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财税志

余姚财税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编纂指导思想,存真记实,略古详今,以实事求是的原则,着重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余姚财政税务的历史与现状。二、本志为断代志,记述时段,上限基本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个别章节因需稍加追溯事件的发端,简略涉及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财政税务;下限迄于2007年12月。三、本志按事物性质,纵述史实,首列概述、大事记;正文按篇、章、节、目四个层次,分设财政、税务、综合3篇,篇下设21章。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目录

封面
余姚财税志
《余姚财税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人员
编写办公室
中共余姚市委书记陈伟俊为《余姚财税志》题词
图片
--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余姚考察
-- 2005年11月11日,时任宁波市财税局局长宋越舜考察余姚重点企业
-- 宁波市财税局局长胡谟敦在余姚调研工作
-- 市财政地税局局长俞剑清在市人代会上作财政预算报告
-- 市领导参加市财税局企业服务年工作暨纳税五十强企业座谈会
-- 全市财政地税工作会议
-- 倾心聆听专家税务讲座
-- 全市乡镇长财政业务知识培训
-- 税务人员尽心为纳税人服务
-- 财税人员业务培训
-- 余姚市财政地税局办税服务大厅
-- 市财政地税局所获部分荣誉
--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 余姚市财政地税局大楼
-- 现在的余姚市地方税务局梁弄分局
-- 解放初期的梁弄税务所
-- 洞天福地——余姚四明山
-- 史前文化发祥地——余姚河姆渡遗址
-- 文献名邦——余姚
-- 浙东第一桥——通济桥与舜江楼
-- 解放前的余姚城区
-- 抗日时期梁弄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 心学大师王阳明故居
-- 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余姚
--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余姚
-- 东南最名邑——余姚
-- 山水一色的宜居城市——余姚
-- 在余姚市举办的中国塑料博览会
-- 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四明山大岚茶园
-- 中国原始稻谷之乡——余姚水稻
-- 库蓄绿波鱼(足翟)白浪——四明湖水库
-- 中国葡萄之乡——临山镇的葡萄园区
-- 中国最佳山村旅游景点——大岚镇柿林村的吊红柿子
-- 中国杨梅之乡——余姚杨梅
-- 四明山翠竹玉笋
-- 晚清时期的契证
-- 民国时期的税务执照
-- 民国时期的税务收据
-- 民国时期的税务公函
-- 民国时期的完纳田赋讧
-- 20世纪五十年代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财政篇
-- 第一章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一节 明清和民国时期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抗口根据地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三节 共和国成立后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明清时期财政收入
---- 第二节 民同时期财政收入
---- 第三节 共和国成立后财政收入
-- 第三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清代财政支出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财政支出
---- 第三节 共和国成立后财政支出
-- 第四章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一节 预算外资金的本原
----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的发展及综合计划管理
----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的规范管理
---- 第四节“非税收入”的预算化、国库化管理
---- 第五节 基金
-- 第五章 财政信用
---- 第一节 国债
---- 第二节 财政周转金
-- 第六章 财政预算编制与程序管理
---- 第一节 共和国成立前的财政预算编制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财政预算管理
---- 第三节 财政预算编制的管理
---- 第四节 财政预算编制及法律批准
---- 第五节 财政决算编制及法律批准
-- 第七章 乡镇财政
---- 第一节 乡镇财政的设立与沿革
---- 第二节 乡镇财政体制
---- 第三节 乡镇财政收支
---- 第四节 逐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
-- 第八章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模式
---- 第二节 经常性支出管理
---- 第三节 专项资金管理
---- 第四节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 第五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六节 政府采购
---- 第七节 会计集中核算管理
---- 第八节 财政监督
-- 第九章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 第一节 五大社会保险基金
---- 第二节 其他社会保障基金
---- 第三节 保险基金的征收与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公费医疗经费财务管理
-- 第十章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 固定资产管理
---- 第二节 流动资金管理
---- 第三节 成本费用管理
---- 第四节 利润分配与管理
---- 第五节 利改税
---- 第六节 推行经济责任制
---- 第七节 清仓查库与清产核资
---- 第八节 粮油及副食品等的补贴管理
---- 第九节 财政资金对工业企业的扶持
-- 第十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一节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及产权登记管理
---- 第二节 国有资产评估和确认的管理
---- 第三节 国有股权及股份公司的管理
---- 第四节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与改制的管理
-- 第十二章 农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 支农资金管理模式
---- 第二节 水利事业财政支出管理
---- 第三节 农林事业财政支出管理
---- 第四节 国营农场财务管理
---- 第五节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
-- 第十三章 会计管理工作
---- 第一节 会计管理体制
---- 第二节 会计制度改革
---- 第三节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 第四节 会计队伍建设
---- 第五节 会计电算化管理
---- 第六节 宣传贯彻会计法规
税务篇
-- 第十四章 农业税及其他
---- 第一节 田赋及其附加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农林特产税
---- 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
---- 第五节 契税
---- 第六节 渔业税
---- 第七节 册籍管理
-- 第十五章 工商税制沿革
---- 第一节 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税收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税收
---- 第三节 共和国成立后的税制沿革
-- 第十六章 工商税收
---- 第一节 流转税
---- 第二节 收益税
---- 第三节 财产特定目的行为税
---- 第四节 资源税
-- 第十七章 税收管理体制
---- 第一节 高度统一
---- 第二节 适度分权
---- 第三节 税制改革
---- 第四节 深化改革
-- 第十八章 税收征收管理
---- 第一节 税收征管模式
---- 第二节 征收方法
---- 第三节 管理制度
---- 第四节 税法宣传
---- 第五节 出口退税
---- 第六节 乡镇企业财务
---- 第七节 促产增收 财税服务
---- 第八节 专项基金和税费征收
-- 第十九章 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及票证管理
---- 第一节 税收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税收会计管理
---- 第三节 税收统计管理
---- 第四节 税收票证管理
---- 第五节 计算机应用管理
综合篇
-- 第二十章 财政税务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财税机构设置
---- 第三节 共和国成立后余姚财税机构设置
---- 第四节 人员编制
---- 第五节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 第六节 市局直属机构
-- 第二十一章 党派群团
---- 第一节 中共党组织
---- 第二节 纪律检查组织
---- 第三节 工会组织
---- 第四节 共青团组织
---- 第五节 妇女组织
---- 第六节 其他团体组织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