 周元龙
------ 席与民
---- 第三节民间知名人士
------ 席锦育
------ 席仰术
------ 席云青
-- 第二章革命烈士
---- 卫友生
---- 钱根全
---- 卫益才
-- 第三章党政军干部
---- 席金发
---- 张更生
---- 查金保
---- 巫乾生
---- 王菊生
---- 徐寅生
---- 范增泉
---- 翁沧南
---- 陈伟根
---- 施惠明
---- 万建清
---- 金建明
---- 谢国柱
---- 储胜金
---- 朱金才
-- 第四章科教知识界人士
---- 王奎生
---- 华曜
---- 吕建农
---- 滕年保
---- 吕建文
---- 华国荣
---- 李建中
---- 沈永明
---- 张振康
---- 张思弟
---- 陈利根
---- 翁兴涛
---- 高振范
---- 高加范
---- 袁振民
-- 第五章旅外人士
---- 张耀章
---- 张大羽
---- 张大朋
---- 张大正
---- 张大健
---- 张大凯
---- 俞沧海
-- 第六章苏州市、常熟市历届党代会、人代会代表、政协委员名录
---- 第一节党代会代表名录
------ 一、苏州市党代会代表名录
------ 二、常熟市党代会代表名录
---- 第二节人代会代表名录
------ 一、苏州市人代会代表名录
------ 二、常熟市人代会代表名录
---- 第三节常熟市政协委员名录
志余
-- 第一章传说
---- 一、“困荡”传说
---- 二、钓渚渡桥的传说
---- 三、云庆寺的传说
---- 四、宛山石塔的由来
---- 五、欧阳墩的传说
---- 六、席家坟中的孩童声
---- 七、灵官庙的传说
---- 八、“神鹰”的传说
---- 九、吴惠常的传说
---- 十、乾隆私访江南地,篾清篾黄惹虚惊
---- 十一、卫浜金鸡坟的传说
---- 十二、胡孝子的传说
-- 第二章记事
---- 一、张桥小镇大劫难
---- 二、捉蛇小王扬美名
---- 三、戴生荣绑票案
---- 四、天仙道血案录
---- 五、朱景良轶事
---- 六、卢毅之死
---- 七、独胆村民砸日船
---- 八、归政乡歼匪记
-- 第三章纪实
---- 一、翁同龢在张桥
---- 二、张桥蒋氏花果园纪实
---- 三、卫浜乡庆祝1946年元旦纪实
-- 附:《钓渚小志》·钓翁单学傅撰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