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县水利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桐城水利的历史与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努力体现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出版时间:
1995年08月
目录
封面
桐城县水利志
<桐城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境主庙水库大坝内坡侧影
--
牯牛背水库枢纽一角
--
牯牛背水库东干渠首跨河渡槽
--
牯牛背水库非常溢洪道悬索桥
--
境主庙水库电站和总干渠首全景
--
牯牛背水库灌溉、泄洪、发电三隧洞进口设施
--
牯牛背一级水电站外景
--
牯牛背一级水电站发电机房
--
城关镇汪洋水库大坝掠影
--
吕亭乡双龙水库干渠阻渗工程
--
大关乡朱山冲水库大坝
--
大关乡新庄村小沙塘
--
大沙河南北两河分水工程一尖刀嘴
--
长江大堤桐城段堤防掠影
--
大沙河彭湾段导渗工程
--
龙眠河出口切岭交叉工程--金神公路桥
--
罗岭乡东方红圩堤防掠影
--
孔洪堰枢纽工程
--
桐城县最古老的引水工程——茅草堰进水口
--
青草镇吉乐渠
--
孔城镇姜团圩东斗门电力排灌站
--
青草镇兴乐抗旱站
--
双港镇合永长圩电力排灌站
--
双港镇清河电力排灌站
--
南冲河小流域——望师岭综合治理区
--
水电局帮扶红星村“致富路"
--
唐湾镇红旗洞施工场景
--
水电局新老领导班子合影
--
水利培训中心大楼
--
水电局职工宿舍楼之一
--
桐城县政区、水系图
--
桐城县水利工程现状图
--
境主庙水库枢纽工程图
--
牯牛背水库枢纽工程图
--
桐城县沙河治理前平面图
--
桐城县大沙河治理后现状图
目录
序一
序二
例
大事记
概述
--
一、水利自然概况
--
二、建国前水利沿革
--
三、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巨大成就
第一篇 自然概况
--
第一章 河流湖泊
----
第一节 河流水系
----
第二节 河流特征
----
第三节 湖泊自然地理
----
第四节 气象特征
----
第五节 降雨一般规律
--
第二章 水资源分布
--
第三章 水旱灾害
----
第一节 建国前水旱灾害纪实
----
第二节 建国后水旱灾害纪实
----
第三节 灾害成因及其规律
第二篇 河流治理
--
第四章 长江堤防
----
第一节 建国前后状况
----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
第三节 防洪与灌溉
--
第五章 大沙河
----
第一节 流域内主要特征
----
第二节 建国前后河流变化
----
第三节 全面规划,完成改建工程
--
第六章 龙眠河
----
第一节 河道变迁
----
第二节 工程规划
----
第三节 改建与清障
--
第七章 挂车河
----
第一节 河流特征
----
第二节 建国前状况
----
第三节 规划与设计
----
第四节 河道治理
--
第八章 孔城河
----
第一节 河流特征
----
第二节 建国前后状况
----
第三节 河道整治
第三篇 水库建设
--
第九章 牯牛背水库
----
第一节 设计及最终规模
----
第二节 枢纽工程
----
第三节 灌区工程
----
第四节 水电站
----
第五节 工程运行
----
第六节 综合经营
----
第七节 移民及征地
--
第十章 境主庙水库
----
第一节 工程地质
----
第二节 设计及最终规模
----
第三节 枢纽工程
----
第四节 灌区工程
----
第五节 水电站
----
第六节 工程运行
----
第七节 综合经营
--
第十一章 小(一)型水库
----
第一节 汪洋水库
----
第二节 双龙水库
----
第三节 五岭水库
----
第四节 河沿水库
----
第五节 枧山水库
----
第六节 石南水库
----
第七节 朱山冲水库
----
第八节 王屋寺水库
--
第十章 小(二)型水库
----
第一节 水库建设
----
第二节 灌区
----
第三节 工程管理
第四篇 自流引水灌区
--
第十三章 孔洪堰
--
第十四章 新店堰
--
第十五章 茅草堰
--
第十六章 桐溪塥
--
第十七章 千丈堰
--
第十八章 腊梅堰
第五篇 农田水利
--
第十九章 丘陵区建设
----
第一节 小河道治理
----
第二节 洼地治涝防渍工程
----
第三节 当家塘
--
第二十章 圩区建设
----
第一节 万亩圩
----
第二节 千亩圩
----
第三节 停垦养殖圩
--
第二十一章 机电排灌设施
----
第一节 机电灌溉站
----
第二节 机电排涝站
--
第二十二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情况
----
第二节 水土流失成因与危害
----
第三节 水土流失治理及成效
----
第四节 水保机构设置
--
第二十三章 小水电建设
第六篇 工程管理
--
第二十四章 堤防、涵闸管理
--
第二十五章 水库管理
--
第二十六章 机电排灌站管理
--
第二十七章 水费征收
----
第一节 水利工程水费
----
第二节 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
第三节 河道采砂管理费
----
第四节 水资源费
----
第五节 “四费”征收措施及意义
第七篇 防汛抗旱
--
第二十八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防汛
----
第二节 抗旱
----
第三节 防汛抢险物资筹集
----
第四节 水情、雨情观测预报
----
第五节 防汛抢险技术措施
--
第二十九章 建国后防汛抗旱纪实
第八篇 基础工作
--
第三十章 勘测设计
----
第一节 勘测设计的发展情况
----
第二节 主要成果
--
第三十一章 施工
第九篇 科技与教育
--
第三十二章 科技资料与档案
--
第三十三章 水利学会
--
第三十四章 专业培训
第十篇 水政
--
第三十五章 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沿革
----
第二节 党组织领导更迭
----
第三节 行政领导更迭
----
第四节 水电局工会
--
第三十六章 政策、规定
附录
--
附录一、表彰、论文及其它
--
附录二、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决定
--
附录三、桐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水利工程管理的决定
--
附录四、印发《桐城县防汛抗旱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
附录五、关于印发《桐城县水利工程水费收交、使用和管理规定》的通知
--
附录六、关于印发《桐城县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附录七、关于划定牯牛背、境主庙水库保护区的通知
--
附录八、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
附录九、关于飞鹅头至鲟鱼嘴地段行政区划中若干问题的协议
附表
--
1、桐城县牯牛背水库概况表
--
2、桐城县境主庙水库概况表
--
3、桐城县小(一)型水库情况一览表
--
4、桐城县小(二)型水库情况一览表
--
5、桐城县四条内河基本特征表
--
6、桐城县灌溉站一览表
--
7、桐城县排涝站一览表
--
8、桐城县建国后水灾最大年份
--
9、桐城县建国后旱灾最大年份
--
10、一九六九年大沙河防洪区水灾损失统计表
--
11、桐城县建国后水旱灾害统计表
--
12、桐城县历年完成土石方、投资情况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