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县文艺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巴彦县文艺志》是第一本以志书形式记载本县文化艺术渊源、沿革及其发展的专业志书。它将做为《松花江地区文艺志,巴彦卷》出版发行。意义和价值是十分重大的,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出版时间:
1990年05月
目录
封面
巴彦县文艺志
图片
--
1 1959年5月郭沫若为《巴彦日报》题写报头
--
2 1984年作家陈玙在故乡巴彦与部分文化艺术工作者合影左起:詹继伟、罗凤山、高玉峰、陈玙、张成林、常守儒
--
3 1986年赵朴初为《巴彦县志》题写书名
--
4 县文化馆辅导干部在龙泉文化中心对民艺团进行辅导
《巴彦县文艺志》
序言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大事记
第三篇 志略
--
第一章 各历史时期文化行政机构
--
第二章 戏剧
----
第一节 评剧
------
一 沿革传入与发展
------
二 评剧团
----
第二节 话剧
------
一 沿革、传入与发展
------
二 业余青年剧团
------
三 教联业余剧团
----
第三节 歌舞剧
------
一 沿革、传入与发展
------
二 实验歌舞剧团
------
三 青年之友艺术团
------
四 北国艺术团
----
第四节 皮影戏
--
第三章 曲艺
----
第一节 二人转、地方戏
------
一 沿革、传入与发展
------
二 民间艺术队
----
第二节 评书
------
一 沿革与传入
------
二 三义茶社
----
第三节 太平鼓
----
第四节 东北大鼓相声快板
--
第四章 民间音乐、器乐、舞蹈
----
第一节 民间音乐
------
一 民歌的流传
------
二 老解放区歌曲的传入
------
三 建国后歌曲创作活动
----
第二节 民间器乐
------
一 民间器乐的流传
------
二 顾奎江“鼓乐班”
----
第三节 民间舞蹈
------
一 解放前民间舞蹈流传概况
------
二 建国后民间舞蹈的发展
--
第五章 艺术教育与演出场所
----
第一节 艺术教育
----
第二节 演出场所
--
第六章 戏曲创作机构与重点创作剧目
----
第一节 戏剧创作机构
----
第二节 重点创作原曲目简介
--
第七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解放前文化组织及活动
------
一 通俗教育馆
------
二 民众教育馆
------
三 民众俱乐部
----
第二节 建国后文化组织及其活动
------
一 文化馆
------
二 第二文化馆
------
三 乡镇文化站
------
四 农村俱乐部及文化室
------
五 农民业余剧团
------
六 乡镇文化中心建设
----
第三节 民间传统艺术活动
----
第四节 例行文艺活动
--
第八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各时期文艺创作概况
----
第二节 文艺刊物
----
第三节 文艺专著
--
第九章 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一节 美术与书法
----
第二节 摄影
--
第十章 县文联及群众文学创作组织
----
第一节 县文联
----
第二节 各时期文学社及其活动
--
第十一章 电影
----
第一节 各时期电影发行概况
----
第二节 电影管理机构
------
一 电影放映总队
------
二 电影管理站
------
三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第三节 电影放映场所
------
一 巴彦电影院
------
二 兴隆电影院
--
第十二章 图书发行
----
第一节 沿革与发展
----
第二节 解放前图书发行组织
----
第三节 解放后图书发行机构
------
一 东北书局
------
二 新华书店
------
三 新华书店兴隆门市部
------
四 西集书店
----
第四节 农村图书发行
--
第十三章 图书馆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编制与经费
----
第三节 馆舍与设备
----
第四节 规章制度
----
第五节 藏书工作
----
第六节 读者工作
----
第七节 业务辅导
--
第十四章 文物
----
第一节 古城遗址
----
第二节 出土文物
----
第三节 重要文献资料
----
第四节 名胜古迹
----
第五节 庙宇
第四篇 人物传记
--
戴振荣
--
陈璠
--
王书怀
--
林宝石
--
附录 本志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附录 巴彦县文化名人传略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