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乡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按编、章、节目项次排列。
二、本志各编按内容作横向排列,各章中按时间先后作纵向排列。
三、按“详今略古”的原则,本志内容着重现代部分的记叙。
目录
封面
洛阳乡志
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同志在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四日视察我乡时的题词。
--
原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同志,为牺牲在我乡谈家头村的原新四军一支队参谋长胡发坚烈士纪念碑的题词。
--
原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常喜生同志,在胡发坚烈士纪念碑揭碑典礼上的题词。
--
原江苏省粮食厅厅长张志强同志在胡发坚烈士纪念碑揭碑典礼上的题词.
--
原石家庄装甲兵学院政委周士雄同志在1986年春节茶话会上为我乡的题词.
--
原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主任杨谷方同志为我乡的题词.
--
原中共青浦县委第一书记陆道南同志在1986年春节茶话会上为我乡的题词。
--
原南京第二化工机械厂党委书记苏平同志在1986年春节茶话会上为我乡的题词。
--
原武进县县长潘汉东同志为我乡的题词。
--
原常州冶金厂党委书记蒋照同志在1986年春节茶话会上为我乡的题词。
--
原武进县人民监察院副监察长杨亚栋同志在1986年春节茶话会上为我乡的题词。
--
全国著名老作家、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袁静同志,在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三日访问我乡时的题词。
--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武中奇同志为我乡的题词。
--
全国著名书画家、苏州书画院院长张辛稼同志为我乡文化宫的题词。
--
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我乡的嘉奖证书
图片
--
中共洛阳乡委员会、洛阳乡人民政府的机关大院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同志、南京军区司令向守志同志在我乡尤家头鱼池视察珍珠嫁接。
--
杨尚昆同志在市、县、乡领导同志陪同下视察我乡自行车接头厂。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同志,由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副省长陈焕友同志陪同、在我乡阳湖村煤塘视察河蚌嫁接。
--
洛阳乡政府接待内外宾的珠光楼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同志,于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四日视察我乡, 在乡政府题词“农副工全面发展”。
--
洛阳文化宫全貌。
--
一九八六年春节,在外地工作的老干部回乡举行茶话会和本乡部份干部留影。
--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李鹏同志偕同夫人朱霖同志,在本乡洛阳村街北队访问农民李志庆家庭,并进行亲切交谈。
--
一九八五年八月六日,毛里求斯共和国国民议会代表团,由议长埃加达比率领访问我乡,受到全乡人民热烈欢迎。
--
我乡办工业重点企业录音机厂装配大楼。
--
中共洛阳乡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合影
--
洛阳影剧院门厅大楼
--
洛阳乡、全体乡干部合影
--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日,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国民议会代表团,由议长卡尔门·佩雷拉率领访问我乡,陪同访问的有全国妇联副主席罗琼同志,他们在市、县、乡领导同志陪同下参观我乡录音机厂。
--
全国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在我乡影剧院参观
--
洛阳医院的门诊大楼
--
南宋末年,抗元将领尹玉、麻士龙和元兵在我乡虞桥激战壮烈牺牲集葬于此,名为骨成墩。
--
闻名中外,曾创造年产七百八十九斤桃子的桃树王雄姿。
--
洛阳市镇原貌
--
比利时妇女代表团来我乡访
--
澳大利亚教师代表团访问我乡
--
全国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的领导在市、县、乡领导同志陪同下,在我乡参观市容
--
全国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在我乡参观
--
我乡重点企业武进第二玻钢厂
--
友谊村的钟表配件厂
--
解放前后在我乡工作的老干部合影留念
--
比利时共产党代表团访问我乡
--
民间文艺「狮子舞」在市镇演出
--
原新四军一支队参谋长胡发坚烈士纪念碑
--
著名老作家袁静同志在为我乡题词
--
我乡阳光村陆家头鱼池的女青年在检查河蚌育珠
--
一九八一年全国水产会议的代表在我乡阳湖煤圹养殖场参观
--
常州市食品机械厂
--
常州市自行车总厂武进接头厂一角
--
中国农业银行洛阳营业所
--
武进第六针织厂
--
洛阳中学教学大楼一角
--
洛阳乡卫生院
--
洛阳乡供销合作社
--
洛阳乡粮管所
--
洛阳乡农科站、成人教育中心
--
洛阳乡鱼种场
--
东陈行政村养兔专业户戈荣庭
--
洛阳乡农贸市场
--
洛阳桥
--
武进港洛阳镇驳岸
--
庄陈行政村专业户葡萄园
--
解放前洛阳桥
--
兴教寺
--
洛阳乡行政区域自然村分布图
--
秦观祠
--
忠孝祠
--
大圣庵
前言
凡例
目录
编首
--
第一章 大事年表
第一编 概况
--
第二章 疆域、沿革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建制沿革和区域变化
----
第三节 各大队概况
--
第三章 公社集镇
----
第一节 洛阳镇概况
----
第二节 “洛阳”的由来和旧貌
----
第三节 解放后洛阳镇的发展
----
第四节 公社内的其它集镇
--
第四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势地形
----
第二节 水系河道
----
第三节 土地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物产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第五章 人口、民族和宗教信仰
----
第一节 人口、民族
----
第二节 宗教信仰
--
第六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经济收入
----
第三节 消费
第二编 政治
--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附:一、各时期党组织状况表
------
二、部份解放前入党的党员姓名表
------
三、1949-1956年小乡党的负责人更迭表
------
四、1956-1957年中乡党的负责人更迭表
------
五、1957-1983年洛阳公社(乡)历任党的负责人更迭表
------
六、公社化前夕各高级社支部书记姓名表
------
七、1958年9月11日到冬忙实行军事编制前各大队支部书记姓名表
------
八、1959年各大队支部书记姓名表
------
九、1960年各大队及场书记姓名表
------
十、1961至1983年各大队支部书记姓名表
------
十一、企事业单位党支部负责人更迭表
----
第二节 党员大会
----
第三节 纪律检查和党员教育
--
第八章 政权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一、清末和民国年间我地区、乡级行政负责人更迭表
------
二、民国时期我地乡、镇行政负责人更迭表
------
三、1949-1956年各乡负责人更迭表
------
四、1958-1983年我社(乡)历任行政负责人更迭表
------
五、1957-1958年各高级社长姓名表
------
六、1958年冬忙至1959年上半年实行军事编制营级干部姓名表
------
七、1959年各大队干部姓名表
------
八、1960年各大队干部姓名表
------
九、1961年-1983年各大队长或主任更迭表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九章 党派社团
----
第一节 国民党、三青团
----
第二节 群众团体
------
一、农民团体
------
二、青少年团体
------
三、妇女团体
------
四、工会
--------
1.中教工会
--------
2.商业工会
--------
3.粮管所工会
--------
4.信用社工会
------
五,工商联合会
------
六、科普协会
----
附录:道门会
--
第十章 统战工作
--
第十一章 民政工作
--
第十二章 社会治安
----
第一节 组织和工作
----
第二节 治保工作
----
第三节 伤亡事故
----
第四节 消防
--
第十三章 人民武装
--
第十四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斗争纪要
----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洛阳革命斗争纪要
----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洛阳留守处革命斗争纪要
--
第十五章 日伪顽罪行
--
第十六章 解放以来政事纪略
第三编 农业
--
第十七章 概况
--
第十八章 农业技术改造
----
第一节 耕作制度的改革
----
第二节 作物品种和布局的改革
----
第三节 耕作技术的改革
----
第四节 肥料和施肥技术的改革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十九章 农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三大管理
--
第二十章 农科组织
--
第二十一章 农机事业
----
第一节 农机具的发展
----
第二节 现有农机具
----
第三节 农机管理
--
第二十二章 沼气
第四编 多种经营
--
第二十三章 多种经营的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养殖业
------
一、养猪和种猪场
------
二、养兔和兔种场
------
三、养鱼和鱼种场
------
四、育珠和育蚌
------
五、陆家头渔场
------
六、蚕桑事业
------
七、养蜂
----
第二节 种植业
------
一、种桃
------
二、种植蘑菇
------
三、育山芋苗
------
四、疏菜
------
五、其它
----
第三节 洛阳“十最”、洛阳“五龙”和“阳湖副业”
--
第二十四章 多种经营机构
----
第一节 公社大队对多种经营的领导管理
----
第二节 多种经营办公室
----
第三节 兽医站
第五编 水利
--
第二十五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河道疏浚
----
第二节 圩堤改造
----
第三节 排灌设施
--
第二十六章 农田基本建没
----
第一节 平整土地
----
第二节 田间工程
--
第二十七章 水利建设投资
--
第二十八章 水利机构与队伍
第六编 工业
--
第二十九章 解放前的工业手工业概况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粮油加工业
----
第三节 地方手工业
--
第三十章 解放后工业的发展
----
第一节 集体企业的建立
----
第二节 社办工业的初期
----
第三节 社队工业的发展
----
第四节 社队工业的现状
----
第五节 社队工业的领导管理体制
----
第六节 革新与产品
----
第七节 管理与供销
----
第八节 五匠与修建站
----
第九节 工资奖金和福利劳保
----
第十节 社队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编 交通、邮电、供电
--
第三十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解放前的交通概况
----
第二节 解放后交通事业的发展
--
第三十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解放前的邮政概况
----
第二节 解放后邮电事业的发展
--
第三十三章 供电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供电事业的发展
第八编 财贸
--
第三十四章 商业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商业概况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
第三节 合作商店
----
第四节 代购代销店
----
第五节 个体商贩
----
第六节 集市贸易和市场管理
----
第七节 食品站
--
第三十五章 银行信用社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信用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 储蓄事业的发展
--
第三十六章 税收
----
第一节 税务机构的沿革
----
第二节 工商税的征收和管理
----
第三节 房管与房改
--
第三十七章 粮油管理
----
第一节 解放前夕的粮油经营情况
----
第二节 解放后的粮食管理
第九编 文教卫生
--
第三十八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艺活动概况
----
第二节 文化站和文化中心
----
第三节 大会堂
----
第四节 电影队
----
第五节 影剧院
----
第六节 广播站
----
第七节 图书经销部
--
第三十九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中小学体育
--
第四十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 解放前的教育
----
第三节 解放后的教育
------
(一)普通教育
------
(二)五七农民大学
------
(三)农业中学
------
(四)业余教育
----
第四节 师资队伍的培养
--
第四十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解放前卫生事业概况
----
第二节 解放后卫生事业的发展
------
(一)联合诊所的建立
------
(二)公社医院的建立和发展
------
(三)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
(四)防病治病
------
(五)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
------
(六)党对卫生事业新生力量的培养
----
第三节 妇幼保健工作
----
第四节 药店
--
第四十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计划生育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编 人物
--
第四十三章 革命烈士
----
第一节 烈士传略(附碑文)
------
胡发坚
------
陈产荣
------
吴锡棠
------
陆振法
----
第二节 烈士英名录
------
陈金标
------
姜志伟
------
朱志敬
------
吴绍元
------
谈葆文
------
谈深
------
秦锡初
------
谈焕培
------
吴登叶
------
陈林泉
------
包阿大
------
钱全庆
------
陆东生
------
张全根
------
周惠林
------
周志剑
------
高何祥
------
陈仁兴
------
苏文秀
------
章祥兴
------
陈友庆
------
吴福清
------
吴永清
------
朱士怡
------
王凯声
------
徐阿清
------
唐九大
------
许俊轩
------
傅福昌
------
朱保珍
------
陆秋生
------
苏福根
------
胡林生
------
虞正泽
------
蒋福喜
------
史介光
------
张锡生
------
黄兴南
------
戚根大
------
强富华
------
周麒麟
------
张仲金
------
顾锡培
------
顾仁兴
------
蒋爕煊
------
孙顺
------
苏超
------
秦璇钧
------
周菊英
------
马志成
------
蒋爕治
------
朱祥生
------
刘梦筠
----
第三节 明清官员和文人
第十一编 社会
--
第四十四章 知名人士
--
第四十五章 民间风俗
----
一 逢时过节
----
二 婚嫁喜庆
----
三 疾病丧葬
----
四 修谱
----
五 节场
----
六 新的节日
--
第四十六章 社会新风
----
一 尊敬老人
----
二 丧葬新风
----
三 争服兵役
----
四 拾金不昧
----
五 助人为乐
----
六 晚婚晚育独生
----
七 五好家庭
--
第四十七章 民间文艺
----
一 滩簧
----
二 唱春
----
三 春联
----
四 宣卷
----
五 六苏和八弹
----
六 民歌
----
七 掉灯
--
第四十八章 民间传说
----
一 杜元湾和桃源庙
----
二 马鞍墩与洗马滩
----
三 摇头岸的传说
----
四 广巷的含义
----
五 东西河墩的传说
----
六 九九老人王道元
----
七 马二蛮子
--
第四十九章 古迹寺庙
----
第一节 古迹
------
一 秦观祠
------
二 骨成墩
------
三 麻尹将军庙
------
四 兴教寺
------
五 阳湖
----
第二节 寺庙
--
第五十章 诗词
----
秦念修七首
----
陈宗鼎六首
----
陆振法烈士遗稿
----
马正十四首
--
第五十一章 方言俗语歇后语农谚
--
第五十二章 杂记
编余1984年-1985年12月大事
后记
编史修志领导小组